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夏日征文】夏日庐山情(散文)

精品 【荷塘夏日征文】夏日庐山情(散文)


作者:阿巧 进士,910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4发表时间:2015-07-09 14:51:43
摘要:我仿佛看到悬崖绝壁,遍布形形色色的履痕;听到了溪水深涧,回荡着千古不灭的歌吟…… 在这个美好的夏日,我有幸一睹庐山真面目,感受庐山真具切切的美,真是乐而忘返,醉人心扉……

【荷塘夏日征文】夏日庐山情(散文)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庐山,又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三山五岳三山之一。它濒临鄱阳湖畔,横卧长江南岸。连绵起伏的90余座山峰,声势浩大,气贯长虹,犹如九叠屏风,执着地守护着江西的北大门。巍峨秀丽的山恋、喷雪壮观的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巧夺天工的建筑,无不展现着庐山的无穷魅力。
   ——题记
  
   【一】
   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峰回路转,一侧是突兀森郁的奇峰怪石,一侧是看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我的心情也随着山势起伏不平。时而惊叹,时而欣喜,目之所及,云雾缭绕,青山绵延,翠色欲流。
   “乍雨乍晴云出没,山雨山烟浓复浓”是对庐山天气最好的写照。抬眼望去,高山深谷间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伸手可及。山间小道和两旁的树木被云雾浸泡得湿漉漉的。人在雾中穿行,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天上人间,感到好像置身于人间仙境。
   岁月无声,惟房能言。四十分钟的山路,汽车时而飞上山巅,时而下到山腰,不免让人胆战心惊。在我们的期待中,“老别墅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山上的每一幢老房子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导游告诉我们,来庐山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充满着异国情调的老别墅,有的别墅甚至有名人居住过。这里之所以能建别墅,和庐山的地质结构密切相关。庐山,有人称它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真的是名副其实。现保存完好的有七百栋二十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老别墅。我们游览了最有名的六栋有百年历史的老别墅。它们分别是:283号美国基督教堂、282号传教士别墅、281号李得立展览馆、307号军官别墅、310赛珍珠别墅以及老别墅酒吧。在这些老别墅的故事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幢具有浓厚中国情结的老屋舍,这就是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女作家赛珍珠一家居住过的310号。
   赛珍珠喜欢中国文化,她的大半生都是在中国居住的,而庐山310号别墅就是她在中国最温暖的家。庐山的山山水水曾留下了许多她成长的痕迹,还有她那鲜为人知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这里,似乎还能嗅到她生活过的气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穿越时空,微笑着翩然地向我走来,听到她轻声软语地诉说着对庐山、对中国的无限眷恋……
  
   【二】
   三叠泉被誉为“庐山第一景观”,在庐山五老峰东面的大峡谷中,它是我们第一天下午要游的一个重要景点。由于山高路远,经过长途跋涉,当我们都筋疲力尽时,远远地听到那瀑布声音似雷鸣,震耳欲聋,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要想看三叠泉,必须从山顶下到峡谷底,那里高山险峻,悬崖峭壁,山高万丈,峡谷幽深。在山谷半山腰,三叠泉正对着有观瀑亭,建在峭崖上,同瀑布遥遥相望,从观瀑亭可俯瞰瀑布和峡谷全景。
   对于有些恐高的我来说,真的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可是既然来到庐山了,也不能因为怕山高而退缩吧,我只好咬紧牙关,跟着行人,沿着窄窄的台阶一步一步向下走。尽管夏季的庐山天气很凉爽,但如织的游客仍然汗流浃背。我深切地体会到: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我小心翼翼地只敢迈着稳稳的小步前行,沿途看见下去的游客有许多被当地人抬上来,我真想打退堂鼓了,可一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刚会走路的孩子都在前行,我刚满五岁的小外甥女,没有让爸爸抱一下,孩子都有毅力战胜自己,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我便又鼓足了勇气奋力向前。
   沿着山路拾级而下,眼前的景象更加夸张,险峰绝壁,险象环生,有的山如巨人,有的两山近在咫尺,真像两掌欲合。哗哗的水声不时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如战鼓敲击。举目张望,到处是碧树险峰。我知道三叠泉应该快要出现在眼前了。
   走着走着,忽然人群一阵涌动,听到有人欢呼:“三叠泉!三叠泉!”前面游人都在驻足观看,三叠泉瀑布露出了一角,只是像害羞的小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再往前行,它飞流直下的气势让游人登山的疲惫感一扫而光。我们直下到观瀑的平台上,那里已经站满了观瀑的游客。三叠泉瀑布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如一幅巨大的壁画挂在我们眼前了,飞瀑直落,玉屑乱飞,好像六月喷雪。站在五十米外,已经感觉到了瀑布所带来的水雾之气。据说,三叠泉瀑布总落差为155米。一叠直垂,泉水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如巨弓,直入潭中;三叠最为壮观,高50米,直泻潭中。站在泉下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九天飞洒。好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风景画啊!
   瀑布下面是那圆溜溜的涧石,清可见底的泉水。我脱去鞋子,站在清凉的水中玩耍嬉戏,一种凉气直沁入心肺。三叠泉中有许多鹅卵石,小者如豆粒,大如小屋,如睡如坐,形态各异,好一个可爱的水石世界!
   傍晚时分,返回的大军依然浩浩荡荡,大家都已筋疲力尽,举步维艰,望着盘旋而上的一千五百级石阶,走一步歇两步。但是这奇异的峰崖、奔腾的瀑布,这清新的空气,这潺潺的流水,又怎能不令游客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呢?
  
   【三】
   当天晚上,我们住宿山上。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枕着泉水的丁冬入眠,清晨又在林中鸟儿鸣唱中醒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第二天,我们经过山间一个有名的小镇——牯岭镇,这里是一片名副其实的世外桃花源,有一万多人常年住在这里。房屋依山势而建,大多是青砖红顶,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红帽,掩映在绿树丛中。街道两旁则商铺林立,与城市没有什么两样,环境优美至极。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我们不大会儿便来到伞顶红柱的花径亭,也就是白居易当年赏桃花写诗的地方。人称“白司马花径”,因白居易曾经循径赏花而得名,我们沿着白居易的足迹寻觅花的影踪。
   只见亭子正中露出一块横石,上刻“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手写,据史书记载,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白居易与好友在暮春四月初八上庐山赏景,游到大林寺一带,发现由于山里的温度低,别处桃花都已凋零,而这里的桃花却开得正艳,于是怀着惊喜的心情挥笔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后来被客居山中的学者李拙翁发现。为纪念白居易咏诗一事,他又出资兴建了这座彩色的方形石亭。如今,花卉陈列厅内有奇花异草,四季飘香;各式盆景,别具一格;各种名花,争奇斗艳。
   花径湖在花径的旁边,是人工湖。你看它形似提琴,所以大家又叫它如琴湖。湖水四周,树木茂密,幽雅恬静。湖心小岛,小桥相连,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泛舟湖上,心情舒畅,真的是乐在其中。
  
   【四】
   当年毛主席的一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让仙人洞声名远扬,来这儿的游客必一睹它的容颜为快。
   沿着锦绣谷崎岖的盘山小道,一路上怀着好心情,与山风相约,有草木作伴,听着幽谷里传来的声声鸟鸣,感觉自己也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有时小心翼翼地踏着陡峭的石级向前走,有时停下看庐山的美丽风光,用相机留下精彩的瞬间。走了大概四十分钟的行程,不一会儿便来到仙人洞——吕洞宾成仙的地方。
   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一奇景。
   还有人说仙人洞像一倒伸开的手掌,每个手指清晰可见,在小指上写着“仙人洞”三个大字。《庐山志》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路过庐山时,遇到了五龙真君和汉钟离。吕洞宾既得五龙君剑术又得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
   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耳动听。
   仙人洞内还有神奇的乳泉一滴,浮空而落,故名“一滴泉”。据说,这滴泉水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滴了近上千年都不枯竭。泉下有一小池,石壁上有“天泉洞”、“洞天玉液”等石刻。许多游客虔诚地给仙人烧香叩头,也许是祈求得到仙人的真传吧?
  
   【五】
   此次庐山之行的最后一程——石门涧。我们坐上高空缆车来到素称庐山西大门的石门涧,石门涧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这里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所以堪称“庐山植物一绝”。
   这里的瀑布甚是壮观,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它,一点也不夸张。庐山石门涧瀑布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庐山石门涧,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称赞庐山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缘聚缘散,唯有庐山石门涧峰崖陡峭,犹如危楼矗立,依然如旧。最窄的是“小石门”,石门涧两崖之间仅有一缝之宽,游人入门必须侧身方能通过。往远处看,山谷间那宛如白发的一线泉,仿佛从天而降,高崖悬流成瀑,最后积水成湖。湖底的怪石各异,星罗棋布,如繁星点点,称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上写着“石门涧”三个大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自己身处在山中,我们的眼睛可能会欺骗我们,看山不是山,只能看到局部而已。视角决定风景,思想决定高度。要想看清事物的全貌必须从中跳出来,方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绕过大磐石,庐山石门涧峡谷地势更加险要,千峰竞秀,各显神威。桅杆峰与童子崖如直插云霄,比邻而居,亲密相拥。上至九天,下临绝涧。壁立千仞,形态各异,令人拍手叫绝。庐山石门涧真是丘壑纵横、峰恋起伏,真个“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惊心魄”。我想;纵然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人间胜景矣!
   ……
   “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一路行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山一水,都充满了神奇的灵性。庐山的自然风光瑰丽神奇,令多少名人雅士为之竞折腰!他们或登临绝顶,或隐居山间,或挥笔书豪,或幽谷探险。我仿佛看到悬崖绝壁遍布形形色色的履痕,听到了溪水深涧,回荡着千古不灭的歌吟……

共 43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写法新颖的游记。作者笔下的庐山在夏天,那更是风情万种,从远到近,从山到人……别有看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穿越时空,微笑着,翩然地向我们走来,听到她轻声软语地诉说着对庐山、对中国的无限眷恋。”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三叠泉”、“水帘泉”更是壮观:“那里高山险峻,悬崖峭壁,山高万丈,峡谷幽深。在山谷半山腰,三叠泉正对着有观瀑亭,建在峭崖上,同瀑布遥遥相望,从观瀑亭可俯瞰瀑布和峡谷全景。”写不完的美景,抒发不完的情,只能随着作者一同陶醉在其中:“ 在这个美好的夏日,我有幸一睹庐山真面目,感受庐山真具切切的美,真是乐而忘返,醉人心扉……”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纵深感强烈的精美散文,值得品名细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风淡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7-09 14:52:31
  感谢阿巧赐稿给【荷塘】!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 楼        文友:阿巧        2015-07-09 15:54:58
  感谢清风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7-09 14:52:56
  很有特点的游记,与众不同。赞一个!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2 楼        文友:阿巧        2015-07-09 15:57:16
  还请清风老师多多指教!给老师敬茶!
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7-09 14:53:20
  【荷塘】有你更精彩!期待你佳作连连!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3 楼        文友:阿巧        2015-07-09 15:58:28
  谢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祝愿清风老师幸福安康!
4 楼        文友:莹莹子期        2015-07-09 14:59:56
  阿巧的史书读的不错,呵呵,把历史和现实糅合在一起,不错赞一个。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4 楼        文友:阿巧        2015-07-09 16:20:42
  庐山就像一本厚重的书,不去庐山不知道,原来它还有这么多的故事。问候子期老师!
5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7-09 18:16:12
  没去过庐山,放佛去过了庐山;好像真的去了庐山似的:我去了老别墅、三叠泉、花径亭、仙人洞,石门洞;我随着阿巧老师的文章游历了庐山。阿巧老师文章情景交融,景物逼真,哲思深沉。好文章,拜读了,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阿巧        2015-07-09 21:44:33
  呵呵,信笔涂鸦,让老师见笑了。问候张老师!
6 楼        文友:酋黄        2015-07-09 20:42:02
  游记,有游有记。游得快活,记得真切。看过耐人寻味,也曾有过,重温如老友见面,倍感亲切,学习,拜读!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回复6 楼        文友:阿巧        2015-07-09 21:47:44
  谢谢酋黄老师的光临!游记我也写不好,还望酋黄老师多多指教!
7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7-09 22:30:38
  没有去过却被文中所描绘吸引,不禁有些心驰神往,若能亲见体会一下才更真切呢。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7 楼        文友:阿巧        2015-07-09 23:28:15
  “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是多少文人墨客吟咏的地方,的确值得一游。问好轻叹老师!
8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7-09 23:57:36
  没去过,一直认为那里有仙人,也最喜欢李白的庐山谣。
回复8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0 14:24:06
  呵呵,百闻不如一见,陕老师有机会可以去庐山游玩,相信老师会收获更多!
9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7-10 08:19:02
  从去年就计划去庐山,无奈凡事缠身。读了老师的美文,一定要去了。欣赏学习,遥祝顺康!
回复9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0 14:25:47
  呵呵,祝愿老师美梦成真!问候红叶老师!
10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5-07-10 08:45:04
  自然的,人文的,在阿巧的带领下我也神游了一趟庐山!阿巧导游舌吐莲花,激情澎湃,把个庐山描绘得令人向往之,陶醉之!欣赏学习啦!问好巧儿!
回复10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0 14:27:19
  感谢月挂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我更喜欢读您的文章,细节描写惟妙惟肖!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