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杏子熟了(散文)

精品 【星月】杏子熟了(散文)


作者:烟月吟秋 秀才,10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39发表时间:2015-06-17 23:03:11
摘要:杏子熟了,清香沁人心脾。这棵杏树是母亲从外婆家移植过来的。我们狼吞虎咽之后,会给馋涎欲滴的邻居与村里的孩子们分一些杏子。吃不了,晒成杏干,卖一些,留一些过年。一箩筐杏子也卖不了多少钱。杏子历史悠久,有食用、药用价值,还有文化价值。


   杏树上,杏子熟了,由绿变红,由红变黄。一颗颗,金灿灿的。天地间,惟独这杏子,在村庄里的田埂上、山坡上、园子里、房前屋后,最为耀眼。
   从天空里吹来的风,是轻柔的。在阳光下,轻吻着树叶儿,那丰满圆润的杏子,挂在枝头。看着它,贪婪的欲望就油然而生。
   夏天的凉风,一阵接着一阵。吹得树叶与杏子相互亲吻,相互拥抱,有着缠缠绵绵、含情脉脉的醉意。
   飒飒作响的触碰间,晃荡的叶子与摇曳的杏子,在树枝上跳着舞。站在树下望去,满满当当的杏儿,散发出它熟透了时的清香,在风中飘飘然,沁人心脾。
   一个季节的繁华,经历过许多荒芜、寂寞、空虚,才从那深邃的春天走来,把绿意积蓄,把花朵孕育。在风雨飘摇里,杏树迎着时间的步履,结满枝头。
   多么明媚的五月啊!远远望去,村庄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争先恐后成熟的杏子。它们抢着挂满农家小院,装扮成一片黄澄澄的美丽景色,不管你是行走在乡间小路,还是坐在黄土墙头,都会陶醉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
   门前这棵杏树,我觉得老了。每年的春天,它挣扎着,慢慢抽出新芽,慢慢开着花朵。它肯定累了,我似乎察觉到了。一棵杏树能长到四十多年,也够顽强的了,它成了奇迹。
   自从有了过棵杏树,我们在五月的季节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杏子。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它挺过来了。活着真不容易。这是母亲从外婆家移植过来的,最初很小,弱不禁风的一棵树苗。没想到,它活过了过来,长得高大挺拔。
   母亲把它栽种在一间瓦房附近,杏树也要人照料。
   泥皮房子,蓝汪汪的瓦片,在阳光里静静地躺在房脊上。那种蓝是一种古朴,一种深沉,一种厚重。从村子里六十年代的瓦窑里烧制而成。在岁月中,它几经憔悴,几经荒凉,与母亲的这棵杏树相依为命,历经沧桑,把太多的光阴都揉进去了。挖不出来,掏不尽。
   在清晨与黄昏里,望着这棵杏树,就像在望着一场春天来了时的百花争艳,一场夏天来了时的硕果累累,一场秋天来了时的落英缤纷,一场冬天来了时的雪花飘逸。
   在风里,听着一个季节的传说,一个沉淀在光阴里的故事。
   这树是高大的,也是清瘦的。它把生命的坚强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每一个日子都是惊艳的。而这树是平凡的,它不争名夺利,与这老房子相濡以沫,同似曾相识的爱人那般,长相厮守在这个村庄里。
   杏树上摘下来的杏子堆放在箩筐里,红黄相间,吃在嘴里酸甜可口,那种醇美的味道,是季节酝酿过后的沉淀,是岁月砺炼过后的老道、厚重。
   这是母亲为了我们能够吃上杏子,十年如一日,精心栽培的一棵杏树。这杏子的特色是熟得早,与五月麦子熟时一同变黄。故其名曰:麦黄杏。熟透了时,肤如凝脂,再渐渐地由浅红变成金黄。果肉鲜美、脆嫩,堪称陇东一绝。
   这树麦黄杏,熟了的时候,田间万亩的庄稼地里,麦子也竞相返黄。粒粒饱满,洋溢着一派田园风情。
   “麦子熟,杏儿黄。百灵鸟儿叫得忙。出了门,上坡头,崖畔的姑娘一大群……”孩子们叫着嚷着,说着这首顺口溜。这便是杏儿熟了的季节。
   杏子镶嵌在树的枝头,把季节点缀得如此丰盈、妖娆,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常常跑到树下,双眼炯炯有神,迫不及待地望着满树的杏子,馋得垂涎欲滴。看着高不可攀的杏子,急得挥舞着小手,搬来木梯子将杏子摘下,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份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杏花娇艳、杏子成熟的岁月里,珍藏着无数难以忘怀的记忆。
   自家的孩子吃自家的杏子,那是理直气壮,随心所欲,而邻居与村子里的孩子则不同了。他们每次经过树下,总是东瞅瞅西望望,巴不得去摘下几颗杏儿来。我们一招手,一群孩子忽地一窝蜂似的,抢着跑到树底下。于是,给他们每人分得一些杏子,个个晃悠着身影,围着杏树,吃得津津有味,饱了口福方才离去。吃惯了的嘴,跑惯了的腿。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不觉得陌生,常常来我家玩。与其说是玩,不如说是来吃我家的杏子。
   其实,在村子里,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杏树,不同的是我家的这杏子熟得早,比别的杏儿早熟个把月。吃个新鲜,孩子们自然稀罕我家的杏子。当各家的杏子都下了树时,吃不过来,大人们将所有摘下来的杏子,用手一瓣一瓣捏开,分为两瓣,整整齐齐摆放在铺好的芦苇席子上、塑料布上。找一处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干,直到杏子变得脆黄,水分变干为止,就成了杏干干。把大部分卖给商贩,留下一些存放起来,到了冬天,或者逄年过节,偶尔尝尝。
   一般情况之下,又大又甜的杏子都被村民们用扁担挑着,到街市上去卖。那些年里,杏子极其便宜,一斤几毛钱而已。街头巷尾,你仔仔细细地看,都是一箩筐一箩筐的杏子。他们叫喊着:“走着看着,又大又甜的杏子,他大叔他大姨,都过来尝尝,不好不要钱”。朴实的村民就这样叫卖着,边尝也买的客人,嘴里吃着,手里提着,满面春风般地消失在街头。物一多,自然难卖,往往一箩筐杏子卖完了,只能获得很少的收入。
   农民的经济来源匮乏,交通闭塞。由于摘下来新鲜的杏子,储存期短暂,当天卖不掉,过上一天半天,就开始腐烂。没办法,那辛辛苦苦的忙碌,在一夜之间功亏一篑。后来人们都在杏子熟到七八成色时摘下来,晒干,就成了杏干干。这样好储存,不爱坏,随时随地等着商贩来上门收购,一旦价钱适宜,就将其卖掉。
   杏子,是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一种果实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但可以食用,还可以药用。
   《夏小正》里记载“四月,囿有见杏”。可见杏子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公元前3000多年就栽培、种植,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在中国不同的区域与地方,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杏子的身影出现人们的生活里。杏子有普通杏、西伯利亚杏、辽杏、紫杏、志丹杏、政和杏、杏梅杏、藏杏、梅等,这九种最为著名。在东北与华北地区,以辽杏见多,而在西北地区以志丹杏和藏杏见多。南方地区以杏梅杏、梅最多。现在培育出了3000多个品种。
   经过古人的长期食用与日累月积的反复试验、论证,杏子全身都是宝。食用杏子可以治疗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而杏仁可入药,在中药的领域里,具有独树一帜的美誉。它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人们将杏子与杏仁加工成不同的食品与饮料,走进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杏子除了食用、药用价值,还有深邃的文化价值。
   除了这些之外,我更喜欢《本草纲目》里的杏子,更喜欢背着竹筐子行走在祖国千山万水的男子,他就是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里,他将杏子释义名为:甜梅。这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啊!可以感觉到他的博爱之心,仁慈宽厚,就连对一枚杏子都是那么怜香惜玉。当你读着这样的名字,仿佛她是一位女子,从三月开放的杏花之季轻盈而来,面容娇羞,含情脉脉。想着这样的名字,定会浮想联翩,心猿意马。
   杏子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有太多的传奇故事,有太多让人回味的东西,如诗如画。难怪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总是挥笔弄墨,吟诗作赋。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小小的杏子,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千古绝唱。
   那些年月里,杏子的故事,和杏子有关的记忆都是那么亲切、熟悉、新鲜。一幕幕、一段段,成了一种美好的时光再现。

共 29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杏子熟了》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光阴故事:母亲从外婆家移来了一棵杏树,这棵杏树与一间老房子相濡以沫。杏子熟了麦子黄,我们狼吞虎咽之后,会给馋涎欲滴的小伙伴们分吃一些。杏子下来吃不了,晒成杏干卖一些留一些。街头叫卖杏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边尝边买的客人个个春风满面。在回忆童年与杏子有关的往事之后,文章又介绍了杏子的历史、种类、价值等知识。文章在表达对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无限怀念的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沧桑之感。语言生动明快,富有诗情画意,引用顺口溜、吆喝语、古诗文、典故,既典雅厚重,又自然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倾力推荐品读。【编辑:寸心言不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19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寸心言不尽        2015-06-17 23:04:38
  问候烟月吟秋,感谢赐稿星月。
2 楼        文友:寸心言不尽        2015-06-17 23:06:44
  用诗化的语言,讲述童年的往事,感受童年的美好,品味岁月的沧桑。
3 楼        文友:寸心言不尽        2015-06-17 23:09:09
  恰当引用顺口溜、吆喝语,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自然而清新。引经据典,讲历史,说功用,让文章有了厚重感。
4 楼        文友:只想做个乞儿        2015-06-19 07:07:35
  拜读佳作 问候作者
只想做个乞儿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5-06-20 14:48:53
  杏子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还有母亲的爱。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6 楼        文友:潮仙        2015-07-06 08:21:36
  一枝小小的杏子,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千古绝唱。那些年月里,杏子的故事,和杏子有关的记忆都是那么亲切、熟悉、新鲜。一幕幕、一段段,成了一种美好的时光再现。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