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说酒(随笔)

精品 【丁香】说酒(随笔)


作者:一榆先生 童生,59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8发表时间:2015-06-06 22:14:22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写下这个题目,便想起这句话来,眼前不禁又浮现出1800多年前的那个不眠之夜。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208)冬的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将官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祭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是个好东西,无酒不成席,无酒难助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陶渊明《饮酒之十一》,没有酒怕是不行。“曲水流觞”的雅,“武松打虎”的威,“贵妃醉酒”的美,都是离不开酒的。酒,也是个坏东西。佛家有十戒,就有酒,后来的八戒也有酒,再宽松点儿,到居士的层面缩到五戒,杀、盗、淫、妄、酒,仍然有酒。俗语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可见酒是乱性之物,可误人,可误事,也可误国,其实,酒乃物类,难说好坏,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古来至今说酒的文章,写酒的诗篇汗牛充栋,车载斗量,那些爱酒的人物也都甚是可爱,于正史、野史都是难得的美谈。不妨罗列些心中仰慕的人物,说说酒。
  
  
   杜康与刘伶
  
   说起酒就不能不说到杜康,说到饮酒的名流第一个当说起的便该是刘伶。杜康造酒刘伶醉是个现成的故事,讨巧地录在这里。传说杜康在白水康家卫开了一个酒店。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以饮酒闻名天下。一天,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这个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没吃过,从未见过这样夸海口的。且让我把你的酒统统喝干,看你还敢不敢狂?接着,刘伶进了酒店,杜康举杯相敬。谁知,三杯下肚,刘伶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说,刘伶已死去三年了。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又气又恨,上前一把揪住杜康,哭闹着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刘伶未死,是醉过去了。”他们到了墓地,打开棺材一看,刘伶醉意已消,慢慢苏醒过来。他睁开睡眼,伸开双臂,打了一个大哈欠,吹出一股喷鼻的酒香,得意地说:“好酒,真香啊!”
   杜康造酒,自曹操的《短歌行》开始流传。还有上天造酒、猿猴造酒、仪狄造酒的说法。姑且不去考证它。杜康,应确有其人。古籍中如《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中都有记载。陕东的白水县尚有“杜康庙”和“杜康墓”可证。说到刘伶,便会想起“魏晋人物晚唐诗”来。数风流人物,魏晋为最。放浪不羁,嗜酒如命者,则以刘伶为最。何以见得?且看他的酒量,一天,他对他的学生说,怎么能让我大醉一场呢?学生们把他放到一个盛满酒的酒缸里,他竟把一缸的酒都喝干了,一觉醒来,竟喊了起来:“许我一大醉,怎让我闲坐?”且看他的喝法,一天,他自己在屋里,脱光了衣服,也就是光着身子,大喝了起来。有人来拜访,看到他这样喝酒,觉得很不雅。他却不在乎,对来人说,我以天为房,以居室为裤,你跑到我的裤裆里干吗?且看他的酒瘾,他的妻子为了让他戒酒,把家里的酒倒掉了,酒器都砸坏了,哭着劝他,见老婆急了,刘伶马上说:“夫人的话有理,我要在鬼神前发誓。”以为他真的要戒酒,老婆便供上美酒佳肴。刘伶到案前跪下祷告:“天生刘伶,以酒为命。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然后狂饮,烂醉如泥。老婆哭笑不得,从此不再劝他戒酒。且看他的文章,刘伶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才情自然是少不了的,可惜传世的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酒德颂》,原文生僻字较多,录译文于此:“有位大人先生,把天地当做一朝,万年为一瞬,日月为门窗,八荒为庭院。他行不用车,住不要屋,以天作帐幕,拿地当铺席,随意自如。他停止不动时就端酒杯执酒觚,行动起来就带上榼提上壶,把饮酒作为唯一事务,哪里还知有其他。有位贵族公子和一位想做官的处士,听到我这样生活的风声,议论不已。他们撩起衣袖,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汹汹然群起评是论非。先生这时正捧着酒罂在酒糟饮酒,端着杯子享受酒醪,须髯怒张,箕踞而坐,枕着酒曲躺在酒糟上,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他昏然睡去,豁然而醒,静听之际也听不到雷霆之声,孰视之时也看不见泰山之形,也感觉不到寒暑侵入肌肤、利欲的动人情怀。俯视天下万物纷纷扰扰,就像是江海上的一片浮萍,贵族公子和缙绅处士在身边,也只如蜾蠃与螟蛉一样渺小”。如此“酒圣”,古今谁可比肩?
  
  
   阮籍与李白
  
   魏晋风流,知名者众。余悲者嵇康,余喜者阮籍。想到嵇康,耳畔便回响起千古绝唱的《广陵散》。姑且作个与题不符的插曲。嵇康因谗言获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妻子要来平时爱用的琴,高台之上,千人注目,一曲《广陵散》在长天回响。曲毕,嵇康把琴放下,仰天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言毕,39岁时值英年的大音乐家、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嵇康从容就戮……这是何等悲怆的一幕!这一悲何止千年!
   余喜阮籍,因阮籍是个很喜兴的人。他不会像嵇康那样让人心痛。阮籍好酒,大有其名。刘伶一醉三年,当为醉酒之冠。那么亚军则非阮籍莫属——一醉六十天。阮籍有大才,天下扬名,死后被追尊为晋文帝的,就是杀了嵇康的那个司马昭,想和阮籍做亲家,派钟会,就是进谗言害嵇康的那个人多次来说媒。每次来阮籍都喝得酩酊大醉,语无伦次足足两个月,这个媒人竟没有说话的机会。直到他们无奈地放弃了这个想法阮籍才“醒”酒。既不惹祸上身,又保全了名节,你说这阮籍是不是很聪明。阮籍,世人也称其为阮步兵。步兵原是他做官时的官名。阮籍当世,正是魏晋政治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他多次逃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得以保全。为了脱离司马氏集团,他想了很多招数都未如愿。有一年,阮籍听说步兵校尉兵营的伙夫善于酿酒,而且那里存有三百斛正宗好酒,于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里不妨杜撰个场景。阮籍对司马昭说:“大将军,籍闻步兵校尉营有一伙夫极善酿酒且存了三百斛美酒,自知讯息,垂涎三尺夜不能寐,以至恍惚终日诸事无心,恳请大将军允我去做个校尉,一可体察军情,二可了此一念!”司马昭看看他,心想,这个酒鬼,可怜到如此地步。就说:“那你就去吧,不过,绝不可贪酒误事。”阮籍大喜过望一躬到地,说:“谢大将军,籍绝不误事。”于是,阮籍既把那美酒喝了个够,又脱离了险境。阮籍不愿做官,但做起官来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朝廷让他出来做官,他推迟不掉就想起了风物美好的东平。他骑驴上任,十余天便使东平的政风有了很大的改变。由阮籍写到李白,因文,因酒。还因他们远去千年的渊源。李白《赠闾丘宿松》开篇就写到了阮籍,诗云: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清风。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李白与酒,断不可无。“天若不爱就,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李白《月下独酌?其二》)。“酒入豪肠,七分化作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语)于是,一个豪放不羁,思想旷达,文采飞扬,呵气成兰的诗仙与酒圣就此诞生了。李白与酒,一是爱酒,一是能喝,一是喝出了一个光照千古的大诗人。爱酒,可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可对饮,畅叙友情,消解离愁,“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可作酒局,“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将进酒》)。可登堂入室与群闲一比高下,后人总结出古来有名的“十大酒局”,有“青梅煮酒”,有“鸿门设宴”,而列为“十大酒局”之冠的便是盛唐时“饮中八仙”的长安酒会。有人描摹了那日的盛况:“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唯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舔;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这是一场何等酣畅的酒局啊!杜甫为此作了《饮中八仙歌》,对李白是这样描述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没有确切的记载。倒是他自己常吹嘘一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样看来他简直成超人了,应该不会“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那样喝得酩酊大醉倒在酒馆里家都回不了,真正的天王老子也叫不动了。据载,李白醉酒是常有的事。唐玄宗招待李白喝酒,竟也能喝到胡言乱语并在金殿上呕吐,以至吐到宫女的裙子上。幸亏皇帝爱才,不和他计较,要不然皇威一振他的脑袋就搬家了,如嵇康,如杨修,史上就又多了一个暴君,多了一幕让后人肝肠寸断的悲剧。这样说来,考证他酒量的大小毕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重要的是他能酒至尽兴,豪放不羁。所谓酒至兴,情至真,人至欢,才至达,诗至绝。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酒与诗相行而盛,留下无数佳话。李白光写饮酒的诗就有一百七十首,字字珠玑锦绣,令人叹为观止。
  
  
   陶渊明与李清照
  
   陶渊明与李清照本不搭界。一个挂官去职,淡泊在田园,寻一片心灵的净土,乐而忘忧,却因生计艰难,连喝酒都成了问题。一个是女才子,生活优越,却内心郁结着难尽的哀愁,但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情真意切真实的人,都成为了光照古今的大文人。
   室间的壁上悬友人给我的一幅字,上书“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说的是四位名士,这元亮便是陶渊明。在农村的房子里也有一幅字,写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就是很有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首。因举头可见,说文论事常会想到他,今日谈酒,自然又会想到他。陶公爱酒,有酒必喝,喝酒必醉。“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其五》)颇有点“大梦谁先觉”的味道。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先生性情高傲,以酒为乐,以诗传世。历数晋代才俊于文于诗,出其右者几无。其《五柳先生传》颇能见气性情: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公好酒能文,颇得后人爱戴。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可见他对后人的影响。其好酒,小酌寄情,酣醉致兴。赏其对酒的热衷当有很多的解释,一是天性使然,诗言:“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读山海经?其五》)离开了酒,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向王母的请求,不求达官,不求富贵,不求美色,唯酒与长年而已。即便是长年了,若无酒,这“长年”估计陶公也不会稀罕了。二是淡泊使然。“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好一个“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一旦看透了人间的百态,就会发现陶公的淡泊是何等的高贵!三是世事的危艰使他只能借酒来抒发一下内心的郁闷。尽管这郁闷早已被豁达与超脱涤荡,却还是留有痕迹。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够彻底地远离世间的一切和这一切所牵系的情感?陶公做《饮酒》二十首,借酒而发的对世事的感慨不乏其例,如《饮酒?其十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一醉一醒蕴含着人生的真谛。陶公毕竟是陶公,不是以退为进地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不是壮怀激烈却又心有不甘而借酒浇愁郁郁终生来感叹天无道,地无情,何不归去?“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篱下有菊,菊香扑鼻,南山有景,徐徐入眼,夕阳西下,归鸟翩翩,“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共 71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曹操《短歌行》千古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引出酒的故事,酒好处也有坏处,能成事亦能败事,由此联想到古代好酒的文人贤士,杜康、刘伶的诙谐,阮籍李白的豪放,陶渊明、李清照的凄婉,都被作者编排在与酒的故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酒中见证历史消亡,人事兴衰。不由让人由古人联想到今人“ 今天的人们,喝酒,已没有人像陶公那样成为奢侈的事了,然而,酒入愁肠也罢,酒入欢肠也罢,还有谁能写出那样的诗篇来呢……”令人沉思。故事生动,用词典故较多,围绕酒字妙笔生花。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丁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08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麓云        2015-06-06 22:37:15
  酒文化由来已久,亦非单纯的饮品。曹操赋予饮酒浪漫色彩,与将士共饮,是“人心之酒”;魏晋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借酒避世,是“智慧之酒”;唐朝丞相裴度失印,饮酒不急不缓,是应对情急之事的“从容之酒”;而纣王无道,酒色误国,便是千夫所指的“兴亡之酒”,所谓一杯在手,清浊在乎人心,便是此理。自古名士爱饮酒,李白饮的是豪情,陶潜饮的是超然物外,易安饮的则是绵绵的相思之苦。古人云:“万事可忘,难忘者铭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酒与人的一生相伴相随,悲欢苦乐尽在其中。文章读来思绪万千,给作者文笔大赞。
2 楼        文友:一榆先生        2015-06-06 22:51:07
  谢丁梅编辑点评。来江山,一月有余。最难忘,文友相济。著俗文,不求立异。最感谢,自是编辑。
一榆知春早, 亭下兀自生。 下视无奇草, 环顾貌不惊。 婆娑疏日影, 陶然弄清风。 秋来捧金叶, 霜重有余红。
3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15-06-08 22:48:52
  一榆先生博学多才,博闻强记,梅自愧不如也。
我是一只快乐的候鸟,我用拍打日月并穿越闪电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尽情挥洒我飞翔的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一榆先生        2015-06-09 09:04:49
  呵呵,其实,有点滴记忆即可,一问百度详情便知,省得好多麻烦。不像过去,想引用个东西要找半天,写一篇长点的文,怕弄错了,要翻出一桌子书来,不过也是个享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