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走进永定土楼(散文)

精品 【荷塘】走进永定土楼(散文)


作者:阿巧 进士,910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12发表时间:2015-07-21 20:01:36
摘要:在福建龙岩地区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有这样一种或圆或方的神奇建筑群,那就是永定土楼。它犹如一朵朵奇异的花,永远不会凋谢,在漫长的岁月里低吟浅唱,无休无止……

【荷塘】走进永定土楼(散文)
   在福建龙岩地区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有这样一种或圆或方的神奇建筑群,那就是永定土楼。它犹如一朵朵奇异的花朵,永远不会凋谢,在漫长的岁月里低吟浅唱、无休无止……
   ——题记
  
   【一】
   朋友,你听说过"东方古城堡”吗?它就是被誉为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山区建筑模式的永定土楼。有建筑学家称它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在地上长出的蘑菇。”据说是美国人用卫星发现了这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神奇建筑,后经专家鉴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一座座夯土筑的土楼,如珍珠般镶嵌在山间小溪旁,点缀在碧绿的田野间,矗立在巍峨的山脚下。这种奇特的建筑,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目光,让人们趋之若骛。
   对于土楼,我早就有耳闻,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有幸与它来了个亲密接触。由于路途遥远,我们早上七点就从古雷半岛出发,汽车在沈海高速上行驶一百五十多公里,然后进入连绵起伏的大山,在盘旋的山路上又行驶了三个多小时,土楼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放眼望去,这里除了高山还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导航仪在这里也失去了作用。如果不是一条通往外界的盘旋山路,几乎与世隔绝。
   汽车在高山间飞驰,沿途隐隐约约能看到各式各样小型的土楼建筑群,它并不像我想象得的那么富丽堂皇,相反却是那样纯朴宁静,掩映在高山之间,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说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果真是名不虚传。
   土楼,俗称“生土楼”。从外形上可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大大小小的土楼,灿若星河,点缀在高山之间。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这儿的土楼建筑群规模庞大,有两万多座,著名的圆楼有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因此又称“客家土楼”。
   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据史书记载,最早始于秦国征岭南融百越时期,经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在南宋时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客家是汉族人从北方中原地区南下迁徙而产生,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感,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也带给了客家人坚韧不屈的品性。尽管他们所处偏远的山区环境恶劣,但是勤劳的客家人历经磨难,仍然坚持在异乡的土地上定居了下来,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超人的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客家人南下,不但带去了中原的文明、儒家的教育思想,更把自己的智慧用在了建筑土楼上面。福建土楼依山而居,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讲究天圆地方,站在里面向上看人如坐井中,抬头看见圆圆的一片蓝天,中间的天井像是一个聚宝盆。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历经风雨,经久耐用。既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真是一举两得,不得不佩服客家人的大智大慧。
   闽西南山区重峦叠嶂、怪石嶙峋、地势险峻。大山深处人烟稀少,历史上经常是野兽出没、盗匪四起。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客家人便聚族而居,这既是受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凝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从安全角度来说,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是很难破解的。对于聪明的客家人来说,这样做是必然的,也在情理之中。
  
   【二】
   这些独具一格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里面房间繁多,冬暖夏凉。高可达四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它的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一楼为厨房,只留一手掌大的小口作为烟囱,二楼比较干燥,一般作为仓库,三楼、四楼为客房,供客家人居住。整幢建筑仅有一道坚固的大门,因此,土楼便成为坚不可摧的一座堡垒。
   古时常有盗匪出没,他们常常侵袭土楼。为防火攻,聪明的客家人在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以备灭火之用,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生。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的防御设施,虽然已失去了战斗的意义,但仍让人们拍案叫绝。小溪畔有一土楼里面的西北一角,至今仍少一大块,据说是盗匪用土枪打掉的。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激烈战斗的场面。土楼内的客家人同心协力击退来敌,历经腥风血雨,土楼依然岿然屹立。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就像是个世外桃源、丰富多彩的小社会。大多数土楼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永定承启楼号称土楼王,高大气派。建于明末1708年,有四百年的历史了,经历了风雨炮火的洗礼,仍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承启楼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碧绿的荷塘,此时荷花开得正旺,和土楼相映,美丽如画。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美不胜收。大门的一副对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承启楼直径73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它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承启楼的外形是按八卦形状建筑而成,一环套一环,一共有四环,里面有两口井一阴一阳,相对而望。承启楼的一个小楼主告诉我们,楼墙体厚达1.8米,高达17米,相当于现在的六层楼房那么高。楼的外环用了三年时间才筑成,当时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用人工夯筑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幸运的是那三年没有下雨,所以承启楼又叫天助楼。
   最为人称道的还有南靖田螺坑的土楼建筑风格,四个圆形土楼在四角,一个方形土楼被围在中间,人送外号“四菜一汤”真的是再形象不过了。由于天色渐晚,我们还要走出大山,沿途看到许多游客还往山里行驶。没能去亲闻“四菜一汤”,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中华的传统文化。土楼王子振成楼有副对联,耐人寻味:“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住在土楼里的客家人,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亲如家人,子孝父严,口碑相传。客家人“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尽管历经岁月的变迁,但是客家人依然不忘祖先,保留着原有的中原一带的民俗,如舞龙、舞狮、擂大鼓、闹古事、迎花灯、迎亲等形式多种多样的娱乐项目。民风纯朴,丰富多彩,无不显示着独有的客家人特有的风情。千百年来,土楼人家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无论历经怎样的磨难,对幸福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今天的土楼今非昔比,它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就是藏在深山也挡不住放光芒,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游客。有的顺水而上,气势磅礴,分布巧妙,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长卷,是东方文明的一颗耀眼的明珠。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些隐藏在深山里的奇迹,凝聚了客家人世世代代的智慧。有人说,土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是啊,令世人惊叹的福建土楼有无穷的奥秘,正等着我们进一步去探秘、去挖掘!

共 29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永定土楼是东方古堡,是隐藏在深山里的奇迹,是土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它凝聚了客家人世世代代的智慧,它承载着中华的传统文化,它造型奇特,人送外号"四菜一汤,它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讲究天圆地方,站在里面向上看人如坐井中,抬头看见圆圆的一片蓝天,中间的天井像是一个聚宝盆。它是个世外桃源,丰富多彩的小社会,它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它犹如一朵朵奇异的花,永远不会凋谢,在漫长的岁月里低吟浅唱,无休无止。所有这些对永定土楼的美誉都是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走进了永定土楼,认识了它的特点,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更惊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一篇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菡】【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22003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菡        2015-07-21 20:02:43
  感谢阿巧赐稿荷塘!荷塘有你真好!
回复1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1 20:47:45
  感谢清菡老师的精彩点评!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清菡        2015-07-21 20:03:37
  阿巧的文字最近大有长进!一起努力哦!
回复2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1 20:51:12
  谢谢清菡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还请您多多指教!
3 楼        文友:清菡        2015-07-21 20:05:09
  人如名字如文一样让人喜爱!祝我们的阿巧姑娘美丽快乐!笑口常开哦!
回复3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1 20:52:42
  祝愿亲爱的老师幸福安康!记得要永远开心快乐!
4 楼        文友:燊曌        2015-07-21 20:31:57
  几年前去过一次,今日顺着阿巧老师的精湛之笔又一次重温旧地……令人心生感慨!我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赞!赞!赞!
亲爱的朋友,累了的时候,不妨走近文字, 走进自己或别人心灵的花园,释放自己,去享受那份惬意和感动。 相信,你会收获一份满满的友情和笑对生活风雨的淡然。。。
回复4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1 20:56:24
  呵呵,谢谢老师的鼓励!土楼的历史文化厚重,我所表达的不及冰山一角。
5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5-07-21 21:14:23
  第一次认识土楼是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围屋也应该是土楼的一种吧?当时看到那种结构的建筑已觉惊艳。第二次认识土楼,是通过老公去考察带回的照片及零零散散的解说。今天这算第三次了,阿巧再一次给我们从土楼的结构、历史、文化等一一详细生动地解说,土楼让人叹为观止!欣赏美文,了解文化,何等的惬意!
回复5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1 21:21:10
  问候月挂老师!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土楼,亲身感受它的魅力!千年一叹!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7-21 23:16:55
  “有人说,土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带着老师给我的感叹号和向往的问号去阅读一次土楼,这成了我的梦想了。拜读美文,向老师学习,问好。遥祝顺康!
回复6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3 10:14:44
  谢谢红叶老师的光临!我更欣赏老师您的作品!祝愿红叶老师在荷塘开心写作、快乐生活!
7 楼        文友:潮仙        2015-07-22 08:27:11
  这些隐藏在深山里的奇迹,凝聚了客家人世世代代的智慧。有人说,土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是啊,令世人惊叹的福建土楼有无穷的奥秘,正等着我们进一步去探秘、去挖掘!欣赏!夏安!
回复7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3 09:50:54
  谢谢仙女老师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鼓励!祝愿老师幸福安康!
8 楼        文友:酋黄        2015-07-22 08:41:02
  旅行收获颇丰呀,通过阅读,我也领略了祖国奇异的风光,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谢谢阿巧老师!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回复8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3 09:53:11
  感谢酋黄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还请老师多多指教!祝愿老师在荷塘生活得开心快乐!
9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7-22 17:57:22
  一篇知识性极强的散文游记,令人读之眼界大开,对土楼,对客家人,对客家文化以及渊薮都有了全新的了解。谢了!赞了!
妙处难与君说
回复9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3 09:55:16
  谢谢烟雨老师的光临!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给老师敬茶!
10 楼        文友:天龙        2015-07-22 22:10:08
  祝贺阿巧美文成精!!预祝“一片红”哦!!
回复10 楼        文友:阿巧        2015-07-23 09:56:25
  感谢社长大人的支持和鼓励!为荷塘加油!给老师敬茶!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