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种西瓜的父亲 (散文)

精品 【星月】种西瓜的父亲 (散文)


作者:烟月吟秋 秀才,10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97发表时间:2015-05-09 09:34:59


   门前有块五亩大的空地,耕作的平整而疏松。这是父亲精心挑选过后特意留下种瓜的。在这块地里,不知不觉一种便是二十多年了,父亲的西瓜地在村子里是最大的。岁月蹉跎,光阴似箭,父亲把大半的青春献给了这方热土,金灿灿的黄色土地。几十年来,他娴熟的技术与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成果,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名声远扬,方圆几百里家喻户晓,电视台也曾专访报道父亲种瓜的经验,父亲第一次上电视,心里乐开了花,但他面对记者采访的境头,神情自然,没有丝毫紧张。那次报道之后,每逢在瓜熟的时节,就有许多商贩开着大货车找上门来,把车停在田间公路边上,与父亲在地头上洽谈生意。
   父亲看着一个个熟得碧绿的西瓜装上了车,数着手里的钱兴高采烈。渐渐地父亲种的西瓜在不断的往外运输,供不应求。父亲只好将剩余下的那几亩种麦子的地也腾出来,在第二年天春将规模发展大,这样一来父亲种瓜的精力与时间远远赶不上,只好花钱从村里雇佣一些劳动力,去打理父亲种瓜的事务。由于村民的种瓜常识与经验欠缺,经常是延误工期,一天到晚还要付出昂贵的工钱。在这种境遇之下,父亲只好辞退村民,干脆在田间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瓜棚,用木桩与芦苇杆,简简单单的就地搭建而成。那些种瓜的日子里,父亲就住宿在瓜棚里,架起了锅台。每天起早贪黑,在清晨,天刚刚发亮,母亲就点起了柴禾烧水煮饭,吃过饭父亲与母亲就又忙碌在田间埂头,只到日落牧归,鸟雀进巢,黑夜降临,看不见时才收工。
   从下种到铺地膜,种瓜时的间距,行距都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否则来年的西瓜长势就会受到影响。
   种瓜时的季节,正赶上阳春三月,这时的天气还算暖和,好天气便于父亲种瓜的速度有所加快。前后加起来,大摡需要个把月才能种上西瓜,等到瓜秧长出新芽,每天需要及时的一株一株地去查看,秧苗快顶到地膜时,就得去捅开,否则被阳光灼烤的地膜高温会烫死瓜苗,秧苗会因为人为不及时而受到严重伤害。这时候人更辛苦,讲究的是速度与时间,如果有一点闪失,瓜苗就被破坏,事倍功半,前功尽弃。父亲会因为精心料理西瓜的养护,而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回到瓜棚里,每到深夜就会听见父亲因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声,那一刻才知道父亲为种这些瓜付出了常人没有付出的辛苦与汗水。
   要说种好西瓜,不光是辛苦这么简单,还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日积月累的经验,把这些结合起来,反复研究,试验,才能种出既大又甜的西瓜。
   这必须就得一株蔓长一颗瓜,因为瓜多难以长大,独瓜使一条蔓有足够的水份供养瓜的生长发育。到瓜熟时一个西瓜大约有三十多斤左右,商贩也青睐这种优良的西瓜,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会上涨,能卖个好价钱。
   若到雨季来临,瓜秧就会疯狂的猛长,一夜之间就会长出一条长长的秧蔓,加上瓜地里杂草丛生,父亲只好一条蔓一条蔓地用手轻轻的摆好,让瓜蔓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光合充足。然后把不需要的侧蔓给剪掉,留一条主蔓,拔掉杂草,让这些可爱的瓜蔓呵护着幼瓜在静静的茁壮成长。
   从播种到瓜熟时,需一百二十多天,这时候就是最让父亲既高兴又纠结的时候,高兴的是西瓜已成熟,可以被商贩一车一车运到全国各大城市,让人们吃上甜蜜蜜的可口西瓜,纠葛的是西瓜的价钱,有时候你会看见田间地头停着许多辆车,而洽谈成功的没有几个。从最高的喊价慢慢的往下砍价,直到商贩自己满意为至,而父亲只好无奈的接受,最终以最低的价格把西瓜装上了商贩的大卡车。父亲的脸色呈现出了喜与忧。有时唉声叹气,看着偌大的西瓜就这样一下子被商贩拉走了,父亲走在空荡荡的地头上,抽着旱烟,一个人自言自语着,也许在呢喃着价格便宜的事。种瓜人就是这样的,有时遇到好年景,西瓜长势好自然就能卖到好价钱,有时遇到不好的年景,西瓜就会分文不值,有时会看着满地的西瓜一个个地腐烂在地里。这种情况,父亲也曾经历过几次,沉重的打击过父亲。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种西瓜的念头。做为农民,你不种瓜,种粮食,你等于没有经济来源。油盐酱醋得手上过,民以食为天,农民的日子就是以土地为主,从土里刨食。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土地也开始走经济化道路了。所以,父亲每日里都盘算着把土地变为黄金。他夜以继日的计划常常都在脑子里翻腾。加上父母亲的身体状况欠佳,经济来源的短缺,父亲不得不拼命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只能研究土地变黄金的道理。
   前几年,父亲开始种瓜,那时种个一亩半分的,瓜熟时父亲拉着木车,装上四五百斤走街串乡,吆喝着,叫卖着。从早晨到日落,一车子西瓜也就卖个百十来块钱,那时的卖瓜其实叫“换瓜”,是以西瓜换回小麦,把小麦的差价折成钱,然后再以钱的价格买西瓜,每次父亲回来时,总是看到一袋半袋的小麦装在麻袋里,这就是那些年月里父亲最初种瓜到卖瓜的经历。
   后来,西瓜的售出量慢慢地走向外面的世界。开始需求量变大,人们的生活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善。瓜换麦的时代也就结束了,人们最后还是习惯以钱论价地来买西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父亲的西瓜地陪着父亲一晃几十年,他一生对西瓜的钟情就这样走过了无数个风风雨雨,日日夜夜。有过心酸,有过辛苦,也有过成就与满足。
   父亲种瓜的甜头,慢慢的被村子里的人们看在眼里,馋在嘴里,看着父亲的西瓜走向外面,口袋里的钞票一沓沓,心里又嫉妒又羡慕。有的来向父亲请教种瓜的经验,有的来与父亲一天到晚的套近乎,巴结着父亲,想在父亲的瓜地里学到一些本领,这些父亲早已看到眼里,他十分明白村子里的人的想法。我原以为父亲不会传授给村民们种瓜经验。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父亲豪不保留的将种瓜的知识一一告诉了他们。母亲为这事与父亲还争吵了几次,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如果有一天村子种瓜的越来越多,就预示着生意的竞争,那父亲就必须得与乡亲们去争生意,去讨价还价。
   不出预料,没过两年,村子里种瓜的人从父亲一个人发展到十几家,而且面积也不断的壮大,那时候的商贩一看到西瓜堆积如山,他们却稳坐钓鱼台,不急不躁,慢条斯理的,可这次是父亲亲自去找他们谈价钱,压价,砍价,一低再低,父亲被迫无奈,以赔了本钱与白白辛苦的代价西瓜生意才交易成功。打那以后,父亲的种瓜生涯总是不如意,以前是物以稀为贵,现在是货多不值钱。商场如战场,父亲的仁慈心肠从此给自己的生活理下了隐忧。
   记得有些日子里,父亲起得很早,常常戴上草帽在公路边上去拦商贩的车,去洽谈生意,种瓜的村民是你争我夺,往往是到最后,父亲空手而归,西瓜熟时最怕没有商贩来订货,那时的境况让父亲彻夜难眠,若等西瓜全熟透了,等于就烂在地里了。父亲思忖着,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雇佣了几辆车直接运到城市里,总比烂掉好一些。几经周转,终于将那些西瓜销售出去,可父亲得到的只是很微薄的收入,父亲种的西瓜虽然到后来没有卖到很好的价钱,但他一生把西瓜的技术却传给了村民。近些年来,村子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变,但父亲的年纪已大,种瓜的技术总得有人传递下去。
   如今,每当春天来临,田间地头上,村民在劳作着,耕耘着自己的西瓜地。父亲望着他们种瓜的身影,心中掠过一丝甜蜜的笑容……

共 28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也是位勤劳的农民,他整天的心事都 用在怎样将地种好,以前一直以来同样的辛劳,却没能摆脱贫穷的命运。他开始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思考,发现种经济作物比单纯种粮食划算,于是开始小面积的试种西瓜,积累下成功的西瓜种植养护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比以前富裕的一叠叠钞票。村民们看父亲种西瓜收入颇丰,于是向父亲讨教种西瓜的经验,我以为父亲不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乡亲们,可事实恰恰相反,为此,还与母亲发生了争吵。村民们种植西瓜后,由于西瓜大量上市,原先父亲很容易售出的西瓜,却变得销售艰难,并且由于恶性竞争的原因,西瓜的价钱也一落千丈,变得不怎么挣钱,西瓜丰产却不能带来相对应的丰收回报。不禁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著名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那是处于封建时代旧中国农民,欠产挨饿,丰产由于卖不出好价钱,同样贫穷真实又可怜的写照,可经过快一个世纪的变迁,怎么中国农民,还是这样的境遇,读者不仅要反思,建国都六十六年了,怎么农民还没有逃出这个宿命?读者也看到了政府有些职能部门工作的缺失,还有作为父亲的子女,不是要你们与父亲一样去田间辛苦的劳作,而是用你们所学文化知识,将乡亲们种植的既丰产又优质的西瓜,通过网络及其他高效便捷途径,帮助乡亲们推销出去,这才是当代年轻一代后辈最应该这样回报父辈们的!我也不赞同作者的西瓜丰产后:是物以稀为贵,现在是货多不值钱的理念。小规模只能小打小闹;上了规模,反而是好事,可以招纳四面八方的采购商。规模大,在没有认识到其价值人的眼里就是累赘,货多不值钱;在敏锐人的眼里,却是招揽天下宾客的最好机遇,作为有知识的年经一代,应该这样帮助父辈们,才是正理!文章写出了父亲的朴实、善良、勤劳品格,文字平和、朴实、文风清新,推荐阅读。【编辑:楚远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1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楚远航        2015-05-09 09:44:34
  父亲是勤劳的,在他那代人中应该也是聪慧的,他整天的心事都 用在怎样将地种好,以前一直以来同样的辛劳,却没能摆脱贫穷的命运。他开始了一个普通农民的思考,发现种经济作物比单纯种粮食划算,于是开始小面积的试种西瓜,积累下成功的西瓜种植养护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比以前富裕的一叠叠钞票。
年少时卖过菜,做过建筑小工,当过工人,做过会计,搞过管理,出过国。经历复杂坎坷。 我的文集地址:http://www.vsread.com/index.php/space/myspace
2 楼        文友:楚远航        2015-05-09 09:47:09
  乡亲们看父亲西瓜喜获丰收后,也跟着父亲学种西瓜,之后西瓜大面积上市,西瓜丰产却不能带来相对应的丰收回报。不禁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著名名篇《多收了三五斗》,那是处于封建时代旧中国农民,欠产挨饿,丰产由于卖不出好价钱,同样贫穷真实又可怜的写照,不免让人同情。
年少时卖过菜,做过建筑小工,当过工人,做过会计,搞过管理,出过国。经历复杂坎坷。 我的文集地址:http://www.vsread.com/index.php/space/myspace
3 楼        文友:楚远航        2015-05-09 09:48:13
  可经过快一个世纪的变迁,怎么中国农民,还是这样的境遇,读者不仅要反思,建国都六十六年了,怎么农民还没有逃出这个宿命?
   读者也看到了政府有些职能部门工作的缺失.
年少时卖过菜,做过建筑小工,当过工人,做过会计,搞过管理,出过国。经历复杂坎坷。 我的文集地址:http://www.vsread.com/index.php/space/myspace
4 楼        文友:楚远航        2015-05-09 09:52:28
  还有作为父亲的子女,不是要你们与父亲一样去田间辛苦的劳作,而是用你们所学文化知识,将乡亲们种植的既丰产又优质的西瓜,通过网络及其他高效便捷途径,帮助乡亲们推销出去,这才是当代年轻一代后辈最应该这样回报父辈们的!
   我也不赞同作者的西瓜丰产后:是物以稀为贵,现在是货多不值钱的理念。小规模只能小打小闹;上了规模,反而是好事,可以招纳四面八方的采购商。规模大,在没有认识到其价值人的眼里就是累赘,货多不值钱;在敏锐人的眼里,却是招揽天下宾客的最好机遇,作为有知识的年经一代,应该这样帮助父辈们,才是正理!
   这部分是作为一个编辑的我似乎不应该写的;作为一个读者的我,看了你文章后,如鲠在喉,不得不说的话。
年少时卖过菜,做过建筑小工,当过工人,做过会计,搞过管理,出过国。经历复杂坎坷。 我的文集地址:http://www.vsread.com/index.php/space/myspace
5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5-05-09 15:39:33
  农民们种地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是农家女儿,曾经种庄稼的那份辛苦,真的是深有体会,吟秋的文章质朴细腻,喜欢。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5-05-10 21:54:15
  勤劳的父亲用种西瓜改变了贫穷的命运,只要用心,总会找到生活的出路。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