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月夜听琴(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月夜听琴(散文)


作者:吴卢明 布衣,16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5发表时间:2015-06-30 21:26:31

六月是火热的,随着高考的结束,学校里一下子就空了很多。忽然间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我竟然觉得,原来夏天的夜晚也十分的凉爽!
   窗外,月色迷人,蝉鸣阵阵,我信步来到了海滨公园。夜晚的公园显得十分安静,甚至可以听见蟋蟀鸣叫的声音。
   顺着用砖头砌成的小径,我来到了大海边。此时,大海退潮了,海滩涂上到处都是淤泥,低矮的红树林在微风中摇曳!
   忽然,不远处传来了一阵二胡声。这声音哀怨,凄楚,闻之令人断肠。
   循着声音找去,在小广场的榕树下,我找到了演奏者。他是一个戴着墨镜的老年人。
   这位老人大概70多岁,他的头发乱蓬蓬的,又脏又长,看得出来,他已经很久都没有洗过了。老人的颧骨很高,嘴巴旁胡子拉渣,显得既落魄又饱经风霜。这种年龄的老人,本应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要流落街头卖艺,这遭遇真让人心酸!
   在他的面前,放着一个铁盆,里面杂乱地放着几张零钱。因为散步的人少,所以老人并没有挣到几个钱。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老人的演奏,他微闭着双眼,左手按弦,右手拉弓,悠扬凄楚的音乐如流水般的扩散开去。他演奏的竟然是二泉映月!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他聆听二泉映月的全部感受!
   在凄楚的音乐声中,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以及他的悲惨身世。
   阿炳,原名华彦钧,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小时候,阿炳师从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他父亲华雪梅是无锡洞虚宫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也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杰出的人材。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
   在34岁那年,他的双目相继失明。因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二泉映月》是一首自述式的悲歌,凄婉的旋律流露出的是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对命运的抗争!
   曲中所描绘的二泉,就是无锡惠山二泉。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以前是阿炳经常去游玩的地方。但他双目失明后,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他只好用音乐形象来描绘旧时曾经目睹的美丽风景。因此,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调。
   1949年7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乐曲获得了新生。
   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带着深深的遗憾病逝,终年57岁……
   夜深了,月亮悄悄躲进云缝里,星星变得更加明亮了。我泪流满面,被这首曲子感动得一塌糊涂!
   依稀中,我仿佛看到:在漫天的风雪中,瞎子阿炳流落街头,穷困潦倒,但他依然微笑着直面苦难,用二胡演奏直达心灵的天籁之音……
   我默默地取出兜里仅有的五十块钱,放在老人的铁盆里。然后转身离去。我已经走出很远了,但那悠扬凄楚的琴声依然渺渺传来。
   我的鼻子忽然一酸,泪水再次奔涌而出。我不知道,流泪是因为阿炳,还是因为老人,抑或是因为自己。
   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坚守着清贫,坚守着寂寞,埋头在作业山和试卷堆里。减损韶华,无怨无悔!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在漫长的教育路上,自己就像那个瞎子阿炳,孤独地走在茫茫的大雪中……
  

共 1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从高考结束入题,因为作者便是一名老师,这样的入题方式很轻松,紧接着,作者听到了一阵曲调哀婉的二胡声,之后看到了一位老人,老人以卖艺的身份出现,穷困潦倒,欣赏着寥寥无几,路人或许早已将老人当做乞丐,而不是一位崇尚艺术的演奏者。 之后作者笔锋一转,道出阿炳以及《二泉映月》来龙去脉,原来这段曲子的原创人也是一个孤独的艺人,在中国,难道艺术的挖掘和发现就这样艰难么?为何没有人去聆听?为何? 写到这里,其实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可见一斑,行文最后,作者又写明了自己二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坚守清贫却能耐得住寂寞,这样一来,首尾呼应,读来叫人感到耳目一新。 这篇散文的高明之处除了这些以外,主要做到了叫人思考,作者在叙述上惜字如金,不做太多评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整文思路缜密,衔接自如,用字考究,带给人理性思考,是一篇那人寻味的散文。【丁香编辑:于国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于国涛        2015-06-30 21:27:34
  感谢赐稿丁香,作品写得很棒,读了两遍,的确是一篇好文。
2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15-06-30 22:40:50
  如今,当中国教育和当代教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垢病和质疑之时,作者作为一名教师,能自觉做到坚守清贫,坚守寂寞,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如文字最后所言,他感觉自己像阿柄一样,孤独地走在茫茫大雪里……
我是一只快乐的候鸟,我用拍打日月并穿越闪电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尽情挥洒我飞翔的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