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叶公琐忆(散文)

精品 【荷塘】叶公琐忆(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25发表时间:2015-07-16 13:57:40
摘要:回想当时,我正闲来无事,站在窗前,看雨中树叶起舞。阴阳两隔,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好久,我这个不懂古韵的学生,才胡乱地凑成几句《悼叶公》:“惊悉魁星天际落,乾坤变色雨滂沱。踏平坎坷成大道,笑傲江湖见巍峨。亦师亦友心地宽,思汝念汝泪婆娑。从今倍感光阴少,人生路上敢蹉跎?”


   大家都知道,我国成语故事中有位“叶公”,他非常喜欢龙。当然,这里的“叶”字应读为“she”。“叶公好龙”语出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也形容一个人说的和做的差距很大,前后不一。
   如果认真地追溯和考证起来,“叶公好龙”这一成语原本并非贬义,它是用来赞扬叶公画的龙的。叶公是历史上一位乐善好施、政绩辉煌的了不起的人物。所谓的“贬”是历史发展中的阴差阳错,是对叶公的误解和误读。我要说的这位“叶公”,他真的姓叶,是不是历史上叶公的后人有待考证。他名讳一个单字“魁”。叶魁是我高三毕业那年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后来一起教书耕耘的同事。叶老师大高个,宽额头,一副大骨架,走起路来气宇轩昂。有一次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褂从外面回来,人们都说他有伟人的风范和气派,但我以为他更像唐代大诗人李白。要说为什么,说来话长,这还得从我和叶老师的认识开始。
   那是一九八二年的秋天,我正在乡下一个叫做“节巴草集”的小镇——皮营上高二。开学一段时间之后,那时似乎还没有教师节,大约就在教师节和国庆节之间,县里为了加强普通高中教育,从城里重点高中也就是所谓的“县高中”抽掉一些骨干力量充实到普通高中。叶老师就在抽掉之列。记得当时,初接第一课,叶老师就给我们讲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李白的游仙诗,它非常能够体现李白的性格和诗风。叶老师说:“学习古诗要反复地朗读和吟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让我们很好地理解课文,他在范读后又领着我们读。一节课,一篇相对较长的文言课文,我们几乎都快背下来了。我对李白的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印象尤为深刻。每当读到这句时,叶老师总是先高高地昂起头,然后才缓缓地埋下头去。我们读课文时也都模仿着叶老师的神情和举动。
   事不凑巧,叶老师刚给我们上一节课,就被学校调到了高三,接替他的是另一位从城里调入的张同善老师。张老师一张脸又黑又长,为人不苟言笑,态度严谨,风格上与叶老师大相径庭,两人立即形成了鲜明对照。我们私下里都叫张老师为“杜甫”,叫叶老师为“李白”。叶老师为人性格开朗,豪放洒脱,不拘小节。字如其人,他的字写得大而散,他写自己的名字,一个“魁”字,“鬼”和“斗”离得很远,完全就像两个字。同事都喊他“叶鬼斗”,他笑笑说:“我当作‘鬼’被斗了大半辈子,还喊我‘鬼斗’,看来我这辈子离不开‘鬼’了,我要给‘小鬼子’斗一辈子!”叶老师思维敏捷,这“鬼斗”和“斗鬼”在他嘴里就这么轻巧地一颠倒,他变作了“人”,别人却变作了“鬼”。
   说是说笑是笑,联系叶老师的一生,这“魁”字倒还是真有些讲究。“魁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曲星。叶老师文才很高,不到十八岁就小有名气,成了中原有名的作家。可文革中被打成了“右派”,据说是当时年龄最小的“右派”之一。这世上的事有时真的很难说。按道理讲,“文革”是“文化大革命”的简称,有文才有文化才对,可这年轻的作家怎么会成为“右派”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叶老师的出身。叶老师出身名门,老家就是沙河南岸商水邓城的叶氏庄园。邓城是三国名将邓艾当年屯兵的地方。叶氏庄园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周口文化系列旅游的景点之一。叶老师一脉正是叶氏嫡传。而当年叶家为大地主,后人中又有旅居海外的,叶老师受到了牵连;再加之他才高遭疾,在那样一个特殊时代,被错划为“右派”,便是必然的了。
   可谁能料到,政治风暴会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顶不大不小的“右派”帽子,叶老师一戴就是十几年。十几年的风霜雨雪,十几年的艰苦跋涉,叶老师完成了人生的历练和心理的蜕变,可他仍是孑然一身。每当提及这段经历,叶老师总是微微一笑。记得有一次,我们问他苦不苦,叶老师想想说:“有苦,也有甜。就说旅游吧,不是一样吗?累是累了点,倒也自由快活。只不过那时不叫旅游。”有个学生接着说:“叫‘云游’吧?”叶老师笑笑。“不对,‘云游’是说和尚的。”有人插嘴。叶老师接过话茬说:“一个人,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还真有些‘云游’的味道。可当时不叫‘云游’,而叫做‘流窜’!”那个学生似乎明白了,点点头说:“嗯,是盲流!”
   叶老师前半生犹如一叶浮萍,随波逐流,四处漂荡,直到不惑之年,才右派平反,可大好的青春都被白白地葬送了。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算真正理解了啥是生不逢时,一个时代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要抓住这后半生做点事。”工作落实之后,叶老师很快组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说:“时不我待,一切都不能等了!”叶老师夫人姓张,比他小十多岁,是镇上小学的英语老师,个儿不高,胖胖的,说话慢声细语,为人很温和,看得出叶老师对这桩婚姻还是满意的。他之所以从城里来到小镇,这爱情的力量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吧。
   两人婚后生有一女,起个名字叫“叶嘉如”。叶老师初去皮营高中的时候,女儿还在襁褓之中。每当叶老师唤她“嘉如、嘉如”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贾鲁”——我家乡的一条河的名字。记得当时,张老师还在哺乳期,他们一家就住在学校最前面那排出厦房的最西头。房子是新建的,一家人住进去,虽不算宽敞,但这显然带有照顾的意思了。叶老师为人也很知足。他说:“啥苦日子都熬过来了,这出厦房挺好的,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家具,两个柜子一挡,分隔个里外间不就可以了吗?”学校在出厦走廊的尽头很少走人的地方又搭了间简易房,算是个生火的地方。
   叶老师的居处,我曾去过两次。门口靠右,窗下是一张写字台,也是张老师的梳妆台;挨着写字台贴墙是一架简易书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摆满了书。再往里,左右两边对着的是一套单人和双人沙发,中间偏右是一张淡黄色的木制茶几。茶几上放有几个大小不一的茶具,全装在一个红色带金鱼图案的托盘里。靠茶几的北头是一溜柜子组成的照壁,柜子门一律朝里,柜子上贴有花花绿绿的儿童识字图片和英文字母,再里面就是休息的地方。通道上悬挂着一方绣花的白色布帘,最上面似乎还飘着几个黄红色的塑料气球。挤是挤了些,但明显具有家的氛围。
   叶老师上课很少给我们讲课文,他总是让我们反复读、自己背。有时讲些,看起来似乎也与课本关系不大。叶老师说:“语文就是语言,语言来自生活。”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讲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他说:“不要轻视那些体力劳动者,他们照样能够创造词汇。你像乡村泥瓦匠使用的那个家伙,就很有意思,‘泥抹’不就是‘抹泥’吗?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没有之类的词汇?”一个学生看到了窗台上缸子里的牙刷,就说“牙刷刷牙”。叶老师当即表扬他,善于观察和发现。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于是就开动脑劲主动地思考。有学生说“黑板擦擦黑板”,还有学生说“算盘盘算”、“耕牛牛耕”……
   一时间,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叶叶老。”这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笑倒一片。那个学生知道是自己的鲁莽,红着脸低下头,等待老师批评。叶老师看场面混乱,也不作声,等大家笑够了,觉得自己笑着没趣了,才态度庄重地说:“这位学生说的,形式上确实是词语的颠倒,可意义上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老叶’和‘叶老’虽然都是指姓叶的年龄大的同志,但‘老叶’是一般的称呼,像我就可以这样称;而‘叶老’是指德高望重的叶氏人,像被毛泽东称赞的‘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同志,北伐名将皖南事变中的叶挺将军。这位学生的说法,倒是提醒我们,学语言也不能只注意形式,而更应该注重内容。”
   叶老师平时上课,总是给我们抄写一些名诗名句要求我们背诵,可那时候高考还没有考这一项。初开始我有些不理解,只是跟着抄,抽时间背。叶老师还把写同一样事物的诗词名句整合在一起,以强化我们的记忆。可时间一长,容易混淆,譬如写长江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不过,等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地养成了习惯,觉得古诗词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读起来真带劲,心里面美滋滋的。
   在叶老师很少的课文讲解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以实物做参照,以加强我们的理解。记得高中教材中有一篇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现在我还记得有六道工序,其中“掐丝”一段最为精细,凭想象是很难理解的,叶老师就拿出他收藏的一个“景泰蓝”小壶,让我们传着看,然后紧贴课文,一句一句地欣赏品味“叶老”的语言,没想到这种实物教学法,最终事半功倍。老师教得轻松,我们学得也轻松。当时,我们都爱上叶老师的课,感觉他的课堂不但语言幽默风趣,而且举重若轻,觉得多难理解的东西,到他那里就好像势如破竹、游刃有余。
   我尤其喜欢上叶老师的作文课。初写作文的时候,他先让同学们出题,他来口头作文;无论大家出题怎样的刁钻古怪,他都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我便心悦诚服、兴味十足地向他请教,叶老师说:“这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打开自己的话匣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学着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把自己真切的体会和真实的感受谈出来,然后再讲些事情的先后,观点材料的一致,语言怎么说更有意思,也就拜拜了。”叶老师好给我们讲《三国演义》,他特别喜欢关羽。他讲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简直是眉飞色舞;他有时也讲华容道,也讲败走麦城,那气象就如换了一个人一样。他曾经即兴为关羽写了一首七律,因为时间的久远,我只记住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两句:“马驰五关萧萧勇,魄落麦城瑟瑟风。”
   那一年高考,语文一百二十分,我只考了八十一分。当老师的“真传”面对一道道选择题的时候,我没有用得上,我让老师失望了,我只上了本市的一所师专。不过因为叶老师的原因,我选择了中文。三年,弹指一挥间,我大学的学习生活过去了,毕业后我又回到了母校教书,和我那敬爱的叶老师成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初登讲台,我虽有满腔的热情和使不完的劲,可面对一篇课文该讲什么,如何讲以及怎样处理课内课外的关系感到“一头雾水”。我就向叶老师请教,叶老师说:“学习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至于课文无需讲得太多,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读,你也读,发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按照叶老师的教诲,我很快适应了课堂,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叶老师说:“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听说读写,抓住了听说读写,也就抓住了学习语言的关键。”叶老师还说:“‘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课堂上要想法撬开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想说敢说,大胆地说。‘说’是一种沟通,只有多交流,你才会发现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至于作文,也可以先让学生口头作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受叶老师的影响和鼓励,我们几个年轻人组织了一个学生文学社团。叶老师亲自给我们文学社取名为“逐鹿”,他说:“我们地处中原,古代有‘逐鹿中原’的说法,况且‘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对年轻学生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我说:“这名字是不是太大?”叶老师说:“干啥事都讲个志气勇气和豪气,大一点也没什么。”
   说了就干,我们首先在一二年级做了宣传和动员,你别说,学生热情还很高,当时报名参加的就有五十多人。我们先让学生填一张个人情况登记表,要求每人给自己起一个笔名。“逐鹿文学社”就这样办了起来。叶老师说:“既然办了,就要有社刊,给学生一个发表和展示的空间。”我当时负责着校团委的工作,那时的印刷还是先用铁笔钢板将要印的东西刻在蜡纸上,然后像过筛子一样地用手轮蘸着油墨一张一张地推,是一项耗时又费力的事。不过,社团的几个骨干并不嫌劳累和麻烦。当时的社长就是我们班的班长,名叫理伟东,一米八多的个儿,篮球打得很好,在学生中威信很高,他还物色了两名学绘画的同学做美工和设计。让我没想到是,叶老师为此事还专门进了一趟城,请当时的县文联主席刘登龙先生题写了逐鹿文学社的社刊《逐鹿》两字。据叶老师说,刘先生很是支持,不同规格样式他不厌其烦地都写了三张备选。
   《逐鹿》创刊后,大家的热情更高,稿件多如雪片,落后的工艺远远满足不了形式的发展。叶老师说:“既然大家动起来了,咱不如鼓动学生办‘手抄报’,这样即解决了印刷的问题,又让大家的作品有展示的地方。我们只需过一段时间在校园里张贴出来,搞个手抄报评比活动,给学生点鼓励。”我看可行,便把叶老师的想法和要求讲了下去。这一干,还真干出了些成绩。等到《逐鹿》印刷第五期的时候,社团成员每人手中的手抄报已厚厚的一沓,我们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颁发了有校团委印章的奖状和奖品。说起来,奖品也就是一个塑料皮本本,同学们都很高兴。叶老师还将五期《逐鹿》订在一起,搞个合订本,又从多期手抄报中精选一些质量相对较高的,送给了县文联。我如法炮制,也将我们的心血与汗水展示给了团县委,受到了两个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县教育局得知后,还专题发了一期简报,号召全县中小学学习。

共 952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的人物传记散文。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叶老师“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精彩的一生。文章先从叶公好龙说起,说到了历史上确有叶公其人,名叫沈诸梁,因政绩显赫,孔子还专门拜访叶公,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由此说到了自己高中时代遇到的一位恩师——叶魁。在作者的眼里,他气宇轩昂,像极了李白,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叶老师讲课,强调读中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都很崇拜他,读时都模仿叶老师的神情和举动。有人说喜欢一门课,是从喜欢一个老师开始的。叶老师的课深入浅出,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强调多读多积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叶老师思维敏捷,说话风趣幽默,举重若轻,深受学生的喜爱。虽然当年被错打成右派,但老师面对磨难,微笑以对,他的前半生犹如一叶浮萍,直到不惑之年才成家。当时住房子条件并不好,但叶老师很知足。后来,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和叶老师成为了同事。一开始没有经验的我,又得到叶老师指点和教诲,很快便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受叶老师的鼓励,我们几个年轻人组织了一个学生文学社团。《逐鹿》创刊后,大家投稿的热情很高,社团办得有声有色,受到县文联和团县委的一致好评,县教育局还号召全县中小学学习。受叶老师的影响,我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叶老师忙着替我操心终身大事。后来,几所学校整合,我们搬到城里,我和叶老师在一个办公室,语文组的“三老”,给我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生活中的叶老师也是那样的随和,踏雪出去喝酒,大家把酒言欢。有时,叶公也会即兴吟诗作赋,对往昔峥嵘岁月,谈笑风生。退休后的叶老师虽然见面少了,但经常在报刊上见到他的文章,叶老师依然发挥自己的余热,致力于研究和整理我们当地文化。让作者深感遗憾的是叶老去逝自己竟然不知道。作词一首,以作怀念,“亦师亦友心地宽,思汝念汝泪婆娑。从今倍感光阴少,人生路上敢蹉跎?”道出了作者的心声,那种对恩师深深的怀念跃然纸上。读了此文,叶公平易近人,高大鲜明的形象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章赞美了一位普通高中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一篇感人至深的精美散文,值得细品慢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7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6 14:00:20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6 15:37:41
  祝福荷塘,问好阿巧编辑!
2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6 14:08:25
  读了此文,我不禁也想起了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想道一声:“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您的教导之恩,学生永生不忘!”文中作者与恩师间浓浓的师生情谊让人感动!精彩散文,值得一读再读。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6 15:38:51
  文章长了些,让您辛苦了,太感谢了!
3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6 14:11:14
  老师的作品这样厚重、大气,让人读了爱不释手。问候酋黄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6 15:41:40
  从按语中可以看到,您把所有的内容都改过出来了,而且对其中有些错别字还做了更正,您真的和辛苦,出手快而准,真的很佩服您!再次问好!
4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6 15:42:47
  “改过”应为“概括”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5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6 17:35:50
  呵呵,酋黄老师在第几页的第几段?一会儿让社长审的时候给您改过来。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6 18:01:23
  太辛苦你了 ,真不好意思,没想到给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6 楼        文友:阿巧        2015-07-17 12:11:51
  祝贺酋黄老师的美文斩获精品!祝愿老师精彩无限!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7 13:10:51
  谢谢阿巧,太辛苦您了,我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7 楼        文友:天龙        2015-07-17 13:31:54
  祝贺酋黄老师佳作斩获精品,期待下一个精彩哦!!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7 14:35:05
  谢谢社长的厚爱与关注,问好社长!
8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7-18 15:20:44
  祝贺精品,学习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8 15:24:35
  问好老弟,辛苦了!祝夏安!
9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7-18 15:21:42
  即享受了美文,又学到了知识。
回复9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8 15:26:33
  欢迎老弟多多指导,您的知识相当丰富,我还得多学点呀!问好!
10 楼        文友:清菡        2015-07-18 17:30:28
   祝贺作品加精!愿在荷塘写作愉快!
回复10 楼        文友:酋黄        2015-07-18 17:57:25
  问好清菡老师,谢谢,夏安!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