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散文·家园】麦收时节

精品 【散文·家园】麦收时节


作者:齐牛 探花,13006.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49发表时间:2009-06-21 21:02:19

我每天坐班车去郊县的大学城上班,沿途看到公路两旁的麦子熟了,翻滚着金黄色的麦浪,煞是喜人。一些收割机正在田间里忙碌地作业,却很少见到几个人影。济南一带的麦子成熟早点,我老家胶东那边比这里至少晚熟半个月。现在,这边开始收割了,我老家的乡亲们也在准备开镰了吧?
   记得小时候的麦收时节,我们乡村学校都要放假,小朋友们全部回到生产队帮助麦收。队长会根据我们年龄的大小,安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喻低年级的安排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拣拾麦穗,高年级的可以跟在大人后面学着慢慢割,也有的男孩子被派去跟马车或者拖拉机装、卸车。六月里,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太阳像个火球挂在当空,别说劳动了,即使站在太阳地里,也会把人烤得晕头转向,汗流浃背。而且麦收时节天气多变,雨水、冰雹也可能随时降临,因此大人用虎口夺粮来形容麦收的形势一点也不为过。
   天刚麻麻亮,割麦的队伍在队长的带领下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割麦大军一般以男劳力为主力,青年妇女为辅。大家身穿长袖衣裤,头戴斗笠,肩搭毛巾,到了地头,一字排开,挥舞着镰刀便上阵了。有蹲着割的,也有弯腰割的,但无论那种架式,却都是一种姿势:左手划个半弧把麦子搂过来,右手拿镰刀割韭菜似的“嚓——”地一刀下来,一大把麦子就握在了手里,如此反复着一个动作。蹲着割的,把割下的麦子掖在腹部与大腿之间夹着,割一把挪一步;弯腰割的,割一把便放下,再割一把再放下。打头割的一般都是好把势,每两至三人一伙,每人割两三把基本上就是一个麦捆子。打头的用麦子打一个结,铺在地上,后面紧跟的把割倒的麦子放上去,然后把麦腰子打个结捆起来。麦子一片片倒下去了,地里却躺满了一个个麦捆子,成垄又成行。随后,马车叮叮当当地来了、拖拉机突突地也开来了,队长便会安排部分人装车。我们小朋友也跟着大人一起往车跟前扛麦捆子,被麦芒子刺的脸、脖子尽是红点,像蚊子咬的一般疼痒,但我们没有一个叫苦的。马车、拖拉机车兜子里的麦捆子越来越高,往上面扔麦捆子就需要更大的力气了。看着大人往车上扔麦捆子,很潇洒的样子,自己也就盼望着快快长大,也能轻易地就把麦捆子扔到高高的车兜子上面。装满了马车,车把式就吆喝着牲畜,哐哐当当地上路了;拖拉机也会突突地冒着黑烟往生产队场院里飞奔而去。
   因为天气炎热,割麦子的社员们个个挥汗如雨,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解暑。队长想得很周到,他早已提前安排社员往田间送绿豆汤来了。送绿豆汤的人一到地头,把担子放到大树阴凉下面,就会喊:来水了!大伙们来喝水吧!社员们便会放下手里的活计,檫把汗,纷纷地往树阴下聚拢过来。年轻的男女社员一边说笑着、嬉闹着,一边拿起勺子往瓷碗里舀水,碗的清脆磕碰声,勺子与水桶的轻微碰撞声就会纠集在一起,成为地头树阴下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咕咚咕咚地喝起来。女社员一般比较羞涩,端一碗水慢慢地一边喝去,像品一碗美酒。男社员就不同了,他们真像是渴极了,恨不得连碗一起吞下去。有喝得急的,那水顺着裸露的胸膛往下淌,把裤子也弄湿了一大片。有人调侃说,某某,尿裤子了!大家就一起哄笑。社员们依次喝足了水,便在树阴下小憩一霎。有人抹抹嘴说,真痛快啊!有抽烟的再来一棵烟,年龄大的不太习惯抽纸烟,便叼起烟斗来。大家歇息片刻,收起烟斗,然后再继续劳动。
   临近中午时分,太阳更加歹毒,大地就像一个蒸笼,蒸的人浑身湿漉漉的。为了节省时间,队长会安排一个社员回村子收集大家的午饭,然后用独轮车推来地头树阴下。割麦是农民一年中最辛苦的农活,有“男人怵割麦,女人怕生孩”之说。多数家庭是送平时基本吃不到的白面馒头,至少也是那种说白不白说黑不黑的混合面粉制作的馒头,还有平日很难吃到的腌鸭蛋、腌鸡蛋、小咸鱼。大家分散在树阴下面,一边吃饭,一边拉呱,有的男女社员之间还打情骂俏,插科打诨,笑声不断。
   生产队场院里,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这里劳动的多是中、老年妇女们,也有部分特殊情况的年轻媳妇。她们把运回来的麦捆子一个个用铡刀铡下麦穗来,再负责晒干。不知就理的人也许要问,为什么还要把麦穗子跟秸秆分开呢,一起脱粒岂不省事?因为那时烧草也很紧俏,麦秸子可以做燃料,或者其它用途,如果把麦桔子与麦穗一起被脱粒机吞噬了当然省事,却是有点可惜,毕竟麦秸秧子烧火做饭比不上麦秸子结实,所以社员们宁可辛苦点也要把麦穗与秸秆分开。另外,机器只脱粒麦穗子也节省时间。铡下来的秸秆里面因为也存在少量麦穗,当作草烧掉就可惜了,于是就分到社员各家各户,再人工把麦穗子挑拣出来。社员们家家户户门口或者院子里都有一个麦秸垛子,一些老人或者更小的儿童们也不得闲,他们在家里把一个个麦捆子打开,把麦穗子一个个认真地挑拣出来。
   麦收的各个环节那一个也不轻快,打场也是如此。当时大队只有一、两台脱粒机,而十几个生产小队却几乎同时需要它。因为时间宝贵,大队便用抓阄的办法让各小队轮流使用,但脱粒机24小时工作却还是不够用。有时候,为了抢时间,有的生产队便用最原始的办法,即用牲畜拉着个碌碡在麦穗子上反复碾压,效率尽管低下,却也比空等机器好,只是不够卫生罢了。因为有的牲畜尽管打场时戴着粪篼子,却还是经常尿在场子里,污染了粮食,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后来,大队陆续又增加了几台脱粒机,牲畜打场的原始办法才废止了,但挑灯“打夜战”还得经常进行。社员们劳累了一天,很辛苦,再加夜班往往有点吃不消。不过,为了把劳动成果及早装进粮仓,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拼命也得干。夜间的打麦场里灯火通明,脱粒机一刻不停地哐哐叫着,在寂静的初夏夜晚里声音格外大。大家有专人往机器传送带上输麦穗的,有在后面整理麦秸秧子的,有在机器一侧接收麦粒的,分工明确,忙而不乱。我们小朋友也也主动请缨跟着大人来“打夜战”,端麦粒,输麦穗,一点也不含糊,却经常熬不过大人,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不觉站着就睡过去了。大人看见了就撵我们回家睡觉,我们就说要学习英雄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到场院备的防火水缸里舀点水洗把脸继续投入“战斗”。有时候实在熬不住了,便咕咚一声倒在一堆麦秸秧子上,沉沉地睡去,什么时候自己被埋没了都不知道。好在这麦秸秧子没分量,一旦醒了自己就能钻出来……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已经有三十几年没参加过家乡的麦收了,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来,仿佛如在昨天。如今,不但生产队走进了历史,就连脱粒机在我的老家也没了踪影。麦收时节,联合收割机开进麦地,唰唰地几个来回,麦子就收完了,也打完了,省却了诸多的人力与物力。岁月匆匆,小时候的那种热火朝天的麦收场景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却像烙印一般永远地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2009年6月

共 26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童年岁月记忆中那夏天的麦香,伴了欢乐、欢畅、热闹的劳动场面扑面而来,细腻的笔触记录下生动、有趣、活泼的一幕,充满着劳动的欢娱,真实真切,如临其境,乡村的夏天如同漫天的麦田,展开了画卷。文字娴熟,层面分明,场面热烈,充满生活气息。推荐。[编辑:栗子]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622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09-06-21 21:45:57
  读着这样厚实的文字,我仿佛沉浸在那真实的麦收时节里,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满心都是麦子的浓香。欣赏美文。问候作者。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2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09-06-21 21:55:18
  浓浓的乡村气息,感觉很真切,很舒服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3 楼        文友:齐牛        2009-06-21 22:43:41
  栗子编辑只记得秋天收获栗子了。如果秋天能收麦子倒是好了,一年就可以收获两季麦子了。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4 楼        文友:叶雪        2009-06-21 23:01:56
  问好老牛,好清新的乡土风拂面而过……
风景这边独好!
5 楼        文友:齐牛        2009-06-21 23:16:02
  欢迎怪鸭妹妹!“哞——”牛高兴呢。常来玩吧。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6 楼        文友:铁禾        2009-06-22 00:47:12
  这个时节,麦子还没有熟,而夜晚的明月,像把镰刀,摩挲着麦子的颈.....
铁禾
7 楼        文友:侦察兵        2009-06-22 09:01:05
  行云流水般自然舒展的文字逼真呈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生动活泼的乡村景象!老牛沉默几天原来是在挖掘记忆深处的宝藏,身在城市心还在乡村,麦收时节的画面是那么美好动人,饱含着田园生活的浓厚气息,深蕴着生命的敬意与感动。问好牛和栗子~
8 楼        文友:侦察兵        2009-06-22 09:05:29
  也奇怪现在怎么是麦收季节。欣赏了大家的评论,问好楼下各位~
9 楼        文友:三公主        2009-06-22 11:47:44
  俺爱读大哥的文,也佩服大哥的文笔技巧,读这样的文,里面金子多,没水份,能学到东西——————其实文如其人,大哥的人品正如他的文字一样厚重实在!
   一棵烟===是“一颗烟”吧。
一只空灵的燕儿!
10 楼        文友:齐牛        2009-06-22 13:10:28
  谢谢燕子提醒!你说得对!当时在用这个字的时候是有点犹豫,虽然都是量词,但“棵”似乎仅对树木。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