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观龙川 看宏村 爬黄山(散文)

编辑推荐 【梧桐】观龙川 看宏村 爬黄山(散文)


作者:建仕 童生,8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8发表时间:2015-05-14 14:39:00

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六时,大家乘上旅游公司的中巴车,八点到达安徽的绩溪,带上当地的导游陈小姐,来到绩溪县约十公里处的龙川村。
   这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根据历史记载,龙川村现在又称坑口村,在村的前面有座山名为龙须山,村的中间有一条小溪,在江山的家乡其实又称之为小港,在这里又简称为一个字“川”,所以古时候把这个川两边的村称之为龙川。以后这里的人们称这个小溪称“坑,这里又是登源大河水流的出口处”,所以又改为坑口村。
   从远处看,这个村庄就像是停靠岸边的一条船,东边有龙须山,紧靠着登源河;南边是穿村而过的小溪;西边紧靠凤冠秀峰;北边又是崇山峻岭;所以整个村庄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又因这里历史悠久,这样就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现在已经成为安徽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江山与大家在导游的带领下边走边看边听介绍:上面已经说过,这个村庄好像是个船,而这个村庄又是清一色的胡姓人家,但在进村时,陈导告诉我们,村的第一户人家却是姓丁,而且是从外村请来的唯一姓丁的人家,这是何故呢,据说,这船在大海行驶如果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有了这丁姓人家就好比铁锚把船稳稳钉住了。但奇怪的是,这位姓丁人家搬到这里已经有十六代,代代单传,只有一个儿子,是何缘故,却是一个谜团,至今未解。
   接着陈导向大家又讲了一些胡氏主要人物:大家在后面的游览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画像或是牌位,东晋散骑常侍胡焱,当时镇守歙州,有一次到他管辖的这个小村来察看游玩,一见这里风光旖旎,风水也好,就上书皇上,要求居住到这里,当时皇上同意了,随后胡焱在咸丰三年就带着全家定住到这儿。根据胡氏宗谱上记载,这位胡焱就是这里整个胡氏家族的老祖宗;对于胡氏家族的儿孙来说,绩溪是他们一块辉煌的家园。到唐代时,又出了一位散骑大将军胡宓;到宋代时,又出了位监察御史胡舜陟;尤其到了明代,该村人才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其中最出名的是南京户部尚书的胡富,兵部尚书的胡宗宪;到了清代又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到当代出了国家主席胡锦涛,据说,已经是胡氏第四十八代了。这一个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他们将留芳青史,为着胡氏家族增光添色。
   江山与大家一路观看,一路听着讲解,一路上拍着一些美景。现在来到龙川村中间的一户人家,他就是比较出名的被称为徽州第一家的胡宗宪尚书府,门前有一对石狮,聪明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家一定出过当将军的人,进大门后可以看到胡宗宪的生平简介:胡宗宪(1512---1565年)字汝贞,号梅林,嘉靖十七年进士。任杭州知府时,修整西湖,扩建岳坟。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胡宗宪召徐渭,文徵明,戚继光等抗倭,弭平倭患。以此战功获得殊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江山看过介绍,心中恍然大悟,以前只知道戚家军,原来胡宗宪才是抗倭的一把手,更让江山明白的是:中国的钓鱼岛是由那时的胡尚书划入中国版图的,他真是功不可没。
   再向里走,出门,可以看到天井里有一高大的胡宗宪雕像,左右两旁厢房里介绍了胡宗宪辉煌的一生,有各个时期的有关事迹,战争中的一些战具,战事等;还有许多家族历史介绍,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有十二代人居住在这个地方,整个尚书府,等于是一个小集体,一进又一进,总共有多少进,现在回忆,江山也记不太清了,只知道这里曾经七代同堂,里面有厨房,官厅,梅林亭,医馆,文昌阁,胡氏家井等,众多小巧庭园相交辉映,四通八达。
   再细细看那些建筑,江山仿佛看到《红楼梦》中的描绘:苍旧的木楼,加上屋内屋外的古式古样的摆设,还有绿水假山,绿树花卉的陪衬,幽雅的小巷,低头是鹅卵石的小路,抬头可以看到青砖绿瓦,飞檐高挑的砖雕,还有一些石雕,错落的马头墙,飞禽走兽,隽秀典雅,窗户上,隔板上,梁栋上,各种家具上的木雕,栩栩如生。江山越看越要看,拍了一张又一张,处处生景,处处生情,真是如诗如画,让江山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艺术。
   跟随导游依依不舍再来到另一户人家,门口是一对如意,一看就知道这户是个文官大家,江山还没多看,那边喊着去看胡氏宗祠,由于下午要去宏村,时间紧张,江山只得对着大门拍了一张照,然后来到胡氏宗祠,陈导告诉大家,胡氏宗祠始建于宋,到明嘉靖年间进行了修建,以后胡宗宪当官时又倡导捐款进行了扩建,整个主体结构与内部装修保持了明代的艺术风格。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前面是影壁,露台,门楼,庭院;越过宗祠的大天井便是正厅,这里是胡氏家族比较有权威的人举行祭典的大堂。
   江山看到整个大堂由十四根银杏树圆柱架着五十四根粱,柱基下面有枣木刻成的莲花瓣,所以一般不会腐蚀。在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都有椭圆形梁托,,上面雕刻着云彩,飘带,中间镂空成龙凤还有虎,水仙花,万年青;正厅两侧各有十扇落地门窗,上面刻着荷花,花群之中,有鱼在水下游动,鸟儿在天上飞翔,水上还有鸭子,青蛙,鸳鸯。正厅上首一排落地门窗是一幅百鹿图,并有山光水色相陪衬,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竹木花草间自如生活,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江山与大家登上台阶,来到宗祠后进,这里又是另一个景象,一排排落地门窗全是雕刻的花瓶,有六角形,八角形,半圆形,菱形;有大口的,有长颈的。瓶口上面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还有牡丹花,海棠等千姿百态,精致可爱。
   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高度比正祠低了许多,那上面的木雕却另有风格。陈导告诉大家,这个边房祠堂是为那个姓丁的人家所设。还介绍了一个至今未解的宗祠之谜,据说整个宗祠从大修到现在,大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可在这里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与这个木料有关,也有说与这里的风水有联系,江山就更不知何故了,只是想,没有蜘蛛,也就没有蜘蛛网,那这里的木雕不更显得清晰美好吗!
   看了胡氏宗祠,接着江山与大家跟随导游又走马观花地看了其他几户古宅。江山又来到川上的桥上,让同事拍了几张照。江山还对着川对面的那个牌坊拍了几张照,一路上来时,进入绩溪境内时,大家已经看到许多这样的牌坊,听导游讲:这些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建宗法制的产物,大部分都是做了官或者是经商发了财回家为了光宗耀祖而建造,对现今来说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与意义了,但它上面的木雕或是石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可以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和观赏。
   过了那牌坊,向村的东边去就是龙须山,可惜,大家下午要去一个更古老的宏村,江山们就未能去一饱眼福了。不知不觉,现在已是中午时分,大家随导游来到胡氏饭店就餐。自然少不了一些地方特色,江山就不一一介绍了。
   吃过中饭,乘车前去古村落的宏村,进入景区大门,映入眼前的是一条弓形的大湖,大湖的岸边长着一些垂柳,江山看到一些写生的人在湖边创作着。现在走的这条湖岸上都是辅的一块块青石砖,听陈导讲,这石砖都有它的历史,都是从远处的山上一块块雕凿而来。湖对面是个村庄,灰白色的墙,灰黑色的瓦,墙上面是马头状的檐。整个村庄楼舍连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这就是所说的徽派风格。不像江山的家乡建筑都是整齐排列。远处的青山绕着这个村庄,倒影在湖中形成一个上下对称形。这湖在村庄的南面,所以就称之为南湖。听导游介绍,南宋时期,距今约有九百年前,有一位名叫汪思齐的,发现这里有一个天然的泉水,一年四季泉涌不息。他就以这泉眼为中心,在这里成立了一个村,当时取宏广发达的意思,把它称之为弘村,到清朝时改为宏村。村后以北面的青山为屏障,地势高而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没有山洪暴发冲击的危机,又有抬头看山色听泉水之乐趣。
   江山与大家跟导游从这南湖的一座弓形桥上到对面宏村去,桥有一点儿窄,来到弓形的最高处,回头看到岸边那些写生与杨柳倒影在湖中,另有一番景色。正如书中所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江山站在桥正中,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拍了四张照。
   来到村前,湖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戏水,一些绿荷浮萍在水面上摇曳着。大家边走边看,一边听导游讲解:这宏村从空中俯视就好比一头牛的形状。曾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元末明初,汪思齐看到这里风水好,又有那个永不涸息的泉水,就在这里建了村庄,可不多久,就遇到一场火灾,重建后,又一次失火,此事,让他很伤脑筋,他的妻子是靠附近的西递村人,名叫胡重娘,见此状后,就想办法,走遍全村,遍阅山川,一次又一次请风水大师来此勘察,请有经验的长辈们来出谋划策,最终设计出这样奇特的牛形状村落图。具体情况怎样,大家随导游进村看看:
   先是来到南湖边上的一个书院,称之为南湖书院,这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整个建筑非常的高挑,里面整齐的摆放着一些桌椅,江山坐在那些木桌椅后面,特别有感觉,想起当年学生在这里读书的情景。
   出了书院,导游让大家沿着池堤走,这池在江山农村就是水渠,导游告诉大家,这池在此处又称为水圳,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总长有一千贰佰多米,绕过全村的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宏村人的祖先用石块砌成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高低落差,把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经过村中那个泉水处,最后进入南湖。这沿途建成的小渠,人们洗衣浇花都极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而这水渠就被形象地称之为牛肠。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八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八点后,村民才能在此洗涤。特别奇妙的是,牛肠的水位,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一直低于南湖弓形桥下一点,不多不少,这就是自然的神奇之处。
   现在大家走到村中,见到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池塘周围没有小桥也没有垂柳,也许正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才有了另外一番美不胜收的景色,你想,要将这倒影真实而且清晰地在水中展现,那是要有多么的平和。虽然人们天天在里面洗衣洗菜。但水质一点都不浑浊,还是那么干净,江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导游告诉大家,这里就是传说中所说牛胃。也就是那村中心的天然井泉处。由汪氏后代汪升平等人投资,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这就是月塘。这与胡重娘的主张也功不可没,当时很多人都主张挖成圆形,但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最终,月塘成为现在的半月形。后来到万历年间,由于人口繁衍,光靠这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模仿西湖与平湖的式样,建成了现今的南湖。又在南湖上建了四座弓形桥,布局特殊,简洁而不失典雅在湖面上迂回委婉,导游说:这就是所传说中的牛的四个蹄子。
   看了月塘,再来到月塘旁边的汪氏宗祠,又称叙乐堂,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非常精美,正中供奉着三位先祖的画像,封建社会是不能女性进入祠堂,但这里居然还有女性的排位,她就是汪氏的胡夫人胡重娘。在她牌匾之下,里面有一副朱子家训,可见当时家族家规很严。因为胡重娘为他们的后人带来的福址,远大于同辈宗族的男人,所以将她的画像与巾帼丈夫的匾一同悬挂在祠堂中,并在宗祠太师壁后悬挂她的遗言,让后人永远不忘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江山看到,整个叙乐堂由门楼,大厅,祀堂三部分组成,大门砖雕贴墙等都雕刻得非常精美。历来汪氏族人祭祖或庆典聚会都在此举行。
   大家随导游又来到一座老宅,进大门匾牌上写着承志堂,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导游向大家介绍说:此宅建于一捌五五年,整个屋有木柱一百三十六根,大小天井九个,七个楼层,大小房间六十间,门六十个,这里最大的看点是三雕,木雕,石雕和砖雕,据说,当时请了二十个能工巧匠花四年时间才完成。上面有“三国演义”,“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等,布局合理,结构完美。厅中的摆设也很讲究,厅正中自里而外,长条几,八仙桌,桌子两侧是太师椅,厅堂两侧摆放茶几和木靠椅;长条几上东边是大花瓶,西侧是个座镜,中间一台自鸣钟,这种东瓶西镜的内涵就是“平静”,那些女人希望自己的亲人在外经商风平浪静,也表达子孙后代终身平静,一生平安。江山与同事坐在那太师椅上让另一位同事拍了一张照,希望人间都能过上平静的生活。
   接着又来到静修堂,又称敬修堂,虽与月塘只有一墙之隔,但却仿佛远离了喧嚣,它座北朝南,建于清道光年间,从那精美的门窗上可以看出历史的沧桑。堂前设置了两套庭院,内院是规整的长方形,地面铺着青石,两株牡丹驻芳藏艳其间。外院融入外界,冬日夏晚,人们喜欢集聚此处,互相交谈赏月,可与桃源雅居比美。
   看了敬修堂,大家继续沿着牛肠边走边看边拍照,陈导讲,这些村庄的屋子其实就是牛的骨架。这里有三百多户人家,至今在宏村一百三十捌户古民居中,村民私人所有的达一百三十陆户。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这里村民未能紧跟时代步伐,他们尊重祖产,经过多次维修,使这里风光保持至今。

共 842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以时间为序,记述了自己游览的经过,观龙川,看宏村,爬黄山,逐一写来,有条不紊,游踪明晰,详略得当,形散神聚。文章特点鲜明:一是选材精当。记游内容丰富,有风景描写,有人文讲述,但读下来没有流水账之感,这和作者的精当选材不无关系,有详有略,语言简洁,整散有致。跟着作者游览,感受风景之美,得到文化熏陶,增长见识,愉悦身心,不乏趣味。二是手法多样。除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自如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介绍结合,作者动用丰沛的想象,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得文章语言流畅不板滞,朴素还不失自由灵动。三是联想添趣。本文写实为主,但穿插一些联想的内容,如写建筑静美,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描绘,如写古村落宏村的徽派建筑,作者与家乡建筑比照,如宏村的某些景点未到,作者因之感慨等等,这些都使记游平中见奇,有了波澜,添了趣味。感谢赐稿梧桐,期待更多佳作。【编辑:西湖月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5-14 14:40:50
  文中的龙川、宏村、黄山,都是我曾到过的,今日跟着作者重游,再一次享受中……
   问好作者,祝您 写作快乐。
2 楼        文友:建仕        2015-05-14 15:45:41
  谢谢编辑的赞美,感谢编辑老师的辛苦审阅,敬茶一杯。
3 楼        文友:项梅        2015-05-14 17:04:52
  一连读过几遍,每一遍都感觉不同,作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风景之美,还让我们学到很多历史性的东西,辛苦了,祝作者夏日快乐!
项梅
4 楼        文友:建仕        2015-05-14 18:03:59
  谢谢文友项梅,谢谢你的优美评论,向你学习,敬茶一杯。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5-15 20:29:45
  然没有领略过龙川、宏村等地的风物人情,但有幸跟随作者在文中游历,从中享受作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风物之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文之美。 问好作者,辛苦了。
  
6 楼        文友:建仕        2015-05-16 10:55:43
  感谢社长的亲自审阅与优美评论,建仕没有什么文采,只是把旅途中的一些所见所闻能够记得的回忆一下,实在不成文,看到你们写的作品,内心感到自己知识实在肤浅,向你们学习了,再次谢谢你们的辛苦编辑。
7 楼        文友:那拉格格        2015-05-16 21:07:14
  您说的这几个地方我都去过,很不错的地方,您的美文勾起我对那些地方的回忆,风景优美啊。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