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月光如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月光】 怀旧二题(散文)

编辑推荐 【月光】 怀旧二题(散文)


作者:柏文革 布衣,12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1发表时间:2015-06-29 16:29:28
摘要:这是镇上的河工,往上面去去,就是县一级、省一级的河工了。村里的老人,谈到当年河工上的事,就说,苦都给他们吃了。是的,他们出过远门,挑过王港、新洋港、斗龙河等,再年长些的,挑过苏北灌溉总渠。参加过挑王港的人最苦,很多人大年三十都没能赶上回家过年,但他们没有因此懊悔过,都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嘛。说这话的时候,他们仍然激情饱满,精神焕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河工场景。


   【河工印象】
   大集体那会儿,麦子种下去了,豆子点下去了,棉花也摘干净了,社员们开始闲了下来,闲下来做什么呢,准备挑河工。
   河工任务,一般是上面统筹安排。七岁那年,我对村里十总河的印象较深。在我们的步凤镇境内,西起串场河,东至幸福河,全长十二公里,经过烈士、王盘、河界、伍港四个村,连接德喜、中心、步凤、仁智四条南北向河,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河工了。经过的四个村内,都“腰”起大坝,抽干了水,动员全镇三十六个村的男劳力。靠近的村里,任务相对要大一些,包括妇女都要上阵。远路的民工,一般晚上不回家,在工地上简易地搭起工棚,支起小灶。附近有住户的农家,就借宿在人家的明间里,抱几抱穰草,打个地铺。
   在河工上,村里安装了几个大喇叭,天还没亮,喇叭里就开始唱歌了。唱的都是当年的红歌,旋律高亢,振奋人心。大家听了,开始起床。不论怎么天寒地冻,也要打早工。天麻麻亮,整个工地上沸腾起来了。挑河工是很辛苦的,凭的都是力气,一担泥一般四小锹,别看每锹不大,小小样样的耐看,但一担不下于一百几十斤。走平路,没问题,关键是得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蹬,一天挑下来,小腿肚子疼得不能碰。所以越往下挑,越是拣人,若是刚刚出学校门的小伙子,就够你呛的了。但没有一个退缩的,苦算什么,有过去的红军长征苦吗?这么一想,咬咬牙,硬挺,过几天就没事了。三天的肩膀四天的腿嘛。
   河工上,劳力的分配一般是“对开三”,意思是两个人挖,三个人挑,不浪工。挖的人,虽然不用挑,也不要上下爬坡,但要一点技术。每挖一锹,作一个平面,都要留好一个坡脚,最后铲坡的时候,坡面才能正好跟人家的坡面管平,年轻人不大谙行,所以都不大愿意挖。他们有的是力气,情愿去挑,挑到上面一倒就行了,省事。当然了,挑肯定要辛苦得多。一大早上,脚头里都是土圪垯,冻得结结实实的,不在意碰到,脚趾头疼得往心里钻。吃了早饭,太阳上来了,化了冻,坡面上水亮亮的,脚头里又开始滑。有人一担泥,挑得快到上面了,突然脚下一滑,从上面一直滑了下来,一句话,刚才的劲白搭了。还得继续上,不上是不行的,后面人的泥兜也挑在肩上,在等你上去呢。你不赶快上去,就碍人家的事,说白了,就是碍大家的事。吃了一回亏,再爬的时候,往上不仅仅是蹬了,趾头部分还要往烂泥抠,差不多要抠一个洞,后面的人也会沿着那个“洞”,一脚一脚地往上抠。也有人重新铲了蹬脚的地方,但不管用。化冻了嘛。
   那个时候,大家干活完全是拼命。试想想,那个年代吃粮都上计划,有的人家早上就吃几碗糁子粥,里面掺的山芋胡萝卜,条件好的人家还能吃碗玉米疙瘩,但干活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偷懒,锹是拣大块子挖,担子是拣大担子挑,完了,两头泥兜里还搭上一小块。吃得虽差,浑身却有使不完的劲。为什么呢,为的是多挣工分。工分多了,就能把一家老小的人口粮称回家。挑得快的班组,第一名的话,每人一张奖状,还要奖励工分;在全镇第一名的话,还要送一面锦旗,大喇叭里天天表扬,这跟上前方打仗一样,特别光荣的事。这样一举两得的事,谁不乐意去做呢。慢的话,就不同了,挨批评,吃老凶,扣了工分不谈,还要被人家说无用。无用,在当地是很难听的,意思只能吃,不能做。所以,大家干活的时候特别卖劲,偷奸耍滑的一个也没有。
   这是镇上的河工,往上面去去,就是县一级、省一级的河工了。村里的老人,谈到当年河工上的事,就说,苦都给他们吃了。是的,他们出过远门,挑过王港、新洋港、斗龙河等,再年长些的,挑过苏北灌溉总渠。参加过挑王港的人最苦,很多人大年三十都没能赶上回家过年,但他们没有因此懊悔过,都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嘛。说这话的时候,他们仍然激情饱满,精神焕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河工场景。
  
   【把碗里吃干净】
   在我们家里,不论是谁丢碗了,都会把碗里检查一下,看看是否吃干净了,若是有一两粒米粒落在碗底,就会用筷子搛到嘴里。这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立下的规矩。
   母亲最看不惯我们吃剩饭碗。要是有谁吃不完,碗里还有一半,或者是一口,就把碗丢在桌子上,肯定招来一顿骂:荒年成一来,第一个饿死的肯定就是你们。所以在开饭时,母亲往往会先问我们各人吃多少,想好了再盛。
   那时候,家里人口多,粮食勉强够吃,天天是玉米糁子饭,大麦糁子粥,吃得我们剐心糙胃,问到我时,我只敢说半碗。我怕盛多了,吃不下去,挨骂。母亲知道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盛了满满的一碗,搁到我们面前说,吃,吃饱为止。这以后,我和弟弟经常有剩饭碗。母亲也没真的怪我们,把剩饭倒到她碗里的时候,只是说,饿了不许喊哦。
   后来,我们大些了,才读懂母亲。母亲先是遇上五八年大跃进,接着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听母亲说过,大跃进吃食堂的时候,没得吃的,人饿得要跌跟头。有一次放工回来,实在是太累了,就让七岁的大哥端着粥盆,去三里多路的生产队食堂打粥,每个人口三小勺子。粥很稀,稀得照见人影,里面还掺了萝卜叶子。大哥是边走边歇,歇的时候,渴了就舀一勺子喝,端到家,只剩下两三碗了。母亲没说什么,就盛了给大姐二哥他们吃了。那次,母亲她饿了整整一夜。她还说,三年自然灾害情况更糟,全国饿死了不少人。生产队里的李长胜,他用一个金戒指换了两三瓢糁子,才救了一家人的命。那个时候呀,粮食比金子贵!
   母亲十分爱惜粮食,休想让她浪费一丁点儿。夏天里,经常遇到馊饭馊粥。母亲就把馊饭倒进馊粥盆里,再倒点糁子和一和,半夜起来,兑一些碱水做饼。她说,当饱垫饥,一点也作不掉。令人不解的是,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顿顿都有大白米,但她还是不放心我们,怕我们不再爱惜,为此经常到我们家里串门。前不久,母亲来我家,无意中发现我碗里还有一口饭,就想丢碗了,便凶我,说我还小呀。那是因为我喝了不少啤酒。我知道母亲的脾气,不吃,她是不肯罢休的,于是当着面,把那口剩饭吃了。
   一次我上网,看到有人对糟蹋粮食进行计算过。说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克按五十二粒计算,全国十三亿人口就是十三亿粒,二十五吨。还有人算得更细,说这些粮食,可以让七千多人吃上一周。真的没有想到,数字大得惊人。希望大家爱惜每一粒粮食吧,用我母亲的话说,把碗里吃干净了,你就做到了。
  

共 25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缅怀往昔的回忆散文。在这里,作者用温情纯朴的文字,为我们轻轻诉说着岁月深处那些久远却又清晰的往事。《河工印象》,繁重的体力活,淳朴的挑河工。大大的喇叭,火火的红歌。经典的一幕幕,镌刻着一代人永不褪色的记忆。在那些艰苦奋斗的年代,人们昂扬的斗志,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学习!《把碗里吃干净》,古人云:“勤俭持家,俭以养德”。勤俭持家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经历过大饥荒年月的人,更是惜粮如命。如今,日子是越过越好,但我们更应懂得珍惜一粥一食。因为这些,都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在此,向文中爱粮惜粮的母亲致敬!散文贵在真,在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作者对生活深沉的爱。不愧是一篇文笔稳健洗练,行文流畅生动的散文佳作!问候作者!好文推出,与大家共赏!【编辑:疏影横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疏影橫斜        2015-06-29 16:31:03
  又见柏老师佳作!受益匪浅,拜读,学习了!
灵魂的美丽,在于情有所依。
2 楼        文友:疏影橫斜        2015-06-29 16:35:13
  老师的文字,总散发着岁月的芬芳,让人沉醉。向你问好!
灵魂的美丽,在于情有所依。
3 楼        文友:疏影橫斜        2015-06-29 16:36:34
  感谢赐稿!期待你的更多精彩,在月光呈现!
灵魂的美丽,在于情有所依。
4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5-06-29 17:04:06
  厚重的文字,精炼耐读,欣赏拜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