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圣洁地的脏乱(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圣洁地的脏乱(散文)


作者:长竹 秀才,133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87发表时间:2015-06-13 07:44:17
摘要:散文

2015年5月31日,榆社县作家协会十余位文友到北寨乡堡下村采风。那里曾是共产党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驻地,有分区司令员曾绍山的旧居。距堡下村一里远的东沟村曾驻过八路军军分区政治部司法科机关及八路军官兵。那是红色圣地,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朝圣染色,尤其是当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追寻定格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为抗日军民立照,为革命老区人民抒怀,虔诚的向往情,担当的责任心。
   堡下村距榆社县城25公里,在浊漳河一条大支流泉水河的近源头,北去不远通和顺县。新、旧村都挤在两条绵延山岭的夹沟中,山环水绕地型复杂,这也许是原来军分区从战略地位和战术地形选址的原由吧。村里一位老汉为我们做义务向导,动情诉说那段闪光历史。
   70年前堡下村只有几十户人家,地薄民穷,却承载着军分区机关和八路军部队。军民鱼水情,老百姓让出了较好的房屋住机关人员,但远住不下部队,村民和战士又到村西的一条深沟里挖窑洞,还挖了一条地道为躲难藏身之用。窑洞排在半崖上,仅现存的就有几十孔,虽已坍塌,但旧貌犹存,窑洞大而联通,可见是既能多容纳人而又便于联络。地道也在半山上隐蔽处,据向导说可藏全村人,但已损坏严重,遗憾未能入内亲睹。向导讲说当时八路军穷啊,每人只一身衣服,铺着干草睡在简陋的土窑洞地下,吃着不饱腹的粗粮野菜,而随时准备与野蛮的日寇战斗,这就是中华民族危亡关头艰苦卓绝的斗争!
   军分区司令部设在旧村西面的一个大院里,据介绍院内作战室、电讯室等机构俱全,曾绍山司令员的住处在距此不远的一个楼院里。就在这里接收延安党中央和辽县、武乡县八路军总部指令,在这里发出指挥抗敌的命令,这里汇集情报,这里凝聚人心,筑起血肉长城,掀起人民战争,是抗战的根据地。曾绍山在堡下期间,指挥所属部队新十旅和第一、三、四军分区配合,多次粉碎了日寇第62师团等日伪军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榆社两次赶走侵略者,早抗战全面胜利一年解放,成为革命老区。
   共产党的地委机关也设在距此不远的城南村。我曾听父亲常文华说过他抗战的往事,他那时是南河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曾多次到堡下村汇报敌情,负责情报工作的穰明德主任与他接洽,指导他对敌策略。他参加过在城南村召开的二区抗日村干部会,曾绍山司令员到会做抗战演讲,地委负责人陶鲁茄还表扬了南河底民兵,说“南河底民兵守住了二区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军分区还指派八路军干部到各村训练民兵,堡下村成为榆社人抗战的主心骨,也成了敌人的眼中钉。
   日寇多次到堡下村扫荡,企图摧毁军分区首脑机关。有一次日寇偷袭堡下村,在危急情况下,曾绍山司令员跑到村街上指挥群众不要乱跑先撤退,直到群众都安全撤走后他才随机关人员撤离。日寇有一次袭击堡下村得手,包围了美国驻延安军事观察员惠特尔西到堡下村视察的住所,将他和翻译李绍唐乱枪打死。至今此住所大门的砖墙上还留有弹洞,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
   堡下村80岁的张联魁老汉打开了曾绍山旧居的大门,就是他的旧家,给我们讲说往事。说曾司令和他夫人住在二楼上,他们一家住楼下,曾司令说话和蔼,待人热情,生活和战士们一样艰苦,关心群众生活,还教他们识字。东沟村83岁的许补恩老汉给我们回忆军分区政治部司法科住他家的情况,胡立新部长和穰明德主任住在他家的东房里,屋里架电话,在西院关押敌特内奸罪犯。后来在一次日寇的扫荡中将村里的房屋全烧了,群众和部队都到村东的一条深沟里打窑洞住。许老汉因腿衰不便走路,还托了个人领我们去看旧窑洞,沿沟的土崖下密排窑洞,仅我们看到的也有二十多孔,那人还指认了两孔大窑洞,说是政治部和司法科办公室。窑洞已塌毁了,有的窑洞隐在林荫灌木深处无法靠近。老人说那时堡下村和东沟村几乎家家住有八路军,房子被敌人烧毁后又一起挖窑洞住,像一家人一样。70年过去了,老人在给我们讲说往事时还一脸深情,眼含热泪。这就是抗日圣地,红色堡下,红色东沟!
   如此辉煌的历史与眼前的脏乱旧址形成极大的反差,令人困惑。
   军分区在一处有五间东房的大院里,后墙上和大门上挂着醒目的牌子,上书大字“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旧址”。正房已塌了,看不出原貌,西房仅留一截颓墙。东房还算墙体屋顶俱在,但也是危房了,土墙泥皮斑驳,土坯也风化有凹洞,房脊似波浪,门窗已不全了,院里破砖烂瓦,杂草丛生,一派荒凉萧条景象。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脏乱,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大院,却一脚踏在厚厚的羊、鸡粪上,臭气令人窒息!70年前此院房屋都完好,八路军整理得整洁肃然。既然是旧址就应该恢复原貌,总不能只标示地基吧?曾绍山司令员的住址原是二层楼,现在只有一层了,也墙颓屋漏,门窗上厚厚的尘土挂满蛛网,一进此院的墙上还钉着一个牌子,只隐约能辨别“教育基地”几个大字。
   我们是受到教育了,尤其是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年轻文友,连声感叹打江山一代人的艰苦,赞叹官民平等的优良作风,同时为红色景点的脏乱感到悲哀。榆社是革命老区,在抗战中作出巨大贡献,出人、出钱、出粮、出干部;也损失巨大,多少惨案,被杀害多少群众,被烧毁多少房屋,被抢走多少财产;涌现出多少英雄模范,烈士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名字后面都有一串串动人的故事。然而我们留给后人的极为贫乏,大标题下的小文章,甚至没文章,淹没了多少英雄人物、感人事迹?不是没有故事,而是没有组织人去采访挖掘,那一代人多已故去,为数不多活着的也已超耋耄之年了,要抢救历史!
   双拥办赵建平主任在抢救榆社革命历史中有书为碑,连续出了厚厚的三集书《漳源军魂》,他四处奔走收集当事人、知情人资料,还原榆社红色历史,是给后人留下厚重的礼物!而我们仅有的、不伦不类附加在“化石馆”之后的一个抗战展室内,也只有曲指可数的几个英烈。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有单位赶时髦出了一本《红色榆社》书,其中绝大多数文章是《漳源军魂》《榆社县志》资料的翻版,何如再版原书?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抗战功臣颁发“纪念章”,那基层为何不认可?我县仅烈士纪念碑就有数十处,多少英烈长眠榆社,他们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付出点辛劳给他们褒功流芳,以慰英灵,可对后人!
   我曾红色游到过麻田、王家沟八路军总部等处,那里旧址还原历史,游人感受真切。那些旧址也就是原旧民房,修缮甚至原貌重建也就是建一处普通房代价,一个老百姓经济也能承受,而公费建高楼、买豪车、吃大宴,挤出一点零头足矣!退一步说不修也罢,清理旧址畜粪不要给游人尴尬总不算什么大工程吗?如此说来不应该是经济问题,实际是认知原因。榆社也来过朱德、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初建过八路军医院,枪械所等,我们有丰富的内容,怎就与邻县差距那么大呢?
   说旅游,不少榆社人外地旅游后回来有想法,很多名胜景点都附加历史故事,给游人目光享受的同时充实大脑知识。如绵山介子推、乔家大院晋商、藏山赵氏孤儿,甚至和顺将《天仙配》莫须有的神话故事也制成景点,居然游人如织。榆社也新开几处景点,雾云山,出一身臭汗爬上去,大不了吼几声嗓子又下来了,说看植被也勉强,没故事。而有故事的石勒、王建立、廉颇、箕子帝王将相又没景点,文峰塔下树个石勒像,与塔又不沾边,真不知怎说好。据报道陈瑞先生已与人写出了石勒故事的电视连续剧本,但不知何日上视,也打出榆社旅游名片。
   榆社红色游、历史游、生态游均得天独厚,但何日走出期盼成为现实!
   榆社英雄烈士很多,何时给他们著书立传以慰忠魂,关心教育下一代!

共 30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到距榆社县城25公里的北寨乡堡下村采风时的所见所闻。这里曾经是共产党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分区司令员曾绍山曾在这里指挥抗日军民打败日寇的多次扫荡,军民浴血奋战,同仇敌忾,多少英烈长眠在榆社这块土地上,红色历史,可歌可泣。然,当作者怀着虔诚的向往、担当的责任、崇敬的心情,去朝圣这块红色的圣地时,看到的却是令人尴尬的场面。进而作者从心底发出疾呼:抢救历史,以慰英灵,可对后人!文章语言质朴,精炼深邃,演绎着榆社的红色历史,凝结着对先烈的敬仰,承载着还原辉煌历史、治理脏乱、为抗日军民立照,为革命老区人民抒怀的责任。满满的正能量。推荐阅读欣赏。【编辑:青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叶        2015-06-13 07:58:58
  抢救历史,缅怀先烈,让我们的子孙都记住这段红色的历程,这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责任。然而,越是当年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就越穷,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必须举全国之力,有关部门在忙于赚钱、扩建的同时,都来关注一下革命老区的现实状况。抢救历史,刻不容缓!问好长竹老师!敬茶!
青叶
回复1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7 23:20:02
  革命战争是人民战争。当一些耳熟能详的领袖故事之后,笔锋应转多写人民英模。还历史真实,为人民树碑!毛泽东在他晚年让将军们写"回忆录",就是给后人留史记。但愿我们一代人不要空白历史,责任担当!问好编辑!致谢!
2 楼        文友:霞儿        2015-06-13 08:44:15
  每次出去采风都带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先辈得牺牲换来今天的幸福,但先辈曾经栖息的地方却一片荒芜,甚至是肮脏不堪,如果时间可倒流,让人情何以堪?
霞儿
回复2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7 23:32:00
  霞儿说得好!同感!当前有为已故亲人立碑风,坟地碑林,实在没什么功绩可镌刻,无非是些亲情之语。而烈士故事荡气回肠,却少碑无传,愧对先烈!圣地脏乱反映观念出轨,观念病是致命病!
3 楼        文友:霞儿        2015-06-13 08:45:06
  问候长老。敬茶!
霞儿
回复3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7 23:33:05
  回谢!问好!
4 楼        文友:榆州黎明        2015-06-13 13:16:04
  长竹老师的担尤不是没道理,一些红色景点实在太破烂了,什么都可以做,像这些景点投资不了多少钱,应该抓抓这件事了,要不真对不住逝去的先烈了!谢谢兴竹老师,弘扬正能量,振兴榆社红色旅游景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7 23:47:35
  黎明好!红色圣地的尴尬是这代人观念的尴尬,打江山一代人曾在临终前回访旧地,怀念战争时光,死后将骨灰洒到他战斗过得地方。他们希望红色江山传万代。而在我们一代就显淡化了,宁愿捐资修庙,不肯出钱修圣地。凡事在钱上权衡。市场经济转移,对红色观念也转移了,悲哀......
5 楼        文友:榆社王跃东        2015-06-15 09:39:04
  但愿官老爷们能够听到老百姓的心声,并有行动!
回复5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7 23:55:10
  官老爷钻在钱眼里,顾不得烈士。一个贪官之不义之财,可修建多少个红色景点?而意义又天地之別!如此脏乱还不如不挂那个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牌子!也不知丢谁的脸!
6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06-15 13:26:43
  竹兄之文,一针见血。现在烈士的纪念倒在牛圈里。村村都在盖庙拜神,社会进步需要文化引导,国家要向现代去,还是回到愚昧去?
酸枣林
回复6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8 00:00:31
  病根在观念缺失!红色景点越来越淡化了,因为他不赚钱而不被重视。这是致命伤! 酸枣好!
7 楼        文友:天若        2015-06-15 15:25:29
  看了长竹老师的文章我感同身受的同时却也痛心疾首。天若大学主修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写得就是云竹湖开发的初步规划,并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毕业后又曾经在旅游局工作,我曾查询资料、实地考察,做了关于将军墓开发的简要规划,呈于领导办公室时,领导不屑一顾地说,你写得那些没用,不看也罢,态度之傲慢冷硬,让人寒心。我从没停止过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热忱,每到一处总会想象着别的旅游看点相似的地方是怎么规划的,这里又能开发成什么样子,当然那都只是我脑中一想罢了。我们榆社的红色文化比之武乡、左权并不逊色,流传了那么多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抗战故事,涌现出那么多值得纪念的烈士,有那么多现在仍存的战场,可是我们却没有一处叫的响亮的红色旅游景点,我们的榆社英烈们九泉之下能安心乎?痛哉惜哉叹哉!
天若
回复7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8 00:12:51
  天若原传此业,并用心之苦!多谢同感! 只认钱,有奶便是娘,好像是蒋委员长名言,但他吃足了奶,八百万美式装备军队被穷八路打败了!胜负不在奶多少,而在观念军魂。真难想象还没过几代人就变味了!重感冒!
8 楼        文友:七彩阳光        2015-06-16 17:49:02
  榆社是革命老区,在这片热土上有革命先烈可歌可泣事迹,我和长竹老师有同感。文章满满的正能量!问好长竹老师!敬茶!
七彩阳光
回复8 楼        文友:长竹        2015-06-18 00:18:36
  向七彩阳光问好!忘记历史是背叛。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更重要!切莫学"此处乐,不思蜀"!钱用不到正道上!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