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闲话书法

编辑推荐 闲话书法


作者:三月楚歌 秀才,1583.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08发表时间:2015-07-14 19:53:34
摘要:我是书法教育的赞扬者与鼓吹者,对书法教育是举双手赞成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我期待着颜筋柳骨,魏晋风流能在我们,或我们的下一代的笔底流动,在计算机一统天下的时代,中国书法的一脉风流,能继续温文尔雅地不断向前。


   言及书法,伴随的往往是国人的骄傲与自豪。确实,在世界所有文字中,真正具备书写的欣赏性并达到艺术的高度,能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具备一套完整的研究理论及其书写规则的,只有汉字。这种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艺术文化没有理由不说是东方文化的自豪,没有理由不是东方文化的典范,华夏文化的精髓。但却也有来自相反方向的声音。毛喻原《时代思想词典》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无文化时代人们无事找事的一门活计,本质上属于一种手工技术,与张大娘的剪纸、王木匠的手艺和李老三的蜡染毫无二致,它就是一种手工艺术品。但为什么人们没有把张大娘的剪纸、王木匠的手艺和李老三的蜡染抬举为一门国家的艺术和国粹的文化呢?为什么偏偏是书法,而不是剪纸、木匠活和蜡染,成了文化的一种代表与象征呢?”“这里的一种天大的误会与骗局。”
   余杰在《作为“文化摇头丸”的书法》一文中援用毛的观点并加以发挥,简单来说,书法并不是一种真文化,只能是一种伪文化,文字的真正目的是用来记忆思想与现象的,它的真正身份只能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作为工具性来出现并存在,并不是文化本身。“按理说,人们使用文字的正常结果应该是书籍,是饱含思想和深义的书面文本,绝不应该是书法。”这与中国的社会渊源大有关系。中国长达数千年的专制史,与主流不合的思想不仅是禁止的,也是危险的,任何与统治阶级意志相左的思想都是不应该存在而严加铲除的,从中国文化史上那些具备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而不得善终的学者来看,发表思想尤其是真正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冒险,拿自己性命来开玩笑,祸从口出并非天方夜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退而求其次,把功夫下在了文字的书写上,而且中国古代的科举取士也对书法提出了极高要求,不仅没有思想的八股文要写得好,而且书法也要写得漂亮,馆阁体就是文人举子必备的考试本事,历史上并不乏字写得差而失去功名的例子,也不乏因字写得好而获取功名的。因此,国人一流的智力、一流的想象力和一流的创造力都用到了书法上,从而成就了一种风气。余杰说得直截了当: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风雅’、最‘高贵’的书法也成了文论的空洞和文化的假象,同时它也被招安在权力网络中,参与规模庞大的‘愚民工程’。许多‘伟大’的书法家对真理没有趣,而终生沉迷在书法这一变态的‘美’中。尽管他们在书写的意义上达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境界,但他们本人在文化的意义上依然是一个‘文盲’。书法是中国人‘掩耳盗铃’式的自慰,是中国文化阶层自愿服用并已经上瘾的‘文化摇头丸’。正如毛喻原所说:‘在一个文化假象长期存在的地方,人们已丧失了甄别真文化的基本能力。于是假文化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所谓的真文化。人们在这种假文化中浸染、陶醉、自娱,自欺欺人,日用习之,久而惯之,最终使属于文化的一切都成为这种假文化的牺牲品。’”(余杰《作为“文化摇头丸”的书法》)
   这一观点是很具说服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书法充其量只是一种伪文化,一种文化假象而已,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与自豪的,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耻辱。但我想这种说法有道理归有道理,但它是一种以“今人之言言古人”,尚有可商榷之处。中国的长城,修筑的真正原因是抵御外族入侵,也就是说,害怕别人来攻打,把自己保护起来,并不值得骄傲;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种古老而腐朽的永生思想的产物;此外各种壁画,各种宗教现象,它的产生原因也不见得有多么的伟大,但依然不会有损于它们作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不会有损于它们作为人类伟大的智慧的体现,因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后来的文化上的地位,绝不能以它产生的时代、动机、原因为依据,而只能看它所产生的效果。就如长城、金字塔,这些文化符号已经超出了它最初的目的,或者说,它产生了另外的并不是修建者初衷的效果,这个效果足够使它无法不在文化史中提及并以正面价值的身份得到诠释与宣传,并不能因它当初的种种原因而被否认。
   书法也是这样,它产生的效果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始终,成为与中国文化血肉相连的一种社会存在。书法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另一条线索。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一个时代的气象,在书法上都有表现及深刻烙印。先秦时代,政治上处于统一前状态,社会发展处于初端,经济较落后,表现于文字上,是文字多样不统一,粗糙简单;秦统一后,文字也统一,出现了小篆。秦国实行专制,思想严重禁锢,小篆以李斯《琅琊石刻》为代表,秦朝命短,严格意义上来讲,文学书法,能入史者,仅李斯一人而已。小篆结构规整,形体修长,笔画圆润,缺少轮廓,体现出秦朝对统一、服从、规范的要求。汉虽承秦制,但气宇非凡,大汉帝国,包举宇内,文化上呈现出空前绝后的大气,如《史记》,政治上也大为开阔。书法上出现了汉隶,结构大度,笔法丰润,尤其是向两边的扩展的写法,蕴含着扩张与包容的调和;到唐,经济文化都异常鼎盛,书法也繁荣。楷书在此时达到了顶峰,颜筋柳骨,都是典范,风格各异,显示出唐的包容与气度,与李杜之诗同为盛唐之音的典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魏晋,魏晋是一个很奇怪的学术界也兴趣不减的时代,魏晋风流,二王书法,牵丝连带,飘逸姿肆,也是魏晋风流的最好诠释。总之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书法,包含了中国历史的万千气象,也成就了文化学、美学史上绕不开的话题,几乎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无一例外对书法(书法理论)略知一二甚至颇有研究,李泽厚、蒋孔阳、宗白华、朱光潜等等无不如此。可以说,书法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文化之骨髓,血肉相连。基本上成为了代表中国文化的典范。当然,长期以来,也得到人们的喜爱并习之,总结的经验心得作文述之相互交流传袭,成为非常可观的文化现象。书法同时也具备了别于他种文字的作用:欣赏性,以艺术的身份出现并存在。很多书法作品价值连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僧侣平民,都爱不释手,争取相收藏。如《兰亭序》,唐太宗为求得而留下不少佳话。
   当然,在今天,书法地位早已是夕阳晚照的残喘,在电脑的强势冲击下走向了边缘化,毛笔书法更是在近代以来各种书写工具的引入发明时被挤兑出课堂与日常生活,只有专业者或爱好者习之,大多人连其握笔方法也不晓,更别提写毛笔字,言为书法更是妄谈。书法似乎不可救药的走向衰亡。但最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对自我民族文化的反省发掘,各种传统文化包括书法在内被提及并加以弘扬保护,似乎让人对书法的再度逢春看到了希望。各地大小培训班雨后春笋拨地而起林立争妍,笔者也就地具体到访过几家,孩子们写得头头是道。但毕竟只是少之又少,走访几所高中学校,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书写程度之差,直可呼为鬼画糊,不仅不规范,缺笔少画,且潦草难以认读。也许,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一旦电脑再度普及,人们用笔机会再少,那么不同于字母文字的汉字势必会出现能识而不能写的局面。因此,某些地方教育部在国家倡导不力的情况下倡导让书法重入课堂,这一说无疑是好的。但却遭遇到来自余杰等学者的大加反对,其直言不讳,这是开历史的倒车。而我认为此言差矣。就算书法是一种伪文化,那么,今天我们去种兰花,烧制陶瓷,算不算开倒车?
   当一种伪文化它的功效已经成为一种有益的方式出现时,就算它不务正业似的取得非其所属属性的功能,它不应简单化地称为伪文化,就是今天也不能说长城就是中国的耻辱,也没有说要去销毁金字塔。虽出入,道理相当。更何况一个民族能写好自己的文字,使其美观,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好比中国人提倡内美,那么就算是写道德经的老子,也不见得不注重穿着而露腚于外而不顾,魏晋人的裸奔,虽然让人感叹,却未必能得赞赏,一个人能内修而外显,是了不起的。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竟具有工具性与艺术性双重功效,该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书法虽然博大精深,并非每个人都会去练书法,关键还是看个人兴趣。
   我是书法教育的赞扬者与鼓吹者,对书法教育是举双手赞成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我期待着颜筋柳骨,魏晋风流能在我们,或我们的下一代的笔底流动,在计算机一统天下的时代,中国书法的一脉风流,能继续温文尔雅地不断向前。虽然不会是主流,但至少留有这一份与工具无关的雅致。好比不能有了照相机,就会否定画家的作用。实用之外,我们需要趣味。

共 32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采用了辩证思维,开篇引述古今一些书法评论,对书法算不算文化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作者正面的看法。然后,作者以历史为线索,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书法的发展情况,特别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书法形成的特点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国家强弱的关系,揭示出了书法和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指出了书法在思想和艺术上都不可辩驳的文化地位。文章写到今天,指出了现代科技产品的出现和书写工具的变革,对书法社会普及性的削弱,肯定了关注民族文化的志士们恢复书法教育的努力行动。文章观点明确,批驳了错误说法,提出了正面的积极观点。【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7-14 22:01:20
  想否认书法的社会重要性的人不多,但是,他们的言论往往会产生不小的负面作用。文章采用辨证的观点,对这些消极观点进行了反驳,提出了正面的观点。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