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光影里,聆听一座小城的脚步(聆听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光影里,聆听一座小城的脚步(聆听征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3发表时间:2015-06-06 23:32:29

【流年】光影里,聆听一座小城的脚步(聆听征文·散文) 【一】
   正是江南四月天,不冷也不热。细细的雨丝儿,一会儿停,一会儿落,瘦了桃花、杏花,肥了芭蕉、香樟。雨停时,那害羞的春阳,从云缝里偷偷露出半个脸儿,撒下一束束金色的光,映照在地面上,仿佛是碎金满地。
   我就在斜风细雨里,捧着一册书卷细细地品味。从那些娟秀的文字里,聆听历史的脚步,从那些精美的老照片中,窥视岁月的秘密。
   这书,是我多年老友王海宝赠予的,封面设计的古朴典雅,颇有民国韵味。书名叫做《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在江南治地方摄影史,要不是我孤陋寡闻,那海宝兄应该是无锡第一人。
   谈起老照片,人们往往诗意的比喻为“定格的历史”。欣赏那些优秀的老照片,不管是那些江山万里的宏大场面,还是细致到一草一木;不管是那些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还是卑微的农人、逃荒者;不管是那些高楼大厦,还是陋街小巷;不管是都市里的妙龄佳人,还是乡间的龙钟老妇;不管是悠闲的茶肆、酒楼,还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这一切都会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幻化出层出不穷的历史画卷。如同激昂的交响乐、优美的圆舞曲、凄惨的招魂曲,让人或兴奋、或愉悦,或哀怨……
   我觉得,有时候捧读那些老照片,拂去那些历史的烟尘,拭去岁月的沧桑,你会像是在听一曲来自时间隧道的古老弦歌,声音断续,情义绵长;你仿佛在听天来自天国的朗诵诗,字字铿锵,盛情激越。
   半生读书,我酷爱历史。史学家们叙述历史,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司马迁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史记》用的是纪传体。写《左传》的左丘明、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他们都企图用历史上的人和事,让后来者知道历史的脉络,有所借鉴,他们用的是编年体。而编辑《战国策》的刘向,则用的是国别体……现代人叙述历史则花样翻新、天文、地理、战争、山川、河流、党派、都市、村落、学术、宗教、文学、行业、家族、人物、物品……穿衣的历史、吃饭的历史、繁衍生殖的历史、骗子的历史、阉人的历史……凡是你能想到的,都能构建成一部章节浩繁的历史书籍。
   海宝兄是位饱学之士,他另辟蹊径。用了数年功夫,四处寻访、八方搜求,穿针走线,拾掇串联,硬是在历史的缝隙间,岁月的碎片里,钩沉索隐,辟出一条幽幽小径,用一幅幅带着霉斑,有些暗淡的黑白老照片,组成一部无锡地方的摄影史。真是有心人,真是难能可贵。
  
   【二】
   虽然,我认识海宝兄差不多已近三十年,但他对于我却始终像是个谜。对他的认识,总像是雾里看花,绚丽斑斓却看不真切。这不仅是因为我的愚笨,也由于他的善变。
   初识海宝兄,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在企业工会工作,他是个管理学院的教书先生。透过我的复旦导师的关系,我邀请他来企业给高管们上管理课。他旁征博引,巧舌如簧,不时引来阵阵掌声、笑声,加之那时年轻,风流倜傥,女生们与他热烈互动,下课之后,学员们还围着他畅谈良久。后来,他转行到了经委做处长,我在企业监事会主席任上,也与他多有联系。再后来,我转入行业协会从事行业管理,他也调任工商联副主席,成了我的上司。但不论怎样变化,我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还是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经济管理。这是我的本行,也是他的专业。
   有一段时期,我把精力倾注在企业管理诊断与咨询里。虽然单调、辛苦,但看到一间间原本脏乱的工厂,变得整洁、秩序、高效时,心里倒也颇有成就感。我时常与同事们驱车远郊,深入工业园区与乡镇,为民企授课、诊断,推行现代化管理,对于这项工作的过于投入,让我与海宝兄的联系稀疏起来。工作虽小有成就,但人却颇感疲惫。
   忽一日,正是秋深天气,海宝兄来电召我去他办公室。奉茶、让座、寒暄之后,他打开电脑,让我欣赏照片。这组照片有上百张,只看了几张,我的情绪就被调动了起来,心中涌起莫名的兴奋。那里,曾经是我年少戍边走过的地方。
   “这是坝上,坝上草原。”我盯着一张照片说。空旷的无边原野,摇曳着动荡起伏的绿浪,那些源自蒲公英的小小白伞,张着羽翅,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哦,这一张真美。”一条弯弯小径,伸展到远方,它的两旁铺满玉米、高粱编织的青纱帐。“这张更有情趣。”我脱口说。一片稀疏的白杨林后,星散的茅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有一群不知名的鸟雀,正飞向云天。“嗨,海宝。看啊,这里曾经就是我站岗的哨所。”我指着一张照片对他说。程曦中,草原大片的蓝色中透着青紫,羊群就像是一簇簇漂流的云影。在这个浅浅的高原盆地里,一组组的牧民毡房,就像是码在碟子里的白馒头。远处,树林里,有几匹马正在向锦霞明亮出奔腾。
   清新、恬静、美丽,太富有诗意了。“海宝,这些照片不会是你拍的吧?”我试探地问。
   “正是鄙人。”海宝兄对我得意地一笑。
   “胡扯吧,鬼才信!你啥时候玩起摄影来了?”
   “信不信由你。你看看,我可是下了功夫的。”
   我朝着海宝兄示意的地方望去,这才发现,他办公室四个玻璃书橱里,都堆满了摄影书籍,有摄影理论,摄影教材,更多的是摄影集。我粗略打量一下,这些书大概有二、三百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时不见,海宝兄竟然成了中国摄影协会的会员,一家地方摄影协会的副主席。
   “人哪,不但要会工作,还得会生活。别老是钻在管理学里,涉猎点艺术吧。有了艺术的熏陶,生命的历程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海宝兄很认真地对我说。
   听了他的鬼话,我拿起相机也开始摄影。不过,我是偶尔为之,他却是十足的痴迷。天南海北的他跑了很多地方,每次回来,都向我炫耀一遍他的战绩。
   有一段时间,他不知拧了哪根筋,非要带着我去拍那些江南的老房子。那些老房子在城里都被急于翻盖现代化高楼大厦的官员们给拆光了,要拍那些粉墙黛瓦、砖楼牌坊、隐巷庭院,就必须到湖山深处的乡间去。他放弃了自己的节假日,只争朝夕地与推土机、压路机、还有拆迁大军比赛速度,抢拍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图片。他说他要给后代子孙,留下一点光影中的江南。
   每到一地,他都很认真地找当年的文化人询问当地的历史、采集那些老房子背后的故事,他不辞辛苦,乐此不疲地忙活着,奔波在乡野间、小巷里。他嘱咐我,等他大功告成时,为他的这些老房子写些文字。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我也对江南风情、江南民居发生了兴趣。写下了三十万字的描写江南风光与民俗的散文。
   他的功夫没有白费,那年春天,他在西北某地举办了一场成功的摄影展会。
   不过,我知道,对于客居江南的我来说,生于此,长于此的他,对这块吴中热土,有着更深、更厚的感情。正当我期待着他拍摄的那些具有浓郁江南风情的老民居、老园林、老寺庙会纷纷出笼结集的时候,这个老兄又变了。他一个黄狼翻身,从摄影艺术走进了摄影史的天地。
   那天,在明亮的落地窗前,我们一起远眺尚贤湖湿地。湖平如镜,一桥横跨东西。远方青山隐隐,平林漠漠。他递给我一本刚出版的新书《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封面简洁,墨香淡淡。“请老兄指教。”他客气地说。我要他给题个字,他一笑:“这个就免俗吧。”
   “免啥俗啊,都生在红尘里,那能不沾俗气?别给我说大隐隐于市,装什么清纯啊。等我有了空,慢慢读,细细品。给你捉一大堆虫子出来。”我一顿调侃,他也不在乎。我收了书,回来搁在写字台前,直到这个雨天。下雨天,留客天,也是读书天。没处可去,读书就是最好的休闲。
  
   【三】
   捧读海宝兄的这册详述无锡地方摄影史的开篇之作,开始我并不以为然,只是想随手翻翻,解闷而已。读着、读着,竟为其中精彩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所吸引。这本书,详述了中国历史上成立最早的地方摄影组织之一的无锡雪浪社的历史,介绍了无锡摄影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十位典型人物:中外学者合著摄影著作的第一人徐寿;中国自制照相印刷铜板第一人赵鸿雪;中国摄影艺术理论研究、摄影年鉴编辑第一人刘半农;中国最早从事摄影的著名女摄影家之一顾淑型;中国自成体系的一代海上摄影名家王劳生;中国最早从事彩色摄影的著名摄影家之一敖恩洪;中国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第一人方大曾;中国从事摄影活动最长的著名摄影家之一陈葭生;中国摄影界全能型著名摄影家之一吴曾乐;中国开创摄画艺术的著名摄影家华国璋。这些在中国摄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构成了一部从晚清到如今的无锡地方摄影史。
   江南自古以来物宝天华,人文荟萃。不说自泰伯奔吴3200年间的著名文人学士,就算明清两代,也是独领华夏风骚。明代江南出状元共31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31%;清代江南出状元共65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6%。坐落于江南腹地的小城无锡,封建时代,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佳话。
   文化发达,史学也就发达。自宋朝开始,无锡地方志尤为发达。县志、乡镇志、邑志、村志;风俗志、乡土志;以及兵备志、山水志、水利志、古迹志、文献志多达数十部,建国以来,无锡地方依旧修志不辍,然而摄影一业却少有提及,仅在1994年出版的《无锡县志》和1995年出版的《无锡市志》上各有一个小节。高度概括,二、三千字而已。无锡如此,江南其他城市也都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海宝兄补阙拾遗,做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几十年在管理一线的实践经历,让他对“浆糊加剪刀”式的“宅院研究”深恶痛绝。面对摄影史研究的空白,他选择了最笨,也是最老实、最务实的选择——开展田野调查。他在毫无私人推介、几乎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全凭着一腔热情和对事业的执着,对选定的历史人物的后人,进行了拉网式的访谈。他的热忱感动了“上帝”——摄影大师的后人们,不仅接受了他的采访,还无偿地送给他许多珍藏多年的珍贵资料和历史照片。
   在对我谈起这段经历时,海宝兄无限感叹:“谁说如今是个只认金钱不认人的时代,我接触的名人后代们,都给了我无私的支持。他们不向我索取分文,只为留下文化的根。中国人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要努力工作,不能辜负了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善良人们。”
   大师后人们无私、热忱地支持,感动了海宝兄。他自掏腰包,利用假期奔跑全国各地,不仅跑遍有可能珍藏史料的图书馆、资料馆,只要听说那位摄影师有相关资料、照片或者收藏家有所收藏,就不顾一切地去咨询、探访,由此,他结识了全国各地一大批摄影史学者、专家,并得以验证了许多前人研究的成果,发现了许多专家研究的遗漏和缺陷。他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地做了三年功课,无锡地方摄影史的全貌,开始展现在他的眼前。
   随着采访和收集工作的逐步展开,海宝兄越来越感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熟知无锡清末民初摄影史的人们,大多已经作古,活在世上的人,也垂垂老矣。海宝兄感慨地说:“这些先贤们,犹如一颗颗闪耀于天际间的星星,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似宇宙中那些远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星系,若再不进行抢救性地整理挖掘,他们的专业成就与光辉极有可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抱持这样一种紧迫感与责任感,他独自承担起在别人看来没有可能完成的课题。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成功了。
  
   【四】
   经过三年寒暑的不懈努力,海宝兄终于拨开历史烟尘,把一部尘封多年的无锡地方摄影史呈现在读者面前。有着许多“中国第一人”名头的这些摄影大师们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也给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鲜活史料。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世界摄影史从此开篇。1844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张照片。1913年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摄影团体,是著名武术拳师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育会”在上海的“精武体育摄影部”。
   20世纪初,摄影术传入无锡,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无锡摄影第一人赵鸿雪拍摄了风光片。20年代张竹君在著名风光地惠泉山下创办无锡第一家照相馆——老宝华。民国25年(1936年)王劳生、徐省庵等十二人发起成立无锡第一家摄影团体雪浪摄影社并在第二年举办了无锡历史上第一次摄影艺术展。30年代起,一批无锡籍摄影家如敖恩洪、吴曾乐、华国璋等活跃于中国摄坛。其中敖恩洪12岁时就曾发表新闻照片《小船失火》。民国21年(1930年)他拍摄的《富春江之晨》、《塞外春光》等作品曾入选英国和美国的国际沙龙。九一八事变后,他拍摄的《怒吼吧,中国》,表达了反对日寇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爱国情怀……吴曾乐自民国28年起苦学暗房技术,后出任《大锡报》特约摄影记者,民国36年在南京梅园,为举办中外记者会的周恩来拍摄下珍贵历史照片。华国璋1955年开始专业摄影,不懈探索把摄影与中国山水画结合,研制“摄画艺术作品”,其作品《黄山奇观》、《九华山》等,受到广泛欢迎。陈葭生的作品多以风光静物为主,他的作品《万顷一舟》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摄影卷》,为国内外摄影界所注目……

共 65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请跟我来,一起闭上眼睛,在渐起的晚风中,聆听一座江南小城的足音。这是一次独特的聆听,各种唯美的体验带给你一次愉悦的感官享受。 置身于江南四月天,听风听雨听花开的声音,听小城沧桑的弦音,听逝去的岁月里那些浑厚的低吟。那个微风细雨的午后,打开一册书卷,就仿若打开一座城市的往昔时光。城市的风情与人物的沧桑浓缩在一帧帧古旧的老照片上,经年之后一页页翻过,依然可以望见曾经的容颜、可以听见曾经的呼吸。 这本书卷书名《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作者是江凤鸣先生深交了近三十年的挚友——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王海宝。 在读完作者的散文之后,关于王海宝先生与这本书卷虽不曾亲见,但亦能了然于胸:这本书卷,是王海宝先生花费数年的时间,四处寻访,查证考据,将中国地方最早创建的摄影社团——“雪浪影社”以及十位无锡籍的摄影人徐寿、赵鸿雪、刘半农、方大曾、顾淑型、王劳生、敖恩洪、陈葭生、吴曾乐、华国璋的摄影作品沙里淘金般地挖出来,把许多即将湮灭的人和事再次串掇在一起,他以详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和实物,丰富详实的人物传记展示了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业界对这本书的评价之高,称之为是一部关于无锡早期摄影史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有关早期中国摄影史的地域性研究的空白。 在作者的眼中,海宝先生饱学诗书,是个执着的有心人。他的这卷《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内容涉及广博,他撰写的人物传记,文笔清灵,语言诗意。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叙述了与王海宝先生之间从初识到深交一路结下的兄弟情缘,肯定了这本书的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回忆了海宝先生为寻访这些珍贵的所付出的辛劳。 散文笔法娴熟,叙述平和,语境诗意灵动,文中有对王海宝先生《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的欣赏,也有内心对这份情感的自然流露。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0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5-06-06 23:36:13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值得珍存与阅读!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7 11:27:42
  雪,谢谢你的美按。我看到文章发出的时间是午夜了,你又熬夜。仔细读了你的按语,知道你认真地查阅了许多资料文字,在按语里,为我的文章补充了新的背景文字。虽然文字不多,但看得出你的仔细与认真。你的按语写得慢,是因为你倾注了心血,只有把文字视作生命的人才有这样的虔诚与耐心。我一向认为,写文与做人一样,一定要老实。仓颉造字,鬼哭神泣。敬重文字,是每个以文人自诩的人最起码的自我期许。雪,你是我文字里的知音。敬重你的这份执着与认真。
2 楼        文友:向维鑫        2015-06-07 01:48:11
  读这样类似的散文总在柔软淡淡的笔锋里读到一股风。这种风韵常让我觉得真实真情的流露是散文的核心。
   我喜欢摄影,但对于摄影的精与髓可能还是个外行。但江老师和你的摄影朋友这份精与髓可是通过字体一一传递着彼此的真城。
   向江老师问好。
在文学的海洋里我是一条小鱼,我要穿越在大海的每一个充满生命激荡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热血在流淌。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7 16:42:20
  维鑫,谢谢你的跟评。其实我不大懂得摄影,因为友人的关系,也就玩玩。我喜欢收集地方志,特别是江南家乡的这些志书,很有意思。海宝兄做的是开创性的工作,我由衷的佩服他的精神。
3 楼        文友:秀子        2015-06-07 10:16:20
  但凡一本有价值的书籍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文中不管是一张旧照片,还是给每一张照片写的小传,都是摄影之人走乡串户一点一点收集而得,这一切都是对江南、对历史的辛勤记载,将来也就成了江南最珍贵的历史与文物,可见作者的朋友用毕生的心血对艺术对历史对家乡的追求与热爱。文章从历史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从评析的角度等诸多方面生动的讲述了两位朋友对历史对艺术对江南甚至对民族的珍惜与热爱,整篇文章传递着正能量,为生在江南一带的人有这样的历史与对江南历史这样无私传承的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一本书好,还要有懂她的人用这样好的文字来评她,才更好。二哥,你做到了,你更了不起!从你的文字介绍中让读者有想一览无锡旧照的欲望!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7 16:45:04
  秀子,感谢你来阅读我这篇关于一本书,一个写书人的故事。中国的历史文化需要传承的人,需要有人不计名利的去埋头苦干,我愿意去为他们点赞。这就是我写这篇文字的初衷。
4 楼        文友:空悟        2015-06-07 20:38:09
  欣赏学习了!谢谢凤鸣老师!
人生在于悟,活到老,悟到老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7 22:42:50
  空悟,谢谢。恭祝夏安!
5 楼        文友:五月小丫        2015-06-07 21:02:23
  (一)江南的四月在作者的笔下真美,作者捧着一册书卷回忆引起读者的好奇。
   书是老友王海宝赠予的,书名《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指出海宝兄在江南冶地摄影史上第一人。
   从老照片展开,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是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是怀旧,翻开老照片就把自己带回了从前。
   作者对历史的酷爱,罗列出历史人物,司马迁,左丘明,司马光,刘向,和他们不同体裁历史记载。
   引出海宝兄组成一部无锡地方的摄影史。
   (二)作者与海宝三十多年的深交,却还认识不清。
   初识时,各有各的专业,各行如隔山。
   作者的工作小有成就,疏忽了与海宝兄的联系。
   欣赏照片,上百张照片,让我兴奋,让我欣喜。这些富有诗意的照片是海宝兄拍的,海宝兄成了中国摄影会的会员,一家摄影协会的副主席。
   受海宝兄的影响,作者开始摄影,但痴迷的海宝兄举办了一场成功的摄影展会,送给作者《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
   (三)读着作者的文字,读者也了解了江南的文化。佩服作者博览群书,真是对历史有研究。海宝兄用摄影的方法补充了史学上的缺憾,大师后人们的无私,海宝兄的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只为留下文化的根。
   读到这,我好感动,民族文化的根,真的需要千千万万个海宝这样的人,才能留下。
   (四)三年的努力,海宝兄有了成就,作者列举了“中国第一人”名头……这些历史资料作者是怎么辛苦查阅的,我好佩服!
   通过作者的详细介绍《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我好像看到了这本书一样。
   作者的书读完了,读者也跟着作者回顾了一下历史,最后作者提出希望:能够立志为中华民族更美的明天,留下更新更美的文字,更新更美的图画,去进取,去奋斗,这就够了。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交朋友,这篇文章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祝愿作者写作愉快!佳作频现!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7 22:49:59
  小丫。谢谢你这么认真的评论。我居住的城市,在江南腹地。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小城,出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响亮名声的大人物。小城的人非常重视历史的记载,各种史志著作层出不穷。我的朋友海宝兄就是这样一位自觉的文史作者。我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是如果没有那些自觉的历史记载者,我们何从记忆?因此,我以为自孔子修春秋,左丘明修左传,特别是司马迁写史记,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有民族记忆。这些人是真正的民族功臣。当然,还有比他们更早的历史记载者,比如尚书、比如那些铭刻在青铜器、甲骨文上的文字。
6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5-06-07 21:55:07
  无锡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其富裕的程度,是全国很多城市学习的榜样。遗憾的是,我没有走到过这座城市。曾国藩的大弟子、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薛福成,好像就是无锡人。
   作者通过他的老友王海宝,通过《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展开描述,叙友情、说历史、谈摄影、论艺术,将无锡的历史脚步宏观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细细抚摩,用心摩挲此文,文字带入一座古今弥香的无锡,直捣阅读者的心肺和骨骼。笔墨描画无锡的人文底蕴的同时,历史湍急的潮流会摧毁无锡的精致部位,呼吁世人关注、保护。
   一座伟大城市的蜕变,照片和音像是最生动的记录者。收集老旧的照片,是对城市发展的高度负责,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一种形象方式。
   文字凝重而清晰,阅读时,如手捧起时光河流中的一掬澄澈的水,照映出无锡的昔今。创作上,构思上,驾驭文字的功夫上,都表现出大散文的气韵。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7 22:57:41
  洞天君的文字总是那么与众不同,总是富于概括性和哲理性。为老友写书评,不是我的特长,因此,我就这本书的出笼,拉拉杂杂写下了这样一堆文字。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群愚人做着与众不同的事,他们细心地记载下历史事件,自觉地为民族的集体记忆做着没有利益还要倒贴金钱和生命的事。我觉得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没有这样一些人,一个民族就会成为没有根的浮萍。试想,如果没有圣经的旧约,以色列人作为一个民族,还会生存在今天吗?谢谢洞天君的鼓励,我当继续为那些无私的人们,继续鼓与呼,给他们点赞!
7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6-08 08:04:2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8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5-06-08 11:08:04
  不愧为大手笔的文字,气势磅礴。
   一张张老照片,一行行隽秀的文字,都在诉说着无锡这座城市的曾经过往,社会变迁,人文历史。
   使我们仿佛聆听到了战火纷飞的马蹄声,轻声细语的吟唱,还有这座城市的低泣,哀怨……感谢作者,
   感谢作者好友海宝先生为此所付出的一切。
   十分欣赏老师的大作,不敢妄加评论,愿老师谅解!
   美文,赏心悦目,精神,令人钦佩。感谢作者奉献出这么好的文字。
五十玫瑰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8 19:13:46
  这是一则应朋友之邀写的书评。我的朋友海宝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也是一位官员。官场上缺少真才实学的滥竽充数之人有之,但海宝不是,他即使用学者的标准衡量,也是个才气横溢的人。他一直是个想着造福乡梓的人,有志者事竟成,他可以称作成功人士。我写这篇文字,也是看重了他的这份精神。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8 19:15:03
  谢谢玫瑰老姐的美评。
9 楼        文友:悦悦        2015-06-08 14:32:12
  看完江凤鸣先生的散文《光影里,聆听一座小城的脚步》后,心情激荡,被作者恢弘的史记般的笔墨及其记实般浩瀚的内容震撼了!就想亲自看看这本史书般的传记。作者写了深交了近三十年老友王海宝及其杰作《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要了解一卷如史书般海量容积又高度精炼的著作,就必须了解其著书人的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禀赋、德行修养等等。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其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江凤鸣先生凭借与王先生的深交,一一道来。让读者首先对王先生有了全面切实的了解。写了王先生由执着的业余摄影爱好者转变成了专注的无锡摄影史作者的过程。王先生从深入乡野,走村窜户,搜寻捕捉珍贵的即将被现代建筑替代消亡的无锡一个个村落中的人文建筑图片等等,转变到了集中为无锡摄影史上十位著名的摄影家著书立传。这本传记图文并茂,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一地方区域性的摄影历史空白。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因为无锡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物产丰富,人文传统文化深厚,缩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发展,根深蒂固,气势恢宏,很多人文文化、世俗民风,建筑设施等等传统文化,被很多有识之士以固态的摄影图片存储传承下来,他/她们的摄影业绩及其本人,在中国摄影史上占据了很多的第一,甚至世界摄影史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可他们及其作品功绩却散落各处。为了弘扬并传承他们的摄影业绩,王海宝不辞辛苦,自费出资,跋山涉水,到处寻找,查阅史实,拾遗补漏,精心编排,用心书写,终于完成了这卷意义重大的著作。传承了中国摄影史及时所蕴涵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弘扬了中国人爱国、爱乡,爱家,不惜辛劳、不图回报、奉献一切的可贵精神!激励着人们继续为传承中国文化而不懈努力!让中华文化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这篇散文语言精炼优美,满含诗意,环境描写细致精美,人物塑造生动立体,文章立意积极高深,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编辑按语,精炼全面,高屋建瓴,客观精彩!又学习受益了,谢谢!
10 楼        文友:悦悦        2015-06-08 15:05:55
  看完江凤鸣先生的散文《光影里,聆听一座小城的脚步》后,心情激荡,被作者恢弘的史记般的笔墨及其纪实般浩瀚的内容震撼了!就想亲自看看这本史书般的传记。作者写了深交了近三十年的老友王海宝及其杰作《中国摄影史上的无锡影响》。要了解一卷如史书般海量容积又高度精炼的著作,就必须了解其著书人的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禀赋、德行修养等等。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其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江凤鸣先生凭借与王先生的深交,一一道来。让读者首先对王先生有了全面切实的了解。写了王先生由执着的业余摄影爱好者转变成了专注的无锡摄影史人物传记作者的过程。王先生从深入乡野,走村窜户,搜寻捕捉珍贵的即将被现代建筑替代消亡的无锡一个个村落中的人文地标建筑图片等等,转变到了集中为无锡摄影史上十位著名的摄影家著书立传。这本无锡地方摄影史人物传记,图文并茂,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一地方区域性的摄影历史空白。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因为无锡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物产丰富,人文传统文化深厚,缩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发展,文化根基根深蒂固,文化氛围气势恢宏,很多人文文化、世俗民风,建筑设施等等传统文化,被很多有识之士以固态的摄影图片存储传承下来,他/她们的摄影业绩及其本人,在中国摄影史上占据了很多的历史第一,甚至世界摄影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他们本人及其传承的摄影历史作品功绩却散落各处。为了弘扬并传承他们的摄影史绩,王海宝先生不辞劳苦,自费出资,跋山涉水,到处寻找,查阅史实,拾遗补漏,精心编排,用心书写,终于完成了这卷意义重大的著作。传承了中国摄影史及时所蕴涵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历史文化,弘扬了中国人爱国、爱乡,爱家,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奉献一切的可贵精神!激励着人们继续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中华文化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这篇散文语言精炼优美,满含诗意,境物描写细致精美,人物塑造生动立体,文章立意积极高深,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编辑按语,精炼全面,高屋建瓴,客观精彩,佳作精品。悦悦又学习受益了,谢谢!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6-08 19:22:07
  悦悦,谢谢你写下这么多,这么热情洋溢的文字。我一向认为散文写作要有真性情,语言要美,境界要美,情感要美,散文即是美文。散文的作者要为美好的人、美好的事唱赞歌。我觉得我的朋友海宝君是一个好人,他在做一件美好的事,所以,我为他写了这篇文字。或许,因为我的笔拙不能将他的人和事大美于人,但我是用心写了。悦悦,我要感谢你的辛勤付出。写下这样一篇评论,是要用去很多业余时间的。从中可以看出你的努力,你的认真。我想你是一个敬业的人。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