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回家的路(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回家的路(散文)


作者:手心的太阳 布衣,26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7发表时间:2015-05-19 21:49:02

(一)来时的路
   列车,在黑夜里穿行,带我去向回家的方向。
   火车,鸣着笛声,带着两束刺眼的亮光,呼啸而来,缓缓停下,站台的灯不亮,上车的人不多。不年不节的,人们老老实实呆在安身立命的地方,没有事,都是不情愿出走的。人,是有天生的扎根性的,背井离乡,到处游走,不是迫不得已,就是没有安定感,没有归属感。这一次我是后者吧,呆了二十年的城市,竟然也不能给我家乡的感觉,扑奔的那个小城,只容纳我三年的中学生活,却常在梦里萦绕,只因老爸老妈住在那里,便熟悉那里的街道,那里的商场,那里的前楼后院,叔叔大爷们。我知道,明天一早,大姨婶子们就知道老李家老二回来了。这是老爸老妈不愿离开的理由吧。
   这列车,载着形形色色人等,我用陌生打量别人,别人也用客气看着我。没有什么人说话。夜车,穿行在黑暗里;人们,沉默在列车上。
   我听到有人小声说话。旁边一对女子穿着长衫长裙,走路裙动衣香,似带着仙气。聊着服装买卖的行情。若是进货,是去哈尔滨吧?东三省,哈尔滨临着俄罗斯,还是时髦现代一些。
   邻座的一对男女,初识热络地聊着。说着现在的日子好了,吃穿都讲究了。想当年父母闯关东来到东北,我们衣衫褴缕,跟个小乞丐似的。跟李幼斌演的《闯关东》一样。说着在沈阳的家有两套房子,是借了政府动迁的光。说着现在的小年轻一个个都老实,上车就是低头玩手机。说着东北的汉子都虎和南方人的秀气。说着说着,三人的长座空了,也躺下歇息了。
   列车员体型微胖,一直不停地忙碌。收拾桌上的垃圾,扫地,整理行李架。脸上淌着汗水,不见脸上有笑容,也不见有怨气。夜班的工作磨练着他。看不出他对工作多么热爱,却也不是厌烦。于他,也是工作习惯了。夜班是辛苦的,我也上过夜班,体会过夜班的苦。那时年轻,还好会很快恢复精神。如今,就是熬夜一两回,要好几天能缓过来。
   这回也困也累,却不想睡。靠着玻璃窗的座位,让我对着窗外的黑夜思绪万千。
   上车的时候,天就是黑的了。灯光成了大地的语言。昌图是个县城,车站灯光通亮。站前“同济医院”的红色灯箱牌很是明亮。眼睛一眨,我看成了“国际医院”,嘿,是我眼睛花了,是我愿望太过美好。昌图是辽宁最北端了,出了昌图就出了辽宁界,进了吉林界。莫名的亲切,毕竟档案里籍贯栏填了多年的吉林松原。这是人生存的印记,不能改变的。就算吉林经济发展不如辽宁,不如黑龙江,却是我最牵念的地方。车的行进,穿行在暗夜。北方的大地开始沉睡。不管春天播种下的种子是否在发芽,不管明天的能否下场透雨,睡了,就是了。只有今天睡好了,明天才更有希望。车过的村庄一个又一个,有隐约的灯光,北方的村庄是早睡的。从前是,现在也是。无论世界多么飞快地发展,留给北方农村的也只是背影,人们依然不紧不慢地生活着,赵本山的破帽子还有人戴,在集市上,在自家的墙根边,在渴盼看天收成的田地里。帽子还是歪着,裤腿还是瘪瞎瞎的。不知道老赵红了这许多年,跟这个土得掉渣的帽子有没有关系,但这个朴实厚道的农村娃子在央视春晚娱乐了大家很多年。
   人们不会忘记!
   村庄睡了,城市却向来是晚睡的。车过四平,东北最大的铁路枢纽。相比却不如昌途的灯光更亮,售货亭的小房子油漆斑驳,在黄色的灯光里显得极不景气。出站不远,“金士百啤酒”的大楼却看上去灯火辉煌,这灯光便是最好的广告,各色霓虹闪烁,是不是就可以更吸金?喝过金士百啤酒,大瓶的,量足,劲大。可媲美铁岭的简岛吧。是东北人的口味。哪个汉子不能查瓶整上几个?小意思!就连北方女人也不示弱,吹个把瓶也不是事儿。
   过了四平,又是大片田地和散落的村庄,北方的大平原,没有山峦,没有沟谷,养育了北方汉子和北方女子坦荡荡的豪爽性格。
   省会长春,是刚重建不久的新火车站。对于拆除旧的那个尚还结实的当年日本建的老火车站,有人惋惜建筑尚还坚固,有人快意拆除日本的建筑,鼓吹我们自己的重建。拥与贬都是微弱的,终是重建了。只要建一个更加经久耐用的新站,人们很快会喜欢新的东西。只愿它别随了大流,成了豆腐渣,让后来的人们更加怀念旧站就好。
   再往北,过了农安,就是松原了。离松原五十里有一个小镇——王府镇,从没考察过它住过哪个王爷。快车在这个小站并不停。念它是因为镇下的王府乡牧羊场是我出生的地方。那里有我长大的童年,有我得过很多奖状的小学生活。有我挖菜养大的鸡鸭猪狗。有我常常念想的故乡的老屋。再没回乡看过它们,也不知它们现在的模样。不敢走近,我怕老屋没变,我变了。而我没有变得更好。
   “老妹儿,住店不?”“不,我到家了。”“那老妹儿,打车不?送你回家。”我喜欢这样的对话。若放在他处,这是我极厌烦的,会面无表情,绕道而过。而这是到家了,心里踏实极了,这对话就全然变成了欣喜。我知道,前面就有这样热情的家乡的“哥们儿”在接我。
   回乡的列车,一夜未睡。后天是老爸和姐姐的生日,俩人同一天过生日,我总觉得很是为他们幸福。这些时日老爸身体不太好,心里甚是惦记,才放下上学的孩子,踏上回乡的列车。
   车窗外漆黑一片,夜深了,黑夜,淹没了美好,连带很多丑恶。硬座车厢里,昏昏欲睡和昏昏已睡的人们,甚或有鼾声传出。睡着的时候,世界是安宁的,没有了你贵我贱,没有了奸傻馋滑,黑夜,有了一时的平等和安宁。车窗上有我的影子,我的影子也同样面无表情,也不管我内心的心潮澎湃。我说了这么多,它也无动于衷。离乡久了,总觉得没有锦衣,没有金冠,对家乡有愧,对父母有愧。可是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他们总是会等我在家门口。
   2015.5.15日夜火车上手机写
   (二)回
   回,两个口,像两扇门,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去,称为回,大抵是说从一个漂泊的地方回到安定的地方。在外工作生活二十年,头几年,盼着攒着几天假期就回老爸老妈的家呆上几天,享受做小女儿的娇气依赖。终于在异地成家,生育孩子,渐渐地是过年或过节才拖家带口都在妈家热闹几天,再举家回来。再后来,孩子课业紧张,偶尔赶上父母生日,就一个人回,住不上三两天,就得往回走,重心似乎是自己的小家了,总有事放不下。回,从这里到那里,似乎变成了从那里到这里。而这变化似乎是无意的,是人生的一条必经之路,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路,不断地变化着,常常是回不去的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过于小我,心无挂碍时才会笑看云卷云舒,才会忧国事民事,才会让思想脱缰奔跑,任性地跑马占地。而小家的门窗经了风雨时,就会立马关城,绕着父母小儿转,父母不要病,小儿不要闹,而几时能够安心,能够自我,似乎难以脱离俗物。“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终于理解体会这凡人之苦。平凡之路是难以回归的,磨平从前的冲动和棱角,接受现有的不足和缺陷,安于平常,平淡的生活,需要比奋斗向前更大的勇气。
   从爸妈家回来,一个人的行程,卧铺车厢里,轻轻的音乐缭绕,车厢内,宽敞明亮,如果说硬座车厢是菜市场,那卧铺里堪比咖啡馆了。却无心赏乐,无心小资,妈妈塞在包里的瓜子和果冻也没拿出来。呆坐窗前,正是傍晚的黄昏时分,望夕阳西下,辽阔的松嫩平原在一场雨后生机勃发,横竖耕耘的田地还裸露着土壤大地的广袤,纵横的垄沟勾画着田间几何的美感。雨后,大地吸饱了雨水,似乎露着吃饱喝得的满足,甚至垄沟里还存了雨水,足够苗禾萌发,茁长成长。农人们歇了,偶过的小村炊烟袅袅。这一场透雨,农人们也可以安睡了,梦里一定也会有个安稳的笑。路旁的丁香开得正好,视线里留下一闪而过的淡紫色,封闭的车厢里,闻不到花香,雨后天晴的落霞满天,云朵在天空作画,本想直接铺被睡上一觉,直奔终点好了。可还是被晚霞吸引。用手机拍了不少晚霞的五彩斑斓。望天常是旅途最好的消遣。默默注视窗外,跟远去的夕阳说了很多话,许多心事说给云听,云朵便一会晴朗,一会儿阴郁,给本就飘忽不定的我,一个更加飘忽不定的心情。
   想起两天前来时对土地,对人情的忧思,欣喜自己也有那样的纯情简单豪情万丈,如今被家事牵绊,忧思忡忡。感慨这个年龄不得不承受的老小肩责,心有所缚。老爸身体情况令人担忧,这几天看上去很好,但妈妈描述的发病症状实在让人放心不下。而妈妈也初次经历老爸的发病,竟然为了不打扰麻烦儿女,独自带着老爸去长春看病。总是担心他们出门,这坐车打车,挂号看病也都摸索着看完了。心疼之余,也责怪自己的疏忽。老爸神情都好,而老妈却见瘦了,可见她承受了更多的思想负担。我知道,老爸老妈感情极好,谁也不敢想象先失去对方的生活。跟他们聊天,陪伴两天,让他们尽可能地照顾好自己。
   全社会都在宣传孝道,宣传细节细致到要每周跟父母沟通一次,要每月去看望父母一次,要在节日父母生日给父母送礼物等等。不用规定,如果能在一起,我是希望时刻陪伴她们的,而,即便有这多规定,我能做到多少呢?不说工作时间,工作之余,早起照顾孩子上学,晚上陪伴孩子学习,想给自己点时间都难。我们渴盼的自由呢?似乎遥遥无期。
   人生总有许多无奈,可是红尘烟雨,谁人躲得过!不再妄谈理想,却会咬牙负重前行。不再喊苦叫累,却都苦苦挣扎。不再贪嗔怨念,却都抿紧嘴巴在沉默里迸出希望。
   终是回不到最初,却常念初心,在江湖的一岸,采菊东篱,手搭凉棚,望得见南山的云。终是染了尘世的恶习,心怀戚戚,不能自已。终是心有所缚,渴盼着光明会破茧成蝶。
   回,是两扇门,只是中间回廊似的迂回,走了太遥远的路。
   2015.5.18日夜火车上手机写
  

共 38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踏上回家的路,为父亲姐姐庆贺生日,一路思绪翩跹,在黑夜的睡梦里感受沿途的风景变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随着车轮的旋转变为殷殷期盼。“月是故乡明”,北方家乡的风土人情尽管依然不尽人意,但无不让作者心生亲切与欣喜之感。回家的路,通往亲情,通往温暖,通往爸妈姐妹团聚依偎的幸福。在异乡的游子在返乡途中的心境在景物的变换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起始,到父母家是寻找一份内心的安定,当自己的小家业已建立,再回父母家,则是因着对血肉亲情的深切牵挂。故乡的这个家,父母垂垂老矣;异乡的那个家,孩子尚未长大。于此,纵然心里万分牵念,也无法终日在父母眼前承欢。返回途中,作者倾诉着人到中年不尽的心事,应负的责任。这太多的无奈,令人不得不坚强直面。一次返乡探亲之旅来回旅程的心境描摹,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重的思乡念亲的真情,回家时,带着几分思念,几分欣喜;返回时,增加几分牵挂,还有几分无奈。作者饱蘸真情以细腻凝练的文笔借一路风情写出了游子返乡的复杂心境,带给人强烈的共鸣。真情美文,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5-05-19 21:51:10
  一个“回”字,被心思细腻情感丰沛的作者解读出了万千滋味,令人心生共鸣。
   问好您,祝写作愉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手心的太阳        2015-05-22 12:05:26
  感谢编辑风逝的推荐和评语。重回流年,中间有些时间忙碌而中断了。总是个恋旧的人,回到江山,再和流年相聚。大家安好。
2 楼        文友:慕寒        2015-05-19 22:49:03
  昌图,那可是我的老家呢!遗憾的是我只在少年的时候回去过一次!每当老父亲提起,我的脑海里只能搜寻到零星的记忆。此刻看到友友关于昌图车站的描写,忽然生出了几分亲切之感,忆起那里还有自己的亲人哦。
  
   质朴的文字诉说着赤子的情怀,就算是相隔千里万里,只要有父母的地方,就是我们心归的方向,就是我们脚步奔赴的家门。
   文中描写了作者一去一回不同的心理状态,让人体味到了人到中年后的百般情怀,展现出中年人肩有重担、奋力向前的精神状态。
回复2 楼        文友:手心的太阳        2015-05-22 12:08:16
  老乡,您好。回乡的路走的也多吧。多少次,在回乡的路上,我们思绪万千,我们欲言又止,我们惭愧没有锦衣,却常想承欢父母膝下。只愿这条路上,一切安好。问好慕寒!
3 楼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5-20 02:14:14
  相仿列车的节奏,那一路撵来的细碎感触,也并轨在现实和冥想之间。人言近乡情怯,可回家的欣喜又怎能掩住对家乡、对双亲无以厚报的一丝愧疚呢!时隔三日,两个方向的回家,尽显出不同心境与角色的变换。爱与责任,或许就像“回”字中,大小远近的两扇门,中间的空白回廊正是我们要去充盈完满的人生之路。
回复3 楼        文友:手心的太阳        2015-05-22 12:11:34
  问好三茶!马帮里相识,又在江山相遇。心绪回荡。感谢评文。如果有一条路,我们会一直并肩走下去,那就是文字这条路。夏安!
4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05-21 22:41:33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住的近,还能照顾父母,如果离得远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篇回家,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面对年迈的父母,那种无奈,那种伤感,是难以言喻,又难以忍受的!可是,人人都必须要经历,要面对。孩子与父母,小家与大家都要兼顾,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人到中年,是个多事之秋,不但人累,心更累。
   用平和的语言,娓娓道来。欣赏美文,问候作者。愿放下心来,常回家看看,毕竟与父母共度的时光越来越少了……
五十玫瑰
回复4 楼        文友:手心的太阳        2015-05-22 12:12:43
  常回家看看,多少儿女心头的牵念和遥望。问好玫瑰,夏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