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平面文字 立体心空

编辑推荐 平面文字 立体心空 ——胡晓燕其文其人


作者:海中渔 秀才,10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0发表时间:2009-06-17 20:29:25

她的文字里透着少有的恬静,却不乏灵动其中。才情在文字的流动中舒展成一种阅读享受。流连在她的文字里,浮躁的情绪立马安定下来,一些焦虑和虚无的元素都安静了,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淡定,不能说不是她文字的能力,恰好是她文学作品所滋生的魅力。
   在阿拉善文学圈里,她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孩子。她确实也是驼乡文学阵营的异军,我们和她开玩笑说她,墙内开花墙外香。有朋友说她“红杏出墙”(当然不是贬义),她总是莞尔一笑,不置可否。多年来她在诸多杂志发表过众多作品。当人们都沉湎在本土文学园地里荣光时,她的作品早已在《读者》、《读者(原创版)》、《中国交通报》、《现代青年》、《家庭》、《幸福》、《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爱人》、《上海服饰》发表多次了,而且还成为一些杂志的约稿作者。更令人叹服的是,她的作品屡被收入一些集子里。由漓江出版社年度出版的漓江年选中收了她的多篇作品,只要是一个略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漓江文学年选是一个什么样分量的集子。
   诚然,这是阿拉善文学人的骄傲和欣慰,有哪个文学人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入主中原”呢?有哪些人不为能刊载在国家级省区级杂志上作品的作者而喝彩呢?
   说起来,我认识她,是文学的引子。上网聊天,有一天,一位网名“宝娆”的人加了我,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海阔天空,地北天南。在聊天过程中无疑交流一些关于文学的话题,可是相互并不经意地聊过走过,没有留下很多记忆。正如她在《爱人》杂志里的一篇《那些不知去向的人们》的文章里写到“越来越多的,想起一些再不会见面的人,我们都在彼此的生活里,不知去向了……”有幸的是,我们知道并认识了彼此,建立起来了我们和她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走出网络虚无,走进生活的现实。
   她一个秀秀的女孩,眼神清澈而明快,眼角的余韵里总有一些忧郁的影子。少年却老成,波澜不惊的样子,似乎阅读了沧桑,她没有夸耀,没有显摆的从容。她的作品清修静雅,灵秀韵致。正如2007年漓江出版社的中国儿童文学年选卷首小语,摘选她文章《那年的雨》中的句子一样“我坐在小池塘高高的土堤坝上,看着水面荡起细小的浪花,一层层被风吹皱来了又去。这是童年隐秘的时光……”淡定又从容。读着这样的句子,心也被过滤到久远的童年,看着时光的水流,岁月的湖面,那些灵动有致,韵味有加的浪花,淘洗的岂仅是铅华,沉淀在笔端,而是自自然然的流畅,从从容容的心语。
   我本来想深入地与她探讨一些,关于她的文学情结,文学勤奋和文学作品的表达等话题。可是她淡淡地说,过去的作品,打心里是不愿意让人再看了,自己觉得有些幼稚或者不足。她的神情和笑容,娇美而漫不经心,这漫不经心里隐射的那种无声的拒绝,使人没有理由,没有能力继续寻觅了,仿佛过去的岁月一样厚重而风尘。真的是物与人都各自有着各自灵异的魅力,只是有时各自的情怀,有不尽相同的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罢了。
   她的文字像小溪水,淙淙流自心间,是自然而温润的心性流畅,缓缓流淌,温情而温和。最可贵的是她作品的细腻与敏感,精微与洞察,姿态万千,像一把把烙铁把读者的心慰的展展平平。折射一种情怀,一种淡远的自然情趣,这是我不能效仿,无法可以临摹的文学能力,或者说文学能力的差异。
   她不愿意让看她过去的文字,不是小气却是成熟的体现,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以往的总是“过去式”属于昨天。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以往的文字现在一点浏览的心情也没有,甭管当时我如何为这些文字激动过。艺术的提炼需要时间的韬晦,岁月的内涵,星云的抚养,最终实现量到量,质到质的双层面的飞跃。
   东坡曾经说过“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读《少年文艺》刊载她的小说《菊们的礼物》就有这样的句子:……母亲握住笤帚的把,拿起来,犹豫着还是啪啪地打上小菊的腿。可是,奇怪,小菊不觉得的很痛,她回头看母亲,她在笑,眼里却噙着泪花……这样的描写,把母女二人的情感幽微的内心世界,荡然纸上,却又蓄在字里行间。把文学的手法运用到了我所认为的极至。美得让人惊颤,让人心悠悠地幽幽地呦呦地动。
   “宝娆”一个和雨有关的蒙语名字。我经常这样喊她。我们愿意和年轻的女孩子交往,在她们身上我们找到青春的影子,使自己的心态不至于一蹴而就地固化衰老。特别女孩的文学语言,青春气息飞扬曼舞,别有风姿。
   “宝娆”的本名:胡晓燕。她说曾经使用过好多笔名,不喜欢了就扔掉了,她不仅不告诉别人,竟然连自己也都忘记了。我觉得她是托词,怎么会一点痕迹也没有了呢?可谓“雪泥鸿爪了无痕”呢。其实,不用了再告诉别人,等于自己重新记忆,何必呢?人生应该卸载的东西很多。这理由合情入理且轻描淡写,谁还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呢。我知道的她的笔名只有“宝娆”和“阿莱妮”两个,她现在还使用着,说明还喜欢着,否则随风遁去,无从知晓了。
   胡晓燕所创作的文学体裁面很宽,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儿童文学都有涉猎,写得津津有味,别样景致。说来,我更喜欢的还是她的诗歌,喜欢我却说不来诗理,就是一个字“好”。我虽然说不来诗理,但是我能读懂诗味;我虽然读不懂诗心,但是我能领悟诗情;我说不来好在什么地方,我却能读出与其他诗人的比较。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异同,读到了诗的幽处,也就读出了诗的份量和诗的芬芳,诗的涵份。取她曾发表在《读者(原创刊)》杂志的一首《我的草原》大家分享吧。
   它当然要给我一匹马
   或者翅膀,或者灵魂
   我会一辈子在土地间行走
   也靠近天空
  
   风出嫁了
   从很远的地方盛装起舞,一寸
   一寸的贴紧黑红色的皮肤
   他们心上有小小的洞房
   那些牧人,经年累月的在恋爱里
  
   我闻着四季的草香
   浅的,浓的
   嗓子里吐露出的那一点芬芳
   像河床蜿蜒的曲线
   我们要去到哪里
   它说,你别问
  
   你跟着我走,你在我的呼吸里
   我们有一天相遇
   就再也不能够分手
   我成为泥土,它必定成为草原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好无论专业或者业余,总是惺惺相惜。何况在现代一个挑剔的文学大环境里,胡晓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让我羡慕之余还有佩服了。文学不能只靠园地,要靠读者,要靠品质,要靠市场。这一切有情又无情,不让我们准入是对我的无情,能频频地向胡晓燕发出邀约,是对她的有情。
   写这些文字的起初,我是想一报告文学的形式来写写这只燕子的文学翅膀的。可是几次与她谈及采访,她都恰倒好处,匠心独运的形式婉言拒绝,这拒绝让人无法挑剔,让人看不出她心存矫情骄傲的成分。我不能骂自己“黔驴技穷”,也只好说“黔驴技穷”了。返过来一想,这样也好,其中有胡晓燕自己思考的成熟,也有我的反思,我不能不成功地把一个心境如水的才情女孩无辜地推向一个不是高地的领地。成绩说明她的过去,是句号以前的故事。我们要祝福她的是未来,不是么?
   记得我们在聊天时,她曾经透漏过海天片羽。她说她十来岁时就很喜欢写诗,对文字有亲近和亲切感。也不知道写了多少,大部分都遗失了,当时只是下意识地写,写出来就很高兴。没有潜意识的发表整理。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也是2002年以来的事情。她说,也许是骨子里孤独,有些人可以倾诉。她却习惯用文字忘却或者留存。或者说,文字可以取暖。她还说,她越来越喜欢童话了所指向的,那个世界之外的世界,生活之外的生活。她还说很多人的理想人生,都不在眼前,借文字到达是一种安慰。她说的时候,我基本都在听,因为我觉得她很深刻,单纯地美好地那种深刻,怕不经意回复一句,破坏了一个语言的心境或者环境。
   有一次在她书桌上顺手抄起新近寄来的几份样刊,她没来得及拒绝,我先声夺人:一周奉还。当时,她欲言由止,眼瞳的光亮里添了一丝不易觉察的信息,不得而知。
   遂日,我就写了这篇不是报告文学,不是人物通讯,也不是读书心得的“四不象”文字。自然也是没有征得胡晓燕的事前同意。我只是把对她的认识和对她的作品不加粉饰,不加攻击地,用我的笔,以我的心,写出我的客观和理解的浅显而已。但愿意不要伤害着什么。
   这里引作家钱红莉一句话“莫非,读点书,写点文,做点梦,然后一生就滑过去了”。
   还要引“漓江年选”2007年度童话作品选胡晓燕一篇《打个响指儿》的句子“这是一个平静的午后,那些睡梦的人醒来以后,生活一如从前,只是猫知道响指的魔力,有时候,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我说文字的发表是平面的,创作作品时的心空是立体的,不知说的是否准确。结束此文,文学是一条快乐的小路,可能中间充满委屈和孤独。

共 3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平面与立体的比喻,尖新巧妙而又贴切。能以作者的内心揣测其作文的意图,从而解读作品更深层的意蕴,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值得提倡。【编辑:邬海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6-17 20:46:20
  评述全面到位,生活细节也刻画得相当生动。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