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麦克马洪谎言(散文)

精品 【流年】麦克马洪谎言(散文)


作者:嘎玛丹增 秀才,192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0发表时间:2015-07-16 10:13:32

看见风,在林中穿越,我正瘫倒在潮暗阴湿的林地上。缺氧原因,呼吸和行走十分艰难。我准备放弃攀爬。
   无数的叶子,先用晃动的姿势告诉了我。随着风的发声,枝叶开始蠢蠢欲动。沉寂的森林,终于有了一些活动的迹象。其实,在大地的根部,生命从未停止呼吸,只是我们缺了昆虫的耳朵。寒冷却异常疯狂,锥子样砸骨穿心。我以为可以抵抗,等风走过,应该要不了多久,或者找到一块有阳光的空地。天空被枝叶遮挡得密密实实。我并不知道林子的深浅,方向变得难以辨别。铺满松毛、青苔和腐殖质的林地,松软得像装满了弹簧,没有任何动物的行迹,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引导方向。世上原本没有路,又处处道路,问题是,如何才能走出正确的道路。
   灌木丛在幽深的河谷晃动,坚硬稀疏的枝干上,细碎的叶子五彩斑斓,花一般迷眼,闪耀着比阳光更眩目的光斑。原想赶在风之前,捡到一片鲜艳的叶子,不管夹进书页,或是送给情人,都是关于深秋的信物。它们精灵样翻滚在地,总是把我远远地抛在身后。试图追赶风速,原本就是一种妄想。
   为了这次攀越,除了一身厚厚的衣服,我什么也没带。在这个难以企及的高度,相机变得沉重,重得使行走变得异常辛苦。透过东摇西晃的林梢,隐约看得见一些孤绝的山峰,顶部玛尼堆上插满木箭和经幡。在青藏高原的很多地方,高山顶上总有写满经文的嘛尼堆和飘飞的五色幡,它们既是信仰的物证,也是人间烟火的象征。如果你在旅途中见到,或看见了白塔或煨桑炉,表明附近一定有人的居所。人们把经幡和嘛尼石放在最为险要的垭口和山顶,不仅能给孤独的旅人指引方向,还能给人以勇气和安慰。一个人孓行高原,看见它们,旅途就会变得不像事实上那样空旷和孤独。
   树木变得稀疏起来,地面有了零星的嵩草和细碎的花朵,行进也显得更加吃力。经验告诉我,穿过这片冷杉林,就是高山草甸。前方五十米开外有一片空地,阳光在那里倾泻而下,给人以想象的温暖。要走到空地,这五十米的距离,竟是如此遥不可及。事实上,寒冷残酷得一言不发,暴君样统御着高山峡谷。行进途中,我的肺腑,一定有什么东西在用力撕扯,迫使心脏在体内东逃西窜,好像随时打算弃我而去。
   我只能走几步歇几分钟,张开大嘴,费力寻找着稀薄的氧气。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乱鼓样雷动。
   其实,我很想奔跑。除想走到阳光里抵御寒冷,还想尽快看到阿旺边巴坚实的身影。我必须抓紧离开这片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我被空气限制了。一切行动,无可奈何地慢了下来。相机增加了行进的负重和难度,我产生过丢弃相机的冲动。但没有人那样做,除非你真的愿意舍弃一切。自然,试图捡拾一片叶子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四千三百米以上的海拔高度,不支持我奔跑。我被稀缺的氧气打败了,瘫坐在森林里周身乏力。在此间无法充当英雄,也不可以目空一切,在高原残酷的自然气候面前,习惯主宰大地的人或动物,毫不例外地变得谦虚起来,任何人定胜天的壮志和豪迈,完全可能因为不切实际的虚狂,跟世界长别。
   这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西藏山南的隆子县地域,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让这个地区的沟谷,意外的披上了浓密的植被。在有众多神灵居住的高大山峰中,扎日沙巴是西藏最富传奇色彩的神山之一。早在藏传佛教进入吐蕃以前,它就是苯波教徒最重要的朝圣地。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藏族人和珞巴人,一直把它视为西穹菩萨的化身。只是扎日沙巴有一张无常的脸,很难在云遮雾绕的身后,露出自己的尊容。我坐着喘息的地方,还不知道距离它有多远。边巴告诉过我,如果看见它,并日廓(转山)一周,就可以出离六道轮回之苦。那是藏地众生想要的来世。人们选择在木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猴年转扎日,据说都可以离苦得乐,免除坠入地狱之虞,往生人间或佛界。而环绕扎日沙巴转山,意味着要在高海拔地区行走一周,从隆子县的加玉,走到中印边界线上的塔克辛,再回到我眼下走一步如行千里的地方,这对于习惯了低地和汽车的身体,无异像一个超越时空的传奇。我缺少朝圣者那种钉子样的信念和毅力,只想远远地看见它,哪怕只是一瞬。
   我一直想站在距离神灵最近的地方,把我对信仰,对天地自然、对高地民族的敬畏和崇敬,安放在世界的最高处,成为心底可以触摸和观照人生的教堂。
   坐在草甸上,纸烟刚刚点燃,风的寒芒刺得我四肢冰冷。别无选择,只好站起身来,继续朝有阳光的地方缓慢移动。不到五十米的距离,好像用了一生的力气,才摸到了阳光的皮肤。在高寒的森林触摸太阳,让人感到了伟大的幸福,瞬间懂得光芒的意义。
   云在蓝幽幽的天空疾走,它的速度,让人嫉妒。源自山顶的冰融雪水,沿着光溜溜的身体蜿蜒在沟谷湿地,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小声跟石头和青草说着话。
   寂静。树叶继续从树枝落下,并在草地上蝴蝶样翻滚。
   刚刚进入森林时,我问过边巴,到山顶有多远。边巴说不远,穿过树林就能看到。但眼下这片森林,让我觉得深不可测。事实上也就两三公里的长度,因为举步艰难,给了我漫无边际的错觉。有着十年侦察兵经验的边巴,走遍了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的每一寸土地,对世界高处的雪山冰川、河流沟谷、森林洞穴、村寨寺庙,包括藏地最深的秘密,了如指掌。边巴虽已六十高龄,行动仍然矫健自如。常年的高原作业,让他变得异常健康睿智,几乎可以用强大和博学进行形容。
   之前,我们的越野车从朗县出发,离开雅鲁藏布江南岸公路,沿着深切山谷进入隆子县地界。在尘土飞扬的黄土便道颠簸了大概一个时辰,汽车刚从烟尘中站定,马及敦村民立马就从各个方向围拢了过来,纷纷跟边巴招呼问候。看上去,边巴就像回到了久别的兄弟姐妹中间一样。这个袖珍的珞巴族村落,不到十户人家,过着半农半牧的传统生活。石木结构的土掌房依山就势,原本很是古老朴素,可惜被新盖的彩钢顶棚彻底破坏了,看上去就像一个穿着氆氇的老人,外套一件笔挺的西装。而它的四周,依然堆满了滚木、砖石和柴禾,到处都是腐木、乱草、垃圾和牲畜粪便。于今,到处都在发展旅游,偏远的马及敦村也不例外。给建筑立面穿衣戴帽的现代化改造建设,作为农村形象工程,在许多地方的外部进行。但现代建筑材料的胡乱使用,让一些原本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建筑词汇,被修改得张三李四,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温度和灵性。
   我从藏地东缘的芒康县开始,成为边巴领队的“茶马古道游线考察团”的一员。一路上,不管地方政府官员,或是边远山区的普通百姓,到处都有边巴的熟人。边巴当年在部队的编制远在拉萨,因为一直在奔跑中执行军务,对藏地山水草木的熟悉,就像熟悉漫长的边防线上,那些孤独的哨所和重要而隐蔽的地形地貌一样。
   简便道路沿马及墩村东侧山脊,上行约三公里以后,我们便来到了一片湿地的边缘。道路于此结束,开始步行。边巴背着水和食物,一次次把我远远丢在后面,不时停下并回头望着我,他的身体语言已经无数次告诉我:老弟,你走得太慢了。边巴只是出于礼貌,没有说出口而已。这个在高海拔地区如履平地的藏族老兵,最终不习惯我的迟缓,半途扔下我,自顾自地向山顶走去了。
   我以为,没有工厂和网络的安静,是自己一直需要的。独自坐在扎日沙巴的森林,才意识到,一个人习惯了有人群的公共生活,离开它,就像离开日常经验的靠背,一旦远离人群,就会因为这种无人交流沟通的孤单,陷入孤独和恐慌之中。而那些让你恐惧和不安的东西,同样源自经验。也只有置身荒寂无人的蛮荒之地,才能感念到能够置身人群,原来是多么的安全。
   大地完全敞开,世界了无遮拦,寂静的荒野,安详得让人恐惧。我突然有些担心,在这个见不到村庄、人群和牛羊的地方,除了荒野和沉寂,雪豹、狼或羱羊,是否会突然在眼前出现。
   边巴说,翻过扎日神山,就是麦克马洪线。上世纪初,英印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有一天坐在新德里满是雪茄气味的办公室,听完探险队关于喜马拉雅山的地理测绘报告。眼睛突然一亮,反正很多地方无人居住,当年在西藏执政的噶厦政府,还没有能力进行准确的地理勘测,便指示探险队根据实地踏勘结果,重新画一条中印界线。为了满足麦克马洪的突发奇想,几个英国人回到伦敦的实验室,沿喜马拉雅分水岭和山脊线,西起不丹和西藏交界处,至云南的尖高山的连接线,异想天开地画成了中印界线。传统上属于西藏当局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约九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就这样被强盗们顺手牵羊地掖进了腰带。谁也不愿相信,这条纸上入侵的连接线,后来被印度政府一厢情愿地当成了中印边界。此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特使伦钦夏托拉,作为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必然要和《西姆拉条约》一起,遭受国人的唾沫。虽然,这和他个人的立场,可能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李鸿章当年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纯属伦钦夏托拉私人行为,为了蝇头小利,没有得到中央政府授权,擅自在《西姆拉条约》签字画了押。虽然之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乃至签字者所代表的西藏噶厦政府均不予承认,但英印政府以此为据,概不让步,使得麦克马洪线跟所有的历史谎言一样,一直被印度当局当作事实在利用。伦钦夏托拉胆大包了天,当该被鞭刑尸骨,必然要和时间一起承受千古骂名。遗憾地是,我们在文字典籍中,找不到这个人的更多记载,包括他的出身和死亡。
   在这片荒寒广大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很特别的族群——珞巴人。于今,大部分的珞巴人活动在扎日神山以南的印占区,居住在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人仅有二千三百人。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错误的麦克马洪线,成为世界上最漫长的错误,让这片土地,一直在强盗的仓库中争议,至今没有得到正确的修正。1962年夏秋时季,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中印之间的局部战争,呼啸在我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枪炮声,迄今虽已消失五十多年,在彬彬有礼的谈判桌上,我们依然看不见收复失地的任何曙光。在长达一千七百公里的麦克马洪线上,含混不清的中印、中缅边界,必然要为喜欢和平的有情众生,蒙上危机四伏的暗影。
   我几乎就走进了麦克马洪谎言,但没有见到珞巴人,更无从享受用太阳烤烫的石头,煎烤青稞面饼的特色美食。可以想象一下,石头在阳光下或柴火中烧烫以后,再用来煎烤吃食,应该是天下无双的生态美食吧。于今风靡西南的石锅鸡,作为藏地最富地方特色的吃食,就源自珞巴人的古老传统。
   我的力气几乎耗尽,才走出了扎日沙巴的森林。边巴坐在错嘎湖畔,已经备好酥油茶、糌粑和风干牛肉。我瘫倒在寒冷的草甸上面,再也不想起来。我知道,我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攀爬了。
   错嘎湖作为历代大宝法王噶玛巴的圣湖,从来不缺朝圣者。据说,西藏神话中的中天神女就居住于此。错嘎湖湖岸四周植被丰厚,与藏传佛教噶举派相关的古迹甚多。湖盆装满世界上最干净的水,清澈幽蓝得牵心慑魂。无数细小的游鱼,在湖边的浅草间穿梭游弋。它们是这里最古老的居民,一生都不用担心什么,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一群身裹厚重氆氇的妇女,背肩几乎和身体同高的背囊,突然穿过云雾,出现在我们眼前。边巴照例和她们很熟悉,甚至叫出了其中一个女子的名字。她们是杂日乡的村民,从扎日沙巴神山以南的塔克辛购物归来。背囊里装着盐巴、肥皂、锅碗瓢盆和其它日常用品。她们放下背囊,坐在我们中间,愉快地吃着我们携带的水和食物。边巴跟她们有说有笑,使用了我听不懂的语言。我被声音抛弃了,无法通过语言去了解他们,瞬间孤立。我就是一个多余的人,直到她们高兴地离去。
   边巴一支又一支地吃着纸烟,树皮一样清晰的褐色脸膛,写满了一个老兵不动声色的机警和狡黠。我们之间话茬不多。说话也消耗氧气,很费力,或者话不投机。我们像两棵彼此间隔的树,杵在荒无人烟的错嘎湖畔。有一刻,我甚至确信边巴就是扎日沙巴的石头。这个噶厦政府警卫长的后代,曾追随祖辈的足迹走遍了西藏。在常年的侦察巡防中,亲历过最深的孤独、危险、饥饿和寒冷,也可能经受过无数牵肠挂肚的爱情。刚才那个叫拉姆的女人,年轻的时候一定很美,跟年轻时的边巴,完全可能一见钟情。虽然我没有听懂他们的谈话,边巴和拉姆彼此交汇的眼神,与我的情感经验完全暗合。眼神里有光,很柔软,自然让我想到了爱情。
   边巴从小见证信仰的崇高和强大,漠然的表情,不仅仅发表坚硬,还装满了西藏的神灵。在众神居住之地,谁愿意在心里离开神灵呢。这里没有绝对的强大或卑微,你是大地的主人,也是自然的奴隶。万物平等,是传统和信仰一贯坚持的主张,神灵永远至高无上。同样作为过去的军人,我没有边巴那样强悍,面对那些高山大川,我的身体和心灵,一次次举起了双手。

共 60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追随着作者的脚步,感受着在雪域高原行走的艰辛,缺氧,寒冷,举步维艰,甚至产生了丢弃相机的冲动。这儿,那稀薄的氧气让俯身捡拾一片树叶也成为妄想,说话也极为费力。然而,这些,阻止不了高原民族信仰的崇高和强大。带“我”一路行走的边巴对着扎日神山的方向凝神静默的虔诚,让“我”听到了天籁般的梵语,盈耳净心。在这片神性的土地,一百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叫麦克马洪的英国人制造了一个中印界限的历史谎言,这个谎言将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圈进了英国殖民者统治的英属印度内,尽管中国政府一直不予承认,但是这个历史谎言一直被印度当局当作事实在利用,让边界地区蒙上了危机四伏的暗影。作者引领我们走近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感受着这里人民坚定的信仰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神奇、富饶与美丽,身不由己和作者一样对天地自然、对高原民族产生敬畏和崇敬之情。远离工厂与网络,想在高原雪域获得心灵宁静的“我”在这片土地用心阅读,感受自然与历史的沧桑,感受那个长寿的麦克马洪谎言带给热爱和平的人们的阴影,使读者也情不自禁陷入其中,期待着谎言被戳破的日子早日到来。厚重的文字,带给人沉重的思索。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5-07-16 10:34:42
  记得多年前学习《历史地理》这门功课时,老师谈到,麦克马洪线把中国喜马拉雅山南麓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圈了进去,那儿,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温暖而多雨,且土壤肥沃,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但愿麦克马洪的谎言早日戳破,那片肥沃的土地早日回归。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7-17 07:15:1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