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真正的文字(杂文)

编辑推荐 【星月】真正的文字(杂文)


作者:俺是王月 布衣,402.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6发表时间:2015-07-26 21:07:36

【星月】真正的文字(杂文) 我的工作是跟数字打交道,权限端口就有好几个,用曲线表明它们的变化,把每一组放到妥帖的位置,或真实,或虚假。用指令打开不同的系统,把它们放进去,不可以混淆,交给上级,由他们取舍。
   灵动的东西开始出现,那一定是跟现实格格不入的,删掉数字,用文字记录,然后藏到自己的空间里,作为将来回忆录的素材,谁也休想看。
   这些只是记载,不是文字。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坐下来,想写点和自己的记忆或情感无关的文字,却突然发现,我离真正的文字那么远。
   年轻时没有方向,感谢文字,让我能静心。那时都是些虚构的情节,感动自己后也想感动别人,没有网络的时代,铅字的名字出现会有成就感。这一切让我那时就灵动深情,那个女人出现后才义无反顾的爱上,她要去国外读书,钱很重要,我钻到钱眼里,忘记了文字。不过,生活也是文字,我不后悔。
   我是我们那一届年龄最小的,老师爱拍我的脑袋,因为怜惜我的文字,至今记得他手掌的温度。97年老师作为香港回归观摩团代表来深圳,特地叫了我见面,兴奋的鼓动我考他大弟子的研究生。我嗫嚅了一会说我拿到学位了,不过是会计学。那一瞬我明白大跌眼镜是写实,他的眼镜滑到了鼻头。
   他没问原因,全民逐利时代谁问谁老土,后来渐渐失去联系。直到我中年,老师到了美国和子女生活,学会了上网,深夜时重新和我交流。我把我未完稿的小说给他看,他给了一段评论:
   “社会的氛围是越来越现实复杂的生活需求,呓语着要逃离,那呓语化成了艺术的主题,想要表达清晰的时候,文艺的主题就会进步。充塞了网络的文字,它们清晰吗?
   作家没有积累,却需要名利,到处是炒作和利益的交换,文学成了沙尘暴,铺地盖地的阴霾。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该是诞生伟大文艺作品的时代,但是信息的爆炸让我们连咀嚼都很仓促。疲劳产生了末日观,末日观又导致了欲望追求的强烈,理解欲望让道德变得宽容,宽容到了一定的程度蓦然发现,我们失守了。
   而情感,灵魂最深处的情感,年轻人在把玩,如我们这个年纪的,在叹息。”
   我老老实实的说:那我45岁以后再动笔,他得意地笑了。
   我失去了写文字的资格,是因为还在呓语状态,只有呓语逐渐清晰,有了主题,并且我的数字不可以虚假时,那才是真正的文字。
   把对老师的话和对文学的理解写成了一首《眼儿媚》:
   初叶新风雁轻衣,已见洞庭堤。翔空一字,逍遥天宇,万籁相宜。千山暮雪凭谁去?老翅又春归。冬愁唳罢,伏波月影,爰宿星微。
   发给老师时他孙女接的,耻笑道:你是大宋穿越来的?
   从去年我开始真正接触网络文学,发现这样的平台很好,自由灵动。但是也有好作品无人问津,不知所云的热热闹闹的情况。尤其是诗歌,以为篇幅短字数少,挤满了人。有古典的,有现代以及先锋派,每天成群结队的走过淡淡的忧伤,走过清冷的月光,走过悲喜和痛……
   加了无数个群,先锋派的那个呆5分钟就头晕目眩血压升高。看了他们的作品,某天因为剧痛模仿了一首:高跟鞋锐利的尖,亲吻废气的出口……。孰料好评如潮,说是探索的精髓,有评论扯到政治的反抗或是环保。我弱弱的解释了一句:这是写我媳妇穿高跟鞋踢中我的菊花了。
   群冷了五分钟,然后找了个理由把我踢群了。
   百字令,菱形体,拉链体,把诗歌变成了造型艺术,有人顽固的把千钟醉说成是古词牌,甚至讲课。形式的创新进入到历史的高潮,但是我不喜欢。
   听了很多网络课程,百度来的片段知识被作为讲座的内容。这不算坏事,大家在系统知识里翻箱倒柜,积少成多也会逐渐还原系统。但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急功近利,文学的核心是内容不是形式。同时,文学一定是和政治、社会、历史、哲学等等学科结合的,从而形成体系。
   写到这里,我终于用了文学这个词,中文学科的全称叫做中国汉语言文学,那是一个体系。而现在的网络时代是片段知识,没有形成体系,对所有人来说,文学是高高在上的,我们经过学习,才能进到体系里。
   所以,目前我们大部分人写的东西,叫文字,不叫文学。
   而且,我们要写真实的文字。李白的浪漫主义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现代文艺的正面人物里总是年少多金或天生丽质的人,那真的不是文学。我们的苦痛是被生活压榨的,不关月亮和江水的事,明知道爱情的艰难依然孜孜不倦,是生活的哲学,而不是命运的安排,这才是文学的内容。老师说的,把呓语清晰化,文艺可以进步,而不是把古人咀嚼了一万遍的月亮,再模仿着写一遍。
   首先要学习,那些千锤百炼的形式,我们凭借着片段知识就去突破,做不到,假借突破来炒作更是可耻。不如静下心来学习,这是进步的唯一途径。
   比如小说,小说是情节的展开,而高明的小说,一定是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的性格活了,和典型环境结合起来,情节会被自然推动着展开。我们记得贾宝玉林黛玉,记得阿Q,记得祥林嫂,记得林道静,记得杨子荣,记得葛朗台,记得哈姆雷特,但不一定记得具体的情节,这才是经典。
   长篇小说和诗歌是最能承载民族精髓的,那是历史的补充,人文的记载,民族心理的演变过程,还有,音乐和美的迸发。这是文学的责任,而玄异意淫突破道德底线类的文字,是放弃这种责任,如果成为主流,是民族的灾难。
   关于诗歌,很多网络写手们放弃了最重要的三点,一是形式的定义,二是内容的选择,三是修辞的取舍。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尧典)。”这是古人对诗歌的定义;现代诗歌也明确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定义。写网络诗歌的人扪心自问,写时知道这些定义吗?
   诗歌成了造型艺术,或一两个字就分行或三四十字才分行,你自己念念,要不是脑膜炎的吐字困难,要么憋死你,放弃了音乐美的,不是诗歌。
   关于内容,内容的选择是由眼界确定的,目的也是明确的。顾城的《一代人》只有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走过的,和追求的;一代人的彷徨和坚持;一代人的苦痛和勇气;一代人的过去和未来。这才是诗歌的内容,同时也是形式的突破。
   关于诗歌的修辞,我在网络里阅读了大量的作品,触动我的不多,最近看到的有一句是打动我的:一只猫的眸子,纯洁的如同童话里的公主。这是利用具象隐喻加抽象变形,在整篇里起通感作用。这是一首藏文化背景的诗歌,这一句是诗眼之一,画面感让我们在古今徜徉,同时被宗教情绪深深笼罩。有了这一句,雪山和朝拜可以任意组合,这就是诗歌的自由,自由的像要飞起。
   象征隐喻法;抽象变形法;通感法;物象叠合法;物人转换法;因意取象法;省略跳跃法……这是我喜欢的几种诗歌修辞。文似看山不喜平,总是月下徘徊,走过花间,江上哀叹的诗人们,让我们真实起来。
   上面提到了李白和顾城,他们因为经历而有了眼界,他们的苦读和思考有了技巧和灵气。便是如此,我们记住的也只是他们的经典之作,阅读和时光在锤炼所有的文学作品。文学绝不是一时的卖弄,是合时合事,最重要的是合心,文字的虚假一定是心的虚假,技巧也无法掩盖。
   写到这里越来越枯燥了,换成散文的形式吧。
   情感破碎后每个人的苦痛都相同,是双方长大的过程。年轻时的月亮和现在没什么不同,那时的苦痛让月亮更扎人而已,现在当然很祥和了。
   我如那只猫的眸子,不过受惊了,想逃避月亮,还有太阳。当失去太多时,不敢抱怨伤口,却痛恨起无私给予我的。去的也是雪山,贡嘎雪山应该还记得我,在试图跃过那个极小的障碍时,手套的绑护脱落了,手套留在接应队员的手上,手如泥鳅般挣脱出来砸在冰棱上,至今虎丘上还留着蚯蚓般的疤痕。
   这样的伤痛却喜欢回忆细节,没有诗歌的心绪。下山后又去了敦煌,看见月牙泉是白天,已比传说中的小了很多,不见芦苇。在白天沙漠的骄阳中未见深幽,倒是明晃晃的泛着光,水面纹丝不动,和沙漠一样枯峻。
   我倚着背囊等到了天黑,月真高啊,苍穹过于遥远,鼻息里有沙,而此时,月牙泉的温柔在渐渐凸显,如少女的宁静和羞涩,我疲惫肮脏的身体真想跃入,可我只是安静的凝视。屁股下是风蚀的沙雕,白天的燥热已隐去,数万年的清凉开始侵袭我的身体,我如孩子般无助地坐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夜半时天地的纯净母亲般突然推醒我,我惶恐的起身,在这干干净净的世界里蓦然悲从中来,哽咽不已……泉水无言,许是数万年来见了太多人的脆弱,它没有同情的眼泪,也没有一丝的嘲笑,只是深幽。
   这是人生最低潮的时候,不止是情感,是整个世界,但我没写下一首诗歌一篇散文,因为厌烦一切虚假。
   现在的我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自然和人文给了我太多的启示,还在积累中,学习中。文字的庞大和深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热爱它,就会永远惶恐,永远尊重。
   我准备45岁退休,不熬夜,每早起来,先让孩子们柔软的嘴唇亲吻我的老脸,然后在书桌前坐下,静静的学习,开始动笔写真正的文字。

共 35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每天都接触文字,是不是也每天都在思考文字呢?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历代有关文学的讨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今,我们江山文学网率先提出了正文学的标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就诗歌、小说、散文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学的核心是内容不是形式。同时,文学一定是和政治,社会,历史,哲学等等学科结合的,从而形成体系。真正的文字一定要能够体现出文学的责任来。最后作者说自己一直在学习中,一直在努力写出真正的文字来。一篇针对当前网文而进行的分析,有自己的见地。推荐阅读。【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评        2015-07-26 21:23:19
  这也是我经常反问自己的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它们最终的归宿在哪里?慢慢的,觉得自己其实很富有,拥有了这么昂贵的奢侈品,而且我可以完全自由地支配它们!问好王月!
奋发向前,风雨怎能摧毁果敢和坚韧......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7-26 21:26:31
  感谢王月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在思考却少有人写的话题。希望大家借此平台进行讨论。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7-26 21:29:33
  网络给了大家自由与释放的空间,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难免会莫衷一是。作者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4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7-26 21:30:58
  出淤泥而不染,当令人佩服。真正的文字应该是反映出时代心声的文字。
5 楼        文友:回味        2015-07-26 21:33:35
  已经是真正的文字了,真的是个好题目。我也想自问一下,为了什么写?为什么写?问好,王月。
回味
6 楼        文友:开心20080716        2015-07-26 22:48:45
  喜欢这样的文字,可以思考,可以更多的剖析着内心,而引起共鸣!问候王月,祝幸福安康!45退休?嘿,那时候,不正是一朵花的年龄?呵,幸福长伴!
盈盈细雨。
7 楼        文友:文竹若风        2015-07-27 11:23:49
  为什么写,是一个价值取向和个人修为的问题。写什么,则是视野与悟性的问题。但两个问题最终的核心在于,你对文字什么态度,文学即人学。谢谢王月,既是发问,也是自省,对每个写字人都很必要。我一直称自己是在写字,而不敢冠之以我在创作文学。
这个世界纵然一地鸡毛,也要做美丽的织女,用文字编制心灵的羽衣。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