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酒家】如果是深渊(说文)

精品 【酒家】如果是深渊(说文) ————也谈《罪与罚》犯罪的思想


作者:柳约 举人,379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8发表时间:2015-05-15 09:27:12
摘要:当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罪与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内心里除了批判,也希望有一双手能将他从深渊里拉回来。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继《被侮辱与被伤害的》(1861)和《死屋手记》(1861)之后,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正是凭借着这部《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才能长久屹立在俄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上,如同一座丰碑一样,几乎无人可以超越。
   俄罗斯,大约处于寒带的缘故,文学基调向来晦暗,从遥远的普希金时代,到果戈理时代,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天才的手上,他终于用一种异于常人的写作手法,不仅一次次超越了自己,也风靡了其后的整个文学界。
   在我看来,小说《罪与罚》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文中处处都透着血泪。正如书名所示,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而我们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他生得很美,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一头褐色的头发,比中等身材还高一些,消瘦而身材匀称。”——看似风光,其实呢,却是一名贫困交加的大学生,而且因为迫于穷困,还不得不中途辍了学。他父亲早逝,母亲只有不到200卢布的养老金,妹妹杜尼雅靠做家庭教师,每年也只有微薄的收入,还要时刻提防着主人对自己无耻的纠缠。因为贫穷,拉斯柯尔尼科夫租住在像衣柜一样简陋的房间里,还要整天躲着上门催债的女房东。为了能使哥哥完成学业,妹妹决定牺牲自己,嫁给冷酷无情的商人卢任。
   拉斯柯尔尼科夫起初闻听此事,曾坚决反对这桩毫无爱情基础的婚姻,也不接受妹妹这种愚蠢的牺牲,“只要我活着,这门亲事就不会实现,让卢任先生见鬼去吧!”——但从始至终,母亲和妹妹也并未听从他的话。
   在走投无路之时,拉斯柯尔尼科夫在一家小酒馆里曾受到了军官的蛊惑,认为杀死到处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阿廖娜,用她的那些不义之财来为人类服务是正义的行为。因为她活在这世界上,就像一只吸人血的虱子。“千百件好事和创举,可以用注定要让修道院白白拿去的、老太婆的那些钱来兴办,并使之得到改善!成千上万的人也许能走上正路;几十个家庭也许会免于贫困、离散、死亡、堕落,不至给送进性病医院,——而这一切都可以用她的钱来办。杀死她,拿走她的钱,为的是日后用这些钱献身于为全人类服务、为大众谋福利的事业:做千万件好事,能不能赎一桩微不足道的小罪,使罪行得到赦免……”正是这样的一种人生算法,让拉斯柯尔尼科夫茅塞顿开,从此走上了一条犯罪者的不归之路。他甚至还在杂志上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论犯罪》的文章,提出人可以分为“低级的人”和“具有天赋的人”。无疑,他认为自己是后者。因为在他眼里,前者只会俯首帖耳,不能逾越道德,而后者,则可以凌驾社会,左右法律。
  
   余华老师曾经在写《内心之死:关于心理描写之二》一文时,曾说福克纳笔下的沃许·琼斯一样也有着杀人的经历。不同的是,福克纳只是让沃许举起镰刀,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拉斯柯尔尼科夫举起的是一把更为吓人的斧头。
   我觉得,不管是镰刀还是斧头,皆源自一种内心的召唤,即他要杀掉这个目标,为了得到老太婆阿廖娜的钱财。所以拉斯柯尔尼科夫“把斧头拿了出来,用双手高高举起,几乎不由自己地、不费吹灰之力地、几乎机械地用斧背向她的头上直砍下去。”直直砍去,这般利索,这般狠辣,但我们还应该注意“机械”这个词。因为在杀人之时,主人公正处于自我催眠状态,而非习惯性动作。
   当杀人动作结束,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快就开始了细节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一点点剥落,“她那带几根银丝的、稀疏的、浅色的头发照常用发油搽得油光光的,编成了一条鼠尾似的辫子,并用一把破牛角梳子盘成了一个发髻。这把梳子突出在后脑勺上。”如此血腥而又细致的场面,堪比芥川龙之介笔下的《罗生门》。
   作为读者来说,在这一瞬间,砍下的斧头的确让我感觉到了惊恐,后背凉飕飕的。随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居然又了砍两下,“血如泉涌,像从打翻了的玻璃杯里倒出来一样,她仰面倒下了……两眼突出,仿佛要跳出来似的……”
   一个生命如此结果了。
   有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恶魔般的叙述语气,确实能教人沉醉在如痴如狂的状态中。
   当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斧头下去,他已经感觉不到马在田野,牛在牛栏,狗在打猎了。他一直都在对未来的憧憬和现实的梦魇之间徘徊着。而他杀人的初衷,只不过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安顿贫困潦倒的母亲和妹妹。
   杀人是为了生存,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这样,把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现实,把一个人逼得举起了斧头,从羔羊沦为了豺狼。
   读此书时,我曾经反复地去看一个细节,当拉斯柯尔尼科夫把斧头放在死人身边的地板上,立刻去摸老太婆的口袋时,一度极力不让自己沾上涌出来的鲜血。而当拉斯柯尔尼科夫掏出了钥匙后,可是紧接着他又立刻惊慌失措了起来——他刚拿钥匙去开五斗橱,一听见钥匙的哗啦一声,仿佛浑身起了一阵痉挛。他又想扔下一切东西逃跑。惊弓之鸟般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怎么都无法打开五斗橱,所有的钥匙在他手中都插不进锁孔。随即,他又清醒似的将手上的鲜血擦在红锦缎上,并且认为鲜血擦在红锦缎上不显眼……楼道里不断传来某些声响,一次次地惊吓到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所以当老太婆同父异母的妹妹丽扎韦塔突然出现在屋子时,他不由分说举起斧子进行了第二次杀人。
   又一个生命如此结果了。
   ——最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只拿走了少量不值钱的首饰。从放斧头,掏钥匙,开橱柜一连串动作,到想逃跑,擦血迹,举斧头再次杀人,整个事件,从始至终,他都认为自己“杀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原则”。但拉斯柯尔尼科夫作案后才发现,他虽然“破坏了一个原则”,内心却并未真正地跨过去。“他宁愿认为这仅仅是本能的一种迟钝的沉重负担,他无法摆脱这副重担,而且仍然不能跨越过去(由于意志薄弱和渺小)。”
   从内心不愿意沾一丝血迹,到最后满不在乎地将血擦在红绸缎上,这一系列心理的变化,才是他真正的悲哀。
   我想,倘若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些条件抓住了人的灵魂,所以才有了犯罪行为的发生。我们看着一个大学生一步步走向泥沼,我们感受着他心灵深处的挣扎和阴暗,我们几乎要窒息在这样一起逃亡事件里了!我一直都觉得,长篇小说之所以这么有魅力,它所渲染的精神和细节,远远超过了故事本身。仿佛是我们正在犯罪,我们的双手正在制造血淋淋的杀人事件,我们忽然被上帝扼住了喉咙。
   其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扼住了我们的喉咙。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里的主人公一向精神异于常人,从《群魔》、《赌徒》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白痴》乃至《地下室手记》,从杀人犯到小偷、小公务员、酒鬼、妓女、老将军、大学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一连串的人物形象最终征服了俄罗斯,乃至世界。——他笔下的那些主人公们,却一直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里,像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猫。
   永远在告别,但孤独从未离开;永远在逃离,但苦恼一直都在。明明一直在被现实所侮辱,所伤害,却又极度老实的,深深的爱着现实,对现实抱有极大的幻想。
   在今天重读《罪与罚》,那天真的少年早已不复存在,纯洁的理想也一点点被功利所渗透,但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准确预见了我们今日之生活。他像一个先知,寂寞地坐在一个离我不近也不远的地方,用他那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我,一如福音书里所言:“上升的机会多,还是堕落的机会多?”
   我必将走向深渊。如果是深渊,深渊里有黑暗;如果是黑暗,黑暗里有死亡;如果是死亡,有一天,我们终将长久地走入它。
  
   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永远有一股魔力。
   我想,《罪与罚》之所以是一部完美的小说,在于其表现了穷人们灵魂深处的挣扎。人,一旦逾越了自己生命的底线,就会终其一生活在悔恨之中,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表达的初衷。他的内心,其实是悲悯而仁慈的。正如在他写给友人书信中所说的那样,“我经常不止一次地跪着祈求上帝赐予我纯洁的心灵,纯洁的语言,没有恶意,没有愤怒,没有妒忌的语言……”
   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大美与大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期以来的胸怀。
   我读《罪与罚》,经常能听到从书中传出来魔音,无孔不入,只有被聆听着,只有被蛊惑着,拾起那把镰刀或者斧头,朝着一个目标直直地砍下去。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无法逃避。
   然而事情到了最后,终归是要有一个结果的。
   ——拉斯柯尔尼科夫在他动荡不安的精神世界里遇到了索菲娅,并且听从了索菲娅的建议自首,在监狱里获得了新生。当故事全篇的基调都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结局却在妓女索菲娅那里忽然被撕开了一道口子,照出了几缕光明来。这是杀人者的转机,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的恻隐之心。虔诚的逃犯,和圣洁的妓女,在这个世界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读《罪与罚》,如果说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一家所处的环境使他不得不拿起了斧头,那么九品文官马美拉多夫的一家,实则比他还要悲惨的多。马美拉多夫一家作为文章中的插曲,这个中年男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热心公务,却因不善奉承长官而被政府机构解雇,一家六口从此无以为生,穷得要共用一条头巾的地步。万般无奈之下,大女儿不得不出卖身体,靠着色相赚取钱财来维持家用。马美拉多夫因难耐贫困,一蹶不振,成天借酒浇愁,发出“这样的日子再也活不下去了”的绝望嘶喊。渐渐堕落成为只顾享乐的酒鬼,最终,在一场伶仃大醉后被马车所碾死。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彼得堡贫民窟生活作为大的背景,以犯罪和受罚两种心理斗争作为故事的高潮,以晦暗、阴郁的笔调,把小说思想提到了对人物命运思考的哲学高度。所以当我们看到在马美拉多夫死后,他的老婆竟然领着三个孩子在大街上乞讨,发疯吐血致死时,其实对于结局已经了然于胸了。当一个个忠厚善良对于世界充满同情的人,沦为了酒鬼、疯子、杀人犯、妓女,一如文中最开始,马美拉多夫质问拉斯柯尔尼科夫那样,“仁慈的先生,当你在没有路可走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情况?”
   那是一种什么情况,换做是我,也许堕落才是唯一的出路。
   当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之后,整个人陷入了精神的狂乱之中。先是神思恍惚,又紧接着疑神疑鬼,幻想老太婆还活着。第二天,竟然晕倒在了警察局门口。在文章中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安排他前后一共做了三次梦,第一次梦见酒鬼们打死了一匹负重的老马,而第二次则梦见有人把他引进了作案场地,他又一次疯狂地砍向了女房东。第三次更加离谱,梦见一种附身的虫子,使人疯疯癫癫,并且大批的城市都被传染了,人们皆怀着仇恨,相互残杀。那个杀而不死的老太婆,终成为他一生的噩梦。如同索菲娅对他说的“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他甚至觉得自己也成了一只虱子。
   从始至终,拉斯柯尔尼科夫身上都流露出来双重人格,一方面对马路上酒醉的小女孩爱护有加,一方面却故意跟人疏远,孤独冷漠。一方面崇尚强权暴力,一方面却又歌颂顺从忍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名为犯罪,然而与一般犯罪性质却相去甚远,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仍在情理之中,仍可饶恕。他只是想要活下去,并未触碰到反民族、反政府的底线。
   鲁迅先生早有言在先,伟大的作品,是对人灵魂的伟大审问。在拉斯柯尔尼科夫那里,我们看出了一个社会的黑暗与贫穷,也痛悔自己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罪孽。凡人皆有罪,凡人皆可得到宽恕。在文学家这里,永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当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罪与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内心里除了批判,也希望有一双手能将他从深渊里拉回来。

共 45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鞭辟入里的剖析文,深刻阐述了作者对《罪与罚》犯罪的思想的深入理解。人总是矛盾的,在一定社会状态下的人们总会有一些矛盾的东西,连思想也一样。《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身上都流露出来双重人格,是善良与恶魔的斗争,是现实与理想的斗争,是生存与灭亡的斗争,不得不迫使他双重人格的激化。悲剧人物或者说犯罪人物,并不是天生的坏,总是有一定原因促使,或者是贪欲或者是迫于无奈。小说能够真实反映生活,反映人物的生活和心里状态,辩证地展示真实,才是伟大的作品!文章写得很深刻,读来让人启发。推荐。【编辑:故事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19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5-05-15 09:28:08
  文章写得深刻,剖析到位,不错。问好新朋友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1 楼        文友:柳约        2015-05-15 22:39:10
  谢谢故事老师的辛苦编辑,其实陀氏作品向来被认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我只是说了极小的一部分。
   一孔之见,可能很多地方还不完备,希望酒家以后能多多指点。
2 楼        文友:洛冰        2015-05-17 22:47:57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犯了罪就要受到惩罚,有的是肉体上的惩罚,有的是精神上的惩罚。思想是一样的,都是不按常规出牌。
  
   请朋友们加群362019876
3 楼        文友:山泉        2015-05-21 08:14:10
  很深刻的一篇解读文章,读来耐人寻味。
   问好作者朋友,谢谢光临酒家!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4 楼        文友:山泉        2015-05-25 15:28:15
  这篇文章我已经打榜,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上首页。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5 楼        文友:柳约        2015-05-26 23:53:33
  哈哈,让山泉老师破费了,我准备下次再写一篇更好的...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