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童年的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童年的记忆(散文)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5发表时间:2015-05-31 20:30:35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涩童年,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
   记忆固然深刻,但它总是由一个个很小的生活片段聚集而成,而每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都凝结着极为亲切、温馨而又不堪回首的过去。
   就拿儿童节来说吧,我们的节日是在十分简陋、十分质朴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的。记得那年“六一”,我们集合在学校不远处的村落后面的个小树林里,这是一所乡村小学,节日庆祝就在这里开始了。同学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大家兴高采烈,火红的少年先锋队队旗迎风飘扬。老师带领我们集体高唱《共产儿童团歌》:“准备了好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歌声过后,庆祝大会开始,记得老校长给我们作报告,内容大概就是国内外大好形势及未来美好前景,报告时间很长,讲话好多,似乎只记得将来我们的日子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句。会后就是集体会餐,说是会餐,其实就是个极简单的小小牙祭而已。事前老师让我们每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一枚鸡蛋,现在我们就在这一株大柳树下支起一只偌大的铁锅,鸡蛋在沸腾的冒着水泡煮水中翻滚着。大家忍不住自己的口水,在同学们极度巴望之中,鸡蛋煮熟了……老师将鸡蛋从锅中捞出来分给我们,学校又送给同学们每人一把糖块,大家互相开心和快乐着。这就是我心目中唯一的留有印象一次儿童节。
   节日生活是简陋的,平日的生活尤为拮据贫困。我家在江苏,父亲谋生于上海,当时做到上海市某物资局公司经理职。母亲怀抱着刚满周岁的我乘小火轮渡过滔滔长江与家父团聚。不久,父亲公司内一位北方老乡为公司进货携款而逃,父亲为此受到牵连并因为袒护这位北方老乡与公司领导据理力争,后忿然辞职返乡。一去不回,沪上家居家具一应俱全全被本家一位侄子变卖,分文不见。回乡后父亲不堪劳苦承受不了繁重的农村体力劳动,加之不乏孔乙己似的一身儒气,在乡村里生活得特别艰难。大跃进时期,他每逢听到情绪激昂、高亢入云的上工号声总是不寒而栗。早上战战兢兢地上工,晚间唉声叹气满身尘土一心疲惫地回来。接下来三年自然灾害,家庭生活极为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寻求生路,于是外流青海。记得临行前的傍午,我牵着父亲的手来到宅子屋后,父亲抚摸着我的额头,久久不愿成行,我们都在哽咽着,许久,许久,始终不知道是如何分手的,直至泪眼朦胧中看着父亲的背影渐渐远去……
   父亲走后大约不到一年,大姐也追随着父亲去青海,我和二姐送行。一大早起床,只见锅屋(厨房)内灯火通明,母亲的身影在灯火中忙碌着。她在为我们包好煎饼,煮好鸡蛋,打发我们上路。从家里动身到几十里地的公社赶乘汽车,我们一气赶到公社镇上,在一垛矮墙下坐下休息,大姐拿出包中妈妈为我们煮好的鸡蛋来吃,歇了一会儿然后再向前走。不知走了多久,路程多远,只记得我们当时好像没有赶上车,需要再向前走,路途太远没办法,大姐就不让我再送了,由二姐一个人朝前送,让我回来。我望着两个姐姐,心中很是不舍,想到大姐去找爸爸,不知能否找得到更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我的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就这样,我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两个姐姐渐渐远去,沿着一路黄河古道,回到距我们村子不远处的大沙滩头爬到沙滩的最高处向西北方向久久眺望,泪水一刻也没有干过。
   大姐不识字,就凭着从家中带着的父亲的工作地址竟然极顺利地找到了爸爸,在爸爸的单位做油漆工,凭着姐姐的勤劳能干,工作得很不错。可是好景不长,不两年,适逢中苏关系破裂,国家经济紧缩,学生下放,工人下放,父亲被下放回家。父亲回来后极度牵挂大姐,于是一封接一封电报让大姐回来。大姐不得已离开自己认为十分满意的工作决然回家,回来给我带回《跟随周总理长征》等几本小人书和一支花杆钢笔(这支钢笔后来被上初中时的一个叫刘文学的同学搞坏了),此外还有沉重的青海羊皮大衣和沾满油漆的工作服及酥油茶等等。大姐回来后一直都是我们地方的劳动模范,经常获得生产大队、小队的奖励,那印上“奖”字的大花磁茶缸和蓝毛巾等很让我们骄傲了好长一阵子时间。
   我的童年大抵是在苦难中度过的。在我刚懂事没懂事期间,适值上个世纪中国极困难时期,日常生活经常是吃了这顿没那顿,粮食几乎是一粒一粒数着吃。有时候家中来了亲戚全家人都害怕得不敢作声,还得将家里仅有得一点苞米面拿出来招待客人。有时夜里饿得睡不着觉,母亲就爬起来到园子里割上几把青菜给我们煮着吃。那时,吃饱肚子成了我们终日心怀的梦想。孩子们聚到一起就是讨论怎么吃、吃什么,大家向往着不会挨饿,不会受冻,憧憬着冷有衣、饿有吃的无忧无虑的日子。
   童年时,我家的门口有一株大杏树,老大老大的,偌大的树冠遮蔽这门前大部分地方,一片浓荫。每逢入夏,大杏树上缀满了熟透了的杏子,红红的,像一只只小红灯笼。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白天在大树下玩耍,做游戏、捉迷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聊天,玩得十分开心,甚至连饥饿都忘记了。后来大概是因为贫困吧,大杏树给挖掉了。记得是在晚上月光下挖的,由隔壁的黑大汉三爷操斧。结果树没了,似乎我童年的那一点儿快乐和美好也失去了。许多年后,我读了当代著名作家谌容的小说《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很受感动,其女主人公杨月月老家山西汾阳的村头也有一株大杏树,而我们的祖籍据称就是汾阳,我们家族的堂号就是“汾阳堂”。于是,我据此将作家的小说改编成影视文学剧本,名为《风雨杏花村》,这里就用其间插曲《杏花灼灼》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遥远的故乡,
   一片杏红。
   如杏的酸甜,
   仿佛——
   (我)童年的梦。
   我躺在软软的草地上,
   对话天上的星斗;
   我钻进深深的杏林里,
   追索着蟋蟀的足音。
   这时——
   远方一声慈母的呼唤,
   我蓦然回首,
   张皇寻觅……

共 23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轶事的文章。文章以“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涩童年,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引出下文。记忆中的情形其一,乡村小学中的一次欢度六一儿童节的情形。唱歌、煮鸡蛋、一把糖块,开心、快乐。其二,作者童年时期的家境。父亲因袒护老乡,据理力争后忿然辞职返乡,但他一身儒气,力不能支,为摆脱困境,只好外流青海,牵手送父,泪眼婆娑。大姐虽不识字,却特别能吃苦耐劳,获得了不少奖状,让童年时期的作者深受影响。其三,作者的童年大抵是在苦难中度过。粮食一粒一粒数着吃,憧憬着冷有衣、饿有吃的无忧日子。其四,门口大杏树的消失,带走了作者童年那一点儿快乐和树下那段美好的时光。最后,用作者改编的影视文学剧本《风雨杏花村》中的插曲《杏花灼灼》歌词结束全文,点明主题。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简洁顺畅,详略得当。欢迎赏读!【编辑:刘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恋        2015-05-31 20:32:21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
刘恋
回复1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5-31 21:00:46
  感谢先生的辛苦编辑与雅评。顺祝
   大安!
2 楼        文友:青叶        2015-06-01 07:58:30
  童年虽清苦,但却在童真中快乐着、幸福着、憧憬着。最难忘是亲人们的一把眼泪、一本小人书、一块糖、一片杏红,这就是骨肉亲情!问好作者!遥握!
青叶
回复2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6-01 08:08:30
  感谢、问好青叶君!
   祝工作胜利,事业辉煌,阖家幸福!
   大安!!
3 楼        文友:只想做个乞儿        2015-06-19 06:54:20
  拜读佳作 问候作者
只想做个乞儿
回复3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6-19 07:48:23
  谢乞儿君!
   雅安!!
4 楼        文友:蓝天云隼        2015-11-10 09:32:39
  拜读先生文字,回忆童年时光
天高云淡心自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