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平凡世界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平凡】古渡(江山故事·散文)

精品 【平凡】古渡(江山故事·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74发表时间:2015-07-13 21:38:38

【平凡】古渡(江山故事·散文)
   古渡,一个“古”字,万年千秋,让人想起来是多么的遥远和迷茫;一个“渡”字,旷野荒凉,却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希望。我喜欢唐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所描写的意境:“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条溪水,一处古渡,幽草自生,黄鹂自鸣,春潮自来,小船自横,一种特有的自然和宁静,怎不让闲居滁州的诗人独自怜爱呢?我想,如果把人生也比作一条河流,这滁州不就是韦应物曾经的一个人生渡口吗?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他为什么来又为什么去,一切的一切还都显得那么重要吗?“野渡无人舟自横”,曾经的“野渡”,曾经的“无人”,曾经的扁舟自横,永传千古。
   说起“古渡”,我们最容易想起的就是黄河古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面对滔滔的黄河,又有谁能够说得清大河两岸自古以来共有多少渡口呢?曾有人说,如果把黄河看作是一条巨龙,那么黄河沿岸的古渡口就是龙身上的鳞甲。其实这句话还应该这样说,古渡口是跨越大河的基石。如果没有这难以计数的古渡口,黄河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条自然的沟渠,没有太多的生命和温婉的故事。奔腾的黄河阻断了两岸,正是无数的渡口让天堑变为了近在咫尺。我们不难想象黄河古渡口风口浪尖上那一个个羊皮筏子和湍流激荡中老艄公那黑黑的面容。当一个个或一群群的人从这里经过,南来北往,走东串西,古渡口便在天南地北留下了一串串英名和美名。
   据说黄河在山西省境内,从上到下,相继就有风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三大著名渡口。其中,风陵渡位于大河由北向南继而由西折东的转弯处,是(大)同蒲(洲)铁路的终点。风陵渡古称风陵关,又名风陵津。它的取名来自于附近的风后陵。相传,“风后”是轩辕黄帝的贤臣,在和蚩尤的琢鹿大战中,由于黄帝部落的将士被蚩尤所作的大雾迷惑,不能作战,幸亏“风后”的及时赶到,献上了自己制作的指南车,才给黄帝的大军指明了方向,摆脱了困境,最终战胜了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起风后陵,故称此地为“风陵关”。大唐圣历年间置关,明清时设巡检司和船政司。这里是一处“一声鸡鸣听三省”的古老渡口。
   大禹渡位于芮城县城东南的神柏峪。相传大禹治水时,那里有一棵大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苍苍。大禹当年曾在此处拴马休息,此树就被人称为“神柏”。据说在神柏之下,翘首远望,滚滚的黄河水迎面而来,船儿摇曳,一派诗情画意,风光无限。后来人们在此建庙以祀,其地就被称为“大禹渡”。茅津渡在距平陆县城南四公里处,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戌邑也,津亦取名。”《平陆县志》上说:“茅津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此处地形险要,在春秋战国时已形成渡口,可谓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六百多年前,晋献公假道伐虢和秦穆公伐郑而败于崤山,据说都是从茅津渡河。
   一个名称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渡口就是一段悠久的历史故事。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中华母亲河,两岸有多少渡口,就该有多少英雄的故事和优美的传说。记得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黄河船夫曲》唱红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九”为阳之极,九九叠加,意味着多之又多。歌中所唱黄河上到底有多少弯多少船多少竿多少艄公,恐怕谁也说不清。古老的黄河有多久,这弯这船这竿这艄公,还有这数不清的渡口就会有多久远。
   一处又一处古渡,好比历史列车边的站台,离别出发,背负理想走天涯。咸阳古渡,阳关三叠,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根据考古发现,渭城即长安通往西方诸国的渭水渡口。陕西地方志曾有记载,渡口自古建有木桥,是关中西通西域、南往巴蜀的交通要冲。秦时官府正式在此架设桥梁,固有“渭水贯河,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描写。据说渭河之上的几处渡口都是依桥而建,这些桥都是汉代用来修建陵墓的。咸阳古渡的遗址就位于西渭桥的附近,所以“咸阳古渡”又称“西渭桥渡”。自张骞出使西域后,那里便成了“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内地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绸都源源不断地运出去,西方的象牙染料香料等运回了国内。
   古老的渡口,历来就是繁荣与离别并存的地方。大运河的开通,贯穿了南北。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写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除了对隋炀帝穷奢极逸的讽刺外,作者还热情地评价了大运河的通利之便。古老的大运河,水运交通繁忙,无数的士子游人、达官显贵或商贾行客,来来往往,自然会留下很多伤感却又美丽的故事。一个落第的举子,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尽了天下失意之人的忧愁与悲凉。其中的“姑苏”也就是现在的苏州,那时就应该是闻名遐迩的大都市,当然也是南北通衢的渡口。
   试想当时,姑苏城中灯红酒绿,寒山寺里钟声悠扬,但这热闹和寂静都不属于落魄的诗人。诗人置身于枫桥之上,看到的是霜落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是月落乌啼、寒山钟鸣。诗人该怎样度过这昏沉幽暗的夜晚呢?愁绪满怀的诗人,虽千里奔波,或许家就在眼前,可哪里还有心于无聊的睡眠。只好等,等什么?一切都是那样的茫然。千年古渡等来了诗人,诗人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在我看来,古渡本身就是对等的,渡口一个在此,一个在彼,彼与此就在水的两岸,而且“归去来”,这彼此之间又来个相互更换。渡过去,成功了,可下一个渡口又摆在人们眼前。失败了,回头是岸,积蓄力量,你我他都可以转头再战。谁能说得清这“渡”字本身的真正意义,或许“过”就是它完整的内涵。因为不过也得过,从古自今,还没有听说谁会留在时空的那一边。
   南京古称金陵,又名石头城。它是长江下游一个重要的门户,古代就是一个有名的渡口。晚唐诗人杜牧有一首《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淮”即秦淮河,它是历史上一条非常有名的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母亲河。据说在三国两晋时期就非常繁荣,只是到了隋唐渐趋衰败。与杜牧同时代的一位大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就记述了当时的情况。“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它原本为乐府民歌曲调,相传南朝后主陈叔宝为了寻欢作乐,填新词让宠妾在宫中歌唱,直至城破国亡。《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诗人通过“商女犹唱”这一细节描写,不仅揭露了大唐王朝的衰微景象,也讽刺了当时江南一些达官贵人穷奢极逸、纸醉金迷的生活现象。现在看来,这首诗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金陵古渡的热闹与繁华。
   阅读古诗词,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古渡”,一个地名会经常提及,那就是“瓜州”。瓜州在今天属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古代的瓜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它位于古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与对岸的镇江也就是“京口”的西津渡隔江相望。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首诗书写了千年古渡蓄满的悠悠的离愁别绪,诗以人名,地以诗名。诗人张祜在他的《题金陵渡》中写到:“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江夜落潮斜月里,作者在朦胧中看到的两三点星火便是瓜州。古渡在迷茫里,古渡在期盼中,古渡是漂泊天涯的离人那双不眠的眼睛。
   瓜州素有“江北重镇、千年古镇”之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两度拜相而又两度被贬的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刚要离家,脚步还未跨出故乡的土地,一股念家之情便油然而生。好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呀!诗人王安石的老家临川属于现在的江西,正在江南。春风一吹,一片碧绿,生机盎然。可他想到却是失意后归家的时候还会有一轮明月照耀着他,家乡永远会收留他,他永远会怀念自己的故乡,只是目前哪里会知道那是何年何月的事呢?可见,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对改革的决心,对家乡的思念,是多么的执著而坚定。他已经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始终不会辜负生他养他的那片故土。钟山为证,京口为证,还有瓜州古渡为证。
   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历史曲折,北宋没有能够走出艰难的困境,求得光明。北宋灭亡后,瓜洲一时成了南宋与金对峙时期的抗战前线。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愤》中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从诗的内容来看,“瓜洲渡”一战,应该是在南宋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水战,时间大约是在冬天的雪夜。“楼船夜雪”对“铁马秋风”,就其气势来说,至少在大诗人陆游看来,“瓜洲渡”一战可谓是南宋历史上不可多得、值得一提的一次大捷。关于这段记忆,说法不一。历史的烟云模糊了曾经的真实,一切只有瓜州古渡述说着当年的苍凉与辉煌。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烟雨看潮生。”这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笔下的《淮中晚泊犊头》。诗人面对春阴草野、花树幽明、孤舟古祠和满川烟雨,表现出一种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和超脱放达的心胸,令人敬仰。这里的“晚泊”即使一种随遇而安,也是一种缘分所在。无论是“安”和“在”,都是古渡的包容和接纳。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有一首《宿建德江》,写得别有情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想虽然孟浩然当年寄宿的建德江上的古渡再也难以寻觅,可那由于“野旷”而让人感到天低于树、由于江清而让人感到月更接近于人的奇特意境,将永远留存于读者心间。“浔阳江头夜送客”,浔阳古渡,大诗人白居易给我们留下《琵琶行》这千古名篇。如今吟咏起那句“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大胆想象和生活启迪?多少有名或无名的古渡,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生活的艰辛与独特的感受。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读这些诗的时候,除了对诗人身世才华遭遇的感叹之外,难道不应该从心底里发出对古渡的某种敬意吗?
   写到这里,关于古渡,我还想说一个成语,那就是“无人问津”。“津”就是古代的渡口。无人问津,语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它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没有赋税和战争、没有沽名钓誉和勾心斗角等的理想社会。这种“世外桃源”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可渔人既出,报与太守,再寻觅已“不复得路”。后来南阳刘子骥欣然前往,未有结果而病死,从此再也没有人“问津”。由此看来,渡口就是“门路”。唐代的张旭有一首《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洞在清溪何处边,无人知晓,“桃花源”虽然不是空中楼阁,但它只能看作是人们的理想和想象。毛泽东曾写诗说“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是一个颇具诙谐的幽默而已。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那么,通往“桃花源”的那个渡口是否就不存在了呢?我看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在我国民间很早就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但认真想起来,所谓的“牛郎织女”不就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社会的反映吗?牛郎织女,人神之爱,触犯的“天规”说到底不就是所谓的等级观念吗?西王母的一根银簪化作了天河,阻隔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古诗十九首》中有这样的描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水清且浅,脉脉不得语”。可在现实世界里,稍有人心者,谁又会不怜悯他们的伟大爱情呢?小说《西游记》中曾说到“山高自有行路客,水深岂无渡船人?”可天河的渡口又在哪里?天河的渡口真真是难寻。不过,人们会想象。于是,有人就杜撰出一个七月七“鹊桥会”来。秦观的《鹊桥仙》一词写的很好:“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度通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最后关键的一句,读来读去,我总觉得似乎是说给人听的。仔细想想全词又有哪一句不是说给人的呢?在这里,传说也只是个托词,更何况是渡口?
   河水汤汤,江水泱泱,岁月如流,古渡茫茫。“苏门四学士”之一、被称为“山抹微云”的秦观在《踏莎行》中写到:“雾失楼台,烟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是啊,山重水复,古渡难觅,可我还是非常欣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猛然间,我一下子想起了我的祖籍周口不就是沙颍之上的一个古渡口吗?原名好像就叫做“周家口”。越来越近,我的思维在搜索……距我老家不远处,贾鲁河畔有两个村庄的名字,一个叫“时埠口”,一个叫“李埠口”;两埠口隔河相望,除了一个村里人姓“时”、一个村里人姓“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这两“埠口”不也就是两渡口吗?听上辈人说,那里原来都有船,开船的就是东西两村的人,一问不是姓李便是姓时。不过现在早已有了桥,这“时李两埠口”似乎都成了空名。
   江山有古渡,久仰大名,却无缘拜会,我还是在这里轻轻地问一句:古渡先生,您还好吗?

共 55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完这篇文章,首先,对作者的知识积累深感佩服。作者从“古”和“渡”两个字意象和引申意义谈起,接着,从最容易令人想起的黄河古渡打开了全篇,也是对全文的立意。然后,作者以历史中比较有名的古渡为例。并结合古诗词进行分析说明,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不同风格,意义非凡的各个渡口。就如作者所说,一个名称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处古渡,就是历史列车边的站台,象征着人文情怀,也印证着繁华浮生,历史烟云。古渡,即是贯穿着各个地方的重要关口更是悠久的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遗迹,证明着古人的一腔报国心,思乡情。试想,站在这一个个古渡之上,在心里默默吟咏着这些流传千年的佳句,当年的沧桑,曾经的辉煌,心生多少豪情和感慨,以及由衷的赞叹和仰慕。展望明天,我们的脚步会更加坚定。古渡,渡人渡己,有着对家,对亲人的思念,有着对国家的拳拳之心,有着对理想的放飞和祝福。江山也有古渡,那是文字的一个渡口,生活中有数不清的渡口,我们的短暂的休憩,是为了更加满怀信心的追索。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对“古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但在结尾处,却笔锋一转,将古渡先生代出,别有一番深意,也使“古渡”这个词语本身,上升了一个高度。精准的语言,流畅的文风,知识性,人文性,思想性融合在一起,实属佳作,倾情推荐。——责编:哪里天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4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07-13 21:42:00
  问好黄老师,感谢赐稿平凡,祝愉快!
哪里天涯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4 05:52:37
  天涯大哥好,感谢你灯下不顾蚊虫的叮咬,精评细点!感佩您的才华与为人!平凡有您是一种荣耀,江山有您是一种幸福!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07-13 21:42:32
  这篇“古渡”,足见功夫!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4 05:54:54
  问好大哥,我这两下子您还不知道,再变也逃不过您的火眼金睛。呵呵!天热,保重!
3 楼        文友:武冈冰糖葫芦        2015-07-14 08:30:38
  大家风范,是也!高山仰止,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4 09:23:02
  问好武冈冰糖葫芦文友,您过奖了,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夏安!
4 楼        文友:平凡世界        2015-07-14 09:59:51
  您好,感谢赐稿平凡世界,您的文章已被我们《平凡世界》再次收录到微信公众号中,以便更多人分享到这份精彩。
   我们的公众微信号:Pingfanshijieshetuan,您可以搜索到以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就能看到您的美文了,另外您也可以添加关注我们的微信号,以便以后更加方便地欣赏到您和朋友们的佳作。
平凡世界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4 10:09:07
  好的,谢谢鼓励和厚爱,我定会再努力,欢迎多指导!
5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5-07-14 10:16:08
  我与朋友说,有空就多看看酋黄老师的作品,厚重之中有着浓郁的知识性。耐读耐品。
   又见佳作,深感欣喜。问好老师,平凡因您而精彩万分。
指间年华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4 11:00:40
  感谢老朋友的夸奖与厚爱,您过誉了,问好!
6 楼        文友:雨中的花纸伞        2015-07-14 14:17:12
  问好黄老师,读您的文,内心也会随着您的文字,上升一个高度。
雨中的花纸伞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4 18:04:34
  问好花纸伞编辑,谢谢您的夸奖,还需多多学习,祝夏安!
7 楼        文友:夏冰        2015-07-14 22:22:49
  嘿嘿,一开始以为写咱们总编,到结尾,果然!
   笔法高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5 06:02:02
  问好夏主编,感谢来访并留墨,写得不好,还请多多指教!夏安!
8 楼        文友:布衣白丁        2015-07-16 18:36:31
  江山古渡沧桑痕,延绵千里皆是春。【山高自有行路客】,【水深岂无渡船人】?
布衣白丁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7 05:53:46
  问好布衣侠客,以诗的形式点评,很雅致,我喜欢!
9 楼        文友:风轩        2015-07-16 22:32:34
  哇哦,这个很高大上啊,酋黄老师,佩服您的文采和写作功底。
风轩
回复9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7 05:55:14
  问好老乡,有您的夸赞和支持,我感到浑身的舒服。夏安!
10 楼        文友:平凡世界        2015-07-21 18:01:55
  平凡世界欢迎您:
   【平凡】广纳贤才,共谱华章http://www.vsread.com/bbs/topic-61936-649589.html
   【平凡·情】征文活动-江山论坛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61936-650616.html
平凡世界
回复10 楼        文友:酋黄        2015-07-21 19:36:59
  祝福平凡世界,有情同诉,愿天下有情人都幸福!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