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 比兴、比况结构与比喻 (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 比兴、比况结构与比喻 (随笔)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56发表时间:2015-05-14 21:32:36


   比兴,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同时又是一种修辞手法。比,即比喻;兴,即起兴,运用联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这种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贴切形象,往往具有烘托的作用。如贺敬之的《回延安》:“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就是把延安比作母亲的,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比”。“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其中前一句是“兴”,以引起下一句的所咏之物----“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起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其中前一句是比,也是兴,即用“树梢树枝树根根”比喻“亲山亲水有亲人”即用前者引起所咏之物后者。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比兴”。在比兴中,有的有比无兴,有的有兴无比,有的有兴又有比,即兴中有比。
   比况结构指的是具有描述性质,且有比况助词“似的”附于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语言单位。如:“她的脸蛋象苹果似的”,“碉堡似的房子立在路边”等等。有时候“似的”同“象”前呼后应,或同“也”连用,或同“那样、一般”等连用,也形成比况结构。一般地说,比喻(主要指明喻)多半是比况结构,如:“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临头似的,一切都惊慌失措。”(老舍:《骆驼祥子》)如“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空中一般。”(朱自清:《绿》)这两例从结构上看是比况结构,从意义上看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说明文中常用),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将此事物比作彼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虽然比况结构和某些比喻的结构形式相同,但并不等于说凡比况结构都是比喻。比喻强调喻体和本体必须是在整体上及其不同的两种事物,且两者又必须有某一点及其相似之处,而比况结构则没有这个要求。如以下几种比况结构不是比喻。
   1.表示具体比较的比况结构不是比喻。如:“我们用幸福的眼互望着,虽然我们不象孩子那样在光亮中自由地跳跃,可是我们的心是那么欢愉。”(靳以《红烛》)
   2.列举事例的比况结构不是比喻。如:“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新鲜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就正象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秦牧:《花城》)
   3.表示相仿的比况结构不是比喻。如:“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鲁迅:《故乡》)
   4.表示揣度的比况结构不是比喻。如:“我只见他迅速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都没大听清,好象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茹志鹏:《百合花》)
   比兴、比况结构均与比喻有关,但绝非等同,只是局部或偶尔相同。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比兴,“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比况结构,具有描述性质,与比喻有关,其区别在于比喻(明喻)有明确的本体和喻体,而比况结构则不必具备,而只要比况语境双方有相应的意义关联即可。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比况结构作为是短语结构类型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语言运用中使用频率较高。它能构成比喻辞格,使本体生动具体。比况结构与比喻、比兴存在相容关系,在我们通常的阅读与写作中必须注意分辨清楚。
  

共 15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辑过作者好几篇关于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的文章,都写得详细具体,在解释作用的同时有例句相佐,让人后看增长知识。这一篇是关于《比兴、比况结构与比喻》的介绍。先是分别对比兴、比况结构和比喻进行介绍,然后针对其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举例,针对性强,且又全面。最后对这几种手法和修辞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又进行了论述,让人读来感觉豁然开朗。【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15-05-15 18:00:01
  拜读佳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