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国骂,任性及其它(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国骂,任性及其它(杂文)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3发表时间:2015-05-12 23:20:30

说点闲话,扯扯国骂。不过,咱不骂人,只说事。
   记得儿时读《三国演义》,有诸葛亮骂死王朗一回,很是向往:骂人能骂死人,这该有多大手段?又找到此回,抄几句如下: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前有“狼心狗行之辈,奴颜婢膝之徒”,后有“谄谀之臣,潜身缩首,苟图衣食,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可以说,诸葛先生一口气就说了这么多骂词,让王朗羞愧难当,以至于当场气绝。诸葛亮真是骂人高手,可谓千古一骂,何尝有一句脏话?且有理有据,骂理融合,入耳入脑,鞭辟入里,但仅限于此,没有辱及对方祖先父母辈一字,就已经如此厉害,可见触及了王朗灵魂深处,使他愤懑到了极点,又无力反击,脑血管破裂,死了一了百了,不死也终身残废。当今社会,骂死人也有成例,不乏此类报道,不再赘述。
   ”
   估计从古到今,人们一定很纠结:一方面,挞伐骂人的人,一方面,不自觉地吐出几个骂词。生活中如此,好人如此,坏人不必说,影视里更是骂不绝口,仿佛不骂,就会让文化失去了根系。我就说点如今与时俱进的骂词。
   当然,还需要继承一下,有一种骂,叫做国骂。国骂无从追踪溯源,大概从有文字起,就产生了。评说国骂不是我的事,鲁迅先生上个世纪就有题目评说国骂。本来,父母是最亲近的人,但不知从何时起,最亲近的人就成为互相侮辱攻击的对象,污言秽语,甚至下三滥下九流的词儿,也能吐出,也真有他的。记得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个中学生放学回家,看到父亲在房上大骂,嘴里千操万操,操累了,让儿子接着骂。儿子不知骂什么,问怎么回事,父亲说,咱家老母鸡在外边下丢了一个蛋,你妈骂了半天让我接着,轮到你了。儿子无奈,上房开始:俺是个文化人,俺不会骂人,反正是俺爹操谁俺操谁……他爹大吼:不是那么说,快跟我滚下来。
   这就说明一个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有什么样的大人,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跟着啥人学啥人,跟着大仙学跳神。那么,跟着满嘴污言秽语的父母,耳濡目染,能不继承发展?本乡一个真事:两个儿子不知为何打架,嘴里骂骂咧咧,满嘴都是×你妈。正骂得不可开交,父亲回家,上去给每人一个嘴巴:你×他妈,他×你妈,你们的妈是谁?×你奶奶的。你能说,这是故意的吗?平时不学好,捎带累老小。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估计这个国骂是比较普及的,一时不好绝迹,也不会绝迹。那年央视,冯巩的一个小品,叫作《我就是这么个人》,说为了发表一个剧本,买加湿器给一位主任送礼。保姆与冯巩的对话,就是不折不扣的对骂:保姆让退回加湿器。冯巩:这是给主任他妈的。保姆:这是给你妈的。冯巩:他妈的。保姆:你妈的。正在纠缠,搬运工说:你们说的不对,应该说他娘的、你娘的。如此运用错位桥段,让国骂堂而皇之登上春晚舞台,没有被封杀,央视,真够劲。
   骂人当然免不了自骂。自骂是一种无奈,也是无意。但是,将国骂挂在嘴边,冲别人也冲自己,这大概是俗话说的习惯成自然吧。骂人成为习惯,就不难理解自骂的自然习惯了。比如有人一开口就是“我他妈的就不服气……我他妈就这样……”也不知他老妈哪辈子欠下他了。这种自骂就比不得古人。古笑话说,有一酒徒,妻苦劝其戒酒。其应之,祭神作诗立誓。诗曰:“酒酒酒,我为你出了多少丑。以后若吃你,你是屎来我是狗。”他日依然故我。妻提醒其誓。其说:“你不晓得,狗见屎何曾有不吃的?”自骂何其腌臜,自嘲何其深刻。这与那些口头语不同,有些许文化味道。
   我不为国骂正名,但围绕国骂这个词儿,还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历史事件。军阀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的时候,有一年去岳麓山给母亲扫墓。那可是湖南的大事情。官方定下调子,要求编发新闻的题目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墓”。独有一家报纸登出的新闻与别人不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让人看后忍俊不禁:“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可作两解:为他的母亲扫墓;也可认为是国骂:“他妈的”!不过,出奇的安静,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是新闻事实啊。就算明知道是骂他,他又奈何?关键是题目没有错。我还赞一声:写出此题目的记者高,实在是高!可惜不知道他的名字。
   那么,就此可以认为国骂可以并存了?回答是:不。无论谁骂谁,都是不对的,哪怕他是穷凶极恶的人。那么这个词是不是铲除掉:答案同样是:不会。有人类存在,这个国骂还会继续发扬光大的。你不说,不代表别人不说;你杜绝,也可能有人要复活。与亲人相关的骂词还不止这些。下面的骂词,他(你)皆可互换,比如:他爹的,他奶奶的,他爷爷的,他大爷的,他祖宗的,他先人的等等。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姥姥的这句话。一般说姥姥,柔声说就是,大声说也不要紧,微笑着说就是。但是,“姥~~姥”,前字声低,后字声高八度,就是骂人了,好像是北京人就是这么骂。我在内蒙当兵的时候,呼市一些人有一种口语,就是自称爷,男男女女皆是。儿子爷长爷短,口口不离爷。父让其改。儿子道:爷改就是。父怒。儿子说:爷听爸的就是。你说这是什么辈?男人如此也不算奇闻,女人照爷不误,仿佛性别移位。那年在部队,一位老战士媳妇到部队探亲,去食堂吃饭晚了,一进门看到大家正吃饭,一吐舌头说:我操,开饭了!引起哧哧笑。还有据说,山西人不许骂嫂子,认为嫂子进家门就是自家人,而姐妹出嫁是外人,即使骂了也不着急。很是不解。
   还有一种骂叫作借尸还魂。我就不明白,借了信息之光,网络时代的骂,也有了新特色。但无非是搭着谐音之名,行骂人之实。看到很多,心里很不是滋味。比如,“坑爹”。本是无聊的人说无聊的话,却被利用来,以为长了辈分,占了便宜,就是骂别人是儿子呗。难道真的有当爹的瘾?那就不妨说一个笑话:一人去工厂,工厂养一狗,狂吠不已。其人对狗大吼:你叫,你叫,还敢咬你爹吗?闻者无不狂笑。还有一个:两人都想占便宜,都想捉弄对方。甲问乙:你叫什么?乙:我叫你爹。(本意是想当对方的爹,高了一辈)。对方也不示弱,张口就来:你叫我爹?我还叫你爷哩(一时没有回过味来,以为如此就高过两辈)。占便宜让便宜咬手。还有,“屌丝”这个奇怪的词。用人的生殖器说事已不应该,还要流行起来,就很可笑了。于是,“闲的蛋疼”也来了。借尸还魂的还有很多,诸如:尼玛,草泥马,逗比,我靠,牛叉(牛C,牛B,牛逼)等等,很好玩吗?很可笑吗?真不知说什么好。可怕的是,女孩嘴中也这样说,这让柔弱、温顺、羞涩、贤淑、典雅等所有的美誉,统统一扫而光,女人,难道堕落到污言秽语泥沼里不能自拔?难道中国文化词库真的无词可用了?
   殊不知,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有其独特的一面,就是骂人不吐脏字。这种骂叫作指桑骂槐,指鸡骂狗。这种骂式着实让人钦佩。被骂了,你还说还不出口,心里却难受之极。有一山东战友,其妻到部队,说是看丈夫,不如说是躲婆婆。结婚几年,没有孩子,婆婆盼孙心切,好吃的可能浪费不少,还不结果,就唠叨数落,又不能当面指责,还得让听得见,就借着公鸡打鸣,拿起棍子轰鸡:让你叫,让你叫。光知道吃,也不下蛋,叫什么叫!媳妇听了难受,泪水吞进肚子里,可肚子不争气有什么办法?上部队找丈夫。后来生了一个白胖白胖的小子,愁云一扫而空,整天兴高采烈,说:谁说俺是不下蛋的鸡?这是好的。还有一种:就算盐碱地也长根草呀,怎么就不开怀呢?以为种子好就是地的过。农村里的骂词多得是,千奇百怪,数不胜数。其起因很简单,说起来好笑,比如孩子打架,母鸡丢蛋,小小不言的事情,必引起一番争吵对骂。除了说不出口的词儿,就是巧舌如簧的骂人不吐脏字。住在农村,方能领会。所以说,骂人不一定非要拿亲人说事,也不必非要拿生殖器说事。我们古人带了好头,可以有样学样,照单全收。
  
   而有一种骂叫作不露声色的文化,这才是进入境界的高骂。我想在骂人之前,提醒一句:若要骂人,千万不要与说相声的对骂,肯定沾不了光。伶牙俐齿比不过,肚子里的俗语闲话更比不过。人家一张嘴,你就先输了三分。不信看郭德纲相声。当然,他骂他的,俺不会去与他斗嘴骂街。但是,即使骂人,也要骂得有水平才是。你看古书可知,传下来的泼妇骂街的词儿不多,但传承文化的骂词不少。传说权相八十大寿,大发请帖,借机敛财。纪晓岚则送大红幛,上写四个大字:“真老乌龟”。权相让纪当面解释。纪从容辩解:“君为两朝老臣,一老;年且八十,是为二‘老’;头戴乌纱,是为‘乌’;自古龟鹤乃高寿之象,老曹称龟为神龟,您老当此神物祝颂,应为不妄;而‘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也。”既骂了人,还不露痕迹,高。不知明代解缙还是清代刘墉,传说中有诗与之有关。当看到朝中尸位素餐者多,才德之士不能升迁,就做《麻雀》诗嘲骂:“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食尽朝中千盅粟,凤凰何少尔何多?”一针见血,骂得水平何其高也。齐白石先生也有一首《不倒翁》题画诗,这样写的:“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一团。将你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骂人入木三分,针砭入骨。
   与诸葛亮有一拼的,还有庄子。《庄子?杂篇?列御寇》就有这样一段,也可以作为范本: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大意说,曹商和庄子是同学,庄子安贫乐道,曹商钻营当官。曹出使秦国,宋王赏了几辆车;至秦,凭吹牛拍马伎俩,得秦王欢心,赏他一百辆车。曹趾高气扬去见庄子,高声说:“你还住这破地方呀,卖草鞋,饿肚皮,穷酸如此,啧啧啧,你不是本事大吗?你的本事呢?你看看我,凭俺三寸不烂之舌,就得到一百多辆车,哼哼,还是俺有本事啊!”庄子轻蔑一笑说:"是是是,你本事大。不过,我听说秦王得了痔疮,能给秦王开刀割痔疮的,秦王赏他一辆车;能用舌头舔痔疮的,秦王赏给他五辆车。而治病的办法越卑下,受赏的车子越多。莫非你给秦王舔屁股了吧,要不然,秦王怎么能赏给你这么多车子呢?"曹商一听,面红耳赤,扭头就走。人说这是讽刺,我看这才是最高超的骂人。曹商用丧失尊严作代价去换取财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去招摇显摆,招庄子骂那是必然的。
   文人骂人,不但高明,还透着知识的典雅、渊博以及精心的构思。民国时期,袁世凯靠卑鄙手段当上民国第一任总统。据说,王闓运先生就“赠送”袁世凯一副这样的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对联的本意好像不是骂人,而联系起来看,“民国总统不是东西”不是骂人还是什么?”“不是东西”的就是袁世凯啊。果然,袁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妄图复辟称帝。有人就又写了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横披:五世其昌。这副对联巧妙地借用“娼”和“昌”的谐音,有意把“八”字和“耻”字隐去,痛骂袁世凯是“无耻”的王八(忘八)和政治娼妓。
   有典雅就有粗鄙。古代一个笑话说,乡试后,主考官在一篇文章上写批语:放狗屁。考生不服。主考官说:放狗屁是好的,说明你还是人,只是放狗屁而已。若批你放屁狗或狗放屁,你连人都不是了。话糙理不糙。不过批语太直白了,文化味少了些,显得官员水平太低。只能进入不入流。就如我们这里农村喜欢骂一种人是“装蒜”,或“装孙”。歇后语说,水仙不开花,装蒜。原由不去管它,本地很是忌讳这个词,真去买大蒜,也不带口袋,用包袱包了。这真的是现实版的“蒜你狠”了。
   骂人,被骂,除了国骂之类,就是把人“拟兽化”了。无非是“不是东西”的翻版。比如,狗,熊,兽,驴,猪等等。常用的词儿是猪脑子,熊玩意儿,狗东西等。北大教授孔庆东骂人,被某主持人评了一句“不是教授,是野兽”,就把对方告上法庭,结果败诉。名人骂人很任性,他们身份很高,水平也很高,学识应该也不低。但是出口的粗,让国人大开眼界:原来名人骂人也很任性呀。小崔骂人大概很少带脏字,但在微博激辩中,对方带了脏字,小崔也会吐出几个。我们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里,经常出现“臭不要脸”的话。小沈阳在演出中经常这样说。他们可能认为是在开玩笑,而别处的人听了就认为是骂人。还有文化味很浓的词,比如,带“卑”的词:卑鄙无耻,卑鄙龌龊,卑躬屈膝,卑劣,卑贱,卑污,这些词,大概不是夸人的吧?比如,贼眉鼠眼,奸贼,狗贼,狗强盗,贼骨头,贱人等等,也不是什么好词吧?若加诸一些人身上,我就认为这就是骂人。最近老毕唱词中旁白了一句老“biang”,出自其口,真让人瞠目。任性的名人,任性的粗口,任性的场合,任性的骂。与其光鲜的主持一面,判若两人。两面的人生,两面的人,难道骂人就这样能让人出气?
   老毕已经得到惩罚,且不去管它。但还得说央视。央视没有禁止冯巩的小品骂人,但不知道为何,却对动画片大动干戈:让《熊出没》修改对白。比如,新版中,将臭狗熊改为:小熊熊。以为这样一改,臭狗熊就不臭了。央视爱护熊的名誉本就无可厚非。殊不知,民间本来就称狗熊为臭狗熊,熊瞎子。那么,以后孩子们该如何称呼狗熊呢?黑熊?白熊?灰熊?北极熊?狗熊这个词,本就侮辱了熊,既称熊,何来狗?民间叫孩子熊孩子,大概也是骂孩子,那么,熊市,是否骂股市?装熊呢?光头强,不是对光头者的侮辱吗?小兔崽子,小猴崽子呢?谁也不会一个个去正儿八经纠正吧?所以说,让人纠结的,不是国骂本身,而是在纠正过程中的任性。
   骂人当然不好,不管是国骂还是非国骂,统统是糟粕。但是骂人的确是文化,可以从历史典籍中查到很多骂人但不吐脏字的记载。我以为,凡是涉及国骂之类的骂,应该彻底摒弃,不要复活;那些拟兽化的词儿似乎可以保留一些,不然,我们的文化就太单调了。我说的不算,还是让文化说话。既然骂人是文化,包括圣人伟人都不能免俗,常人凡人就不必苛求了。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吐出一串骂词来,本也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拿着祖宗先人开玩笑。须知,骂人这种事儿,谁人开口不骂人,谁人背后无人骂呢?虽然要摒弃很不容易,但也必须去做。打一个持久战,全民参与,从娃娃做起,一代或者几代做下去,还后代一个干净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共 58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中历数种种国骂,从三国诸葛至乡野俚语,无不显示着骂人者与被骂者之间素质与人品的比较,作者以自己的思维剖析着语言的内容,种种不论是文雅的,还是粗俗的骂人言辞不会被人所认可,从文化的角度看,确实应该是去其糟粕,还社会一个清净和谐的氛围,环境中少一些那种污人耳目的不雅之谈,给孩子们做出一个好的表率,才是作者此文的目的与核心,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巩固出和谐宁静的好环境。支持作者从身边做起,摒弃那些不雅言辞。推荐欣赏[责任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5-05-12 23:34:43
  谢谢您的文章,弘扬正气,提倡讲文明言辞,还一个干净的环境给人们。欢迎赐稿菊韵,问夏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玉簪子        2015-05-13 09:58:21
  作者在文中例举了种种国骂,从古至今,零零总总的国骂,不论是高官大权,影视名人,文人墨客,贫民百姓都避免不了的。从骂他人到自骂,花样也是很多的,文雅的,不雅的。其实面对文化,我们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虽然摒弃是不容易的,但是为了还后代一个干净而文明的生活环境。我们都应该坚持到底,全民参与,从小娃娃抓起,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谢谢您的来稿,感谢您的点醒,期待您更多更好的新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