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幽默的中国人》读后感

编辑推荐 《幽默的中国人》读后感


作者:顾昊岳 秀才,275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8发表时间:2015-06-27 20:54:15

《幽默的中国人》读后感 偶然,在一堆图书馆淘汰的书籍中,发现一本《幽默的中国人》,而且作者是美国人马克?萨尔兹曼。曾经有个台湾人写过《丑陋的中国人》,没想到还有外国人写中国人幽默的。于是,这本书勾起了我久已不再阅读的阅读兴趣。我利用值班和上班间隙,摘掉眼镜,三天时间看完了整本书,感觉意犹未尽。
   说实在的,我好久没有看到这么令人开心又值得深思的书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很多城市还未开放,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从哈佛大学来到中国的长沙,在一个医学院里教英语。他用真实的笔触,细腻生动地描摹了当时长沙的世俗风情画,还有他工作的环境以及与很多当地人的交往所结下的珍贵情谊。
   在马克的幽默的笔法下,形形色色的中国人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透过作者的内心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西方人思想的碰撞,思维的差异,以及那个时代的种种“幽默”的痕迹,但在尴尬和微笑之间,我们仍能看出,真诚和善良是不分国界的,艺术和美丑是不分国界的。
   马克在中国的进出,很多时候出现误会,他不能理解和适应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因为他毕竟是外国人,他的一言一行以及中国人对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按“规定”办,要考虑政治因素和国际影响。于是,他只能牺牲脸面,靠打把式卖艺甚至撕裂裤裆来证明他的那些刀枪剑戟是武术道具,而不是什么走私文物,最后,还得考“关系”才能出境。于是,我们终于看到,中国人在“规定”和“关系”的矛盾冲突中所产生的幽默。
   马克的笔下,中国式的幽默表现无处不在,其幽默的产生很多是因为国人的高调思维与马克的独立人格之间产生的不协调。就像那大提琴的优美的演奏与剧场里吵闹的观众与联欢演出一样,彼此的经历与心境,欣赏的习惯与心理都大相径庭。艺术品位与兴趣爱好也风马牛不相及。于是,各种喜剧效果就在分分秒秒中产生了。
   马克来中国前,是哈佛的高材生,研究中国文化已经有一定的成就了。然而,马克和他的同事们的脚刚踏进医学院的大门时,一系列的滑稽可笑就让他茫然不解,有些蒙圈。中国式的客套寒暄和欢迎仪式后,“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我们双方已经存在着深厚的友谊和理解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已经很深厚的友谊还将更加深厚。”而这种刚刚建立的友谊,很可能就被身边接站领导那突然猛咳而出的一口浓痰给淹没了。至于那沉闷漫长的大会,听得马克云山雾罩,不知道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而身边那些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大都在睡觉、谈话或者干别的。这些对于台上的讲话人也习以为常,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何其幽默。
   反感、厌恶和无奈就像长沙拥挤脏乱的街道上不停的喇叭声和间或的粪臭,还有那笼罩城市的工厂里喷吐的烟雾。而长沙人在满是唾沫浓痰的街道旁边自得其乐地玩耍,有的打扑克,有的抱小孩儿在街边沿撒尿。还有穿着破烂的农民推着老式的推车,车上装载着肥猪,由郊区向城里运送。
   曾经,毛主席笔下万山红遍的橘子洲头,百舸争流的美丽湘江,一下子在我的心中大打折扣。城市是这样,人呢,长沙,还真藏龙卧虎。马克在他的短短的两年多教书生涯里,结识了很多当地的奇人义士。还有那些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奇闻异事。那藏进耗子的古老钢琴和它的女主人,那对于一个自杀女人的官方定性,那一个逃离家乡的流浪儿童(“这个孩子偶然间流露的骄傲自大和轻而易举地成为注意中心的那种能力使我很不舒服。”而这个孩子还真有在外独自闯荡生存的能力),还有那些或自报奋勇或毛遂自荐或辗转联系的上门人(或自愿教马克武术和书法,或登门请教马克英语和艺术),还有那被家人逼迫而学习绘画的高度近视的学生,都曾让他疑惑不解。总之,在当时,马克是一种稀缺资源,很多人都想通过他了解国外的情况,获取外面世界更多的信息和价值,就连那咖啡店的服务员都想趁机敲他一笔竹杠呢!当然,大多数人还是真诚友善的,他们与马克接触,还是想借此释放那个时代更多的迷茫和压抑。与此同时,长沙人的热情麻辣,积极主动,多才多艺,勇于自我展示和愿意结交朋友的豪爽性格屡屡跃然纸上。
   最让人感动的是渔民老丁一家与马克的交往。在那雾气迷蒙的湘江边,马克与老丁结识了。彼此的情谊最初也不只是建立在好奇和物以稀为贵的基础上。在老丁的眼里和心里,马克是美国人,是帮助我们打败日本侵略者的美国人,而且是一个会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美国年轻人,又是来教我们中国人说英语的大学教授。那可要好好招待一下了,与马克相处,可是他三生有幸,至高荣誉。而马克,对于一个中国最为低层的水上渔民,更是充满神秘的期待。萍水相逢成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湘江,可就是他童年的密西西比河。老丁与家人的淳朴与爽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与马克身边工作的中国同事们(所谓的知识分子)像实验室中那些神经质般的小白鼠似的压抑做作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像一个原始社会的游猎部落的快意恩仇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朝臣的谨小慎微,马克无疑更神往和欣赏前者。
   所以,在这种心态下,马克来到老丁的“洞穴”之家,犹如走近印第安神秘的部族。老丁一家子21口人挤在一个大屋里,只有老丁的父亲和那老祖母能坐在竹椅上(那父亲的竹椅最终还让给了马克)。那祖母穿一身黑棉袄棉裤,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她一脸的惊讶地看着马克,然后偏过头去,马克只能在烛光中拜识她的剪影。出于某种敬意,马克为老丁全家演奏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可是,他们一家无法欣赏巴赫的美妙旋律。(音乐被大多数中国人当作一种生活伴音来享受,意为看热闹。)老祖母更喜欢马克的歌剧,他同一首歌连唱了三遍。若不是孩子们想听长得鬼一样的人讲鬼故事,恐怕马克要一直唱到开饭。老祖母身边还席地坐着她的一位孙子,就是老丁那个总想要与马克摔跤的外表凶恶、天性幽默的小胡子弟弟。就是这么一个粗犷豪放的弟弟,却颇有创意地吓唬他的侄儿侄女们,说马克带去的大提琴盒子里关了一个吃伢鬼怪,以至于那些孩子们在听马克在讲鬼故事时吓得提心吊胆,最后四处奔逃。
   入乡随俗,但需要时间,需要沟通交流并逐渐了解,最终能够互相理解为最好。短时间内,马克在中国也难免出一些洋相。他吃湖南的槟郎,连核一起咽进肚子里,而且一连艰难地吃了好几个。这毕竟是学识渊博、性格沉稳、颇有修养的马克,若换做一般的美国农民,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洋笑话呢。
   书中还写了一个生活在湖南的东北汉子,一个武术教练潘铁拳,他学习英文的执着和教马克武术的认真,以及二人结下的跨越国界的友情,真令人为之赞叹。马克作为一名外教,在教中国学生方面,那种先进的教法以及德国血统的认真公正和负责,堪称教师典范。
   《幽默的中国人》是一本马克的传奇,也是一幅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国人幽默画。透过这幅画,读者可以看到真诚、善良和美好,也可以看到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受过高等教育外国人,在一个尚比较落后的(不论经济还是精神、思想)发展中国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国人的磨合经历,非常有趣,耐人寻味。
   幽默的中国人,在于很多人在本该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仍一本正经;而在本该严肃认真的环境里却又不一本正经了。就像那对待香港脚和奖励捉老鼠,还有马克穿着军大衣戴上墨镜扮作“流氓”骑车去送一个崇拜他的姑娘。这些可笑的事情,也只有在那时那地才能发生。
   读《幽默的中国人》这本书,每每开心地笑出声来。笑过之后,也为中国人在那个时代文革遗风尚在的情况下,艰难而坚强地生活着而酸楚(《北京鸭的妙处》)。在马克细腻的笔端,我们看到了长沙人的种种生活,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领域和生活环境下令人无奈的幽默。这种幽默在马克的幽默的笔法下,更显幽默独特,生动传神,意味隽永。唯一遗憾的是,很多章节似乎翻译得不完全,恐怕有所删节,有些人物情节似有下文,但却戛然而止,这似乎也是一种马克式的幽默。薄薄的一本小册子读起来令人手不释卷。期待有更新更全的译本,以带给读者更多更好的享受。
  

共 31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幽默的中国人》一书中,作者马克以幽默的笔法下,描写了在长沙生活期间经历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琐事,以及很多的死规定,关系网,开长会,不掬小节,甚至当街便溺等与城市不相适宜的现象。记述了与渔民老丁交往相处过程中闹出的一系列笑话,作者在读过这本书后,感受到了《幽默的中国人》一书,记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和许多让人无奈的幽默。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5-06-27 20:54:33
  一名老外在中国生活,遇到许多不能理解的人和事,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事情的确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不能接受。也许,这就是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制度的不同罢。问好文友。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顾昊岳        2015-07-01 16:57:07
  感谢您的精彩点评,辛苦了,祝快乐,夏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