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花街

编辑推荐 花街


作者:马华东 布衣,40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64发表时间:2015-05-26 21:34:58

花街是江南一座城市的古老街区,过去是城市的核心区域,现在被尊称为城市的古城,街名满含诗意和馨香,人们一想到或是提到她就仿佛置身于弥漫花香的时空里。
   这座城市以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内陆河流)为界,以南地区习惯上被称为河南;而偎依青弋江的花街地区没有河北的说法,倒是被“河南”人称为“该”上(当地方言读“街”为gai音)——“你去哪了”、“我到该上买东西了”——多少年来,花街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域,延续至今的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以及挂在市民嘴上的地名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就是以花街为地理坐标的,而且四周间距不过千米之遥。
   花街南北走向,道不长中等身材的人从头走到尾也就250来步,路不宽也就4米左右。南端西向有薪市街、东向有南门湾;北端与十字街交汇:西向是米市街、东向是东内街。以此为序再作分层,那薪市街西向一路过去有鱼市街、环城西路口、十里长街,由此直达富民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即现在的中山桥,青弋江在此流入长江。那里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的米的砖塔。那南门湾略成西南走向,西向连儒林街,由此直达环城东路;南向接南正街,出了小街东折就是环城南路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老浮桥、即现在的弋江桥,那里有一座戏院。那米市街中段北折连着太平大路,西行南折与河洞巷相接,该巷出口就是薪市街;再西行南折与鱼市街相接;最西端北折与后家巷相接直通城市的北门。那东内街中段有个分街口,北接罗家闸,南连萧家巷,东行百余米有一羊肠小曲折的井巷,巷之西是一所东内街小学,之东是一座大清监狱;续行直接环城东路。再看连接花街十字街,北高南低走势,北端是一座二层楼高的石台,号称三国周瑜点将台,后为宋清时期衙署前门遗址,硬是将十字街北端分成东西走向,西向为丁字型的太平大路、大路中段西侧一个院落为地区文工团,沿路北行数十步再西折下行后交与北门;东向为马号街,边上亦有一座大戏院、该街北向与公署路相接直达环城北路,东向接南北走向罗家闸;罗家闸北口接与环城北路、中段东侧有2个出口均与环绕周边的井巷勾连,进而贯通环城东路和东内街。
   以花街为轴心辐射的巷道实在是短小精悍、繁密有序、纵横交错、迂回包抄,互相勾连、四通八达,且绝无所谓的死胡同之说。再比如,花街中段座西朝东的27号大院对面有一条悠长的萧家巷,蜿蜒向东再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开,南向经同是细窄悠长的打铜巷与儒林街相通;北向与十字街、罗家闸、东内街形成一个微型四岔路口。不知哪位匠心独运的建筑师设计了如此缜密庞大的民居大观园。完全可以想象,生活在花街街区上,一切所需真的可以在半小时内一次搞定。
   花街及其周边巷道作为城市中心区域地位,除了独特充实的地理标志证明外,另一大看点是繁荣昌盛的民生、经济和文化。民生上看:商铺、作坊、餐馆,旅店、澡堂、戏院、诊所、药房、小书摊、棺材店,乃至叫卖香烟瓜子水果糖的应有尽有。经济上看:花街上有琳琅竹器,鱼市街上有跳跃鱼虾,米市街上有满仓稻谷,薪市街上有成堆柴炭;市场可谓一片繁荣。文化上看:清光绪年间,花街上就建有襄垣学堂(后为花街小学);成街于公元960年的儒林街,因当年汤显祖在此撰《还魂记》(即《牡丹亭》)、吴敬梓在此写《儒林外史》而闻名,而儒林街东端的那座建于北宋年间的文庙,今存大成殿仍留有大书法家米芾手书《太平州芜湖县新学记》碑刻。
   花街形成小街是在430余年前的明万历年间,两边大都青砖灰瓦平房,同时成街的还有南正街、米市街等。多少年来,街上人家编扎销售篾器花灯蔚为大观、名闻遐迩,于是就约定俗成为花街至今了。花街街区如此独领风骚,若干年后当地政府在痛定思痛之后不惜引入巨资修缮改造,再现古城风土地貌,拉动旅游经济,造福广大民众
   对于我、对于很多很多在此留下生活印记的人、对于慕名而有所憧憬的人来说,花街都是一部值得阅读、欣赏、研究、挖掘、保护性利用的大型史书。1957年12月,我出生在花街27号大院的后进的一个两层木质结构房屋的一层,门前有一个天井。儿时听妈妈讲这整个的大院都是一个叫潘明山(音)的大资本家家的,解放后政府没收了由房管局租给几十家老百姓住,是花街上一个住家最多的单元编号。后来查了资料方知:大院建于1860年名叫宫保第,占地百余亩,是曾任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的潘锡恩私家豪宅,开有三道门:正门开向花街,后门通向薪市街,侧门通向米市街(1949年后被封),内有前花厅、后花厅、东大院、西大院,书房、庭院等建筑。囿于篇幅暂且不表大院建筑布局、民居风情、邻里关系,仅说说大院里的三个天井,因为其中的一个与我有生死攸关之联。三个天井一个是在从花街跨进大院的进门口,也就是街道居委会的边上,另两个分别位于大院最后面那座庞大回环两层结构的房屋前进和后进。最初的记忆中,不谙人事的我赤脚走进第一个天井里很快滑倒,后脑勺落地,是那位叫“二板奶奶”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妈妈“你儿子在天井里头跌通了”,急得我慈祥的小脚妈妈抱着我一路小跑到南门湾上的卫生所包扎,回来后还打了两个糖心蛋给我补营养。我结婚后,妻子一见到我理发后露出的疤痕,我都会如实相告其来历。
   上个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近70年间,27号大院拥挤不堪,家家二三十平方的屋子里几乎都住着五六个大人小孩,鸡犬相闻、老死往来。在父母精心养育下,排行老四的我平稳地度过了没有记忆的、差一点夭折性命的三年困难时期,以及之后母亲领着我和二姐不上学的时候在家糊火柴盒、打尼龙网包、编织渔网、纺塑料纱的日子。因此,我时常固执地记忆起花街并走进那深深的27号大院。这里依稀储存着伴我一路走来的生存印迹:幼儿时期,我经常哭闹,母亲哼唱淮北民调《花大姐坐船不要钱》哄我平息下来(后来母亲在唱给我的小孩听时,我将这曲民调录音下来),或是用手在眼前一抓,说是买个“抓不住”(即风)给我吃;文革期间,在地区医院当中医的大姐被派性组织抓去关起来,母亲就每天喊着姐姐的小名哭泣;我二姐因得腰子病、脸浮肿得像个大馒头,母亲四处求医并下跪医生求救;我7岁那年,母亲因为在家难产,救护车被父亲叫到花街27号大院门口,我看着命悬一线的妈妈被担架抬起送进救护车;小学时,我作为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随队经常在花街和上面的大戏院台站成丁字步清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浑身是胆雄赳赳》。花街的土地和气息滋养了在此生息的一代代寻常人家并赐之以完美结局。我家因此数次化险为夷:大姐在被关押20多天后平安回到家中、二姐治好了腰子病、妈妈顺利生产母子平安……
   自从17岁高中毕业离开27号大院、下放农村、参加工作后,我曾多次走进花街,并在10多年前写出一段文字对小街做过如下的白描——细窄的街道上,青石板已被磨砺的有些凹凸而又十分的光滑,雨后放晴竟闪烁着奇异的光色像是阳光下的鱼鳞。一大早,鳞次栉比的街坊们就有条不紊地在自家家门前挂好、地上堆满自产自销的竹器、篾器制品,整个街道立刻显得十分生机盎然。间有男女主人手提马桶去到尿、点燃柴草生火做饭,那较浓的尿骚味、有些呛口的炉烟味中分明夹杂着令人心动的早炊香;店主们端上大口粗瓷碗或蹲或坐,就着自家腌制的咸菜或是从酱坊买的酱菜,边吃边做生意。你我行人来往只得小心侧身而过。
   2008年10月,政府正式启动花街古城改造项目。花街及其周边区域巷道被拆掉的地块露出一片瓦砾,已经修缮一新的衙署前门和多处二层结构的百年楼房十分耀眼,一些上了年岁的树木也被挂上“古树保护”的标牌,让人不得不感慨树之顽强生命力或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少量待拆的房屋里面大都住着老人,坚守着一份希望与梦想,同时更烘托着古城街区一份沧桑与执着。
   2014年9月间,著名艺术家应天齐先生领衔在此启动“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上百名市民走入花街,捡寻各时代建筑遗存的砖块,为将要建成的“古砖广场”添砖加瓦。
   总有市民们来花街上走走看看的,或是察看古城动迁进度,或是观赏修缮一新的衙署前门等古迹,抑或放眼展望左右环视,那一定是在寻觅着旧时记忆,体味着古城在涅槃进程中一份阵痛与缠绵,比照着记忆中的古城、阵痛中的古城和新生后的古城那一幅幅风姿显像,共振着对再现古城街区特色、地域风貌、人文气息等等价值指标的建筑群系的预期与梦想!
   美哉,我的花街!善哉,我的古城!
   (2014年5月7日初稿,6月18日修该,2015年4月14日再改)

共 34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先对花街的布局和交通走向。建筑布局做了清楚具体的叙述介绍。然后,文章对花街的民生、经济和文化表现做了具体的叙述,突出了其人文特征。从情感上来讲,文章讲述了作者在花街的生活历史,写出了深厚的家乡情感。今天,花街正在准备着古城建设,写出了期待和自豪之情。整篇文章贯穿的情感线索,就是作者对花街的深情。【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5-26 23:40:48
  作者对花街太熟悉了,从建筑布局到文化、经济、民生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介绍。文章情感充沛,表现出了作者对花街的爱。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