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走近名茶铁观音〔散文〕

精品 【天涯】走近名茶铁观音〔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56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04发表时间:2015-05-07 10:15:49

【天涯】走近名茶铁观音〔散文〕
   说到福建安溪的铁观音,说到喜欢喝铁观音茶,我就会想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永义,是地地道道的安溪人。
   岁月总是这样的令人追忆。那是九十年代初,我调到一个新单位上班,也许投缘,单位里有一位老同志,和我一接触就很投缘,大家不分年龄和辈份,畅谈甚欢。后来,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他的情况。他是六十年代初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家住福建省的安溪县。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靠苦读以高分考到上海读书和工作的。也许因为他个子不高和工作时多病的原因,他所相处过的对象都离他而去,所以五十多岁的他决定独身一人。相处的日子一长,我逐渐了解了他。他心直口快,要说就说。他告诉我,安溪地处山区,物产很丰富,由于山多交通不方便,许多山货运不出去,是福建的一个贫困县。他还特别骄傲地讲到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安溪茶—铁观音。
   对于茶的名称,我原来一直不讲究,南方人大多喜欢饮绿茶,但有时也会沾上一点红茶。曾经和朋友在文学采风的旅游途中,先后喝过许多地方的茶,如龙井、毛峰、茉莉,祁红等等,在茶中品味大千世界别有一番情趣。我平时常用的茶叶是嫩草青和普通龙井两种。为了证明安溪茶是上好的佳品,他说要请我品尝家乡的铁观音。我是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听了当然高兴得表示感谢。
   那天中午午休的时候,永义在他的办公室门口向我招手。到了他的办公室,我才知道永义要请我品尝铁观音。他告诉我;“家乡刚寄来铁观音新茶。”我坐下来,看他拎起热水瓶,用准备好的紫砂壶泡茶,旁边放着两个小杯子。只见他从抽屉里掏出一包用铁罐包装的新茶,拧开包装盒把茶叶倒入紫砂壶中,然后倒进热水,泡法就像在表演传统功夫茶。
   “来吃茶”吧。没一会,他提起紫砂壶开始倒茶。他说的安溪话就像是电视中版旧的唐宋时的古音,其实就是标准闽南话。永义把“来喝茶”说成是“来吃茶”。一个“吃”字,融入了他无限的欢乐。
   第一次品尝铁观音茶,见他从杯中倒出,微黄色的茶一入口,只觉得茶香浓郁,顿时感觉身轻神爽。真是不品不知道,一品就会叫好!永义见我喜欢,笑着又为我倒上一小杯,他说:“吃这茶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还可以怡情养志;吃茶就像是在品味人生,一开始碰上似乎有点苦,但一会儿就会甘来,那茶变得悠香醉人。我点点头:这茶是好东西。我为安溪人能生产这茶而赞不绝口。
   在以后的日子里,休闲时间我们常在一起聊天吃茶,经过多次的品味,使我又进一步了解了铁观音,更了解了永义。他生在茶乡,长在茶乡,从小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乡情浓郁,一碰到茶,就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介绍家乡。他告诉我:在安溪家乡有个习惯,凡迎来送往、婚嫁寿诞、节庆祭典、红白之事,都少不了用铁观音当作茶礼。“来吃茶”成了茶乡最家常的一句话。茶是安溪人家家户户生活的经济来源和依靠。他还说:常见的铁观音茶叶泡开后边边是红的,中间是绿的,俗称“绿叶红镶边”。福建老家人称喝铁观音叫喝工夫茶,家里有专门的茶具,头汤不喝,也叫开香,用来冲烫茶杯,茶杯和酒杯差不多一样大,一口就能喝完的,主要喝的是第二至第五道茶……
   后来我从他的介绍中知道,铁观音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三大类型。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清香型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性温,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并反复再加工而成,属全发酵茶叶。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不仅口感浓厚、甘醇、爽滑,而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冲泡用山泉水为佳,好的水质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茶的内质……永义还多次邀请我到他福建的老家走走。
   后来,我在图书馆找来一些资料,寻找安溪铁观音茶的悠久历史。原来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宋元两代,安溪的寺观和农家都普遍种茶,到明代时种茶盛行,到了清代安溪茶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当地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尤其是以铁观音茶的品质为佳。铁观音茶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至小暑为夏茶;立秋至处暑为暑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
   又后来,在吃茶中,永义给我讲了铁观音茶树品种的来历和传说。一是嫩梢说。在清朝前期,安溪茶农采用的原料是铁观音树种的嫩梢,由于茶树长在观音岩下,故名“南岩铁观音”。后来又叫作“安溪铁观音”。
   二是相传清雍正三年前后,安溪西坪松岩茶农魏荫信奉观音菩萨,每日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观音佛像前。一天夜里,魏荫在梦中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溪边石缝中发现一株枝叶茂盛、芬芳诱人的茶树。次日,他循梦境寻找果然发现一株茶树,遂将其挖回种植在一个铁鼎里,他发现此树长的茶叶所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魏荫想到此茶是观音托梦所赐,后便取名铁观音。
   三是赐名说。相传清乾隆元年,安溪西坪南岩举人王仕让,曾筑书轩于南山之麓,每于夕阳西下之时,与友人聚会于书轩之旁喝茶谈诗文。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品种非同寻常,便移植书轩之圃,精心培育,后来采制茶叶泡饮之后,顿觉心旷神怡。王仕让就携带此茶进京,赠礼部侍郎方望溪。方侍郎转献内廷,乾隆品饮后大悦,遂将此茶赐名为安溪铁观音。
   不管哪一种说法,都在证明安溪铁观音的悠久历史和它的特别风范。安溪铁观音,是福建省内外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
   1998年初,永义退休了,他在上海有房,但他不愿留在上海,执意要回到故乡的土地。他说向往家乡就是因为爱着心中喜欢的铁观音。临走那天,他送我二盒铁观音,笑着说:“想我的时候,就泡来吃,吃完了给我打电话,我会再给你寄来……”多么深情的忘年交,我们真的难分难舍。他走后,我们之间的联系一直没有停止过,后来他来过几次上海,都是在为家乡的铁观音推介匆匆来匆匆去,我知道他是在做着一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事!
   时间一恍已经多年,每每通电话,总会听到他不变的乡音,他说年龄大了,希望我有机会到福建和他碰碰头,他说要带我去铁观音茶园走走,那里就像一个生态公园。其实,我也一直在想他。
   那是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揭开神秘面纱。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永义来电自豪地告诉我,安溪的铁观音已走进了上海世博会的联合国馆,他因为要赴台湾和几位台胞朋友交流来不了,希望我能去现场一睹铁观音茶的风采。那天赶早,我来到上海世博会。在联合国馆内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品茗区,只见前来品饮安溪铁观音茶的游客络绎不绝。门口的宣传单上写着:“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许多人一边品茶,一边争相拍照,留下难忘的时刻。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茶是以集体的姿态亮相于联合国馆,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
   “安溪铁观音,非常香,口感很好!”只听一群来自国外的客人学说中国话在称赞铁观音,他们还端起茶杯,鉴赏微微汤色,通过舌尖尽情享受安溪铁观音的香韵,不时翘起大拇指:“好!好!”
   后来,我打电话把展馆看到的情形告诉了永义,他笑得很爽朗,一连说了好几个“太好了!”
   岁月流逝,一晃又是几年。去年开春,我和三位文友相约去福建采风,我把这个信息用电话告诉了永义。他听了说:“好的,一言为定,我来接你!”
   我们在泉州考察了石头城风光的第二天一早,永义先生请亲戚开着面包车来接我们了。岁月流逝,感慨良久,然老友重逢,分外亲切。我看到永义的额头上布满了蚯蚓般的皱纹,但气色不错。一路上,年近八十岁的永义先生精神抖擞,他又兴致勃勃介绍安溪:知道吗?这些年来家乡发展真快,如今的茶业己经闻名全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这里既是中国乌龙名茶之乡,又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他依然骄傲地谈着家乡的茶,骨子里充满了对茶乡的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安溪县城,在永义带领下,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茶叶博物馆,馆内的资料和图片,历史沿革和实物展示等,都彰显了茶文化的魅力!用过午餐后,我们又用一个多小时,过蜿蜒的山间公路,到达了位于安溪西北部的感德镇,这是安溪西北部的小镇,也是永义的老家。
   感德镇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茶山处处梯田,云雾缭绕,真是天然的植茶宝地,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要产区就在这里。只见满眼绿色盘旋而升,风景独好。
   入镇的路是宽敞的,沿途各种闽南特色的燕脊洋房一字排开,更有高楼随同,身心在浓浓的茶文化气息里陶醉。永义又告诉我,全镇目前拥有茶园面积近六万亩、产量近五千吨,茶叶产值每年收入超过十二亿元,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品牌已有“龙馨”、“琦泰”、“庆芸”、“溯源”等,名茶享誉海内外。他的介绍充满了骄傲对家乡的赞美!
   入夜,小镇上热闹非凡,霓虹灯闪烁,和都市的夜几乎没有两样。镇上居住的台胞有许多,他们大部分人的根就在这里,当然也有慕名而来落户的。商店和餐馆等到处说的是闽南话,来自全国各地采购铁观音的团队和旅游者,他们说着普通话,南北东西的声音交融,就像交响曲响起,给山区小镇的夜带来了五彩缤纷的希冀。游客们不仅到茶馆畅饮一顿铁观音,而且还会大包小包地装着铁观音,带着茶乡人的热情拎回去,小镇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镇”,真是名副其实。
   翌日清晨,永义陪我们到茶园去赏景。太阳刚刚从山那边升起,但见薄雾轻游山头,树木蓊郁茂密,沿着茶园盘旋,层层叠叠。己近八十的永义,走起路来依然健步如飞,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健谈。见他一谈茶就眉飞色舞的,我才知道,这些年他退休后没有碌碌无为,而是用他的情和心在为家乡的茶文化发展献计献策,还和台胞一起开展铁观音茶文化的研究……
   初春的早上,薄薄的雾霭,笼罩着悠远的峰峦。清新的空气混合着幽淡的茶香。朝阳散射着彩虹般的七色光芒,光芒洒向碧绿的山腰,茶山在阳光下醉了!阳光下的安溪铁观音茶树的树势不大,枝条斜生,叶片是沿水平线状着生。叶的形状有点椭圆,真是叶柔芽肥,叶缘的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是明显的肋骨形,还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且有光润,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微下垂,嫩芽系紫红色。满眼的茶树忽如一片绿色的湖海向我们涌来,醉了我的心海!
   轻轻地提起步伐,生怕伤了这些自然界的绿精灵。轻风挑逗着齐腰的茶树,叶儿轻轻舞动,青绿中带着几分嫩黄,颇有绅士的风度。新叶三五成群束于一棵树上,吸收着母体的精华。在绿色外衣的包裹下,藏着绿嘟嘟的小婴儿,轻轻地蜷缩着。轻轻地抚摸这些可爱的茶树,醉了我的心。
   向纵深的绿色“湖海”深处寻找,发现这里的海拔很高,阳光下泛起的颜色,形成了各种姿态,茶叶又如舞蹈中的妙龄少女,穿着绿色的舞衣,在初春的阳光中轻舞,在这一片梯式绿色的舞台上,婀娜的身段,曼妙的舞姿,处处皆是。特别是那一尖尖嫩绿的音符,多像是少女的纯真,梦里梦外都震颤着滴露的青春。看着,如喝了铁观音茶,香了鼻间,润了嗓子,醉了心田!
   采茶叶的妇女和年轻的姑娘们唱着悠扬的歌来了。她们像轻盈的蝶飞进茶园,轻轻地敏捷地采摘着茶叶,一缕缕的绿,在眼前飞扬、徜徉。春天,她们轻轻地捏着茶树上的嫩叶,她们的双手忙碌着,不停地采摘,就像是钢琴家们在演奏着精美的曲子。永义告诉我:“这就是茶乡的女子,她们一辈子爱上了茶树,她们在四季的变化中采摘最美最好的茶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用梦想谱写心中铁观音的美丽。”我看到动作快的女子,有的一二个小时就采满了背娄满载而归。
   年轻的姑娘知道我们从上海来,很客气地用微笑和我们说话。当我们问到铁观音的制作过程时,姑娘们一边忙着采茶,一边回答我们的提问,熟练得像是在背诵。
   原来采茶很有讲究,如果要采上好的特级鲜嫩茶叶,一天下来也只能采摘十几斤。采下的茶叶制作一般都很严谨,制作工艺要求很高,要经过:采青、晒青、凉青、做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能使茶质卷曲匀整,圆结沉重,色泽砂绿,形状似蜻蜓头。这样的茶冲泡后的汤色会是金黄,浓艳似琥珀,入口甘醇,香气持久,铁观音茶香兼具绿茶之清香和红茶之醇厚的滋味,素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她们的介绍和我们在博物馆听到的几乎相同。可见茶经己经在她们的心中驻满……
   我们不敢去多打扰她们,走出茶园,站在山坡上的山间公路边观赏,一眼望去,只见新农村就在茶园不远,那红瓦点点和茶园一山一盘相融,更显风光无限。永义告诉我:近年来,镇里把生态茶园作为茶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程来抓,为了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又在梯形状的茶园的梯埂上套种着黄花菜,这些黄花菜开花时透着金黄色,又把片片茶园镶上了金边,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涵养了生态,提高了茶的生态质量和双重经济效益。
   参观了茶园,告别了姑娘们,我们驱车来到镇一家茶艺馆。这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茶馆,装饰和布置随处可见安溪茶人积淀了的深厚茶文化底蕴,无论是典雅的装饰,都和茶文化相匹配,创造并形成了堪称闽南一绝的茶馆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是通过看表演示范,“纯、雅、礼、和”为核心的茶艺会让人赞不绝口。表演的姑娘在音乐声中井井有条,动作优美,传播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收益匪浅。在这里吃茶,可以学到如何用最佳泡茶技艺泡出好茶的方法,真是两全其美。
   永义决定亲自展示一下,他将新制作成的茶叶放进古色古香的茶壶中,待清冽的山泉水煮沸,便亲自倒入茶壶中,只见叶儿跟着水的流动似在翩翩起舞,扭动着身躯别有情趣,一股幽幽清香扑鼻而来。一会儿,汤色金黄明亮,浓艳清澈的茶就被倒进我们的小杯中;茶水滋味甘醇,回甘爽口,音韵独特,香气馥郁,朋友连连称赞,我又一次体验了永义带给我们的铁观音“七泡余香”的美。真是暗香悠远,沁人心脾,淡雅得回味无穷。在品茶中我又知道,原来这茶馆就是永义一位研究茶文化的好友开的,怪不得他会这么熟悉和随便动手。
   喝着铁观音茶,我被浓郁的清香醉得不能自已。是的,虽说我曾饮过大江南北的各种茶,但我觉得铁观音是最美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赴安溪采风,既是一次老友的会见,又是一个老茶客的追梦之旅,心情当然显得特别激动。
   是的,安溪的铁观音誉满全国,芳名走向世界。透过这顶中国十大茶皇之一的美冠,我看到了辛勤劳作的茶农,是她们爬山越岭种下一棵棵茶苗,是她们用纯朴的心种下一枚枚绿色的希望。多少汗水浇灌,多少心血滋养才得以梦想成真。我的眼前又浮现起姑娘们采茶的情景,是她们用歌声和一双双弹奏琴弦似的柔和的双手换来悠悠馨香。我们要感谢那些精心铸造安溪铁观音皇冠的人们!
   是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老友永义都变成了漂亮的大鸟,腾云驾雾飞遍安溪山山水水旁的靓丽茶园,不仅一起兴奋得高唱,而且又用翅膀在白云上挥笔作画和赋诗,盛赞特色“茶都”的美丽风景,写下了一个茶者永远的祝愿和祝福……
  
  
   于2015年4月18日
  

共 60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走进名茶铁观音》是一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美文,文章以回忆一段发生在九十年代忘年交的情感为线索,拉开了介绍关于铁观音的帷幕。永义,是“我”工作中的好同事,也可以说是“我”认识和走进铁观音的启蒙老师。生在福建安溪的永义深谙铁观音的茶道和特性,每次提起铁观音,他的话匣子一被打开就会滔滔不绝。退休的好友永义选择回到故里,与茶为伴。距离没有渐远我们的情感,两地的情谊因为茶而芳醇甜美。春日里,择一云淡风轻之日去见阔别多年的旧友,也是赴茶乡的盛情相约,人被茶乡的美景陶醉了,铁观音代表的不仅仅是安溪镇,更是中国。国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铁观音的茶韵飘出了国门。如果游人众多热闹非凡的小镇是一副生动活泼的画卷,那茶园采茶就是一幅宁静唯美到了极致的丹青图。采茶女就是这副图画上的靓丽点睛之笔。你看啊,她们带着盈盈微笑,穿梭在茶园里,像七彩的飞蝶,像绽放的茶花……散文优美的笔触,在我们面前又铺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然界的绿精灵”这句绿精灵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的,绿是呆板的,可是“精灵”两个字就给茶树赋予了灵性和生命。文章里,关于铁观音的制作过程也描述的详尽细致,品尝铁观音“七泡余香”的美,更是见证了安溪茶人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正如文章所写:这次赴安溪采风,既是一次老友的会见,又是一个老茶客的追梦之旅。铁观音为绳,牵来了一段没有年龄差距没有地域距离的友情。铁观音为墨,泼洒在安溪的三山水水间,溢满了前人后人的字里行间。文章的结尾处,画龙点睛寓意深远。“我和好友变成了大鸟,飞遍了安溪的茶园”。这不仅仅是“我的梦”,也是安溪人的铁观音之梦,更是每个国人辉煌的中国梦!而“我和好友永义”,不正为铁观音圆梦的万千使者之一吗?走进老师的文章,走进中国茶叶第一镇,走进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推荐加精阅读《走进名茶铁观音》,让更多的读者通过老师的文字认识、了解、懂得,并爱上铁观音,沐浴在铁观音芳香的岁月里。【编辑:薇梦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08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薇梦儿        2015-05-07 10:19:04
  欣赏老师的美文,赶巧今天雨休,第一时间喝了一杯铁观音。茶不醉人,茶乡的美景醉人,茶文化醉人。最喜欢那句绿精灵!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1:55:50
  哈哈,请你吃铁观音…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1:54:52
  编按写得很有诗情画意。谢谢薇儿的美按。问好!祝天涯征文明日拉开帷幕!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3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5-07 13:12:34
  拜读老师美文,在文字里重新认识了安溪铁观音,那色那味已全然入心入脾,神清气爽哦!遥祝老师快乐!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5:08:52
  谢谢秀水美评。问好!
4 楼        文友:诗心如兰        2015-05-07 16:25:04
  闻香,沏茶,悄悄欣赏佳作美文!问候沁香大哥,如兰静心读文,不打扰!远握!
静是知之始,知是静之成;让文字点缀生活的绚丽,让生活成就文字的经典!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6:27:47
  谢谢如兰美言。问好!欢迎你参加天涯征文大赛!
5 楼        文友:诗心如兰        2015-05-07 16:31:48
  哈哈,原来大哥一直在啊!征文已经写完,我打算今晚零点争取第一个投稿,谢谢大哥提醒!祝您创作愉快!^_^
静是知之始,知是静之成;让文字点缀生活的绚丽,让生活成就文字的经典!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7:41:08
  好的,祝贺你成为第一个参赛者!
6 楼        文友:诗心如兰        2015-05-07 16:47:14
  如兰最喜欢品饮铁观音那种清洌爽口留香的味道。那是一种诗意的怡神享受!都说:“云水禅心,难寻知音”好羡慕沁香大哥拥有如此一位沁人心脾的茶友!愿茶韵飘香,友谊万岁!祝福!
静是知之始,知是静之成;让文字点缀生活的绚丽,让生活成就文字的经典!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7:41:45
  谢谢美评。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袁梦雪        2015-05-07 17:58:58
  欣赏学习老师美文,犹如亲自品尝了一次铁观音一样,清冽甘醇,让人回味无穷,那一抹绿是心头上的音符,在不停地跳跃着,舞蹈着。人生有百味,茶香有五色,黑普洱,青观音,绿碧螺,祈门红,白牡丹,沉醉在这碧绿的茶香中,美文中,乐曲中,诗意中,余香袅袅,一梦不醒。问好!祝福老师幸福快乐!精彩连连!!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9:22:13
  谢谢梦雪美评。问好!
8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05-07 19:24:52
  欣赏了老师清芬四溢的铁观音茶,这依然是一篇大手笔,大境界的茶和茶文化的散文。老师的文章中总会刮来一种纯美之风,令人沉醉,这即是茶的清芳,更是劳动的美丽!让我们赞美铁观音,赞美那些培育创造了铁观音的人们!
馨语馨愿
回复8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7 19:35:53
  谢谢馨儿美评。问好!
9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5-05-09 15:34:52
  其实我不太喜欢喝茶,阅读老师的文章后,也想品尝铁观音。有机会我定去福建安溪,掠揽那里的茶文化,品尝那里的铁观音茶。欣赏美文,总是带来欣喜,祝福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5-09 15:49:43
  谢谢清扬美评,祝编创快乐!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