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徒步清东陵(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徒步清东陵(散文)


作者:伊蘭 秀才,15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3发表时间:2015-06-04 19:06:55


   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惧严寒,风雪无阻;他们一呼百应,团结一心;他们热爱户外,有一颗自由行走的心。
   ——题记
  
   【一】
   载着我们的两辆大巴车抵达景区入口时,才发现覆雪的空旷的停车场只有两三辆车。我们先行到达,欣赏了今冬清东陵的雪景。
   雪野皑皑。野旷天低树,近处、远方光秃秃的树干在雪中愈发纤细瘦弱。劲风削着我的脸,长发随风而舞,凌乱了我的视线。不想戴上帽子,只愿意充分接受这份寒凉的馈赠。
   久在暖室中的人们,像出笼的鸟儿,也像脱缰的小野马,奔跑,跳跃,当风而舞,在洁白的雪地上印下我们歌唱的脚印。扛着我们的旗帜,合影留念,让欢乐的面容定格成恒久地记忆。
   雪地上,这一群,那一伙儿,欢乐无比,热闹无比。在雪中诉说着久违的情思。或高声大嚷,或窃窃低语。或许是许久不见的故友,或许是不曾谋面的新知。有热闹寒喧,也有家长里短。
   总有倾诉的对象,总有诉说的理由。
   一辆又一辆大巴车驶进了停车场。一群又一群身着各色冲锋衣和羽绒服的人们成为了雪地上的来客。整个场地欢腾着,户外人的热情驱走了浓浓的寒意。一面又一面鲜艳的旗帜,或红或黄与白雪交相辉映。不同区县的户外人,用旗帜交流着心语。
   是一场精心组织的活动。大屏幕打出的“2012年唐山市第一届‘环清东陵徒步大会’”充分显示了此次活动的严肃隆重。屏幕下,各个代表队举着自己的旗帜,只待仪式正式启动,只待一声号令……
   浩浩荡荡的徒步大军踏上了征程。那场面颇为壮观,若在高处俯视,定是波澜壮阔的海洋。
   茫茫雪野任我们自由行走,漫漫雪旅留下了我们坚定的步伐。
  
   【二】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天气里,以这样特殊的方式造访了清东陵。
   雪后的东陵肃穆、静谧。无数棵经历风雪依然苍翠的古木是她最真诚的守护者。
   早已过了旅游的季节,沿着那一条条曲径,穿行在她悠悠的岁月里。
   从最西边的定陵(咸丰陵)到最东边的惠陵(同治陵),徒步环形穿越,行程20多公里,历时四个多小时。
   幽思,袭上心头。
   脑子里总是浮现着一个在病榻上吸食鸦片的影子。他就是我们的咸丰皇帝。
   民族危难,内忧外患之际,他不思进取。他没有文韬武略,没有作战决心,没有身守社稷。
   黑云压城城欲摧时,他却在圆明园内接受百官朝贺,庆贺自己30岁寿辰。园内听戏迷醉,园外大军压境!当英法联军侵犯到八里桥时,我们咸丰皇帝却以“狩猎”为名,仓惶逃遁到避暑山庄。
   他忘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把自己的土地拱手出让。《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践踏了国家的尊严,也出卖了一代帝王的良心。
   英法联军入侵京师后,他在避暑山庄却贪恋女色美酒丝竹鸦片,以麻醉自己的神经。多事之秋,给远在热河的咸丰帝以沉重打击。久患肺病的咸丰终在热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带着无穷的忧患而来,终于步入了没有忧患的世界。他也成为满清第一昏君。
   他的儿子同治帝6岁即位,在位13年。12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他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帝王。他好玩成性,骄奢淫逸,19岁因天花病在文武百官的视线中永远消失。可悲的是他没有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小小的他被限于那个象征着至上权力的宝座之上,最终被它无情地吞噬掉。
   沿着定陵东行,不多远就到了慈禧陵。徘徊在陵园的处围,她的豪奢已可见一斑。慈禧陵于光绪年间全面重修,其建筑之华丽精美冠于东陵。殿前的汉白玉台基中央有透雕的龙凤陛石,其构图为“凤上、龙下”,充分显现墓主人权势独揽的野心。
   她不是一个寻常女子,她的目光在朝堂之上,追求至上的权力是她一生不懈的追求。中国40多年直接或间接在她的统治之下。当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的领土时,她反战求和,割让土地,赔偿银两,《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让伤痕累累的民族雪上加霜。
   而她,享尽奢华,生前如此,死后亦然。地宫内聚集着其一生巧取豪夺的奇珍异宝。珍宝之多,贵重之巨,堪称世界之最。谁曾想,耗尽了无数财力的地宫被孙殿英盗洗一空,尸骨尽遭暴露羞辱。享尽人间荣华的“老佛爷”,只留下孤独的荒冢。
   沿着慈禧陵东行就到了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再东行就是孝陵和景陵、惠陵。
   孝陵是整个清东陵的轴心。在昌瑞山的主峰下,是顺治帝的陵墓。顺治是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孝陵也成了清东陵第一座帝陵。它的规模最大,体制最完整。有着全国最宽的石牌坊,清代皇陵中最长的神道和最多的石像生。
   顺治帝生前笃信佛教,迷信死后灵魂升天说,因而他死后按照生前遗旨,破例为他进行了“火葬”。陵墓中不是一个完整的“龙体”,而一个盛着皇帝骨灰的骨灰罐。孝陵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只有皇帝骨灰的帝陵。
   孝陵东侧是他的儿子康熙大帝的景陵,西侧是康熙大帝的孙子乾隆皇帝的裕陵。这祖孙二人文治武功,励精图治,实践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豪迈誓言。祖孙二人用自己的睿智和魄力开创了“康乾盛世”,也奏出了一曲曲盛世华章。
   他们的陵墓工精料美,富丽堂皇,雄伟豪华,非同一般,显示了设计者卓越的创造才华,更彰显了综合国力。
   我随着行人穿行在清东陵,接踵而至的行人并没有打破它的宁静,人们大多慢步轻声,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份固有的宁静。
   一路走来,或忧或喜,痛心遗憾,骄傲荣誉,心绪难平。
   我想的更多的是:每一个帝王他所在的朝代,无论是国力强盛还是国力衰微,在陵墓的修筑上定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巨额的财力。他们是否想到尚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可有衣暖可有粥饱?而他们在世时有享不尽的财富,离世也有不尽财富陪伴。留得生前身后名,这陵墓可否就代表着生前身后名?
   或许吧,有许多人和我一样走在这东陵古道上时会生出无限的遐想和感慨。
   一部兴衰史,几多喜忧泪。是非功与过,留与后人说。
  
   【三】
   徒步中那些人,那些事……
   写到这里的时候,脑子里清晰地浮现出那对老夫妻的面容。(后来知道网名叫光明顶,就遵从老人的心意,叫顶哥顶嫂了)。和顶哥顶嫂相遇在定陵。当时正走到冲天牌楼门,有一个小小的台阶,因为是雪后比较滑,我看顶嫂走着比较困难,就搭了一句话,从顶嫂后背稍稍用了一下力,顶嫂就走上了台阶。
   走了几米,还是很陡的台阶才能到达上面的碑亭。我和昆仑大哥先行走过台阶,然后各自伸出右手,把顶哥顶嫂拉了上来。
   一推一拉,我们就此相识。
   同行闲聊时,知道老夫妻是南湖健走队的,已经60多岁了,都已退休。经常参加户外活动。顶哥还说,老伴原来身体不好,在他的带动下,身体很健康了。而且,他们还经常参加冬泳呢!
   看着顶哥顶嫂的背影,敬意油然而生。这恐怕是此次徒步中年龄最大的夫妻了.但他们精神矍烁,走路虎虎生风。他们老当益壮,不卖老;他们老而弥坚,不服老。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执子之手,夫唱妇随,相携相扶,相濡以沫,相知相守。
   走在景陵的神道上时,见顶哥给顶嫂拍照,我趁他们不注意,用相机留下这对幸福美满的顶哥顶嫂的影像。
   临别,留下了顶哥的QQ号,回家后,把照片传了过去,并附下了几行简短的文字:
   “大爷大妈:二老好,把照片传给您,有些照片也许是您集体的,我判断不好。如果是,就更好了。您收到邮件的话,给我简短地回一句就行。最后祝二老越走越年轻。”
   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顶哥的邮件:
   “谢谢您,伊蘭妹妹!15日,我和顶嫂得到你们的帮助,这也是一种缘分。看到你发过来的照片,我和顶嫂很高兴。并特别要感谢你的祝福!我现已退休,目前在开滦博物馆工作,欢迎你方便时来参观、做客。我已将15日的活动照片发到环渤海网户外话题板块,第一位顶贴的也是一位玉田户外女驴友。其中,有我们走在一起的照片。等一会儿,我挑选出来把照片发给你。最后,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快乐多多!”
   感动,感谢,暖上心头……
   途中温暖的细节很多很多。
   当你行走觉得茫然无着“疑无路”时,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温馨的提示牌,告知你前行的方向;当你走在路上,为前行还有多远心存疑问时,总会有骑行的志愿者告诉你大致的方向和路程;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行走在路上总会驶过一辆辆的巡逻救援车,是他们为我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走过景陵后,是一段漫长的路途。我竟怀疑迷了路,于是拨通了紫色的电话。简短的询问之后,紫色让巴老师和我通了话,他详细地询问我所在的位置,并告诉我行走的方向,其实我也转了向,他告诉我别着急沿着那条路走就行了。
   没过多久,他又给我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一会儿将有我们的车接应我们。
   不多会儿,春英妹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盯好迎面接应的车,车前有“玉田户外”鲜艳的红旗。
   于是,我加快了脚步。翘首遥望着,终于见到了那面亲切的旗帜,上了车,似乎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亲人。
   无数次想到了那句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无论是赠予者还是受赠者都会手留余香的,而且这些馨香将会久久地充满着我们每一个平常的日子,回念着的时候,那种感觉定是温暖无比的。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和独处的人。经历了这次大型的集体活动,我知道了这两者并不矛盾。独处在自己的角落,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长路漫漫考验了我,我尚是原来的我,坚持,有韧性。(若不是判断失误,我走完全程是绝没有问题的,走到最后我还能一路小跑。)我想我最大的收获在于以徒步的形式丈量了那段厚重悠远的历史,通过切身的体会解读了户外团结,互助的核心理念。从这一点说来,我的这次出行意义就更不一般了。
   从徒步出行到现在已经两年余,许多日子已经淡出了我的视线,但徒步清东陵的记忆会印在每一个行走者的心中。就让我用这些散章来记下我们曾经走过的那条路,也以此文献给同行的户外友人们。
  
   修改于2015年6月
  

共 39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徒步清东陵】确定无疑,这是一篇历史游记大散文。记叙笔者对清东陵的游历和感受的同时,也介绍着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并传达着对民族文化的思考,从而,将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从艺术手法上看,是以一种大手法书写历史、感悟人生,重点突出对“人”的思考,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症结所在,尽管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同时,又一饱含深情的笔触来叙述,抒情,感悟,博得了外观上的审美愉悦。当然,这些只是表面的东西,探寻其中的本质,其实作者难以停歇的使命感,是笔者对民族责任感的无限渴望和继承。继续看,笔者的笔调是庄重质朴的,很具画面感,也正是这种鲜明的画面感,让浩大深奥的历史文化,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那一部分,也让忍辱负重有了发泄的具体出口。再看,笔者花费大量笔墨写人,温暖而清新,并以人文道德牵引,哲理贯穿,引人入胜之际,更是站在伦理人文的高度去观看世界、思考世界。如此之下,将人、历史、自然都赋予了人生命运的关注和终极体验,从而达到了个人灵魂的超脱、历史文化的超脱、世界人文的超脱。推荐欣赏,问好伊蘭姐!【山水神韵:清华晚照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万少枫        2015-06-04 19:11:15
  哎,写蜀道散文的编者按都形成了套路了,又是一堆套话。不过呢,还是希望伊蘭姐从这种套路中有所创新。问好,奉茶。
只是晚唐秋
2 楼        文友:雁过无痕        2015-10-18 20:03:35
  姐姐,我是参加了去年冬天的徒步大会呢,也是清东陵,一天下来,感觉美美的,特别兴奋,特别充实。有多少故事,有多少精彩,都在路上。下次去,一起啊!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