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母亲(散文)

精品 【梧桐】母亲(散文)


作者:建仕 童生,83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5发表时间:2015-07-22 09:31:32

我的母亲属羊,生于一九四一年农历五月十八日,那时正是抗日战争年代。
   母亲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共六个,母亲是长姐,大舅出生后不到一月,因出一种天花病,浑身发热,可能那时医术也不怎样,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后就打预防疫苗,最终导致大舅双目失眠;老三与老四是我的二姨与三姨;老五是我的小舅,最小的是小姨。
   母亲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我至今没有问过,好像上了两年的小学,简单的数学加减法会算,简单的汉字与名字会写。由于兄弟姐妹多,听母亲说:母亲十三岁时就跟在外公外婆后面下地做农活了。我从小就没有看到过外公,小时候,有一次到外婆家玩,房间里有一个老式的写字台,我那时不懂事,十分的玩皮,翻这翻那,见到一个好像毛泽东一样的黑白照片,头发梳着向后,看上去身材魁梧且高大。母亲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外公。由于多年的变迁,那张照片也不知流失到哪儿去了,但这一个形象不知为什么却一直印映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直到现在还清晰可见。听母亲讲过:外公四十几岁时就因血吸虫病去世了,那时又称大肚子病,要是现在也许能治好。外公是典型的农民大汉,当时家中主要靠种人家的租田生活,总共大约有十五六亩,有近有远,除了种稻种麦,还有麻田,还有棉花田等,到我上学时还见到过外婆,见到过母亲,她们用一个小竹篇撵过麻线,用一个手摇的竹车坐在那里坊过棉纱。
   母亲在娘家度过了二十二年的岁月,这二十二年具体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所有的酸苦也许只有母亲自己知道。二十三岁那年,经一位亲戚介绍,嫁给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家里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我的祖父祖母都是老实忠厚的人,听祖母说:母亲是那个年代在村庄上最后一位坐上桥子嫁过来的人,当时背着个四方巾打的花包,其它的嫁妆就很少了。我如今还保存着一张父母的结婚照片,虽然已经有点模糊,但依稀还可看清,母亲那时剪着短发,圆圆的脸庞,慈善的目光,中等身材,穿着印花的棉袄,在我的心目中,那时应该有一种平凡朴实的美。为了让这形象永留心里,我想将这张相片用电脑重新修整一下。也许是岁月的磨练,或是年代的更替,母亲的额上现在已有些许皱纹,头发也有些许花白了。
   我出生的那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据说那年的农历十月,天气格外的寒冷,外面飘着雪花。那时不像现在,生养孩子超前就要到医院检查,而是由村上一位年长的接生婆,把剪刀放在火上烧一下,说是消毒吧,然后就是用这剪刀把孩子与母亲的连接在一起的脐带剪下。常言说:儿的生辰,就是母亲的苦辰。母亲当时的痛苦,儿子怎么知道。听说就在我出生的前一天,母亲还在寒冷的外面劳作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母亲与父亲天天早出晚归,在生产队干活,母亲早晨还要洗衣,到傍晚回来还要到自留地上挑水种菜,在那大集体的年代,好像除了干活,吃饭,休息,还是干活。有好几次深夜,母亲把我叫醒,原来是晚上到集体开夜工,集体有半夜饭,那年月有饭吃是多么的一种满足啊,何况有时还有带肉片的酱油汤,母亲与父亲两人只吃一份。四年后,我又有了弟弟,母亲与父亲在生产队干活更加辛劳了。
   我七岁那年开始上学了,而且又有了妹妹。每当放寒暑假,母亲总会带我去外婆家,记得,母亲会给我换上新衣裳,还要穿上袜子,那时,平时是不穿袜子的,都是赤脚,外面也是穿着很普遍的衣服,没有补丁的就算是好的了,只有过年或去亲戚家才能换上新衣,然后再穿上母亲亲自做的“北京”布鞋,那鞋底是母亲一针一针扎起来的,鞋帮也是母亲晚上坐在煤油灯旁剪裁的,我穿在脚上不知道有多合脚而且也漂亮,好像比现在买的那个还舒服多了。
   母亲每天劳作,除非外婆家有什么事才抽空回娘家,一般也要到正月里休息的那几天才回去。过端午裹粽子,过年时涨馍头,一般都是母亲的事。外婆把一个个都抚养长大,二姨三姨还有小姨都出了门,小舅也有了对象结了婚,这里不知似注了外婆与母亲的多少心血,我不说也可以想象得出来。
   大舅虽然双目失眠,但他并不吃多少闲饭,一样能摸着烧茶煮饭,洗锅抹碗,烧食喂猪等。我每次去,还未进大门,大舅只要听脚步声就知道是他的大外甥来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叫一声舅舅,他就先喊起来了。母亲每年都要搀着他来我家过上一段时日,等我会骑车时就用车把他接来。那时我晚上与他睡在一起,大舅的记性特好,他会谈论我许多不知道的人和事。但就在前年的一个冬天的深夜里,不幸突发脑溢血,小舅立即把他送往医院抢救,小舅问母亲还有姐妹们怎么办,母亲问医生,医生说:由于是主血管破裂,没有大的希望,母亲满含泪水说:就让他安静地去吧,也许是我的外婆在那边不放心吧。大舅活着没有看见过我,死前再也没有听到我的脚步声。我再也看不到大舅了,但大舅的形象与声音永远记在我心里。
   再来说说外婆,外公去世得早,家里儿女多,所有的重担就落在了外婆肩上,母亲是长女,长女如母,当时的生活可以想像,外婆与母亲是如何把这个家维持下去的。在我印象里,外婆穿着那蓝色的打了补丁的旧纱布褂,头上戴着那用篾竹做的斗笠,瘦瘦的中等个子,脸上带着那种担忧的神情。
   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远远的在坝头外,外婆家的那只大黄猫,好像认识我一般,多远就“咪噢,咪噢”的叫着来接我。外婆会让小舅舅到河外那个大梨树下摘许多又大又甜的名为“木呆”的梨子;会让小姨去摘那又大又白的“白花”桃子;外婆还会到棉花地里去扯一种名为“奶奶哼”的瓜,还到自留地里扯西瓜,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的瓜果,又甜又香,十分好吃,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的快乐与美好啊。
   外婆还十分干净与俭朴,家前屋后连一根草屑也没有。当儿女们都长大,出嫁的出嫁,小舅舅也结了婚有了孩子。外婆刚刚松了一口气,可以享一点福了,可不幸却有一种病缠上了外婆,那时也许医疗条件差,技术也不高,最终也没有医好,在去世前几个月,母亲将外婆接到江山家过几天,外婆心里很明白,就与我的母亲讲,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的大舅,他双目失眠,让母亲要多多照顾他,在春节前六天,外婆带着一脸的慈祥去了,时年六十三岁。也许是过于的悲伤与劳累,母亲趴在外婆的身旁睡着了。外婆去世后就埋葬在老屋的后面。我忘不了外婆,忘不了那老屋,每年母亲都要让我到外婆坟前去叩个头,烧上一些纸钱,外婆你安息吧!
   时间又过去了几年,我十一岁了,却迎来了一个悲伤的春天。那天的中午,我从学校回来,看到门口站满了许多村上的人,父亲正跪在地上给妹妹做着人工呼吸,母亲与祖父母在家里不知所措地淌着眼泪,是我的妹妹到河边洗手还是捡什么东西不小心掉河里了。我看着心里明白了,要是现在也许会想到办法,那时候还小啊,只有泪光里看着一切都在浮动,不知谁给妹妹找来了衣服,也不知谁找来了木板,我不能描述当时母亲与全家人的心情,那心里是怎样的绞痛,我一直在哭,不知过了多久,看到三姨来拉母亲去她家,母亲拉着我与我的弟弟,母亲对我说着什么,我没有听得清。妹妹又漂亮又聪明又会说,也许是过于机灵了,是来这世界上讨债的吗,我看到村上几个小伙计把那小棺材抬向江边去了,母亲又哭晕过去,悲哀啃噬着我的心,啃噬着一家人的心。端午节那天,母亲把几个粽子与两个蛋让我送到妹妹掉下去的地方,每到清明与过年的时候,母亲会让我或父亲在门前划个圈,然后在圈里烧上一点纸钱给我的妹妹。妹妹,你要是活着也将四十了,这近四十年里,每年如此,从未忘记。我经常到那江边,寻那妹妹埋葬的地方,妹妹你是否看到我呢,你是否听到母亲经常在梦里呼唤着你的名字。
   走过了那个阴沉的春天,我开始上中学了,那时农村还是大集体,每当放学后或放假时,就要参加集体劳动,所谓的劳动,无非是割草,给家里养的羊子兔子吃;夏天割麦,收麦,插秧,到秋天是割稻,收稻,种麦等。割稻是一行有近五十米,宽是一排六棵稻,母亲会帮带上一棵,这样就不会掉在别人的后面;插秧时,母亲会在人家都收工后或者休息时,来帮我接上一级,母亲还教会我如何做到又快又好。由于多年的劳动,我看到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但那双手却又显得十分的灵巧而有力量。母亲除了做好集体的活计外,回到家里还要帮着洗衣做饭,担水种菜,养鸡喂猪等。有时晚上还经常在灯下搓麻线,为公婆,为丈夫,为孩子们纳鞋底,补衣服。
   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也能挑担了,这时集体实行了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是电工,就跟着村里一位师傅到外地做泥浆泵打土的工作。我又到外地上学,家中要种七亩多地,所以一到放假,特别是农忙时,我会赶快回来帮母亲干活,那时也不知哪来那么大力气。我与母亲要把田里的稻或麦割下,还要翻晒干,要捆扎好,然后再挑到场上堆好,因为害怕雨天,如果遇到雨天或是阴天,麻烦就大,要花双倍的精力,然后是没日没夜的脱粒,扬干晒干,其中的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觉到,每当想起那时的岁月,我会对母亲肃然起敬的情感不由得油然而生。
   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二十一岁那年离开了难忘的学校,从而走上了社会的大门,参加了工作。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拿到工资给祖母与母亲买件衣服,因为在我的记忆里从来就没有看到母亲穿过什么上样一点的衣服,也没有见到与祖母吵过一次。记得那次,江山所在的单位让江山到市里参加培训,在回家的前天,就到市场上买了两件褂子,可母亲却不肯穿,她说太贵了什么的,我就告诉母亲:这衣服不贵,人家只收了一半的钱,母亲感到有些不信,我就把情况告诉了母亲,那次,卖衣服的是一位妇女,见我买一件女式的服装,就问是给媳妇还是送人的,我说是给母亲买的,那妇女一脸的疑惑,就说:我在这儿卖服装几十年了,只听说父母为儿女买衣服,还没有听说过儿子为母亲买衣服的,你还是第一人。她还说:她家三个儿子,从小把他们抚养长大,从来也没有哪个儿子给她买过衣服。也许这妇女有些激动,就对我说:就看在你这孩子对母亲的一份孝心,两件就收你一件的钱。从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用金钱不能代替的。
   过了秋天,就是冬天。两年后的一个冬天里,一九八八年农历的十一月初六,这天是我的结婚之日,没有什么豪华的场景,也没有什么热闹的气氛。但有两件小事,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出生时很冷,而结婚这天也特别的冷,母亲把自己的一条弹力的裤子给我穿着,媳妇至今谈到这事还笑话江山,但她哪里知道,我穿在身上不仅仅是温暖,还有另一层意思呢。常言说:裤子连着大腿。我要用这幼稚而又淳朴的方式记住这一天,记住我与母亲之间深深的情感;还有就是母亲用她那带有老茧的手,做了一条床联和一对飘带,我还记得那床联上绣着一对喜雀名叫“喜上眉梢”,飘带上绣着一对孔雀名叫“孔雀对舞”。现在的人们很少看到了,也许只能在一些古装戏中能见到吧。世界上有许多工艺品,但在我的心目中,再也没有这条床联和这一对飘带美丽,它包含了母亲的多少心血与美好的希望啊。如今,我仍把它放在箱底,我将把它永远珍藏着,留在心灵的深处。
   岁月的车轮在向前,新的土改后,工业也进行了改制,许多单位都实行了股份制,有的直接就归个人管理。母亲也到村里一个纸箱厂参加了工作,下班后,还要到田里拔草,施肥,治虫,到大忙时,我也回家帮忙,生活也渐渐好起来。然而,世事多变,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条完全平坦笔直的道路一样。有一天,具体时间记不清了,那是一个夏天,纸箱厂进了一位姑娘,个子小小的,那天,要把纸箱装上卡车送出去,母亲见那姑娘不能扛上去,就上去帮忙,谁知,姑娘不小心,纸箱的一角碰了母亲眼睛,当时母亲也没有在意,过了两天,一只眼睛红肿起来不能睁开,急忙送到常州一所大医院,经查,是纸箱上的泡花碱掉入眼里了,如果再来晚了,就会被碱灼烧腐蚀而失眠,多亏得那里有祖父的外甥们帮忙,用最好的进口药水,终于保住了眼睛,但再也没有从前的明亮,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而又能说什么话呢。
   九十年代过去了,迎来了二十世纪。我的孩子也已经上初中了,母亲也慢慢年老了,应该早过了退休的年龄,但仍不停息地劳作着。为了母亲不再到厂里来去奔波,当时,我所在的地区,有的学生是走读生,也有的是寄宿生,我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了走读。母亲哺育了我与弟弟,又要去照顾孙子,母亲毫无怨言,天地间最能了解儿子心情的是母亲。就这样,母亲又走进了新的环境,新的生活里。几年后,孩子考上了高中,母亲又跟着孙子到了另一所学校。只要有空,母亲就会回家看看辛辛苦苦种的土地,看看我的祖父母与父亲。
   日复一日,过了一天又一天,我的孩子在母亲的照顾下考上了大学,如今孩子也走上了社会,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母亲也当上了祖母。在这里,我与孩子对母亲要说一声谢谢,其实,我知道,这一声谢谢远远不能够代替母亲对我对孩子的关怀。母亲七十岁那天,我也想带母亲出去旅游,也想与亲朋好友到酒店为母亲祝福热闹一下,我从来就没有见到母亲哪年哪月哪一天好好过个生日,可母亲怎么也不同意,我又怎能让母亲着急呢。母亲从未出过远门,我就带她与父亲一起到附近的小县城转了转,看看政府的办公大楼,那里的环境与风景比哪个公园都要美;到大商场去,母亲什么也不愿买,母亲还是想到的种田,最后只肯买了一双雨靴,说是雨天能穿着去田头看看,还不肯我付钱,要自己付,这就是母亲,我的心情真是无法加以描述,但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至今受益无穷。
   写着写着,就将要结尾了,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母亲仍然在我媳妇的店里帮着烧菜煮饭,打扫卫生,又开始帮着照看我的孙子,如今,原来承包的大田已经又包给了承包大户,母亲再也不要到田里去辛劳了。前天是母亲七十四岁的生日,母亲还是那样默默无闻也没有对儿子说一声,我也不知在忙什么了,却忘记了,一种深深的内疚与后悔,此中的滋味也许只有我一人能了解。关于母亲,我有说不完的话,母亲的仁慈与温和,善良与勤劳,纯朴与坚强。她是千千万万母亲中最平凡的一位,但在我心目中又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一位。我与所有的天下儿女一样祝愿母亲健康长寿,天天都过着享福的日子。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不知不觉中我自己也已经早过了不惑之年,然而不管是春秋还是冬夏,看着母亲那微微有些驼下的后背,我想:儿子不管走到哪里,人间世事如何变化,我都愿像一条狗一样忠诚地伏在母亲你的脚下,每次不管是出门还是进门都要天天看见母亲,并亲切地叫上一声:妈妈!
  

共 57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写母亲的朴实散文,一曲母爱的颂歌,读来感人至深。作者用厚实的笔触,以时间为序,详尽地叙述了母亲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事,在读者心中树立起母亲的形象,仁慈与温和,善良与勤劳,纯朴与坚强。除了这些实在的叙写之外,作者还善于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来刻画母亲的形象。比如,母亲亲自做布鞋,那鞋底是母亲一针一针扎起来的,鞋帮是母亲晚上坐在煤油灯旁剪裁的,寥寥数笔,一个勤劳不息的母亲形象宛如一幅图画,深深地刻在读者心里。再比如,母亲的皱纹,母亲的白发,母亲长满了老茧的手等等。正因为文章处处含情,字字是真,朴实的文笔,点缀文中的富有真情的细节,一同构筑了文章真实感人的魅力。一曲母亲的颂歌,读到“我”为母亲买衣服这件事,卖衣服妇女的一番话,都不是闲笔,更好地凸显了母亲的特点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感谢赐稿,推荐共赏,期待更多真情好文。【编辑:西湖月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23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7-22 09:33:24
  真情好文,感人。
   问好作者,感谢支持,深深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建仕        2015-07-22 10:18:17
  谢谢社长的辛勤编辑,说实话,只是自己水平有限,有些不能好好的表达,但为了母亲的情感,我还是断断续续的写下了,向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项梅        2015-07-22 10:36:38
  文友的文章依然是那么细腻,文中把勤劳朴实的母亲,在原生家庭和现有家庭中,每一阶段的默默付出都详细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也感到这位母亲大半生的辛劳和善良,也为文友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同时文友也描述了自己从小到大心里对母亲那中挚爱情怀,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拜读了,向文友问好,辛苦了!
项梅
回复2 楼        文友:建仕        2015-07-22 10:57:40
  谢谢梅老师的点评,感谢你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投稿梧桐。敬茶!
3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7-23 10:16:52
  恭喜建仕老师喜摘精品,再接再厉!
回复3 楼        文友:建仕        2015-07-23 10:32:49
  能够获得精品,主要还是社长的修改与指导得当,关于人称我会听从社长的意见,社长称我是老师,深感惭愧,我永远是个小学生,我会在社长与大家的帮助下继续努力,投稿梧桐。再次谢谢社长的鼓励!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7-23 11:19:41
  祝贺建仕喜摘精品。
回复4 楼        文友:建仕        2015-07-23 13:46:02
  谢谢社长的鼓励与祝福,使我感到温暖如春,同时也给我带来写作的快乐与信心,向社长问好,遥祝顺康!
5 楼        文友:项梅        2015-07-24 09:20:14
  祝贺你,喜获精品,向你学习!
项梅
6 楼        文友:珍爱生命        2015-07-29 08:42:03
  这是一首母亲的赞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也是我们所有母亲的真实写照。通篇感情细腻,语言精炼,这的欣赏!问候健壮写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建仕        2015-07-30 10:53:16
  谢谢部长的赞美,说实话我真不知道精品是怎么来的。
7 楼        文友:珍爱生命        2015-07-29 08:42:57
  恭贺健壮摘精之喜,再接再厉,你是梧桐的骄傲!
回复7 楼        文友:建仕        2015-07-30 10:54:50
  我感到内疚与惭愧,前天我把一篇投到[文字]那里了。
8 楼        文友:成敏        2015-08-01 11:29:02
  让人感动啊!太喜欢这篇文章了!
回复8 楼        文友:建仕        2015-08-05 13:15:57
  谢谢成敏老师的夸奖,敬茶!
9 楼        文友:花开无语        2015-12-05 23:35:32
  一篇佳作!文笔深情厚重,运笔流畅,洋洋洒洒几千言,演绎人间大爱,学习欣赏!感谢赐玉江山,期待更多精彩,远握,遥祝冬安快乐如意。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