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陪回民过“大年”

精品 我陪回民过“大年”


作者:湖北武戈 进士,10571.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22发表时间:2015-07-21 17:44:05
摘要:农历六月三日,星期六,是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穆斯林的重大节日——开斋节。回民的”开斋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我非常荣幸受到回民的邀请,陪他们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大年“。

农历六月三日,星期六,是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穆斯林的重大节日——开斋节。
   三天前的农历五月三十日,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杨洪霞分别电话邀约市、县新闻、摄影和文学界的朋友们,去湖北口参观开斋节盛况,笔者荣幸地受到杨科长的邀约。
   杨洪霞曾经告诉过我,湖北口的回民是从陕西潼关迁徙过来的,分别居住在湖北口回族乡的湖北关、红岩、坎子山、东川和虎坪等村,总共有918户,445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8.7%。
   由于我到湖北口去的次数不多,对回民及其风俗习惯的了解不是很多,而且都是一些零散式的碎片,对于回民的“封斋”与“开斋”,更是知之甚少。好在杨洪霞是个细心人,她不仅为我们作了一些口头介绍,还把她早年撰写的《回民的“封斋”与“开斋”》打印了很多份,使我们对于回民的“开斋节”有了一个初步地了解。
   开斋节的前一天,我们与十堰摄影界的几位朋友一道,来到海拨1500多米的坎子山上,从中共十八大代表、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那里,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一些有关“封斋”与“开斋”的习俗和讲究。魏书记告诉我们:开斋节是穆斯林的珍贵日子。节日里,每个穆斯林都要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以提高个人品性和道德修养,指望真主予以更多恩典和收获。开斋节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日子。开斋节应当更多地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友、孤寡和穷人。由于穆斯林是祈求真主赏赐恩惠,所以,首先应当感赞的,是真主已经赏赐人们的恩典,并以自己富裕的条件和施舍,给那些需要精神和物质帮助的人以力所能及的援助。通过一次成功的尔德节日,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在真主的绿荫下提高一个精神阶梯。
   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都要去麦加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我猜想,这可能就是穆斯林封斋的由来。魏书记告诉我们:“斋戒能使有钱人尝尝饥饿的滋味,(使其)不要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尝到别人的痛苦。”
   泗峡口也叫湖北口。顾名思义,是四面环山的关口。走进泗峡口,你会现实地感受到,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湖北边镇——口子镇。据乡里的老人讲,这个秦楚边镇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远古时代,这里是秦岭深处的小驿站,过往盐商茶商在这里歇脚驻足,秦楚间的官差、邮差在这里饮马加料,偶然间也有州官、县官和巡抚大人在这里“体察民情”。我不知道这里走出过多少达官贵人,只知道自民国至今,这里也出过几个州官县官。地方虽然小而偏远,却也人杰地灵。
   据乡党委宣传委员马荣华介绍,红岩清真寺位于湖北关村,是该乡五座清真寺中最大的一座,礼拜殿和道德讲堂内外可容纳2000余人聚会礼拜。始建年份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历史上曾经还有座红岩西寺,文革时被毁,仅存一块石碑!现存的红岩清真寺,也就红岩东寺,与西寺原址相隔500米左右!
   我们从坎子山过来的时候,红岩清真寺的院里院外,已经聚集了数百名回汉群众,乡政府的干部们也在陆陆续续往红岩清真寺汇聚,年长的、年轻的、男的、女的穆斯林们,脸上洋溢着欢悦的笑容,他们热切地拥抱着,相互传递着最诚挚地祝福。高音广播里反复播诵着阿拉伯语《古兰经》,那深厚而又圣洁的男中音,随着湖北关的晨风,播向四面八方……
   杨洪霞的老家在坎子山那座最高山峰的半山腰上,距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左右。别看她那么年轻,却对回民各种风俗习惯都非常熟知,这主要得益于父亲杨恩斌对她的教导,或者可以说是耳濡目染。杨洪霞的父亲是湖北口回族乡的第一任乡长,也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每年都会按照回历把儿女召集到一起,正正规规地封斋和开斋。杨洪霞告诉我们:在斋月开始的前几天,湖北口回族乡的穆斯林,比平时显得更加忙碌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进商店、转小摊、采购各种清真食品,为封斋作准备。
   在她的印象中,这天黎明前,星光灿烂,夜空如洗,一时间,从各个清真寺的“唤醒阁”上传来一声声悠长的“索俩”声,显得格外神秘而又悦耳,这是告诉人们,新月已悄悄升起,斋月从今晨开始。于是,千家万户的穆斯林们,便在这响彻黎明的“索俩”声的唤召下,沐浴净身,端出早已准备好的丰盛食品,开始用餐。由于白天不能进食,所以,为了使体内有足够的营养和热量,这顿饭显得非常重要,除优质面食外,还有牛羊肉等。待吃饱后,按照规定的时间,男人们纷纷拥向清真寺,女人们则在家中做一天中的第一次礼拜,至此,全年中的第一次封斋开始,一天中不再动烟火了。因为,在湖北口回族乡,汉族与回族世代和睦相处,所以,汉族同胞也十分了解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生活习俗,对他们的斋戒,也十分理解和尊重。
   开斋节的前一天,我们专程来到坎子山,同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中共十八大代表魏登殿有过一次简单的交谈。魏书记是个很忠实的回族汉子,大约一米七的个头,除了那颗火热的为民情怀,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魏书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过兵,退伍回乡后,连任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达39年。他向我介绍了坎子山的自然资源:全村共有179户,653人,其中回民87户,184人,共有耕地1380亩,生态公益林2.4万亩。坎子山村是郧西县海拔最高的村,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难以积水,全村人畜饮水困难。1997年,他和全村干部群众一道,经过一年奋战,在全村建成水窖111口,2011年又建设两口容积达2100立方米的水窖。现在,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近十年来,他们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蔬菜产业、农特产业,注册了“坎子山”牌农特产品商标,坎子山的牛羊肉、玉米、土豆、核桃成了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魏书记很自豪地说,山上的回汉农民靠养殖山羊、耕牛和种植洋芋、包菜等农副业生产,人平纯收入已达到4700元。目前,坎子山村已修通水泥路12公里和通组沙土路14公里。
   当我听说魏书记的家中仍然非常清贫,问他有没有过后悔时,他摇了摇头说:“这有啥可后悔的嘛!老百姓选我当书记,不就是要我为老百姓办事的嘛!”
   当我再一次感叹魏书记的为官历程时,红岩清真寺礼拜殿内,响起了主持人宣布礼拜开始的宏亮声音,我连忙将思绪从坎子山上收转回来,同前来参加开斋节会礼的回汉群众一道,涌进清真寺院内。只见数百名男女穆斯林面朝西方,整齐地坐在礼拜殿外的场院里。会礼活动由乡纪委书记、回族干部王福喜主持,阿訇马定军手捧着一把冒着青烟的檀香,神情肃穆地走进礼拜大殿,在一阵阵阿拉伯语的宣引下,殿内外的穆斯林群众虔诚地礼拜着……我的思绪,也在穆斯林庄重的礼拜声中再次飘向远方……
   湖北口回民当起源于元朝。其时元军大举西进,征服阿拉伯、波斯湾和中亚一带,并就地征召青壮年编入探马赤军(或称“西域亲军”),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迁发到中国内地,参加蒙古民族统一中国的战争。
   《郧西县志》记载:南宋咸淳三年到九年(1267年一1273年)间,元世祖忽必烈调集数十万大军,由陕入鄂经上津围攻襄阳,其中就有不少回族将士。后来,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忽必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同”。从此,探马赤军复员为民,就地定居,成为回民始祖。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反明烽火四起,战火连绵不断。河南、陕甘一带连年大灾,民不聊生,灾民四处逃难谋生。今湖北口的回民祖先,由陕西临潼、长安一带迁移至湖北口、庙川一带落户,尤以马、哈、魏、杨等姓居多。他们在荒山野林中辟路垦荒,定居于海拔1600余米的老水泉、松树阳坡(即今红岩坎子山村)和陕西省镇安县的茅坪、阳山等地。清朝中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加剧,激起汉、回、苗、壮各民族人民的反抗,陕甘诸地回民纷纷聚众造反。清廷以各个击破之术,予以镇压。为防止回民再生事端,清王朝对聚居之回民实行强制疏散。嘉庆至同治年间,陆续有被强行疏散和逃荒的回民进入泗峡口一带。由于这里远离官府,便于避难和生存繁衍。于是,在这老林荒山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西川、桃园沟、湖北口、红岩、冯家冲、虎坪、泗峡口等村在内的回民聚居区域。我们常说的“湖北口回民”,就是以红岩、东川为中心的聚居区的回民。
   最初,回民群众在冯家冲草建活动场所。清初,回民向地势较为平坦的红岩、泗峡口发展。经在西安、镇安、安康及泗峡口等地回民捐资,清朝康熙初年,穆斯林群众在今湖北口修建了一座清真寺(后称红岩西寺),湖北口及与之毗邻的镇安县茅坪全部穆斯林,在此做礼拜。乾隆年间,当地穆斯林因在西川形成新的聚居点,又于今西川村三组新建一寺,为西川及陕西茅坪回民的礼拜场所。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各宗教场所命运殊异。红岩西寺,康熙初年建,乾隆年间重修。“文革”期间被毁,西川寺,康熙初年建,乾隆年间重修,光绪七年复修,1985年重修;红岩东寺,道光三十年建,民国十二年冬为军阀队伍焚毁,两年后重修,1985年补修:杨家河寺,光绪年间建于湖北口村,坎子山寺,建于1946年,“文革”废弃不用,1991年复修。根据这些只鳞半爪的资料,我们似乎可以感知到,湖北口回民所经历地种种磨难。好在党的民族政策随着改革开放,再次枯木逢春,使穆斯林宗教活动柳暗花明。1979年后,回民兄弟的宗教生活逐渐得到恢复。1983年,省主管部门批准开放了红岩东寺、西川寺和坎子山寺,使回民有了固定的宗教场所。
   阿訇的念经声还在红岩寺的上空回荡着,穆斯林也还在虔诚地礼拜着……
   湖北口回族乡地处鄂西北边陲,踞于湖北大梁之巅,三面环陕,一面归鄂,地扼秦楚要冲,东距郧西县城145公里,北距西安285公里。全乡版图面积为251.62平方公里,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大,最高海拔1799米,最低海拔540米,全乡平均海拔921米。全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160天,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高寒乡镇。
   1986年4月3日,湖北口回族乡宣告成立,成为十堰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冠名的地方行政机构。从此,湖北口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春天。29年来,为了建设湖北口,发展湖北口,郧西县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政策、人事、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重点倾斜。湖北口人民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紧紧抓住民族乡建设和苏区扶贫开发机遇,克难战困,艰苦创业,使全乡的山场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边际口子镇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有力拉动了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
   我的遐想还在漫无边际地飘荡着,宣传委员马荣华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欢快地邀请我们进去开斋。开斋节的席面,虽然也是回民最著名的“九碗三行”席,相对于他们的婚庆宴席,还是要简洁许多。我们入席的时候,桌面上已经摆上了茶点,茶点有马蹄酥、点心、西瓜、瓜子、苹果等六样,随后便是著名的“九碗三行”。所谓的“九碗三行”,是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摆成三排、每排三碗的正方形,这样无论从南北或东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今天这个“九碗三行”,除了中间的汤碗之外,全部都是用的瓷盘,村上的杨书记向我们解释说,寺里没有那么多碗,只能用盘子代替。还说改日有机会,一定要请我们去他家吃一顿正宗的“九碗三行”席。
   我们同阿訇和寺管会的穆斯林告别的时候,道德讲堂大厅里,回民们还在热烈地交谈着,以茶代酒地互敬着……这个时候,我想得最多的是,回民们勤俭节约的习俗,是不是应该值得我们汉族同胞们学习呢?

共 46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体验回族的开斋节,感受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对回族乡穆斯林教有了深刻的认识,其积极的宗教宗旨,在党的号召与响应下,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已于无形中成为一种财富,是精神的,也是文化的。文中,作者细述参加开斋节的情景,通过对历史的解读,追古循今,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感触,并将回族人民生活中蕴含的正能量不断扩散,启迪并教益于人。全文细致深刻,表述恰切到位,读来给人回味,欣赏,推荐!【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722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7-21 19:31:03
  非常感谢冰煌雪舞老师的辛苦编辑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太感动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5-07-22 08:58:09
  文字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对回族特色文化的展示,增长读者见识,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穆斯林教,对其正能量的扩散与传承起着积极 的引导作用!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7-22 10:58:57
  谢谢冰煌雪舞老师给予的评价,问候老师,顺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