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大学》笔记(一)

编辑推荐 《大学》笔记(一)


作者:落云寺 布衣,22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21发表时间:2015-07-23 06:49:17

《大学》笔记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在于研究立身治世的基本学问。
   明德,即是孟子所讲的“本心”,天赋灵明的德行,是先天的习性。而后天的环境、物欲、人情世故难免会改变先天的习性,从而需要我们去用一系列的行动,使得我们原来的习性从新显露出来,就像拂去镜子上的尘埃一样。所以“明明德”也可以称作:明心见性。
   亲民,亲作“新”。新不同于旧,可以理解为一是“革旧”,即是改去不好的习性。二是“新”字可以解释成:日新又新、日有所得、不断进取之意。“民”则为民众,亲民字意为亲近民众。而新民就是使民众不断改变自我、改去不良习性从而不断进取。大学本意为:“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重在“为政”二字,亲民之意,重在得民心、感化民众从而革新国家。所以亲民新民,相辅相成。
   止于至善,物极必反,只有“止于”至善,才能够至善至美。己身明德,亲民治人。目的就是向着至善至美的境界进取。因为至善至美已经是毫无欠缺,所以古今之人大多都在努力的过程当中。而追求的过程就是精益求精、择善固执的过程。坚守不移、固执不变,把握内心的良知,才是“至善”的真谛。
   总结上述:
   明明德用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恢复灵明的德行。
   亲民,则是上治其民,下整自身。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民众、教化民众。
   止于至善,则是君子一生追求的目标。在恢复先天的德行同时,仰望、追求更高的理想目标。
  
   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知:知道,动词。止,名词,与“止于至善”其意相通,意为至善之所在。知止则是知道至善的所在之处。当目标明确后,就要用行动来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志有定向”。定者,不动为定。当目标专一后,就要一步一步的追逐。而追逐的顺序与层次则是环环相扣,不能急求一步登天,以免误入歧路。
   定→静→安→虑→得。
   志有定向→心不妄动→随遇而安→处事精详→得其所止。
   提升自身的修为、素养。先天的德行为基础,如玉藏石中,后天的人格培养、社会实践、阅历是成就人品的关键,也是追求至善的必经之路。磨练意志与心性,从而达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大学之道本是明德治国的方法,胸怀天下的前提是把自己提升到一个与时代高度相同的境界。对自己的内心通过:“定、静、安、虑、得”而对外界则需要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物……矣”此四句是整部《大学》中第一道分水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大纲: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二句,上文“本”与“始”意为“明明德”与“知止”。“末”与“终”意为“亲民”与“能得”。而下文承接的意思则是:“本”与“始”是事物的开始,承接后文的:“格物致知”,“末”与“终”是事物的结束,承接后文的:“治国平天下”。
   从“格物致知”到“治国平天下”引申为凡事凡物的开始与终结的过程,深层次的剖析则是循环往复的自然法则。能够明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顺序,就切合大学的道理了。

共 12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纯朴简洁的语言,把大学之道的深刻内涵,释解通俗易懂,不仅展示了大学的哲理思想,也给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遵循社会规范、以德行身、以德行事、以德育人予以指导,是人们在物俗污染严重环境下的一个很好的“净心”、“净身”剂。推荐读者朋友们阅读欣赏。【编辑:桐疏枝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5-07-23 06:52:42
  欣赏富有生活指导意义的优美文字,欢迎更多的佳作,修饰江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