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一卷琉璃火,莘莘翠叶茵(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一卷琉璃火,莘莘翠叶茵(赏析) ——致《静数秋天》


作者:夷野书生 童生,62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14发表时间:2015-06-19 00:17:34

人物简介:
   于朝兰,笔名雨影儿,197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现就职于山东省莱芜某高校。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已发表各类文章近50万字,现为市作协会员,市文化创意研究会会员,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会员。
   近期发表小说集《静数秋天》,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标志着该小说得到国家级权威认可。
  
   我与于朝兰老师的相识是在西部文学主编秦超主办的《笑言文艺》群里。她貌似半个画家,每日勤笔不缀,颇有些刻苦的范儿。每周总能拿出三四幅画儿来给大家品鉴,名曰:“请砖”。论绘画功底是比较扎实,特别是笔下的仕女形貌端止、婉约婀娜,确有几分大家风范,众人不禁膜拜之。
   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却迷上了葡萄和黄瓜,终日葡萄成雨、黄瓜成筐的画过来。葡萄也就罢了,其色晶莹,其姿坠坠,因为吃不着,私下里总觉得有几分酸味儿。可那黄瓜看来看去都有几分丝瓜的风致,倒也难得了。
  
   我十余年前立誓再不作画,也就许久没有捉过画笔,看到别人的画作,也懒于品评。其实除了工笔,其他流派我也不懂,更不敢妄言。不过既然于老师主动来“请砖”,还指名要我拍,这激起了我的挑刺情结。于是乎劈头盖脑一顿砸。从画风到布局,从着色到细节,叮铃哐啷,堪称奋力,只盼着伤了她的心,今后少下几场葡萄雨、少喝几缸丝瓜汤。可惜人家洒然一笑,口称“多谢”,其后依然我行我素,仅取意见之真知,撇去大篇之缪谈。
   几个月下来,那葡萄雨竟也下得有模有样了,连黄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乎,心中不禁暗暗佩服,有二:一乃其修养好,善能进言,欣知取舍;二乃持能恒久,不为外动,立守本心。
  
   上面这几段话写下来,只怕要被于老师笑骂一番,不过得了她的两幅葡萄一幅黄瓜,我也就拼死坦白一次吧。
   真正让我诧异的,是前不久她邮来的一本书。
   我与于老师是简识,时间也不算久。除了关于她的画作,其他的交流很少,只知道是个高校教师。心里估摸着就是个文艺范儿的教师爷,喜爱绘画。
   翻开这本《静数秋天》的时候,我是抱着尊重作者、看看闲书的心态,准备瞅几眼里面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然后便束之高阁的。翻开扉页,上面写着赠书段某云云,暗自点了点头,合规矩,不错。
   全书一共五篇文章,都以小说冠名,其实第一篇只能算散文,叙事散文。
  
   第一篇:《红柿子》
   我笑了笑,书名所列的《静数秋天》居然放在第四篇,而这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却放在最前,此谬也!心下疑窦,或是编辑误勘?又或是作者谦逊?
   静静读完,不禁拍案,好一枚红柿子!
   语言质朴、情节生动、叙事流畅、余味袅袅。那个山村的顽皮野丫头,在眼前久久不去,仿佛那一树火红就在眼前。这是一个农村孩子眼里的世界,其中有一个疯子还有她的乡亲们。世事多怆不离,沧桑却如白云苍狗。那么多的温情和冷漠、挣扎与情爱、善良and不羁,都在这篇短短的故事里。如椽大笔书蝇楷,尽是功力凝精神。
  
   我重新翻开扉页,看了看于老师的简介:
   于朝兰,笔名雨影儿,197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现就职于山东省莱芜某高校。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已发表各类文章近50万字,现为市作协会员,市文化创意研究会会员,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会员。
   看了下这些名头,方才觉得看走了眼。这半个画家看来不假,这一个作家肯定是跑不掉的了。于是静下心来读书。后面的两篇《月光下的松树林》、《凌霄花与紫藤树》依次读完,心里微笑。这于老师看来定是少女心理研究专家。那些个少女的心思,写得淋漓尽致。那些青涩和倔强,执着和迷惘,尽在笔端。
  
   于是乎正准备花几天时间,趁兴读完,可中间出了个幺蛾子。
   我母亲每日都要来我家里转一圈,下午的时候帮我接下还在幼儿园的女儿。正好这天下班稍晚,回家时,老娘手捧着一本书读得正起劲。我偷摸看了下书皮儿,坏了:《静数秋天》。
   老娘抬眼瞅了我一下,继续看着书,道:“这人是谁啊?”
   “一个朋友。”我换着鞋,赶紧答应。
   “哦。那这本书我先看,啊?!”老娘看着书,没抬眼。
   “甚好,甚好!您看着先!”我放下包,一溜小跑到跟前应道。
   “唔。”她老人家很满意,完全不顾我苦着脸。
  
   一周后,书才回我手里。踏实了,夜读。
   我越过了《静数秋天》,直接翻看了《琉璃火》。
   这是一个跨越了两代人的故事,以早期佛经翻译家支谦的人生传奇为主线,创造性地描述了三国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支谦是居士,粗俗的说,就是和尚的伴当。因僧不掌财,所以就有了居士来帮忙打理财物田产,算是和尚庙的半个管家。到了佛教兴盛之时,居士则多为向佛而不离尘世之人。恭明居士应属此类。
   (注:支谦(约三世纪)名越,号恭明。月氏后裔。通汉文,兼精梵书,受业于支亮,通达佛家大乘教理。因不郁晦义混理原佛家之译本,献帝末年,借避乱东吴之机,得翻译之职。自黄武元年至建兴二年,约三十年间(223—252)集原、译各本,未译则补,已译则修。特对支谶译本如《道行》、《首楞严》等,善加重译。其时,谦又助于印来华之僧侣维祇难、竺将炎译经。传,谦德行兼备,为吴主所信,援其辅太子登,后太子毙,谦隐于穹隆,卒于山中,年六十。)
  
   就支谦对释家的贡献以及对佛教理论的修养来说,他甚至超越了一些高僧活佛。这样一个佛缘在伴的人,为何心在释途身在俗?
   《琉璃火》为我们揭示了整个谜底。尝有高僧叹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而支谦,一个不算和尚的居士,在那个万物刍狗,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这个行走于华夏大地上的外族人,竟然做到了: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其中的取舍,这背里的酸楚,这内里的艰辛,你我可曾称量?
   读完《琉璃火》,我心里沉甸甸的。是啊,这么多年,那么些的选择,你、我、他,可曾悔恨?可曾失落?可曾追忆?
   有云:
   支谦轻圣誉,雨影鉴奇真;
   一卷琉璃火,莘莘翠叶茵。
  
   静数秋天这四个字,最早我是在一本词书里读到的。也只有纳兰那婉约的性子,才能拈出此中真意。或许,也只有于朝兰这样温婉里夹杂着倔强、骄傲里携带着谦逊的女子,才能悟得真意。
   只四个字,一出口就是一片稳妥的安静。风日洒然,只可描画春日,多一丝太厚,少一笔太薄。然秋,经春之奔赴,夏之荼蘼,到了此时方得千般安稳、万般静好。
   时间终会老去,纵使有灵,也只能各安天涯,借浮生流年,行红尘紫陌。不过那也终于可见:百花谢后,看尽花落,静数秋天。
   世间总有一些不循本愿。例如长久,例如真心。蹉跎苦旅,总有一些不可滞停,比如青春,比如爱情。刻骨之于淡然其距几何,唯本心方能知晓;从紧握到放手历久几时,唯有夜醒心痛明瞭。
   那么,一切都不必争,不必问。只待尘梦醒来,静数秋天。
   睁开眼,我俯瞰世界,
   有清晨,有黄昏。
   闭上眼,我手执书简,
   有昨天,有明天。

共 27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作品赏析,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书评。简单的介绍了此书的作者,更是将自己与之相识,相交,以及作者赠书的原因,自己品读的过程,都交代了一遍,其间充斥了深厚的情感和渊博的见识。浏览的顺序,每看过一篇,就连带着读后感,甚至其间中断阅读的小插曲,都过渡的非常自然,偏偏很是引人入胜。《静数秋天》,于朝兰老师的作品。包括了《红柿子》、《月光下的松树林》、《凌霄花与紫藤树》、《静数秋天》、《琉璃火》依次的五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很好的解读了这本书。让读者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很好的领略到《静数秋天》的韵味。感谢作者的分享,期待更多的佳作。赞一个。【编辑:玉簪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玉簪子        2015-06-19 00:25:10
  看了先生的评书,我非常的想看看《静数秋天》这本书,甚至想要了解于老师这个人。谢谢先生的分享,玉簪子学习了。
2 楼        文友:只想做个乞儿        2015-06-19 07:01:20
  拜读佳作 问候作者
只想做个乞儿
3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5-06-19 12:23:29
  问好书生,品尝葡萄,端午安康^_^
4 楼        文友:叶雨        2015-06-24 21:10:04
  能让书生看的过眼的书,一定是很不错的书,说明影儿的作品是相当不错的。只是读着这个评论赏析就可以品出书的味道了,有机会读读,一定受益匪浅。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5-06-27 10:47:59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知道吗?曼殊和尚的那句“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的悔恨,所以,我们不出家,我们静数秋天,我们写“一卷琉璃火,莘莘翠叶茵”。问好,朋友!
回复5 楼        文友:夷野书生        2015-07-03 13:20:45
  曼殊和尚的“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此前尚未听过,果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不怕和尚不动心。学习了,谢谢猿人大哥。
6 楼        文友:江一雪        2015-06-27 15:31:38
  听老师评阅,好像看静数秋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