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彼时端午(散文)

精品 【心灵】彼时端午(散文)


作者:范晓生 举人,445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75发表时间:2015-05-07 23:59:47


   临近端午,儿子喊着要吃我们自己家包的粽子,于是妻晚上就从超市买回了糯米和红枣,准备周未空闲时包粽子,也算是过端午节前的准备吧。
   粽子我也是喜欢吃的,但在家乡,我的记忆里豫中风俗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通常端午节要吃的是由五种作物(大麦、小麦等等)和鸡蛋以及生蒜头同煮后的一些东西,具体为何要吃这些我是并不十分清楚也未深究过的,可能是为了祈盼五谷丰登吧。我只知道早上一起来父母便会端来煮好的整头大蒜和带皮白鸡蛋要每个人吃下。但说句实在话,那味道并不怎么好吃:白水煮大蒜头,剥皮后放到嘴里嚼食,那东西煮熟后软绵绵的,可入到口里一股浓浓的蒜味就会充满整个口腔,那种怪怪的味道一点也不好吃;煮鸡蛋虽然没有什么味道,剥皮后蛋白显得光洁而晶莹,拿在手里弹弹的,样子极诱人,但那蛋黄吃到嘴里时却非常的噎人,孩子们喉咙本来就小,小半个蛋黄吞进去,一番嚼动,待往下咽时却把人直噎得用手直撸脖子,所以我们最讨厌吃那蛋黄。但这些却是家乡的端午习俗,每个人非吃不可。小孩子吃东西挑,所以那煮过的大蒜往往是被大人逼着硬捏着鼻子吃下去的。不过,不管怎么说,那“痛苦”总是短暂的,相比起那短暂的“痛苦”来,孩子更喜欢那一天过节的快乐气氛。
   受古人五月五日为“恶日”说法的影响,端午节这天,民间还有许多消灾祛病、预防瘟疫流行的风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挂艾的习惯。说是过端午节,其实孩子们最快乐的却是节前的傍晚或是一大早去山上割艾草,据说是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通常下午放学后一群小家伙们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摞下书包找上家中早已备好的镰刀成群结伴往山上走去,专找那些艾草深的地方,比看谁割的艾草又长又好。其实满山遍野都有半人高的艾草可割,但我们还是愿意走得更远些,找那些更长些的割来炫耀。间或还可以在田边的草丛里找一种我们叫做“欧梨儿”的鲜红野果子吃。“欧梨儿”那鲜红欲滴的样子十分诱人,有点象小小的樱桃,但口感却比樱桃更好。边吃欧梨儿边割艾草,汗水与草叶沾染上我们的脸庞,那种童年的快乐是简单而又幸福的。割好艾草,我们便如凯旋的士兵,扛上自己的“战利品”结伴往家回,一路走,一路欢笑。回到家里我们会按照家乡的风俗,把自家所有的门眉两侧都各插上一根艾草,这过端午节的序曲算是完成了。但那时端午节并不是法定假日,所以如不是恰好遇上周日,学校是并不会放假的。所以孩子们虽然盼望过节,却不得不照样去学校上课。去上学时大家也不忘各自拿上一枚煮鸡蛋,课余时将那煮鸡蛋拿出来,几个人围在一起,将鸡蛋放在课桌的桌面上进行碰鸡蛋比赛。各自拿自己的鸡蛋出来进行两两相撞,看谁的蛋壳更结实。自然碰烂的不免有些失望,只得不甘心地将那烂了的蛋壳剥开,一吃了之。而胜者则继续进入下一轮,去争夺今天碰蛋比赛的王者。这些虽然只是简单的小比赛,却给孩子们的节日增添了快乐。
   在故乡小镇上,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家乡一年中极为重要的庙会。通常这个庙会是以买卖收麦子用的农具和牲畜为主。这一天大人们会早早起来煮好过节用的鸡蛋、大蒜、五种作物,然后叫孩子们起床,用早已泡好的雄黄酒给孩子们抹在耳根、肚脐、肛门等处,听大人说是为了防虫防病。后来从老人们的口中听了一些《白蛇传》的故事才知道,原来许仙让白娘子喝了雄黄酒,以至端午节时白娘娘现了原形,吓坏了许仙。不过,现在喝雄黄酒的人少了,大多是用雄黄酒给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脐,据说这样可以避瘟疫、杀蚰蜒、防蛇蝎,还可以预防毒疖。我们虽不喜欢那味道,但也只得从了父母之命,极不情愿的抹上,然后再去吃那必吃的煮大蒜、鸡蛋诸等食物。倘若是孩子小,家人还会用五色丝线做成的手镯、脚镯系好在手脖、脚脖等处,当然也会用些花花绿绿的布头缝上一只香袋挂在孩子的胸前以示溺爱。那些香囊里会盛放几种香料,闻起来极香。香囊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每走一步就会来回晃动,也着实好看。此时的孩子们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成为妇女的理想模特。当孩子穿戴整齐,在众人面前炫耀母亲的女红技艺时,妇女们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满足。这些凝结着母亲一片爱心的儿童装饰品,为传统的端午节增添了一抹令人心醉的色彩。孩子们也乐得在这份关爱的呵护下快乐地玩耍了。
   吃过早饭,通常人们会去街上赶庙会。男人们要为即将到来的麦收做准备,得去庙会上置买一些必要的农具;女人们则多会为家人置买一些夏日里需要的衣物或布料以及针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小孩子们则完全是图了那种人挤人的热闹,去感受那节日的热闹气息。偶尔这庙会上也会有一些杂耍的野班子在一些空地上卖艺,这便是我们小孩子看热闹的好去处。当然我们会嘴馋于那三、五分钱一枝的豆沙冰棍,大人们也会在这喜庆的节日里,极为难得地掏上一两毛钱买上几支冰棍来博得孩子们的高兴。看我们小嘴欢快地吃着,他们那因长时间劳作而被日头晒得黑红的脸庞也洋溢着笑容,仿佛那冰棍不是我们在吃,而是他们在吃一样,你能感觉到快乐在他们的嘴角眉梢荡漾。
   其实,故乡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还有一些,只是因为离家远了,年龄也大了,就慢慢地就淡忘了。只是在每逢端午之时,我还固守着家乡的传统习俗,会自己做些煮鸡蛋和煮大蒜,也硬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吃,孩子象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那样勉强吃下一个,就赶紧去吃那些洒了白糖的粽子,看着他大快朵颐的样子,我便会想起自己关于端午节的那些童年往事,眼神愰忽中,那坐着吃粽子的儿子仿佛变成了当年的我,那一刻,我是多么的怀念!
   从离家从军到如今,再也没有在家乡过过端午节了,不知这家乡的端午节是否变了模样。但我想纵使时间流逝,乡人们一定还会遵从祖宗传下的风俗去过这端午,孩子们也还会携了镰刀快乐地去割艾草,然后去期盼过一个美好的节日。只是那些有着快乐童年的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而后或是在祖辈生存的土地上劳作过活,或是远走他乡谋生,但他们总有他们的故土他们的根,不论在哪里,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时刻会去想念属于自己的那些快乐节日和童年。
   昨晚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要过端午节了,也想买点糯米、红枣试着学包粽子。原来,家乡的节日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这时代在变化。母亲老了,我们也在长大中开始一点点变老,偶尔还会有几根白发显于发际,唯一不变的怕只有自己那儿时的快乐记忆了!
   彼时端午,吾系稚儿嬉戏于父母膝下;今日端午,小儿承欢于吾之面前。遂叹流年!

共 25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回忆家乡端午习俗的散文,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乡味。通常端午节各家各户都是要包粽子、吃粽子的,而作者的家乡豫中地区的风俗是不吃粽子,而吃一种由五种作物及鸡蛋和蒜头同煮后的特别食物,预示着期盼五谷丰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记忆中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在那一天,很不情愿地吃下传统风俗里端午节必吃的煮大蒜和煮鸡蛋,成群结伴地去割艾草辟邪,拿着家里为过端午节而煮的鸡蛋和小伙伴们做游戏等等。这些给儿时的端午节增添了无穷乐趣的记忆,经历岁月的流逝,还依然在脑海里永远驻守,挥之不去,在每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都会不可抑制地涌上心头。故乡的端午节还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庙会,大人小孩通常都会去赶庙会,感受一份节日的快乐。父母会为年少的孩子抹雄黄酒,带五色丝线做成的手镯、脚镯以及用花花绿绿布头缝制的香袋,这些都有辟邪和祈福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无限的关爱和呵护。岁月在流逝,家乡的风俗也在渐渐改变,但不变的是对家乡以及快乐童年的怀念,那一份深情已然植入内心,一生难忘。散文笔墨流畅,情感真挚深沉,童年端午节的情景跃然眼前,多有同感,回味悠长。欣赏佳作,推荐赏读!【编辑:梓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08003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郁        2015-05-08 00:00:47
  问好作者,遥祝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2 楼        文友:梓郁        2015-05-08 00:02:33
  跟随作者的笔墨,感受豫中地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3 楼        文友:梓郁        2015-05-08 00:03:33
  感谢赐稿心灵,愿佳作不断,安康笔健!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4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5-05-08 17:16:37
  看望晓生,问候吉祥如意!欣赏佳作!写得太好了!为佳作点赞!点个大大的赞!(*^__^*)
5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05-08 17:48:59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6 楼        文友:雨春        2015-05-08 17:50:20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祝你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