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指间】参话头(随笔)

编辑推荐 【指间】参话头(随笔)


作者:能读懂 秀才,22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0发表时间:2015-06-18 17:51:42

禅宗有一个流派叫话头禅,信徒互相之间通过对话,说一些看似简单,实却“深奥”的话或诗词之类来比试,看谁悟道最彻底,叫参话头。参话头这个法门大概开始于慧能和神秀的那两个悟道偈子,一个说要常常擦拭家具物件,让其干净,透亮;一个说本来就没有要擦拭的东西,不过是你心里冒出来而已,擦什么擦啊?慧能比前神秀悟的彻底,得到了五祖弘仁的衣钵,成为南宗禅的始祖。参话头就成了南宗禅后来的一个最兴盛的法门。
   参话头要脑子聪明,木讷愚笨的人千万别去尝试,说不好会被嘲笑,更有可能直接挨师父巴掌。
   翻开“五灯会元”,参话头的趣事儿多了去。
   徒弟问师傅什么是佛理,师父问徒儿:吃过饭了吗?徒儿回答:吃过了,师傅说:那好,洗碗去吧。
   师父正在过磅寺院收获的麻,徒弟来问佛理,师父答:麻三斤。
   徒弟向端坐禅床的师父问佛理,师父示意过来,徒儿走到面前,师父甩起来就是一巴掌。临济宗就是这样,所以,后人称临济宗“禅风峻烈”。
   ……
   悟道的禅诗更是数不胜数,最有名的恐怕就是那句“云在蓝天水在瓶”了,有人大为感叹这句话的含义深刻,比喻之精妙等等,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全是你个人的事,在我这个愚钝之人看来,也就是一句大实话而已。古人一首诗词传下来,被解读成悟道诗的太多太多,比如王维的好多诗被认为是含义隽永的禅诗,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那首《山居秋暝》,你看那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不就是山野老僧入定时候融入的景色吗?有人就这么认为。诗意本来就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把任何一首诗解读成禅诗,说成是悟道的之后的内心表白,好像也没必要去理论。
   皓首穷经的研讨佛理,让人望而生畏,不是一般头陀或居士能胜任的。参话头就是另一回事了,自以为是的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识字断文的都可以做到,就连大观园里哥儿姐儿的不也是“从何处来?”“从来处来”的参个不停吗?此禅风越刮越烈,雅俗共举,后有“无聊文人”称这个参禅大盛时期是“满街圣人遍地野狐”。表说以前,就是到现代,雅士们聚到一起,也是满屋禅风习习的,高论如玉珠落盘,叮咚作响,QQ群里聊天一般都会碰到,特别是一些“专业”群。哈哈!
   终于有人说话了:这个参话头不太像佛教,信佛就要少说话,多念经,挂在嘴边的应该是“阿弥陀佛”,而不是莫名其妙的“话头”。“原教旨主义”者就更是鄙视这法门,他们认为,出家人当陪伴青灯古佛,万念俱寂;在家人则白衣素食,烧香礼佛。不老老实实“宴坐”,一天到晚吊儿郎当,胡说八道的,是亵渎我佛,根本不是佛教。明末四大高僧原都是禅师,参禅话头是顶尖高手,但也觉得老是这么的参话头终归不是个事儿,似乎是离佛远了点,于是纷纷著书立说,表示话头可以参,但口中念念有词的的确只应该是“阿弥陀佛”;学佛决不能不研讨佛理,不读经就不明佛说......中国佛教终于走上了禅净合流的路子。
   也有学者认为,这就是“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区别很正常啊。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或日本佛教等等,根还是佛教,这话有道理。
   在我看来,这话头禅不仅不是“走歪了”的佛教,还真是秉承了佛教的原教旨。
   佛一生说法,都是围绕着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中道与不执著。执著就是固执,拘泥于某事物或观念。不执着就是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包括思想观念。大乘佛教认为万法皆空,法即事物,包括了物质和概念(或观念)。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不灭的,空就是这个意义上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既然万法皆空,那你的执着等于就是执着于空,执着于会消失的事物,具体的说就是执着于你的欲望引起的一切不真实的,或会消失的东西。所以,修行就是要使自己彻底的脱掉与生俱来的,由欲望引起的坏习惯:执着。南宗禅正是将不执著视为本宗的不二法门。参话头就是其中最受欢迎,最简便易学的法门。这么说是有经可依的。
   《金刚经》是大乘般若类中最有名的一部,中国恐怕没人不知道的。当年慧能就是听到了该经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上了黄梅。弘仁给慧能说法,也就是反复讲解《金刚经》。人说《金刚经》通篇说空,似乎不错,我觉得是在空的基础上,通篇说不执著好像更确切点。
   经文叙述,佛反复提醒须菩提,不要执迷于“四相”,实际上是反复的告诫须菩提:不要执着于世上任何事物,甚至连佛法也不要去执着。有趣的是,讲了一大通后,佛问已经头昏脑胀的须菩提:我说过什么了吗?一番苦心思索之后,须菩提终于明白了佛陀的意思,回答:是啊,佛什么也没有说。佛接下去对须菩提明确表示:记着,以后那个要是认为佛说了什么法,那就是谤佛。这也就是佛能说,如果一大和尚跟一个有嘴无心的小沙弥这么说,小沙弥听了肯定吓得脸色发青。佛明明输了那么多道理(法),怎么能说什么也没有说呢?佛比喻,我说的法好比过河的筏子,过了河,到了彼岸,那筏子还有什么用?佛陀认为,执着于我的话也是错误的。
   最后,佛陀一句偈语结束全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因缘起而生成的一切东西,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这个俗世上的一切,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佛法当然也在内。有为法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的,跟梦幻泡影一样,假的;有为法的存在像朝露和闪电,刹那生灭,这才是应该的认识。
   从“四相”到佛法,乃至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执着于这些都将消亡的事物无异于脑子进水,是思维僵化的表现,僵化就好比落进陷阱,跳不出来了。
   禅宗领会到了佛陀原意,专心在不执著上下功夫,即不让脑子固定于任何一点或事物,一旦察觉,立刻纠正。参话头走的正是一条摆脱固定思维,不停留于任何点上的法门。徒儿来问事儿,师父告诉去想,干别的事情,或当头棒喝,正是让徒弟从自己原先的想法中走出来,久而久之,逐渐体会到了不执著的真正意义,不固执于任何事情。参话头就是在互相诘难中提醒对方:从你的想法中跳出来吧!
   一官员跟一和尚参话头,官问僧:一只鹅从小养在瓶子里,长大了,想把鹅弄出来,但不能打破瓶子,也不能让鹅死,该如何做?和尚想了一会,突然大叫官员名字,官应声,和尚说:好了,出来了。和尚知道,官是个死脑筋,跟鹅一样,陷入瓶里出不来了。僧喊官,官答应,说明官的心从鹅和瓶子的怪论中跳出来了,跳到自己的名字上,所以,和尚说出来了。
  
  
  
  
  
  
  

共 25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探讨的是佛学玄理。玄理并不玄,一个不执着一个不着相就抓住了根本。我认为作者对禅宗的见解,对《金刚经》的体悟还是相当有深度的。参话头固然有打破死脑筋的作用,但一味的参起来就是钻牛角尖,莫名其妙,恍恍惚惚,晕头转向,模棱两可。而不执着,不着相,修去我执,才是一切学佛之根本,否则就变成庸俗哲学之类的探讨了。欣赏好文!推荐。------秋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林        2015-06-18 17:53:54
  不知按语当否,请指教。
语境就是一切------荣格。
2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6-18 18:50:55
  两位大师参禅悟道,在下领教了!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3 楼        文友:铁笔浪人        2018-03-01 16:32:54
  照顾话头,谁在念佛
最好把写作当做卡拉OK,要的是自信。经常练习,也就慢慢有感觉和乐趣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