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蓉城之旅琐记

精品 蓉城之旅琐记


作者:秋耕 举人,362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7发表时间:2015-07-04 11:48:06

羊年荷月下旬,我有幸随单位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全国美联体交流会。只是这次会议安排在巴蜀之地的蓉城,距家竟有千里之遥,实属稀罕,因此也得以来到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上,感受一下天府之国的青山秀水与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
   一
   说来有点轻浮,当单位通知去成都需来回双飞时,竟有几许激动。一是几十年来没有乘飞机外出了,二来双飞之待遇实是有点意外呢。然出发那天,天气不太好,担心是否要延迟出行。果然,一大早我们一行四十多人,乘大巴车前往机场的路上,见天空铅色密布,空气沉闷,田野雾蒙蒙,仿佛就要下雨似的。但去机场的路程仅一个小时,很快来到新桥机场,办好登机手续后,静候通知。还好,大约到了早八点时,飞机按时起飞。我们乘座的是东航MU5435/24JUN/G班次。飞机先慢慢滑行,继而加速迅猛升空,穿越灰色雾罩的云层,进入8000米上空后,天一下子竟然空明澄净起来,阳光灿烂。此时,俯视脚下,有些地方的山川已隐约可见,而蔚蓝色的天宇下,白云如雪似冰,成片地链接在一起,或静默簇拥,或堆积如山,令人想起或仿佛进入了白雪皑皑覆盖下的北极冰层地带,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金黄与雪白相互交映的仙境。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十点多时便到达成都的国际双流机场。因事先安排好了大巴车,我们很快进入距会议中心不远的凯文酒店。或许是第一次来蓉城,我们中的许多人颇为兴奋,认真地观察着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当大巴穿梭于蓉城的一些街道时,我们从车窗向外看,很快发现成都的公交车内人并不多,不象东部的一些城市里公交车内挤满了出行人,据说这是私家小车多而分流了的缘故,而走在街上的男人或女人,均是缓缓而行,一下子让人感受到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一种闲情逸致便跃然而至。难怪有俗语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大约就是指的这种情形了。蓉城街道不算宽大,而两边的树木也不算多,但每棵树均是繁茂葱绿,不象北方街道两旁尽是些粗糙高大的法梧之类树,而极有西南地区植物的特色,洁净的树干,碧绿的叶子,让人一看就感到清爽而舒适。入住后,收拾好行囊,便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我们分若干小组活动,我所在的小组便在离酒店不远的一家饭馆里点了一些有特色的川菜,均味重麻辣,但吃起来还是非常下饭的。麻,让人只留下蓉城的印象,而辣呢,则让人汗流浃背,畅快淋漓。
   二
   午餐毕,基于会议是第二天开始,因此我们小组分成两队,抓紧时间去蓉城市内的几个景点游玩。我们先是去了宽窄巷,进一步地感受了老成都的“慢生活”。这个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组成,里面分布着45座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的巷子里,街檐下的老茶馆、龙堂客栈、蓉树、柳树随处可见,老人们在茶馆喝茶摆龙门阵,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树隙间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等等,让人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生活场景中,忘记了这乱纷纷的繁华扰心的世界,还有那做不完的琐事,操不完的心事。宽窄巷大概就是成都的“府”了,巷子里多院落,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这大概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吧,但也是一种艺术休闲似的精微生活真实记录。逛了几条巷子后,午后懒洋洋的阳光让人有些疲倦,于是我们进入一家正要开场表演的园子里,品一杯散发着浓郁茉莉花香味的茶,茶香味真沁人心脾。表演开始,先是由一曲川味较浓小调开场,那挽着高髻的少女载歌载舞,妩媚动人,让人观后清爽顺畅。接着是表演杂艺,什么飞刀、茶艺之类,但印象最深还是滚灯、吹灯的节目,表演者借小两口的扮嘴事由,使出浑身本领,把顶在头上的一盏油灯变得生动有趣。最后的变脸,也是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也挑起一探其机密的欲望。走出园子,时间倘早,于是便打车去武侯祠——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自然,这些三国之蜀汉故事老少皆知,本身并不吸引人,只是现在能亲身观瞻一番,大有感叹而已。蜀汉从桃园三人结义开始,而终结于巴蜀之地,期间又得孔明辅佐,生存了几十年,那在分合无常的年代里,亦是殊属不易了,由此在中国的历史写下了重重的一笔。由于武侯祠与杜甫草堂景点之间有直达接送的小车,于是又购了门票去杜甫草堂一游。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是当年因为“安史之乱”,杜甫流离颠沛成都时的居所。千古绝唱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正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写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诗人发自心底的呼唤,千百年来,也是多少寒士草根们的心声。现在的杜甫草堂景点,主要是仿制保留几间草屋,显眼的地方挂有国家领导人参观的照片,这也让人感喟一番的。一介穷书生,一代名诗人,因其留下非凡的理念而使我们的领导人前往观瞻,应是令人欣慰的事了。倘杜甫老先生穿越时空能感知的话,他一定会写出不同于三吏或三别的诗句,而再写《春夜喜雨》来了。夕阳西沉,通黄的光线透过园内的花木树隙,清澈的小溪在静静地流淌,显得十分地安宁静谧,让人不忍离开,但黄昏已至,我们不得不离开子美先生了。晚上,我们决定去号称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锦里,品小吃,找家常,再次享受一下轻松自在的草根休闲生活。锦里作为武侯祠(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街道全长约有550米,古街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工艺品展销区,皆错落有致,秩序井然。走到任何一家的餐馆里,美食应有尽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龙抄手等等,让人尽饱口福。饮食如歌,是坦率不虚构的生活表现,而品尝没有花哨,没有噱头,只有实惠的各色小吃,更是一种放松,一种充实。因第二天还要参加会议,尽管余兴未了,仍不敢耽搁太久。因此,便徒步慢慢地走出灯火通明的街道,之后便直接回酒店休息了。
   三
   第二天,早早地在酒店用过餐后,便按照指定的路线慢慢地来到会场。会场不大,但各相关参会单位已把各种美术类图书摆满了展台,人们耐心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并与有关人员相谈,场面热烈。其中,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展台前人员较多,他们出版系列的国学经典读物,全面系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也吸引了不少人员前来观赏。确实,《中国书画》不同于其它书画类杂志,它是8开本的,显得大气,而其内容更是极富收藏价值。
   时间匆匆,很快到了中午,简单地吃过午饭后,由于下午会议任务较为轻松,于是忙里偷闲地陪几位同事又逛了趟春熙路。春熙路是1924年被命名的,距今87年,号称百年金街。据有关历史资料查证,春熙路的前世肇始于商贾,发命于官府,完成于军阀时期。这条路的名称大约取自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的句子,改名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之意,而我们所见也确实得到印正。那天下午,我们一路闲逛,众多品牌的各类专卖店、以及拥有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商场,中外合资的大型商场成了我们购物天堂,几位女同事购了许多衣物及零食。可见,春熙路确实是蓉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集购物与娱乐并饮食一体的大型场所,店面整齐有序,交易频繁,生意兴隆。这种频繁交易,不禁让我想起中国最早出现纸币的地方,不正是成都么?是的,北宋年间在成都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便在此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可见成都当时商业的繁荣程度。也难怪,时至今日的蓉城,依然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之一,这原是有历史渊薮的了。
   四
   会议第二天继续进行,但我们可自由活动了。于是我们小组的十几位同事决定去都江堰和青城山看一看。不错,来蓉城不去看此二地,等于没有来。小时候,我们在课本上就读过有关都江堰的介绍,而对于青城山,我们从金庸小说如《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等对青城派的描写均有所了解,但也只对此向往神久,不能亲临其境矣。可是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蓉城,终于要实现愿望了。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还是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呵。那么,我们就一同去此两地拜问一番吧。出发前,我们先包了一辆旅游中巴车,十几个人轻松而行。当车到了都江堰管辖区后,我们先拜会了文庙,其庙宇之庄严,其氛围之肃穆,其五株楠木之高大挺拔,首先就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其实,文庙的建筑规制是严格遵循着中国儒家学说,以及由此而生的儒学的审美价值观的,在整体布局中是严肃有序的中轴线构建,中轴红线一以贯之,殿宇左右对称分列,层次递进,供奉“孔子牌位”的大成殿位于中轴线的最顶端。这种布局经营,体现的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而苍松古柏,郁郁青青,又明显地流露出老庄超逸有仙气的哲理氛围。两者的融合正是文庙意美的内涵。据考证,都江堰文庙始建于五代年间(907—960年)。明洪武初年,庙址迁于城东。明末毁于火。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移置于城北旧址。其后各代,屡有增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庙址改设县立初级中学校。1952年,改灌县中学。2008年“5?12”大地震,文庙万仞宫墙垮塌,大成殿严重受损,都江堰市中学迁址另建。2013年,都江堰市政府按清代形制和布局完成文庙恢复重建,并对外开放的。
   拜会了文庙,由景点安排电动车直接去都江堰景区。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当我们进了修葺一新的大门后,便来到一座桥上,初见桥下湍急的水流,我不禁惊异于这奔涌的江水并被震撼了,因为我与都江堰已经亲密接触了。这股清流是岷江在都江堰的分水鱼嘴分过来的,便更是感喟都江堰工程的伟大。《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或正是由于这样贡献,它也曾在战国争雄的长平之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遥想此役,秦与齐双方均投入了重兵,人数达到百万之众的大战,双方对抗三年,实际拚的是后勤,是粮食,而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正好源源不断的提供了粮食,为秦的最后胜利乃至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是呵,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里,水利工程是多么地重要!毛主席曾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其实它又何不是整个社会的大动脉呢。是的,它至今仍灌溉着成都平原,区域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真可谓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同时,从都江堰的结构上看,它还是一个科学牢固、完整而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即便是2008年的八级汶川地震也对没有任何影响,这难道值得今人认真学习并为之神往的吗?此外,我们在都江堰景点还看到了许多为都江堰水利事业做了贡献的人的雕像,比如诸葛亮等,在这些人的背后应都有一些动人的故事吧。延伸开来,其实发生在都江堰的掌故更是俯拾即是,譬如,司马迁考察都江堰、张陵传道青城山、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再譬如,黄炎培都江堰办学、林森主持都江堰开水典礼、冯玉祥捐资建亭、解放军抢修都江堰等等。如果你有兴趣,不凡也来都江堰详细考证一番,或许有更大我收获呢。
   拜水都江堰后,中午简单地吃了点饭,下一站便是问道青城山了。同样地,景点仍是用电动车把我们送到青城山脚下,然后由我们拾级而上。我们都知道,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了。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为现名。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事实上,青城山之名还有两种说法呢: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唐朝信道的唐玄宗大约系老眼晕花之故,所下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致。然而,不论怎样,青城山之幽是出了名的,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赞誉。我想,其幽乃是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所致,杜甫有诗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又“丈人祠西佳气浓,绿云拟住最高峰。”这些著名诗句抒发了对青城山的爱慕的感情。但那只是文人墨客们的幽意,我们还是亲临感受一下才为真实。现在的青城山,主要景点分前后山,前山为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上清宫、五洞天、仙履清凉、碧翠青城、天然图画、祖师殿、朝阳洞、圆明宫、建福宫。而这些景点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后山主要系水秀、林幽、山雄、石怪为奇观的自然风景区。我们是从前山上的,当游人们怀着兴奋的心情一心向上攀登时,约爬了十几分钟石阶后,猝然听到青绿的丛薮传来一阵清脆的笛声,我不禁随口自呤了一句“山笛飞过声声脆,游人登攀步步轻”的“诗句”来。是的,我们很快来到了前山的各个景点了。当看到始建于晋代的上清宫时,我们便知已来到青城山的半坡上了。上清宫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系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继续向上攀登,所经景点大都均深深地烙上了道教的印痕,什么“大道无极”、“大道无为”等等,都表明了道家无与有的辩证关系,无之极便是有,有之极便是无。这也难怪,青城山本不就是一座道家之仙界么?最后,我们终于到达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米的老君阁,顶上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登临极顶,环顾脚下群山,青黛逶迤,薄雾轻绕,吟诵着“道可道,名可名”的诗句,仿佛已同太上老君遨游于太空一般矣……在飘飘欲仙的境界中,自己的灵魂也充分得到了释然,而一天的旅程也这样感悟中结束了。

共 76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去过成都,却因时间匆忙,只到锦里和春熙路一走,很多景点未能细致领略;且因水平所限,对所走过的这几个景点涉及的历史、人文知识等都未能深入理解和研究,因此我的成都之行注定留下诸多遗憾。本篇作者的蓉城之旅收获颇丰,不但景点游览众多,而且对于各景点的来龙去脉和人文历史都有深入了解,并述之于笔端,以时间为线,以众多景点的游览为经织成的这一篇旅行记,我读之,犹如再入天府,让我重新领略了蓉城丰姿,弥补了以往蓉城行的缺憾。感谢作者免费为我提供如此特别的向导!推荐阅读。【编辑:红尘无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705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5-07-04 12:30:18
  到九寨沟自驾游,顺路到了都江堰,同样是走马观花,印象不深,也未留下只言片语。羡慕作者如此收获的蓉城行!
2 楼        文友:施云南        2015-07-23 08:03:56
  我喜欢看游记,因为能够通过文字去那些我没有去过的地方,看到那些我没有看到过的风景,不能够真实地行万里路,通过阅读文字来行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很喜欢您的这篇文章,祝您创作愉快,写更多好作品。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