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摊花儿

编辑推荐 摊花儿


作者:七台驿人 布衣,2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99发表时间:2015-05-12 20:32:05

说起“三大件”,相信每一个生长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并不陌生。
   刚解放的时候,三大件是钢笔、眼镜、笔记本。
   那时候,胸前别一支钢笔、鼻梁上架一副眼镜、口袋里揣一个笔记本,那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可以说是当时一个人的最高配置了。记得有一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女主人公花了一夜的时间,用毛线给自己的爱人的钢笔织了一个笔套,做为爱情的信物。一支钢笔,居然要装在套子里保护,可见其珍贵。至于眼镜呢,虽然多属于近视人的专用装备,但那时有人明明视力不错,却要戴一副平镜,以示斯文。能拥有一笔记本,也是很难得的。听母亲说,她小时候上学时,作业本是用白麻纸自己缝的。只有县上的大干部才有资格使用笔记本。
   到了六七十年代,三大件又被赋于了新的内容,变成了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了。
   那时候,国家的经济落后,社会生产能力低下,许多日用品包括肥皂、火柴、煤油等都不能满足需求,要实现计划供应,这三大件就更紧俏了。当时在商场工作是很吃香的,因为买东西比普通人方便得多。
   记得好像是七十年代初吧,那时我家还在内蒙古后山地区的一个小镇,父亲的工厂离家很远,为了上下班方便,想买一辆“飞鸽”自行车。
   为了这辆车,有一段时间,奶奶每天去五金商店排队,先要领一个购自行车票。这个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领的,首先要有城镇户口,还要居委会的证明。外地人、农村户口的一律不供应。经过几个大早的努力,好不容易领票了,还得等到商店有货才能购买。那时候东西紧俏,我们又居住在偏远的小城,所以一个月也来不了几辆车。奶奶每次去,商店主任总是说没货,可是不几天就能看到街上有人骑着崭新的“飞鸽”车招摇过市,一打听是刚从县五金商店买的,后来一位在土产商店上班的邻居悄悄地指点说,现在想买紧俏货,先得给商店主任“意思意思”。
   第二天,奶奶买了两盒“大前门”送给主任,当下就有货了。奶奶忙不颠地交了一百多元钱从库房提出一辆崭新的“飞鸽”。推回家里,一家人围着看啊看,好像天上掉下个宝葫芦似的,那个兴奋劲就甭提了。父亲甚至不让我们摸一下。他找了一些红塑料带,将自行车的三角架全缠起来加以保护。那个时代,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几乎所有自行车都被塑料带包装的五颜六色,像一个骄傲的大公鸡,在主人的驾驭下,威武地行驶在大街小巷。铃铛按得山响,感觉不亚于今天的宝马奔驰。
   拥有一台自己缝纫机是母亲那时最大的愿望。
   因为家里没有缝纫机,母亲给我们做的衣服都是手工缝制的,做起来不仅费时费事,而且针脚不匀,大大小小,歪歪扭扭,做出的衣服很难看。每年过年时候,母亲看着我们的新衣服,总是歉意地说,要是有台缝纫机就好了。后来父亲去后草地赶羊,挣了点钱,托人买回一架“蝴蝶”牌缝纫机。从此,每当晚上,家里就会响起母亲在机器上操作的声音。不仅为孩子们做衣服,家里的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都在缝纫机上完成,就是亲戚街坊有些活儿,母亲也乐意帮忙。从那时起,我们再也不用穿大针缝制的衣服了。这架缝纫机在我家效力了二十多年,后来生活好了,家里人都买现成的服装,缝纫机用得少了。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了,这缝纫机彻底退休了,但是母亲却舍不得处理掉,说是要留个念想。
   在三大件中,手表虽然体积不大,但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自行车和缝纫机。因为当时许多人家最多有个叫做“马蹄表”闹钟,好一点的人家有个大座钟,总会引来窜门女人们充满羡嫉的赞叹声。谁家有块手表,更是叫人羡慕。记得六八年夏天,我家前院搬来一户人家,听大人们说是从北京下放来的,他家的男主人就有一块手表。表门是金黄色的,表带是黑色的,挎在手腕上,明晃晃的,十分惹眼,特别是他抬起小臂看表的时候,感觉十分潇洒,那时,我在想,啥时候自己也能有一块手表啊。这个愿望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上大学时才实现,那是父亲的一块“上海”表。戴上它,让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前院男主人看表的情形。
   那时城里乡下娶亲,女方总是要提出三大件的,如果不能满足,这门事就有吹灯的危险。当然三大件也是有不同档次的,高档的有“英格”表、“飞鸽”车,“飞跃”缝纫机,中档的“永久”车,“上海”表、“蝴蝶”缝纫机,再低的有“红旗”车,“海鸥”表、“无敌”缝纫机等。体面一点的人家一定要高档次的,而经济条件差一点的中低档也能将就。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商品极大的丰富了,曾经被人们奉为“三大件”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早已风光不再。八九十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成为了新的三大件,风行一时,但现在这些家用电器已经成为生活的普通用品,再高档的电器也不能引起人们一丝的在意,如果说现在还要定义生活中的“大件”,我想只能是住房、私家车了。
   三大件的变迁反映了一个国家七十年的巨大变化。一支钢笔与一辆汽车相比,其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言的,但是它们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过重要的地位。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共 20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写了中国民间出现的“三大件”现象,最初的钢笔,文章详细写恋人为钢笔织笔套的故事,突出了钢笔的地位。笔记本的珍贵,同样表现出了中国物资缺乏的时代特征。后来的三大件,文章重点讲述了自行车的荣耀,讲述了作者母亲对缝纫机的渴望,要买到这些大件的艰难。今天,这些大件都不大件了。文章给我们回忆了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物质建设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叶草        2015-05-12 21:41:52
  读了作者的文章真有点怀旧的感觉。记得我们那地方,对于有一定文化的人来说,定婚的信物有时候就是一只钢笔。这钢笔让人能感受到那时候人们的精神追求,现在想起来那是今天的人们所没有的温馨!
2 楼        文友:七台驿人        2015-05-13 08:33:37
  编辑你好,我发的这篇文章内容和标题不一致,是我发错了还是编辑的时候有误,请查一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