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正向梦想征文】如果没有红场阅兵(随笔)

精品 【正向梦想征文】如果没有红场阅兵(随笔)


作者:桑子 秀才,2391.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56发表时间:2015-05-10 10:49:34

【正向梦想征文】如果没有红场阅兵(随笔)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就在敲下这篇文字前,我在看着莫斯科红场阅兵,听着俄罗斯军乐队的号角声奏响《喀秋莎》这首再令人熟悉不过的,洒满了太多苏联味道的前苏联民歌。
   一直觉得莫斯科红场阅兵的军乐十分与众不同。我国的阅兵仪式,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似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而俄罗斯却选用了《喀秋莎》——情歌与战歌的奇妙融合。
   我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红场,我能感觉到一股热血在我的血脉里喷张,奔涌。整齐的正步,踏响着红场坚实的地面,恍惚之间,你甚至会以为战士们似乎真的在踏响战场——视死如归的正步,宣告着对于敌人的无所畏惧。
   因为男友和这些年轻的战士们一样,都是共和国军人,当我看见这些年轻的战士们踏着铿锵的步伐走过红场时,我似乎能感觉到自己似乎能融入进那番雄壮的歌声中。这与09年国庆大阅兵时的感觉不一样,那时候只是单单觉得为这些年轻的子弟兵骄傲。
   现在不单单是骄傲,而是一种爱。我忽然想起一位退役的女兵告诉我,当你的另一半是军人时,你的生命里就有了“军队”这个摆脱不开的情节,而这番情节,不是每个女孩子都能有的。
   《喀秋莎》的音乐响彻红场,我在想,当七十多年前,年轻的苏联红军战士与心爱的“喀秋莎”时吻别时,或许心里都明白,这一去,没人知道能不能再见到“喀秋莎”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偏偏战争就是人发动的,而且战争,和野兽无异。
   我有一个不可能是实现的梦想——我不希望有“红场阅兵”,因为这意味着,七十年前,无数的人在二战这场人类浩劫中流血,流去了生命。
   高二那年,学校举办红五月班级歌咏合唱,我们班一改其他班级选用青春歌曲,选了一首悲壮至极的《共青团员之歌》。那时我担任指挥,每每唱到“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心中总会笼罩上一团莫名的心酸。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我记得小学时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时,卓娅在奔赴前线前,似乎也对母亲说过类似的话。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卓娅死在了德国人的绞刑架下。
   乌克兰基辅纪念馆里,有一组摄影展,是一名摄影师拍摄的等待孩子回来的苏联母亲的照片。她们的眼神,无奈,却又写满了令人心疼的希望,我只知道她们当中的许多人,迎接回来的是,是孩子们的死讯。
   我想起了一位正在等待失踪孩子的伊拉克母亲:朱布里。
   从大一进入学校外语电台开始,到现在,整整两年,越是临近离开,似乎就越想要努力做好每一期节目,因为做一期少一期。
   这一期,我选择的主题,用一个学长的话说就是听着很“酷炫”——ISIS,当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极端组织,一个,用网友们的话说,绝对是一个比“基地组织”更加奇葩的存在。
   我的栏目并非新闻播报,我自然不是将各类ISIS的新闻整理下来进行播报。我选择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一名叫朱布里的伊拉克母亲,她的儿子马吉德于去年六月份在提克里特与ISIS的交战中被极端分子绑架,至今生死不明。
   当CNN的记者采访这位母亲时,她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直在问记着:“我的儿子在哪儿?”
   当我年到这句话时,我发现自己声音似乎有点在发抖了。
   自从马吉德失踪后,这位母亲与她丈夫,毫不夸张的说几乎快将伊拉克走了个底朝天,可马吉德却如同人间蒸发了。
   作为逊尼派穆斯林,夫妇俩甚至前往了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在那儿居住的大多为什叶派穆斯林。作为素来水火不容的两个伊斯兰教派,夫妇俩只身进入,几乎与飞蛾扑火无异。
   他们甚至在ISIS发布的斩首录像里寻找儿子的蛛丝马迹,我不敢想象这对朴实的伊拉克夫妇如何在一个个血腥的斩首视频里去面对人类的暴行。
   倘若马吉德真的出现在视频里,他们该如何承受?
   我忽然想起一位历史系学长曾经在微信圈里说的一句:“战争,永远不应该将最为无辜的女人卷入。”
   男友说,上一次战场,换来的是巨大的荣誉,我说那算了,命都没了,哪怕是枚一等功军功章又有什么意义?
   荣誉、流芳百世,可如果这一切的换取建立在的是炮火连天,血流成河的战场之上,那有有何意义?
   就在那期关于ISIS的电台节目里,我自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个已经不算“热点新闻人物”的“新闻人物”——早在1月3号便被ISIS施以火刑的约旦飞行员莫亚兹?卡萨斯贝。
   ISIS甚至把施以火刑的视频上传至推特。我在想看过那个视频的人,究竟会做几天噩梦,而ISIS又一次印证了一句在欧洲流传的俗语:当战争来临时,真理就是第一个牺牲品。
   我想说起这个名字,基本上大家头脑里的第一反应一定就是——火刑。当时为了尽可能搜寻一些比较广泛的资料,我撞着胆子上了推特寻找一些可能会涵盖一些略惊悚信息的资源。
   我看到一些不忍直视的图片,而那个看了会叫人连续好几天做噩梦的视频早在放出后就迅速被删除。那天晚上男友打电话时,我说我真的很庆幸我在中国你也在中国,而不是在叙利亚伊拉克,一句话,千万不要有战争。”
   男友说,他要真在叙利亚我估计也别好好过日子了。
   卡萨斯贝遇害后,当时正在访美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即刻回国,并且宣称要让ISIS领略到“约旦人惊天的怒火与报复”。与此同时,约旦王后拉尼亚也前往卡萨斯贝的家乡卡拉克。过后不久,阿卜杜拉国王亲自驾驶战斗机,与国家空军部队一同对ISIS进行空袭。
   卡萨斯贝的妻子安瓦尔是在登陆Facebook后才知道丈夫已经遇害。当时,拉尼亚王后紧紧抱着这位已经濒临崩溃的年轻妻子,安慰着她,将她抱在怀里。
   “当我们在讨论如何改善民众的医疗健康时,ISIS似乎只是一群对杀戮颇有兴趣的疯子。”卡萨斯贝遇害后,奥巴马在国会的例行讲话中这么形容ISIS。
   “他们根本就不是人。”阿卜杜拉在面向全国的电视演讲中谴责ISIS,而曾经被ISIS绑架过的法国记者弗朗索瓦说,“这些人根本连《古兰经》都没有,他们就像一群疯子,死命地把自己的想法压到其他人头上。”
   “疯子”,“非人”,就在一片铺天盖地,却又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的人道主义声讨中的,我在推特上却看到了一个美国网友的评论却显得那么不同:
   “Thisisnotthewayheshouldberemembered.”
   翻译为中文很简单:他不应该以这种方式为人所记住。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骇人至极的火刑,如果不是因为刽子手们是一群“彻头彻尾的疯子”,如果不是因为由ISIS而引发的战火,我想卡萨斯贝或许一直就会是约旦空军里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尉,平平安安地出任务,然后平平安安地归来,而不是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媒体的新闻热点,而不是在一夜之间,这个国家的国王与王后都前来慰问他的家人们。
   如果不是这场火刑,如果不是因为战火,多少人会知道卡拉克这个约旦小城?
   而如果不是因为战火,会有多少人知道一个默默无闻的叙利亚六岁小姑娘阿蒂?胡迪亚?
   一名叙利亚战地女记者在进行拍摄时,当她用长焦镜头对准这个胖乎乎的小姑娘时,胡迪亚却怯生生举起了双手——她以为那长焦镜头是把枪。
   她留着个蘑菇头短发,乌亮却带着棕色的大眼睛里写满了无辜,还有孩子特有的惊恐。她的的父亲在2012年叙利亚血腥无比的艾库贝尔大屠杀中丧生,自那以后,她一直随母亲住在了阿塔梅克斯难民营。
   “当枪孔对准你时,要么逃跑,要么投降。”这条“真理”,对于叙利亚人而言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连六岁,懵懂无知的小姑娘都知道。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们身处和平的祖国,我们终究无法切身明白,叙利亚,这个孕育于幼发拉底河的古老阿拉伯国家,昔日究竟是笼罩在怎样一番战乱之中,我们只能从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中,去理解着我们完全不能切身理解的战争,但是,不能切身理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去年暑期我参加了南京青奥会的志愿者服务,当时我曾经接待过叙利亚代表团团长,那位英语不大利索的叙利亚老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古老的清真寺,还有饱经千百年风霜的古老建筑。
   叙利亚的局势依旧在恶化,也不知道那位老先生现在身在何处,也不知道大马士革那些象征了昔年阿拉伯帝国辉煌的建筑,能否又一次挺过战火?
   爸爸说,叙利亚这个国家是一个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是啊,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活该”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么?
   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不要有红场阅兵,多么希望不要组织这样的游行——游行的人们,举着二战中遇难亲人的照片走过一个个街区。
   当这些事情得到了我们的关注时,我们就知道——曾经,有一场战争,几乎将全世界一大半的无辜人们卷进了一个大漩涡。
   而我的梦想不可能成真——因为二战,是人类历史的伤疤。
   而战争,还没有从地球上消失。
  

共 35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如果没有红场阅兵为题写下了这篇令人深思的文章。莫斯科在2015年5月9日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庆典,其规模之大,参阅国家、参加人员之多,参阅兵种和武器装备之齐备是任何阅兵式都不可比拟的,据史料记载,辟于十五世纪末的红场,距今已举行已举行过200多次阅兵式。无论是什么规模和什么形式的战争,对于人民来说都是灾难。纵观战争历史,每一次战争都会夺去有众多人的生命,都会毁掉大量人类的宝贵财富和美好家园。世界人民是多么的渴望和平和远离战争!然而,当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地方还在发生战争,极端分子发动的恐怖活动屡见不鲜。只要有战争存在,保卫和平的行动就不会停止。文章以血淋淋的事实和饱受战争痛苦的人们的凄惨,向人们发出了:“停止战争,珍惜和平”的呐喊。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梦想,真心希望战争在地球上消失!文章立意好,旗帜鲜明,论据充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好文,大赞,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高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11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铁        2015-05-10 10:58:09
  桑子老师的文章说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里话,是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渴望和平的真实梦想。
2 楼        文友:高铁        2015-05-10 11:02:41
  战争与和平历来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非常欣赏老师的文章。
3 楼        文友:高铁        2015-05-10 11:04:33
  感谢桑子老师赐稿正向,忘多多赐稿,展现您的精彩!问好,敬茶!
4 楼        文友:秋秋歌        2015-05-10 23:35:32
  桑子老师的文字很纯文学,很欣赏。
5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5-05-11 00:26:27
  正视历史,世界才会更加和谐。这样和平的阅兵,是人们渴望和平的正确做法。问好,敬茶,创作愉快!
对文字心存敬畏……
6 楼        文友:笔端流云        2015-05-11 18:26:43
  好文!视角广阔,叙议收放自如。中方高调带着军队参加俄罗斯的红场阅兵仪式,一时外媒与国内舆论众说纷纭。世界多元化格局仍然存在,中国仍在稳中求进。
把生活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7 楼        文友:未名书屋屋主        2015-08-12 09:22:02
  如果没有红场阅兵,作者以此假设,以血淋淋的事实,发出“停止战争,珍惜和平”的呐喊,铿锵激越,振聋发聩。作品先结合自身的经历,从正面肯定和歌颂前苏俄和我国军人的神采,然后,以当今国际社会不安定的现实等多重角度,展开讲说,视野广阔,观点鲜明,论据翔实,感情饱满,适宜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演讲。欣赏!只是有多处错别字作者和编者都没有改出来。
喜怒哀乐,人生百味皆成文。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