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再读《伤逝》

编辑推荐 再读《伤逝》


作者:微尘 举人,38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6发表时间:2015-06-24 15:56:23
摘要:《伤逝》是鲁迅的一部手记体小说,写的是“五四”以后涓生与子君这样两个年轻人,冲破封建枷锁的束缚,走到一起,经历了短暂的同居生活后,终因生活的困境所迫,各走东西,然后子君逝去,涓生怀着深深的悔意,苟延残喘,却又不得不走下去的痛苦的心路历程。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手记体小说,写的是“五四”以后涓生与子君这样两个年轻人,冲破封建枷锁的束缚,走到一起,经历了短暂的同居生活后,终因生活的困境所迫,各走东西,然后子君逝去,涓生怀着深深的悔意,苟延残喘这样的一个悲情故事。
   与多年前读这篇小说的感觉不同的是,不再受文章简介的束缚,也不想去关注文章的背景,或者文章当时政治导向作用。凭着自己的直觉,总觉得此篇文章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正处于幸福生活中的我们,对于我们的家庭生活。
   鉴于本篇小说是以涓生的手记表现出来,我就站在涓生的角度来谈谈男主角的情感经历以及所失、所悟、所醒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至于子君,不做赘述
   整个行文中,作者一语三叹,一而再再而三,将心中的纠结用矛盾的手法诉诸笔端,让读者身临其境,悲从中来,刻骨铭心。
   一、追忆
   文章的开头这样写着,“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为什么悔恨和悲哀呢?为什么说为了子君,又为自己呢?用写来抒发自己的悔恨与悲哀,于事有补吗?
   接着,涓生从会馆里的那间小屋开始回忆。会馆的小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这里的“依然”,时间上,是把现在与一年前比较,与一年前相比,自己又回到了一年前,回到一年前寄居的小屋,自己又变得一无所有。这是作者将自己空虚的心灵用拟物的手法借环境的苍凉表现出来,让人看后心情随之凄然。
   与其说,涓生是回到了一年前,还不如说,涓生比一年前还不如。“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是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作者用这样的笔触,将涓生心中的失落,悔恨拉开序幕。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我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的儿子,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
   作者用这样的语句对涓生一年前等待子君来临时做的心里描绘,让每一个读者如临其境。这样的描写越是生动,就越加凸显一年后的小屋,是那么悲仓,也就越加体现了涓生的空虚寂寞。
   二、新生活的开始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作者几次重复子君这句话,说“这几句话很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送她出门,照例是相离十多步远;她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我骄傲地回来。”“这彻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脑里,比我还透澈,坚强得多。半瓶雪花膏和鼻尖的小平面,于她能算什么东西呢?”
   因了子君的坚决果敢,涓生也跟着骄傲起来,勇敢起来。“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而子君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然而我知道她已经允许我了。”
   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两个年轻人决计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
   “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光。”“我们这时才在路上同行,也到过几回公园,最多的是寻住所。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三、生活的本真
   可是,生活的严酷,并没有想象的美好。
   首先,“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大半是被托辞拒绝,小半是我们以为不相宜。”“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是吉兆胡同一所小屋里的两间南屋”。其次,“我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的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再次,“子君和她的叔子,她早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
   如果说,外界的干扰可以用隔绝来阻挡,竟而无视,那么,两个人的世界,若有了隔膜,如果也用无视,则只能是为分道扬镳埋下伏笔。
   开始的生活充满着美好与纯真:“我们先是沉默的相视,接着是放怀而亲密的交谈,……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可是,生活不仅仅是交谈,也不仅仅是身体的触摸,这不,两个人的爱好发生了分歧:“她并不爱花,我在庙会时买来的两盆小草花,四天不浇,枯死在壁角了,我又没有照顾一切的闲暇。然而她爱动物,不一月,我们的眷属便骤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鸡,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从庙会买来,子君叫它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这样的生活,让涓生的思维似乎有些紊乱:“这是真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我和子君说起这,她也领会地点点头。……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那么,子君作为一个准家庭主妇,养几只鸡一只狗,难道就不是将爱情更新?生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涓生心中有底吗?涓生一面要爱情的幸福,一面又不愿更多的生活的繁琐,自己爱花,买来却不打理,借口是自己没有照顾一切的闲暇,对于子君买来的小狗,却不是爱屋及乌,这就是涓生心中隐隐的自私,也是矛盾的开始。
   “子君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这就使我也一样地不快活,傍晚回来,常见她包藏着不快活的颜色,尤其使我不乐的是她要装作勉强的笑容。”如果涓生能够以子君的快活而快活,以子君的烦恼而烦恼,他看到子君胖了起来,脸色红活起来应该是高兴的,就不会埋怨子君谈天的功夫没有,读书和散步的功夫没有,对于子君的强颜欢笑,他也一定会做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帮她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不乐,反感。
   当然,偶尔地,涓生也会与子君同甘共苦,帮她烧炉子、煮饭、蒸馒头,可是,他终究吃不了那些琐屑,故而忠告子君“我不吃,倒也罢了;却万不可这样地操劳。”而子君“她只看了我一眼,不开口,神色却似乎有点凄然;我也只好不开口,然而她还是这样地操劳。”如果说最初只是爱好不同,到这时似乎两个人有些隔膜了,终至用无言代替了交流。
   四、困难来袭
   两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小世界。当生活亮起了红灯,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共度难关,这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博爱的。
   “我所豫期的打击果然到来。……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钞写,或者教读,或者虽然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那算什么。哼,我们干新的。我们……。”她说。面对突然的打击,两个人虽然都能正视,但还是表现出怯怯的感觉。虽然“我们决定,广告和发信,就在明日一同实行。无言中,似乎又都感到彼此的坚忍崛强的精神,还看见从新萌芽起来的将来的希望。”可是接下来涓生还是无法避免地对子君抱有一些怨愤,“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子君又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帖了,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使人不能安心做事,……又加以阿随,加以油鸡们。加以油鸡们又大起来了,更容易成为两家争吵的引线。……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从这段文字来看,涓生很不满于子君的不善于体贴,散乱堆放,以及不合时宜地催他吃饭,甚至于对子君大嚼饭菜也很反感,然后给她怒色。
   接下来,还是因为经济拮据的原因,油鸡的生死面临着决策,阿随更不受涓生欢迎了。涓生埋怨子君让自己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终于,油鸡们成了涓生与叭儿狗的佳肴,叭儿狗被丢弃。这在涓生也许只是一次小小的狠心,而在子君,则可能是剥夺了她的大部分欢心与快乐,甚至成就感。子君因此郁郁寡欢,涓生即使不给同情倒也罢了,却万不可在这个时候埋怨子君“识见浅薄”,并进而暗示子君“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认为自己“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我那时冷冷地气愤和暗笑了,她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言论,到底也还是一个空虚,而对于这空虚却并未自觉。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这些念头,如果只是在涓生的脑海里盘旋,也许悲剧不会发生。可是,涓生作为一个男人,这个时候自私的本性更加暴露,哪怕“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他却仍然硬性地“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当看到子君“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涓生不是收回自己的话,给予子君安慰,乞求子君谅解,而是“不能看下去了,幸而是早晨,我冒着寒风径奔通俗图书馆。”
   逃避之后,尽管涓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灵折磨,也有后怕,后怕子君会死,可是,他想得更多的还是自己一个人的前程,对子君不闻不问,然后,当他带着不安回到吉兆胡同,他意料之内的事发生了,他被告知,子君回到自己家了,被父亲带回去的。
   看到子君为自己留下的全部生活家当,也许有片刻的不舍,可是他的轻松感还是压倒了负罪感,内疚不再。一到晚上,躺在床上,子君的面容再次浮现眼前,再度沉重,也曾反省、自责,“我的心却又觉得沉重。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急急地告诉她真话的呢?”
   五、悔恨与悲哀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男女不经父母同意擅自同居,这是大逆不道的。子君被抛弃后的情形十分险恶,这一点涓生非常清楚,他也意识到“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虚空。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因此,他深深地懊悔,“我不应该将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久奉献她我的说谎。”懊悔之后是反思,“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反思之后之后是自责,“我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她爱我之后,就要负了这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我想到她的死……。我看见我是一个卑怯者,应该被摈于强有力的人们,无论是真实者,虚伪者。然而她却自始至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
   涓生在经受心灵上的严刑拷打之后,感到异常空虚与寂寞,决计离开吉兆胡同,决计去寻子君,希望子君再度回到自己身边,希望子君不会因自己的绝情而走到绝境,可是遍寻不着之际,当涓生去访问一个久不问候的世交时,在别人的眼里,子君只不过是涓生的“什么呢,你的朋友罢”,接着告知“她死了,……谁知道呢。总之是死了就是了。”对方言语中带着““哈哈。自然真的。”这样的结局,让涓生感知到生命如此之轻,爱情如此之轻。此时,涓生对生活感到了非常的绝望与渺茫。“我比先前已经不大出门,只坐卧在广大的空虚里,一任这死的寂静侵蚀着我的灵魂。”
   当然“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于是在这绝续之交,便闪出无名的,意外的,新的期待。”这新的期待,便是阿随回来了,这是涓生与子君共同的朋友。作者安排阿随回来,既是对涓生的嘲讽,也是对涓生的安慰。
   带着阿随,涓生逃离吉兆胡同,既是逃离寂寞,也是逃离白眼,无处可去的时候,“经过许多回的思量和比较,也还只有会馆是还能相容的地方。”
   回到会馆的小屋,“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只有一个虚空,我用真实去换来的虚空存在。”
   长夜漫漫中,四围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但是,这却更虚空于新的生路”,鬼魂不存在,而我必须活着,我总得跨出那第一步,这第一步,——却不过是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最后,作者用“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结尾,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
   要前行,必须擦干眼泪!
  

共 51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鲁迅先生以主人公涓生的手记方式,书写小说《伤逝》。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带来小说的精细解读。解读了作者之所以以涓生的回忆开头的用意,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作品;写出两个主人公冲破旧的束缚奔向新的生活,写出了生活的残酷,在困难袭来涓生和子君的矛盾和挣扎。那是一个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两个冲破牢笼的年轻人的路并不好走,是逃避还是重生?是无奈还是挣扎?本文也是解释了小说的主题,要前行,擦干眼泪。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全文解读深刻,主人公的矛盾彷徨、挣扎和消沉入木三分,是一篇深刻的作品赏析。推荐大家阅读学习。【编辑:琴声悠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