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秋收(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秋收(散文)


作者:伊蘭 秀才,15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8发表时间:2015-06-11 16:01:06

于我而言,国庆小长假是个安静的假期。没有经历拥堵的车流和人流,究其原因,身体和心理上的怠惰,哪儿都不想去,只想窝在家中。听雨、睡觉、看书、写字,与家人共享同在的时光。
   头一天晚上和老父亲通了电话,得知第二天擗玉米,人已经雇好了。
   第二天一早,我和海从超市买了熟食和凉菜回老家。一进院子,已见拉回来的玉米在房前堆成了一座小小的山。玉米收成甚好,硕大饱满。我进屋和妈妈做午饭,海在院子里把散落的玉米拾到大堆上,顺便把屋子与院子间被玉米铺盖的小道捡拾出来。
   中午12点,擗玉米的小团体到我家吃午饭。一行五人,见到他们那一刻,我惊呆了:原以为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可实际上他们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闲谈中知道他们中最大的已七十一岁,只比我的老父亲小三两岁,最小的也已六十二了。村子里许多家的玉米都是他们擗的。他们早晨六点到了我家地里,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连续奋战了近六个小时。
   这五个人中,我认识的两位都曾在村里当过几任的村支部书记。他们的家境都很殷厚,根本不缺这几个钱。他们早就儿孙满堂了,可以安享晚年岁月,可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卖自己的力气,挣自己的血汗钱。用他们话来说,庄稼人最不缺的是力气。
   看着这五个人,不管是花甲还是古稀,他们的面容黝黑,他们的手指粗黑,但他们的声音是爽朗的,笑容是灿烂的,没有老年人的衰颓之态,不缺少年轻人的精气神。
   吃过饭后,他们没有停歇,马上投入了下午的战斗,按照预计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的活儿。看着他们的背影在门口消失,无限的敬意、感动早已漾在心头。
   午饭过后,我和海与爸爸妈妈去地里往车里装玉米。开翻斗车的是姓何的后生,叫我父亲老太爷,凭着对他幼时的印象,我还是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他是几次三番地主动跟我父亲说收玉米时他负责开车给拉。
   双脚踏进那块土地,愧赧。故地重游,疏离了二十多年。土地或许早已忘了我的模样,可我就是抑制不住我内心的激动和亲切!
   一下子就想到了姐妹三人与父母同在望不到头的玉米地里拔草的情形。正是暑热,玉米地里不透风,猫着腰,寻找玉米杆下和套种的红豆苗间的杂草,直起腰,抬起头要倍加小心,疯长的玉米叶子会把你的脸划出一道道小口儿,流下的汗到口子里,伤口是丝丝的疼。小妹和爸爸的速度是最快的,常常听见小妹在地头上喊:“妈,你们到哪儿了,还有多长到头儿啊!”可他们俩常常落下许多杂草,手快往往活儿糙。二妹干活时,总是一副表情,拉长着脸,而且是红通通的,她的速度和妈妈差不多。我居中游。这土地是一家人劳作的场所,浸润着我们的汗水,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更重要的,它也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者。
   爸爸妈妈正是凭借着这几亩地,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大把大把的汗水,致富的智慧,供出了我和二妹——村子里稀有的大中专生。
   后来姐妹们相继出嫁,家里干活儿人手越来越少,好在农业实现现代化,播种收割大多无需人力,缺人手时就雇佣人力,我们似乎彻底远离了这块土地。
   而今,我们重新踏进这块土地时,感慨横生。我们夫妻二人与我古稀之年的双亲同在,幸福至极!
   玉米都顺利地运到了院子里。它们静静地躺满了院子,堆成了山。它们是我老父亲的“战利品”,看着这满院的收成,父亲的脸上绽开了花。
   包玉米可是个费时的活儿。每年这时,大爷、大妈和大姨会不请自来,加入包玉米的行列,而且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包玉米那天中午,我家的午饭还没熟,大妈就骑着她的小三轮车带着大爷来了,大爷的腿是多年的风湿,平常走路都是拄着拐棍的。两位老人知道我家玉米到家了,早早地吃完了午饭,到我家二话没说,坐下就开始包玉米了。
   大妈和大姨的速度最快,是我的两倍。在玉米堆前一坐就半天,连口水也不喝,就是怕耽误手中的活儿。手不闲,嘴也不闲。东家长,西家短。大爷聊生产队时的旧时光,那时候他是大队干部,聊起来记忆犹新,津津有味,听者也是兴味盎然。包玉米的时光因此流去得飞快,半天下来,眼前的小山早已被掏成了一个又一个大洞。
   爸爸排行第三,妈妈在家中是最小的。我的这些长辈们一直关照着他们的弟妹们,其实他们已是耄耋之年。大姨刚过八十七岁生日,大爷大妈也八十三、四岁了,除了大爷腿脚不好,大姨和大妈行走时还颇有健步如飞的感觉呢。特别是我大妈,逢集必赶,骑着她的小三轮,拉着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去卖。
   他们矍铄、乐观,其实他们都品尝过太多的苦痛。大爷大妈中年丧女,他们的长女——我的大姐是唐山大地震中的受害者,我脑子中始终存留着大姐梳着大长辫背上背着我这个小妹妹的情形。后来,二姐接了大姐的班,嫁到市区,几年前二姐夫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去世,五十几岁。这对大爷大妈又是个不小的打击。还有我大姨,姨夫是在十年前去县城卖菜出车祸而去世的……这些伤痛,没有击垮他们,老而弥坚,不倚老,不服老,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不光为自己,也为亲人,在每一个秋收的日子里来我家包玉米,一直坚持到包完。
   秋收的日子,使得我和我的亲人们有了这个忙碌的约会。总想用文字记下我心中的这些感慨和感动,今夜终成所愿。
   给自己一份恒久的秋天的纪念。
   在每一个露重秋凉的夜,这份记忆总是我心头的暖。
  
  
  

共 21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收】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愫,这里有“擗玉米小团体”的不服老,有何姓小后生的憨厚朴实,有我们一家人一起劳动时的酸甜苦辣,有“我”的长辈们的坚强与乐观。所有这些,就像静静的原野那样朴素自然,又似花香那样沁人心脾,给了“我”一份恒久的纪念与淡淡的暖。文章语言质朴,乡土气息浓郁,特别是一家人在玉米地里劳动的场景尤其精彩。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家乡、对土地、对父母、对亲友的深厚感情。这样质朴的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读着也是醉了。祝老师创编愉快,遥祝夏安!【山水神韵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5-06-11 16:04:55
  喜欢伊蘭老师这样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字!广袤的田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也造就了农家子弟的质朴情怀!问好敬茶!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伊蘭        2015-06-11 16:38:06
  谢谢飞扬的按语和赏评,我们一起努力吧。
2 楼        文友:聆听花香        2015-06-15 20:01:55
  掰得完的玉米,剪不断的亲情,秋收又何尝不是一场乡情的丰收呢。
聆听花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