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散文) ——记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侦察连”夏县籍战士郭建屯


作者:瑶台望月 秀才,267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26发表时间:2015-06-28 19:51:11

我们回忆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题记
   1979年,中越边境,阴霾笼罩,形势告急,越南在不断挑衅中国人的尊严和底线。
   当“同志加兄弟”的越南背弃信义时,当膨胀的欲望不听友好的规劝时,小平同志意味深长地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当天凌晨十分,中越边境蜿蜒起伏的群山中万炮齐鸣,山摇地动。一发发怒吼的炮弹撕裂长空,拉开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序幕!
   这是一场血与火、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战争。当伟大祖国的领土被侵占、人民惨遭屠杀的时候,她忠实的儿子必然会挺身而出,用坚不可摧的力量,挽起呵护母亲的有力臂膀,在南疆边陲书写中国军魂。
   风云起,鏖战急,从军去,到祖国最需要的边防去!1984年10月,年满18岁的夏县陈村小伙子郭建屯,面对祖国的召唤,紧握着拳头立下了铮铮誓言,毅然告别故土,含泪别离爹娘,走进了龙腾虎跃的绿色军营,成为驻河北某部一名解放军战士。生在农村,吃苦耐劳,身强体壮,他似乎为军人而生,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威震敌胆的英雄侦察兵!
   从1984年入伍到1986年8月,在两年的近乎实战的军事训练中,他汗洒训练场,岗位做尖兵,以全面过硬的军事技能,以枕戈待旦的砺剑精神,时刻做好迎接战火洗礼的准备!也不知是夜深几更天,常常正在梦中,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迅速打好背包挎上冲锋枪往操场便冲,然后是往哪个山头或哪个村庄跑步前进。回来后往床上一躺刚呼呼入睡,又是一阵急迫的哨声……有时一晚要来好几趟,一跑少则五公里,有时是十几公里。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侦察兵,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们的字典里,只有前进和胜利,没有退缩和失败。在我们的眼里,国家的荣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即使流干了最后一滴鲜血,也无怨无悔……”
   机会终于来了!郭建屯终于等来了这一天!1986年8月18日,奉上级命令,某部侦察大队紧急组建,准备入滇作战。经过层层选拔,郭建屯脱颖而出,随军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开赴战火纷纷的云南前线,布防在马关县都龙镇保良长达20多公里的防线上。白天照样训练,夜晚属于侦察兵。这时候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开始执行任务,佩着一张地图,长短几支枪,一把匕首,指南针,水壶,望远镜,巡逻、潜伏和越境侦察,甚至潜伏到敌方的营房前岗哨旁,与敌人斗智斗勇,多次出色地执行出境作战侦察任务。
   云南前线,连绵起伏的群山,无边无际的丛林,蚊子、蚂蟥和毒蛇,重叠密布的雷区,满山遍野的猫儿洞,运送枪支弹药的车辆川流不息,到处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时不时听到远处传来密集的枪声……
   1986年12月17日,据可靠情报,在824高地附近,发现有越军活动的迹象。上级命令侦察大队组织伏击战斗,捕捉俘虏,查明情况。这是郭建屯他们第一次参加战斗任务!目睹越军犯下的残暴罪行,看着死伤遍地的战友,郭建屯早就憋了一口气,摩拳擦掌,慷慨宣誓,心中复仇的怒火在升腾。
   暮色渐渐降临,被炮火袭扰的大山沉寂下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6时许侦察队员迅速集结开拔。夜凉如水,郭建屯的心却是激情似火。队伍在丛林中行进,像是在深渊中移动的巨蟒。交织连纵的丛林里,不仅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而且潮湿压抑非常。为避免暴露目标,他们不能使用手电筒等任何发光器材,也不得发出大的声响。否则就会引来敌军哨兵的一阵猛烈扫射。道路崎岖不平,战士们一层层拨开阻障,加上身上携带的几十斤的武器装备,整个人从头到脚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露水。
   经过这样昼伏夜行,指挥组、接应组、火力组纷纷抵达预定位置。18日凌晨5时,捕俘组悄然进入伏击区域,郭建屯与战友们潜伏待命。战场的夜是如此的静秘,等待的过程让人感觉漫长。一切都陷于浓重的黑暗里,根本无法分清事物,可郭建屯分明却能感受到战友们心脏坚强的怦击声。战士们全神贯注的戒备,偶尔有叫不上名的小鸟嘤嘤鸣叫,所有人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去。谁也不知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黎明渐渐来临,大家纷纷握紧武器,瞭望在雾中渐晰的丛林,敏锐地摆出防御姿态,黑洞洞的枪口瞄准着前方。
   目标终于出现了,12时30分,从824高地北侧小路上下来6名越军,牵着四匹马,前往662高地左侧沟内打草,15时30分沿原路返回。由于该目标距我伏击位置较远,捕俘组果断调整行动计划,继续隐蔽待机。17时,捕俘组利用夜色掩护将伏击位置前移70余米。19日,越军阵地人员未下山活动。又是寂寞的等待,艰难的守候,压缩饼干吃完了,大家嚼一嚼身边的树叶;水喝完了,大家咂一咂树叶上露水。不知怎么惊扰了一窝山马蜂。上千只马蜂将他们全身包裹。不能动,一动就会暴露目标。战士们把脸伏在地上,坚持忍着不动,但脸上和身上、手上被蜇了好些大包,瘙痒疼痛。一切都在考验着战士们的体力和意志……
   20日14时55分,侦察战士董国瑞报告,前方发现目标。郭建屯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睛一亮,做好战斗准备。15时许,3名越军大摇大摆地进入我伏击区。30米,20米,10米、5米……目标近了,更近了。“行动!”组长王振林一声令下,郭建屯和战友们像猛虎一样从草丛跃出,扑向敌人。越军猛然惊醒,撒腿就跑。说时迟那时快,战士们已经将各自目标摁倒在地。824高地守敌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向我战士开枪扫射。此时,我掩护组以更加猛烈的火力予以回击压制,顿时整个高地响起了急风骤雨般的枪声。捕俘组押着俘虏早已闪电般躲进了茂密的丛林,连续穿插,成功返回驻地……
   1987年8月24日,侦察连继同年6月对越1074高地成功实施渗透侦察后,又一次接到战斗任务,前往敌军972高地侦察敌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系。这是一次更加惊险的战斗任务。24日19时30分,参战部队按原定计划,从驻地集结出发,冒着暴雨,踩着泥泞,23时30分抵达中越界河;次日凌晨5时30分,开始强渡南北河。连续三天的暴雨,河水猛涨,给部队渡河带来极大的困难,经过近4小时的顽强拼搏,于9时20分全部顺利过河,尔后沿渗入路线继续前进,靠两条腿在山间小道或根本没有路的密林深草穿行,时不时还要遇到越军布防的地雷阵、陷阱阵,凭着一种硬骨头的勇士精神,连续穿插,按预定计划进入战斗位置。
   26日0时30分,捕俘组接近972高地,并在敌人活动必经小路两侧潜伏待机。10时35分,3名越军带着两条凶猛的军犬向无名高地走来,在距我伏击区约20米处突然停止前进。敌军犬似乎发现了我潜伏部队,狂躁地吼叫着,牵引军犬的铁链被绷的哗哗响。郭建屯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军犬锋利的牙齿,隐藏在草丛中战士们手放在扳机上,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蹦出,越军用脚踢了军犬一下,叽哩哇啦地骂道:“瞎叫什么,吓死老子了。”危险似乎解除了,越军全没有想到我们侦察兵已摸到他们鼻子低下,端着冲锋枪放心地转向其他方向巡逻。
   11时40分,972高地又下来3名全副武装的越军,当行至距我伏击阵地50米时,第一名越军蹲下系鞋带,后两名越军走到前面。此时3名越军相互间隔10米至15米。11时15分,前两名越军进入伏击有效区,第三名越军在其后约15米。“行动!”三排长张金生率先用微声手枪向第2名越军射击,击伤敌肩部和大腿后他跃起扑上去。该敌受伤跪倒的同时打出一个点射,张金生在中弹负伤的瞬间将敌扑倒,郭建屯与其他战士迅猛将剩余越军制服。郭建屯扶着张金生,看着献血从中弹处喷涌而出,呼喊着:“排长,你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挺住呀!”二话没说,背起张金生,随着捕俘组迅速后撤。一路上,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排长带回来。这时,敌人的炮弹火箭弹、高射机枪、轻重机枪一齐向我方打来。树被打着了,草被打着了,山被打着了!这个世界不再有明媚的阳光,只有灰色;不再有鲜花,只有弹片。子弹在郭建屯的头顶“嗖嗖”地飞过,他机智地避开敌人火力,一路奔跑……
   张金生终因受伤过重,牺牲在回撤的路上,留下了一位盼着儿子回家的老母亲和一位新婚不久的妻子。后来在护送张金生烈士骨灰回乡时,在昆明火车站,当郭建屯手捧覆盖着党旗的骨灰盒走进候车大厅,所有的乘客主动让开一条通道,全体起立向烈士鞠躬。那一刻,他耳畔回响起那首《血染的风采》感人的旋律:“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挂在郭建屯的脸上,挂在每一位车站默默守候的乘客的脸上……
   一次次战斗,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郭建屯与战友们一道,像一把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令越军闻风丧胆。八一电影制片厂以《虎豹突击队》为名将侦察连的战斗故事搬上荧幕。该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其本人荣立个人三等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再见了,激情燃烧的军营;再见了,惊心动魄的边境!
   1988年元月的一天,郭建屯光荣复员,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回到了阔别几年的故乡。“战斗英雄回来了!”中条山脚下的陈村沸腾了!乡亲们听说后,一大早就在村口等候。下车伊始,郭建屯一下子就看到了人群中的爹娘。向着爹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爸,妈,儿子没给你们丢人!没给咱陈村乡亲们丢脸!”父亲声音颤抖地说道:“回来就好!胜利就好哇!这下,咱们可以安安生生种地了!”母亲拉着他的手,摸着他的脸,眼含热泪说道:“屯娃,让妈好好看看,妈天天梦见你啊!你都老大不小了,整天忙着打仗,还没个媳妇的影子呢……”
   一轮旭日,从中条山顶喷薄而出,霞光映红了郭建屯胸前佩戴的大红花。村中小学传来升国旗的音乐:“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声嘹亮,回荡在山村的上空……

共 39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曲壮志凌云的英雄赞歌,在作者详尽的笔墨下,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郭建屯这位在对越反击战中屡建战功的英雄,以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支动人的英雄赞歌,为祖国的和平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文章以第三者的角度展开描写,字里行间却又如亲临现场一般作了详细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这段历史的真相,为这位可亲可敬的英雄点赞。倾情推荐阅读,问好作者。[责任编辑:梦海晴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06-29 09:24:47
  欣赏阅读,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
河南雪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