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小镇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小镇记忆(散文)


作者:恒心永在 秀才,214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1发表时间:2015-07-27 10:46:20

【流年】小镇记忆(散文) 我在这个城市的“奈曼人家”饭馆,看到了一幅摄影,我的故乡小镇,“夜色下的大沁他拉镇”。虽然景色璀璨辉煌,我寻寻觅觅,却一点没有找到过去的影子。
   在那个静寂的夜里,我又梦见了故乡的小镇,那个被称为金沙之城的小镇。好似小镇在月影下,灯影中,渐已模糊的影子碎了起来,清晰起来,使我放下纠结和挂碍,心中一片空明澄澈,洒落了一枕的思念。
   我醒来时,我突然跟妻子发出疑问,我多久没有回奈曼老家了。而在这个时候,或者更早,故乡小镇就不动声色地回旋进了我的梦境里。
   这是一个昂奋的梦。
   我是1978年秋天,考入旗一中高中的,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了大沁他拉镇,高中毕业考入了中专,毕业后又回到了大沁他拉镇,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十三年,娶妻生女,成家立业。
   大沁他拉镇是我人生启程的地方,我从来没有逃离他对我人生的掌控,那是心灵的掌控,是我灵魂的疆界。
   上高中时,我们农村班,一共四十几个人,几乎都住宿。我们男生一个宿舍住着二十多人,是南北大炕,铺的蒲子垫子,褥子挨着褥子,人挤着人。夏天是臭虫满铺爬,咬的人难以入睡;冬天地中间都成了冰岭,洗脸的毛巾都结冰。我们的许多老师如贾渊、赵景魁、任作林老师爱生如子,给我们劈柴,点炉子,暖暖的炉火烘烤着我们冰凉的手,现在他们已经作古,却在学生心中记忆犹新。记得备战高考那年夏天,正是西湖防汛,我们男生住在教室里,担心西湖溃坝淹了我们。
   那时候着实很艰苦。可是那两年,是我们跳出农门的关口。
   我终于夺路而出。一中,是我从心出发的梯子。
   在一中上学,对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大众饭店。在正街上,坐北朝南,那时还是国营饭店,我第一次下饭馆,是父亲给我送学费来,领我去大众饭店吃烧饼,软软的,甜甜的,至今还回味无穷,一想起,还习惯性伸出舌头舔一舔,咂一咂唇,味道的记忆那是久远的;第二个地方是我本家大哥家,每到周末,我跟一起上学的本家弟弟就去那里吃饭,不是饺子,就是炖排骨,那种亲情令人温暖。第三个地方是大众饭店对面有个大众理发馆,也是国有的,理发馆那厚重的皮椅子,我坐过多次,有个姓孙的理发师,白白胖胖的,每次理发他都笑着,你是学生,少要点。每次给我理发都少要一角钱,那时理发也就是四五毛钱,在那个年代要求严格,不知道这笔差价钱他怎么处理的,让我心存感激,难以忘怀。
   我中专毕业后,在畜牧局工作,那时畜牧业开始重视,总有会,我们几个新毕业的学生,都吃食堂,几乎不花钱,每月粮票都有结余。在畜牧局工作时,经常下乡,去做过羊毛鉴定,有一次就去了一个半月,从4月中旬,到6月末,跑了两个苏木,跟苏木兽医站人员一起,对逐嘎查、逐户的每只羊,进行羊毛鉴定,打上耳号。那时,每天在羊圈里扎堆,我就剃了个光头,待回来时,晒成了黑人。
   那些时日,对我来说,那是我打磨关节,把自己拉长,自己木木的脑袋也被渐渐敲醒的日子。褪去所有的青涩和稚嫩。
   后来我又调到了团委,那时旗委还是平房。团委在旗委院子里。在团委有三件事记忆深刻,一个是普及交谊舞,那时专门从文化部门调来一个干部,组织机关青年进行推广,那时很热闹,很新奇;二个是自治区团委组织青年参加刊授大学,那时全旗几千名参加,一屋子的书,让很多人沉迷在学历中,最后不了了之。三个是青年之家建设,那时农村团的活动日益活跃,一批招聘团干部走上了政治舞台,可以说,那时是共青团工作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人生是一个圈,无所谓善意,或是恶意的。有些事,虽然永远赢不了它,躲不开它。但是它总跟你打招呼,留下背影。每一次流泪,每一次跌倒,每一次愤怒和无奈,当然也有每一次的侥幸或胜利,即使一瘸一拐,人总是会向前迈进一步。
   在团委时,我入了党,考入盟党校,毕业后去了体改委,又到旗委办公室,当秘书。除了全旗518个自然村跑的差不多外,就是了解了当时农村的情况。种植大垄高产玉米、搞农田基本建设,生态圈建设......那时的干部真是很务实的。
   对于我来说记忆最深的有一件事,就是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大潮刚兴起,我带领科里的玉山、延城、青春、日东等几个秘书,在中心大街摆摊卖货,那是小镇的唯一一条水泥路,开辟了周日贸易街,虽然没有赚到钱,却是开辟市场的先锋,当时盟委书记做了批示,受到了表扬。每次回去,与已经当了旗委副书记的李玉山他们聊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年是何等的勇气呀。
   在那些恣意飞扬的日子里,面对每一个躁动不安的梦想,摔倒又爬起。
   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有了自己的人格。
   后又回到了体改委,当了主任。那时正是受厉以宁教授的倡导,中小企业推广股份合作制,一些旗属企业卖的卖,租的租,股份的股份,推向了市场。企业改完了,体改委也就寿终正寝了。
   想起这些事,年轻气盛,义无反顾,一有机会,我就以想要的精彩和骄傲一路狂奔。
   事业向前走了,生活也没有停止。我结婚后,租过房,住过单位,后来妻子单位分房。房子在北小山,一个大沙坨子上,叫北老贵的地方。每天晚上,当我骑着自行车,歪歪斜斜地回到沙包上的家时,有一盏灯为我点亮。
   那是属于我真正的家,一个温暖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别人的宅。但是那个位置,在我的心中无法抹去。
   在大沁他拉镇,我有岳父岳母、乡下有父亲、继母,后来相继去世,我在小镇工作时,照顾的很少,没有尽到孝道。我不能原谅曾经的一时,虽然懂得了感激。只是那时候我不懂得细细咀嚼。“等等再说”,就没有了机会,让自己成了永远的遗憾。
   有时想起来,自己都不如镇里那个傻子“四包米”。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的来历。但是镇里的名人。很仁义的一个人。我在畜牧局工作时就认识他,记得他姓李,有个老母亲,他每天推着垃圾车,给大众饭店倒垃圾,饭店给他吃的,他把吃的,总是用饭盒装上,揣进怀里,给老母亲送回去,然后再出来干活。他晚上还去医院太平房看尸体。有一次,大早晨,他碰见我,说,“大兄弟,老谁家镇不是人,我给他家看死人,一晚上给我五角钱。我气的跟他说了,你们家再死人,给我多少钱也不给看了。”我苦笑笑,伸出了大拇指。附和着回应他,“做得对”。
   每次碰上,他都打招呼。虽然他不知道我姓什么。那么亲切,一见如故的样子,也许我冥冥中成了他的知音吧。
   真是的,人欺人,是恶,何况欺骗一个傻子,天理都不容。
   不知道,那个叫“四包米”的老人还在不,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即使傻,但是他懂得反哺,感恩。
   我离开故乡小镇二十年了,离开越久,印痕越深,刻进了骨子里,留在了灵魂中。我对故乡小镇,那个叫大沁他拉的地方,会有更多的感悟和念想。
   小镇至尊的标志物,就是清王府,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有十四代王爷传承。那里存有出图“辽代陈国公主附马合葬墓”的文物资料,展示着奈曼部落的悠久文化。我在旗里工作时,曾经去过王府,在里面我见过,民族艺术家宝石柱老人的泥塑收租院,一百多个千姿百态、神情各异、不同阶层、不同地位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我震撼。我为我的故乡有这样高水平的有才华的艺人而骄傲。
   后来每次回去,我都要到王府去参观,去倾听远古的声音,感悟艺术的魅力,体味历史的脉动。无不让人心旷神怡,心存敬畏。
   每次回去,大沁他拉镇都有新的变化。有了十七八层的高楼,有了大大小小的广场,有了开发区,有了六车道的路了......小镇的建设日新月异,有城市的范儿了。
   故乡小镇,我知道回不去了原有的模样,原来的影子依稀可见,小镇已是回忆的碎片。
   而离开越久,越是怀念,越是感念小镇的美好。
   每次听到家乡民歌《诺恩吉雅》,就想起了自己,不是一样“出嫁”到远方了吗?!
   每次看到《活力奈曼》的微信,就好似嗅到了故乡的气息。
   事实上,漂泊在外的人,都是故乡喂养的孩子。总是脱离不开故乡的情结的。
   我一屁股坐进沙发,陷进去大半个人生。小镇的记忆,永远不会忘记,也不会逝去。
   我打开蒙尘的老相册,藏在相册里的老照片,一直给我温暖和力量。我翻开影集,突然间泪流满面。
   我把玩着老家友人捎来的干咸菜疙瘩,一不小心掉落到地上,扰起我满心的忧郁,泛起我嘴里咸涩的味道,又开始做起了故乡小镇的梦。
   轻轻的,轻轻地
   一阵风吹进心扉
   抖落惆怅的
   是游子不变的牵挂
   孤独的时候
   我在收集有关故乡的讯息
   收获一段呢喃
   在这个城市
   孕生思乡的灵感
   心被别离刺痛
   想家的时候
   我的思绪被刷新
   有谁会淡忘一个没有风的季节
   悄悄地,悄悄地
   一阵清风吹进心扉
   带走失落的
   是游子清晰的记忆
   寂寥的时候
   我在采撷有关风的足迹
   而梦里的影子却是
   故乡的月亮
  
  

共 35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张照片“夜色下的大沁他拉镇”将作者带回魂牵梦绕的故乡。故乡的云,故乡的风,故乡的夜色,哪一样不是让我们“洒落一枕的思念”呢!大沁他拉镇是作者“人生启程的地方”,也是思想成长完善人格之地。那里有青涩稚嫩的青春,有温暖幸福的家,有“摔倒又爬起”的梦想和事业。二十年后回顾久别的故乡,虽然小镇已回不去原有的模样,但心中的感念却“刻进了骨子里,留在了灵魂中”。“漂泊在外的人,都是故乡喂养的孩子。”当然,每一个游子也是“出嫁”到远方的“诺恩吉雅”……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骏马,拖著繮;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出嫁到遥远的地方……尤值一提的是文中人物“四包米”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游子之于故乡的一种情怀——反哺、感恩。佳作!推荐赏阅。【编辑:三熏沱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7-27 10:54:27
  如果“四包米”的形象再丰满一点,加上大沁他拉镇独特的人生感悟,伴以马头琴中的《诺恩吉雅》,或许更有味道呢!问好作者!
2 楼        文友:三熏沱茶        2015-07-27 10:58:24
  找了半天的大沁他拉镇照片,都没有特别合适的。不知道“丽都广场”附近作者去过没有?呵呵。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