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鲸形曲腰八达岭(散文)

精品 【山水】鲸形曲腰八达岭(散文)


作者:运涛 童生,81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51发表时间:2015-05-18 19:46:52
摘要:提到我国的万里长城,即使在全世界范围,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代最有名的诗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为长城旅游做了最有名最有煽动力的广告,激励亿万各种肤色的人都想当一当好汉。


   提到我国的万里长城,即使在全世界范围,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代最有名的诗人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为长城旅游做了最有名最有煽动力的广告,激励亿万各种肤色的人都想当一当好汉。
   历史上长城最著名的关塞并不是北京的八达岭,但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为什么呢?理由也很简单,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在一九五二年,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同志提议修复八达岭长城,接待国内外游人,加之又处在最早开放旅游的城市——北京。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八达岭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其意为“四通八达”,这是没有根据的,“八达”其实是蒙语“八尔塔嘎图”的音译缩写,其意为“险峻的山岭”或“险要的山岭”,用汉字拼写时,只要了“八”和“塔”(即“达”)两个字,所以“八达岭”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金代刘迎的诗题《晚到八达岭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一九六一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四年,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先后修复敌楼十九座,城墙全长三千七百四十一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一点九万平米。一九八六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一九八七年,联合国接受万里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九九一年八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一九九一年在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揭晓命名大会上八达岭因其景点著名,以三十七万张的绝对多票数,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一九九三年五月,我正在北京参加世界银行业务的一个学习班,主办方组织学员去了一次八达岭,圆了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一个梦想。
   出城经过颐和园、清河、沙河、昌平,看到的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就到了关沟一带,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四十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当时正举办“中国长城八达岭第四届仿古艺术节”,已经一个月了,在八元的正常票价外又额外加了三元,还有一种通票是十六元。
   在门票的说明文字中有一些后来证明是不确实的,“长城是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修筑的。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月球上用肉眼可辨认的地球两项重大工程,其中一项就是中国的长城。”长城东端不是山海关,而是伸入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止于嘉峪关以西的布隆吉,虽然遍布了我国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达到了十点八万里多长,但在月球上也是肉眼看不到的。
   春风徐徐今又是,长城仿古戍边关。八达岭长城仿古艺术节,旨在宏扬民族精神与文化,再现明代雄关的古老风貌。当城头的旌旗猎猎飘动,当报警的狼烟钻入长空,当轰鸣火炮震响山野,当披甲的将士逡巡于城堞,当十八般兵器在武术表演者手中闪耀寒光……您是否感到自己已步入时间隧道,而怀沧桑之感慨,发千古之幽思!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以及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路。还有一个故事: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一九OO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没有人特意介绍,也不会引起游人的注意。
   八达岭位于北京西北六十公里处,东经116°65’,北纬40°25’,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我们由北一楼向上攀登,北一楼海拔为七百零三米,有解放军战士装扮的武士持戈挎刀,伫立七彩旌旗旁边,望着长城内外茫茫群山,似乎追忆发生在这里的战事和涌现的勇士,对于民族,有些战事永远地远去了,但勇士的精神同长城一样永存民族的内心。
   有电动的仿古大炮,每交十元钱可拉一下,听一声巨响,并有“军士”击鼓,有“军士”鸣锣,烽火台也偶起狼烟,却不必惊慌,根本没有敌人进犯的踪迹。这不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虽然很多人确实是为了博得身边美人一笑,可惜社会发展到今天,通讯手段已经换代升级,而且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烽火也罢,击鼓也罢,鸣金也罢,都不再是报警的信号,只要肯掏钱,任何人都可以点烽火,听炮声,体会击鼓鸣金发号施令的大将威风,但不会有诸侯来勤王,或犬戎来进犯,但照此发展下去,只要有人肯出相当的金钱,旅游部门或许真会演几出烽火戏诸侯,但想来,这种威风其实也没啥意思,却完全有可能有褒姒一样的美人喜欢。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将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百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如今只听炮声响而不见来人,既无进犯之敌,又无勤王之师,长城之上熙来攘往,长城内外已无战事。
   走到海拔六百六十一米,有一座平台。有通到城墙下的道口,可以与下面的骆驼照一张以长城为背景的合影,也可以花高价去一趟用帆布简单围起的厕所方便。八达岭长城由三台两墙组成,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烽火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堞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有牌子提醒,“请注意扒手!”管理部门收了门票钱,却不负责游客起码的财产安全,却到哪里去讲理。同时又告诉游客:“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严禁刻划,违者罚款。”而几乎每块砖上都刻着除了他(或她)自己之外谁也不会记住的名字。记不住为什么还要刻,这就是一种劣根性吧。
   海拔六百九十五米的南一楼,六百七十三米的南二楼,也被我们攀登了,越往上似乎越陡,须仰视才见到上一层的楼,远处有一个个军帐,不知是否可以留宿?
   尽管一直不停地攀登,南三楼、南四楼还是不能继续上了,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四楼,城墙长六百八十多米,高度上升一百四十多米,特别是南三楼至南四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四百多米,尤其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七十度,几乎是直上直下。不是我们不是“好汉”,而是时间有限,怕耽误集合返程的时间,影响别人,所以连武术表演也没有看就回去。
   我们登上了长城,但又好象没有登长城戍守关塞的感觉,现在这里太喧闹了,太嘈杂了,古代的时候,这里是军事禁区,来的百姓并不会多,于是将士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山梁上守候着寂寞和遗忘,守侯着白天和夜晚,所见的都是盔甲齐整的士兵,夏天是遍野的绿色,冬天是弥望的白色,威武可能确实威武,平时又给谁看呢?没有观众。除非敌寇入侵,他们守侯作用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用生命和鲜血尽起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被人民记起,与长城一道成为被依靠的靠山,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就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
   现在有人总认为长城是消极防御的工事,代表着闭塞和保守,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其实这是因为不了解修筑长城的历史,不懂军事形势,才会下此结论。长城始建,是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领三十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获胜后驻守北部边境,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现在中国西部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中国东北部辽宁境内),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最大规模的重修,是明成祖朱棣即位,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先后五次御驾亲征,大军深入蒙古高原,最远到达鄂嫩河附近(现在俄罗斯境内),然后才开始进行浩大而全面的修筑长城工程。长城是古代的战略屏障,但从来不是疆界,它是我们防守反击的缓冲线,并不是唯一的防御设施,更不是最前沿阵地。最好的防御方式是国家军队进行强大的反攻,当发生战争,有长城阻拦,就会赢得时间,全面开始战争动员和准备。其实我们现在重要的国土防御设施也不是部署于边境线,而是在使用现代武器防守反击的最佳位置,道理与古代修筑长城是一样的。
   金代刘迎现在也许不是个非常有名的诗人,但在金章宗大定年间则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曾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也就是说他是货真价实的状元,他是宋诗诗风的承继者,其诗集在章宗朝被诏令刊行,可称荣耀一时,乃至誉为“中州集之冠”,所以他在这里写了《晚到八达岭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两首诗之后,世人才知此地为八达岭。读这两首诗,可知当时还是非常艰苦的:
   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
   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
   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
   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
   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箠,
   紞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
   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
   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
  

共 40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鲸形曲腰八达岭】是作者适逢“中国长城八达岭第四届仿古艺术节”游长城而写下的一篇游记散文。关于长城的文字,不胜枚举,但作者这一篇另辟蹊径,更多地着墨于长城在军事战略上的作用,读来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文章起笔于长城名字的由来和长城相继获得的殊荣和称号,写出了长城在中国乃至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位置;然后介绍长城咽喉要道——关沟;简述长城仿古艺术节的意旨回顾了八达岭长城对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然后介绍了作者的游踪,北一楼向上攀登,特写仿古大炮和烽火台的狼烟,怀古感今,三台两墙,重点介绍其构造和功能,最后止步于南四楼。继而作者写出今古长城喧嚣寂寞的对比,生发感慨,点出了长城在防御外敌上起到的积极作用。结尾以诗作结,写出了爬长城的艰难,是对作者行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文题和前文的呼应,结构严谨。感喟于作者独到的散文手法,有一种沉甸甸的文化意蕴,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写作良知。敬佩。感谢赐稿山水,推荐共赏,隔屏问候,祝您写作愉快。【山水神韵编辑:伊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18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5-05-18 19:49:22
  感谢老师赐稿,给了我一次又一次学习的机会。问候老师。
万人如海一身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