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阳春游龙川(续)(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阳春游龙川(续)(散文)


作者:竹影香尘 布衣,47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6发表时间:2015-07-14 23:48:25

经川过桥,复回西岸,临水沿边依着南北窄窄的青石道,顺水转成东西向,一水分两岸的街道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柔和的夕阳光,暖风含着淡淡的花草清香,我感觉似乎刚刚才来到龙川。
   这是龙川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是一种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故俗称其为“水街”。一街两岸未见太浓的商业气氛,我从东岸的街道上漫步,每经过老街坊屋前,见有淳朴模样的村民,在门前摆几只竹筒,挂一块腊肉或一些小饰件等等。不问不搭讪,却都是一脸的笑意盈盈,让人感觉到那种居家人简简单单的亲和。我不知道这些村民们是得了川水的滋润,养育成他们这般温和可亲的民情,还是因为徽州人本来就特有这谦和的性格,总之,走在这里,全身心自然而然地放松并惬意。
   素知得水而宜居,走进龙川村,似乎看到了一部风水民居的经典。龙川虽然不大,但天然地理人工水系安排得却是十分绝妙。首先,龙川自东北入村后朝东而流,汇入登源河后折转南流。川溪经过水街这一段水流愈为浅缓。裸露的川床上设砌层层槛灞,川水在浅浅的层叠顺势流淌。一川清水上不见源头,下不见水去。从风水说,不见源头谓之“天门开”,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天门开则财来,地户闭则财运常聚而不竭。顺望向西,川上一道道小桥,川下有一层层槛灞,如连襟排扣锁着水势联着气脉。使得依山带水的村街生出特别的韵致。
   溪边,三两修缮的工人就着溪水清洗着一片一片陈瓦,向晚里的溪水,被拨起圈圈涟漪,似乎在绵绵低叙着一段古老的往事。整条水街,游人也不是繁多,且有三五成群或几十人组团攒动跟着一个人(导游),在川上一道一道小桥上往返两岸。
   “我们所走的两岸河堤各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名字——龙堤、凤街!”我绰着一团队缀行其后,接一段导游的介绍。“我们脚下踩的就是“龙堤”,它衍出于河东的龙山,对面的“凤街”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在构造上却大有讲究。请看,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对面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一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我稍稍顿步,目唆着分别象征龙鳞和凤毛的长条和鹅卵石,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实在是借物寓意创意巧妙!
   随着前行的脚步,可以看到龙堤、凤街都在逐步降低。据说这里另有奥妙:龙堤总是高于凤街。我颔首会意,作为宗族聚居千年的村落,大概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从居家夫妇纲常说,龙为乾,代表男子,凤为坤,代表女子。男具阳刚之气,故龙堤在河之阳,女子阴柔和婉,故凤街在河之阴,“阴阳顺,夫妻和,家道成”,龙堤设置比凤街高,大概是体现了“阴阳顺”的宗旨。
   我望着水街两边一折一折的民居墙,象楼梯一样高低起落,欣赏这徽派建筑重要特色的马头墙。据说,它不仅具有防火、防风、防盗功能作用还有一层肥水不外流的寓意。要说北方那种红墙金瓦能显示高亢张扬的霸气,而这徽州式黑白两色,倒是显得愈为沉静含蓄和内敛的端庄。黑白色底,古朴的足可以把人的游思带入遥遥深远的景境和妙理中去。
   沿着凤街,瞻仰始建于明朝的“奕世尚书”牌坊的精工喻砌,感叹它巍峨耸立,沐风嗟雨四五百年的雍容,它是一座丰碑,彰显着一门两尚书胡富和胡宗宪祖孙两代人功勋。思摸它,更能看出龙川胡氏家族曾经的一门荣耀。走在胡富亲设的十块青石铺成的“十全十美”桥上,那份踏实的感受与身后的牌坊自是不可同喻。迎面龙堤上的都督坊衔接着风光,陈迹伟业斑驳着历史的沉吟。
   因为天色见晚,折身沿着龙堤回转。经过胡氏宗祠门前,看它整体徽式建筑恢弘的外观,看它屋檐下雕廊画栋。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金”,“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横梁五段冬瓜栋,寓意辈辈皆得栋梁人才。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心拜一拜仪门上彩绘尉迟恭、秦叔宝两门神,再也按捺不住好奇,随着一批游人匆匆溜进去。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说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成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正厅两侧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别具一格。
   两侧各有10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更令人可爱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把整个荷群画面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显然,这荷花木雕融入的是中国和谐文化。据说图案里,还喻示着胡氏的族规祖训:和谐,和顺,和美,和鸣。其意思是社会要和谐;家庭要和美;人与人要和顺,世间万物才能奏出和鸣之声。
   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色,东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也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抚舔。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说它是徽州所有祠堂木雕艺术中的一颗明星,说它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雕刻艺术的瑰宝。
   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木雕简陋,另有风格。这是一座副祠,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更奇怪的是,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还是一个“谜”。
   惦记着群主约定归队的时间,我意犹未尽的从胡氏祠堂里退出。夕阳隐没在凤山后,水街笼罩在一片宁静安逸的氛围里。
   眼前这座始建于宋代的胡氏宗祠,在夕阳下愈显得庄严凝重,我从心底不禁对它肃然起敬。在海内外徽州人的心里,宗祠,是建在地面上宗谱,长期以来是遍及天下徽州人的心魂皈依之地。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它承载着不仅是一个宗族的文化,也是整个徽州文化的凝聚点。尤其是风水文化,更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龙川胡氏居于风水宝地中,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氏族文化,相应着这块宝地的风水,与其说风水宝地养能人,能人何尝负风水呢。
   比如,这块风水宝地上的胡氏所出的能人贤才,无一不是兴族安邦躬弼辅国,功勋垂世。然而,值得龙川胡氏子孙骄傲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先祖曾博得了多高的官爵,而是那些博得堂皇爵位上的先人后辈们,个个都是正气浩然,清名享誉乾坤的忠义之士。他们崇商,先义后利,形成徽商文化行遍天下;他们崇文,思想前卫,鲜明着“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理念;他们崇武,抵御外患护国安邦,忠君爱国拓土开疆。他们作为龙川的子孙,无愧这块养育他们的土地。更无愧于华夏的人民,因而,名垂青史的不仅是一族之荣耀!龙川代有人才出,何尝不是家国之幸……

共 30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龙川,经作者厚重而清新的文字描述,如一幅古老的山水画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俗称“水街”的龙川,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有着精妙的天然地理人工水系,有着宜人的自然风光,有着神奇的风水之说。跟随作者的笔墨,我们了解了“龙堤”、“凤街”,感受了“龙凤呈祥”的神奇创意,体会了传统观念下“阴阳顺”的千年古村落的宗族宗旨,欣赏了徽派古朴的特色建筑马头墙。斑驳的历史痕迹在这里尽数展现,古老的建筑,厚重的历史,惟妙惟肖、雕梁画栋的胡氏宗祠,用它妙趣横生的雕花特色而成为徽州木雕艺术的瑰宝,是整个徽州文化的凝聚点。龙川也因这块风水宝地上世代兴国安邦的仁人志士而名扬天下,因此,作者慨叹:龙川代有人才出,何尝不是家国之幸。通篇文章结构严谨,景物描述张弛有度,语言内涵丰富,笔力精巧遒劲。好作品,推荐欣赏!【编辑:梓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郁        2015-07-14 23:49:57
  问好作者,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2 楼        文友:梓郁        2015-07-14 23:51:48
  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认识了龙川这个古老的徽派古村落,谢谢作者!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3 楼        文友:梓郁        2015-07-14 23:53:59
  读美文是一种享受,读游记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美景。感谢赐稿心灵,愿精彩无限!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竹影香尘        2015-07-16 15:28:57
  谢谢!梓郁编辑辛苦了!
4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07-16 17:13:00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5 楼        文友:雨春        2015-07-16 18:05:46
  感谢赐稿心灵社团!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