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岁月走过

编辑推荐 岁月走过


作者:曳尾涂中 布衣,23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8发表时间:2015-05-11 21:54:37
摘要:幸福是相对的,苦难难才是永恒。回忆往事,珍惜当下。

狗蛋鳖娃
  
   村里人常常能看见,有两个男娃,喜欢在小河边玩。有一个捞起卵石,托在手里掂着,然后无心地扔出去,扔出去了又像有些不舍,仿佛被什么人从手里抢走了半块白馍馍,他心里就会长出一个念头:“有一天,我要美美地吃上狗日的一顿白馍馍。”这个男孩是我四哥,名字叫狗蛋。
   有一次,他抓起一只小蛤蟆,拎着后腿,把它劈作了两半,扬手一撂,还在抽搐的断腿残肢就被撂在了河边上。他也无来由地生着闷气,“饿”的魔鬼鼓捣着他的胃肠,他想发火,总找不到对象,就把气撒在小蛤蟆身上,或者路过河边时,把一泡骚尿浇在谁家的麦草垛上。被那家跛脚的老汉热咒黄骂着,他装听不见,一路去了别处地方剜小蒜来吃。
   他是我表兄,名字叫鳖娃,他是娘的内侄,从城里来,接我娘也就是他的姑姑回娘家。狗蛋和鳖娃,那时也就是十来岁的样子,都开始念书了。农闲了,学校也放假了,鳖娃来我家接他姑姑,只等着我娘收拾停当了好上路。
   我四哥狗蛋,方面大耳,长得魁梧,食量惊人,一顿饭能吃六个高粱面饽饽,外加两个蒸甜菜疙瘩,三碗米汤。他贪玩,不好好念书。但手巧,能剪出人家结婚时用的双喜字,看着天上鸟飞,地上兔跑,也能照着样子用剪刀描出来,形神毕肖,活灵活现,所以得到我父亲高一眼看待,常来我家蹭饭。他后来进了马岭石油化工厂。我表兄鳖娃,瘦削清俊,两个肩头像故意似的往上挺。吃饭毛病多,太挑剔,端上碗了,细看碗沿、碗底是否有油渍污垢什么的。他喜欢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大学毕业后,就回县里教中学,课余也给人家开处方抓药,偶尔也给人踏勘坟茔地,搭罗盘定方位。
   等娘收拾好家里的盆盆罐罐和老人、娃娃,他们就上路了。娘回娘家,要过一道河,就是晒着破渔网的这条河。娘骑在黑驴背上,晃悠悠地走,黑驴是从娘的娘家牵过来的,娘专门的坐骑。地主家的女儿不兴颠着小脚自己走回来。所以,我表兄就来了我家。过了河,挡在面前的是一座山。山也陡,路也窄,最窄处仅能容一双脚板通过,我们这里人叫它“夹脚壕壕路”。山路弯得像一挂羊肠子,黑驴却走得顺顺溜溜。喂饱了草料的黑驴,肚子圆滚滚的,老实听话,像一个忠厚的仆人。前头扯缰绳的是四哥狗蛋,后边赶驴的是表兄鳖娃。三个人一路进发,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左盘右转,上山下山,说说笑笑。不知因为什么狗蛋和鳖娃竟吵了起来,狗蛋说他是秦琼,鳖娃才是敬德;鳖娃就喊要当秦琼你手里的家伙先就不对,惹得狗蛋性起就撂土块砸鳖娃,鳖娃不甘示弱,隔着黑驴身子用鞭杆戳狗蛋,娘骑在驴背上直抹眼泪,斥骂哪个哪个都不服气,娘就只有哭。到最后,四哥和表兄厮缠在一起,扭打在一起,拳来脚往,好一场恶战。恶战的结果是:一个流了鼻血扔了鞭杆,一个蜡黄了脸撂了树棍。战斗总算在娘“祖宗……祖宗……”的哭骂声中结束了,雨过天晴。交过手的二位好汉,才想起担着护送的任务来,他们又和着“得得”的驴蹄声,继续赶路……
  
   三枚纽扣
  
   当娘和侄子狗蛋、内侄鳖娃赶路程的时候,我还没出生,这一切都是娘后来说给我听的。我就笑,笑得嘴角扭到了耳根,我还是笑。哥哥那时年龄小,当不起护送的任务。但哥哥精明,会打猪草,会捋杏树叶,把我家的猪喂得像山一样壮。我记得哥哥就曾领着我和弟弟上山揪冬至前的油菜叶子,给家里做酸菜。酸菜做成几大缸,这是一个冬天里最经济实惠的菜肴。
   我记得有一回,我陪娘回娘家,我大概有七、八岁吧。四哥在化工厂上班,表兄教书,都腾不出身陪娘上路,哥哥念书也不能。娘就让我陪她走,想叫我穿得体面些,就筹划着给我做一件新衫子穿。这对一家人来说,真是太奢侈的事情。扯布、裁剪、缝纫都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全家人一筹莫展。这时,哥哥悄悄端出一个小盒子,熨展倒腾出来的这些块块角角和钢镚儿零钱,算计着,除过做新衫子钱,零头够买几包火柴、几袋碱面、几斤醋。这些钱都是娘的一只只鸡蛋换来的,父亲的一根根柴胡换来的,哥哥的一篮篮猪草换来的。父亲欢喜哥哥过日子的精明。新衣服做成了,父亲让我捏上个鸡蛋去村里代销点换三枚纽扣。我高兴得心里长草,这草疯了一样长。只顾着高兴,脚下石头一硌,我重重地摔了一跤,鸡蛋磕破了,白的、黄的东西淋淋漓漓都还给了石头。我哭着回来了,眼睛肿得像熟透了的红桃子。父亲低了头骂:“你狗日的坏种!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娃过日子麻达。”娘无奈,只好从弟弟的旧衣上拆下三枚纽扣,弟弟所有的衣服都是我穿过才轮到他。我还记得,弟弟上高中了,屁股后面的补丁还扇扇子,脚上有一个脚指头戳了出来。穿着新衣缝着旧纽扣的我,才随了母亲欢天喜地地去了。
  
   咀嚼苦难
  
   再来说四哥和表兄。时过境迁,早已没有人提起“狗蛋”和“鳖娃”的过往与名堂了。如今,四哥成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他把独自承受交给自己。孙子大了,飞走了;儿子开着他的“蹦蹦车”满世界赚钱。没有人顾及他的吃喝拉撒,但他依然活得有眉有眼,老窑门前支着炉子,橱柜里有花卷、馒头,罐里能抓出腌浸的咸菜和腊肉,时不时骑摩托车进城,找哥哥搓几圈麻将,顺便捎点米面和清油回来。他依然手巧,他的儿子、孙子也手巧,农用机械使用、修理,都得心应手。他年轻时不爱念书,老了反而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毛泽东选集》和《镇原县志》。表兄已经离世,他把身后寂寞留给表嫂。在西峰表兄曾住过的房间里,表嫂又像表兄一样管束着儿孙们读书,他的娃娃和他亲戚的娃娃留洋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都有。表嫂是明白人,她知道,在幸福的背后,其实就蕴藏着等量的苦难。苦难之后,幸福才会来敲门。
   有谁说过,苦难几乎是永恒的。喜剧的苦难,或者悲剧的苦难,尤其是悲剧的苦难,更能震撼人心。翻一翻那些传世的童话作品,你就会明白这些。

共 23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表兄和四哥为线索,从他们的童年故事说到了他们的人生结局,通篇采用客观叙述的笔法,写出了人的悲欢人生,把所有的思考留给了读者朋友们。文章叙事精要,描写具体细致,把四哥和表兄的形象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过目难忘。【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曳尾涂中        2015-05-11 22:18:19
  感谢编辑老师“春雨阳光”的辛勤劳动。
一轮时光,中年况味,惊鸿一瞥,瞥见的是这个时代最本质的、最喧嚣的、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我们都是这世界的一瞥风景,而自己,也是从别人的风景里审视世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