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老高的地

精品 老高的地


作者:随玉 秀才,2079.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0发表时间:2015-07-27 16:42:20
摘要:老高坟上的草,长得郁郁葱葱,一棵小小的苦楝树探出了头,迎着风雨越长越大,开出了白紫色的小花,花香浓郁,引得蜜蜂蝴蝶纷纷飞来,围着楝花翩翩起舞。

老高的地
   老高死了!
   某一日,老妈打电话来跟我拉呱,正说到老黄又生下了七只狗仔子的时候,突地冒出这一句话。
   我脑子一抽筋,跟不上老妈跳跃的思维,停顿了一下才道:“死了?怎么死的?”
   “病死的!唉——都臭了才发现。马大牛见他家的门几天没开,烟也不见飘一丝儿出来,寻思进去看看,才发现他已经死了。屋里臭哄哄的,床上围了乌泱泱的苍蝇,马大牛都呕了几天,差点把自个的老命也交待了。”老妈说完,一连串地叹气。
   我一阵唏嘘,思绪忍不住飞回那个叫桃木岭的小村子,那个养我长大而今我又离开了它的村子。
   桃木岭既没有桃树,也不算“岭”,不过是拱坡上一个小小的村子,笼共四十来户人家。村子周围绿树环绕,流水潺潺,四季都有野花开放,蜂飞蝶舞,鸟语花香,可谓现实版的桃花源。
   可在那个年代,伴随着美景而来的,是蚀骨的贫穷。绿树中间露出来的,是家家户户乌黑破烂的瓦顶。怎么个贫穷法?据我九十多岁的奶奶说,那时,一人一天的口粮只有三两南瓜。
   老高家在村子的边缘,两间歪歪斜斜的泥瓦房,是他阿大阿妈留给他的唯一财产。由于房子没有石头做基,已经裂开了两条宽宽的缝,一直扭曲着延伸到屋顶上,像两条弯曲的大蜈蚣,裂缝被老高塞满了稻草。屋子倾斜的那边,顶着两根粗大的木头,勉强撑住房子不倒。
   老高这名儿不是他的本名,老高大名马如龙,长得十分高大,得有一米八几,背微微弓着,长着一张大长脸,大鼻子,大嘴巴,连耳朵都是招风耳,倒真有点白龙马的架势。但马如龙身子单薄,纸片人似的,村民们见他高大,索性叫他老高,图个顺口。
   老高父母早逝,长到三十来岁,还没娶上媳妇,虽有叔伯兄弟,可都早已娶妻生子,谁也顾不上他。老高自已也不着急,那段时间他忙呢,火烧屁股似地扛着一柄锄头,一捆细柴,脖子上围着一圈白旗,贪婪的眼睛在沟坎里四处搜索。干嘛?开荒啊!
   那时刚分田到户,家家户户都搏上了老命,粘着量地的人不放,就怕给自家分到赖地。老高脑瓜子活,他知道量地用的是竹竿,会有一些沟沟角角量不到,就扛着白旗在后头,等量地的人一转身,他后头就把边角旮旯插上白旗,盖上他老高的大名了。
   分地这事,不可能做到十分的公平,总有不如意处。等分完地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分到赖地多的村民哭啊闹啊,撒泼打滚,要求村长重新分配。老高却悠哉游哉地在村里四处转悠,像故意惹人厌似的咧着大嘴,嘻嘻哈哈地调侃别人。
   当然了,他老高分到的地也有好有赖,但他开荒出来的就有十几亩,虽说都是低洼处不起眼的边角料,可稍稍修整一下,就是能长庄稼的好东西呀!
   这一回合下来,老高赚了个盆满钵满,村民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平时蔫儿蔫儿的老高,还真像一条阴险的老龙!
  
   二
   地有了,老高干劲十足,寻思着该找个婆娘成家了,把日子红红火火地过起来。老高知道家里一贫如洗,好女子恐怕也看不上他,就托了堂兄马大牛的媳妇,给他在深山寻来一个女子。
   女子非常矮小瘦弱,脸皮腊黄,一头齐耳短发凌乱干枯,总在梦游似的,走路两后脚跟都能相互打着,要倒不倒的样子。
   老高成亲以后,村民们就时常见到他们一起出地干活。高大单薄的老高走在前头,肩上扛着犁头或耙,脑袋一伸一缩地走着。他婆娘手里挎着饭盒,两眼呆滞,踉踉跄跄地跟在后面。一高一矮,活像电线杆旁站了只猴子,倒也成了桃木岭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从有了地,老高就起早贪黑在地里忙碌着,中午都不舍得歇一下,婆娘也不敢说话,生生被他拖得更瘦了,一阵风来都能打飘。
   几年下来,老高的粮仓蹭蹭见长,围子里的谷子都要漫出来了。老高喜滋滋地在村里四处转悠,找人拉呱,手腕上吊个烟袋儿,托着个烟杆噗儿噗儿地抽。
   因为老高的婆娘身体不好,嫁过来五年后,才给他生了个女儿,此后就收了肚,总也怀不上了。
   老天像在跟老高开玩笑似的,老高的女儿长得比她妈还矮小,一米五不到的光景,身子单薄得像豆芽菜,小脸儿也是腊黄腊黄的。但人却很机灵,弯着腰在田里插秧,上半身飞快地一起一落,头也跟着一点一点,一会儿就点出了一大片绿油油的秧苗。
   老高多了个种庄稼的好帮手,更贪婪地在土地上忙碌,那背弓得跟个虾米一样。他的土地,就是他的命,谁家要是多挪过来一把土,老高能跟人吵上一个月,非得把那把土给人捧回去了。因为谁也不服谁,那田埂,就被两家人削得越来越尖,走上去能扎疼脚底板。
   那年那月,人们解决了温饱后,开始寻思着做买卖了。吃不了的谷子,拉上一车子卖给城里人,能换回令人满意的一叠票子。
   老高的田地多,村里就数他票子挣得多,老高脸上更得意了。每天饭后,抹着油滋滋的嘴,手里捧着烟杆儿,一家一家串门子,昂着头,从鼻子里哼一声:“嗨,你也别羡慕我!想当初也是我祖宗保佑,脑子突然开了窍,才抢了些边角料!这年头,别的都假,只有地是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土地是最实在的,最不会骗人的了!”
   村民们不无嫉妒地说:“老高,你就一个女儿,将来出嫁后,你的地要带到棺材里去喽!”
   老高喷出一口烟,胸有成足地道:“嘿,我早想好了!女子不出阁,招个能干的上门女婿,这个地,不还是咱家的么?”
  
   三
   老高的女子长大后,自已谈了个对象,在老高再三催逼下,领了回来给老高过目。
   这女婿也是绝了,跟老高的女子一样高,一米五的光景,身体壮实,方头大耳,手里提着装了猪头肉的塑料袋儿,另一个网兜里装着两三斤苹果,搬动着两条短腿,和老高女子一起出现在家门前。
   老高一见,差点被女子活活气死过去,当场抓过“女婿”的礼物,给甩到远远的臭水沟去了,颤着山羊胡,指着女子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女子怕老高背过气去,使了个眼色,叫对象先躲远些,她自个把老爹扶到里屋,推心置腹地跟老高讲了一番大道理,老高咬死了不应。别的不说,这五短身材的武大郎,他能种地不?能耙田不?牛屁股都比他小子高!要真招他上门,将来他的地岂不废了吗?老高一挥手,不行不行,换一个!
   老高说不行,可他女子跟对象那是铁了心地要在一起呀,两人一商量,对象就趴老高门前不走了,说老高要是不答应,就跪死在门口!
   那年轻人跪到第三天上,村民看不过去了,纷纷去劝说老高,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吧!看他心挺诚的,这年头,只要头脑活络,不种田也饿不死人!甚至有嘴贱的人说,也不看看自个家的闺女,长得就跟少了肥料的秧,扁平得两面都看不出是个女人了,还挑三拣四呢!
   老高被劝多了,下不了台,挨到第三天,从家里拿出把犁头,丢在“女婿”面前:去,把洼儿地犁了,算你合格!
   女婿一听,脸上由阴转晴,挣扎着站起来,叫老高女子牵了牛,他自已套上犁头,扛了跟他差不多高的犁架子,往洼儿地走,惹得一村人都跟在后面看热闹。
   洼儿地是老高争来的荒地,那里低洼偏僻,土质硬,地里还有不少大块大块的石头,要收拾起来相当累人。准女婿下到地里,麻利地套上牛,手里稳稳把着犁,吆喝着赶牛走。说也怪了,这人也才到牛屁股高,居然能把牛训得服服帖帖,犁的地笔直匀称,漂亮得连村里的种田能手马大年都直竖起大拇指。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老高也没辙了,只好同意让女子跟了他。
   还别说,自从女婿上门后,老高的日子轻松了许多,他把家里田地的掌控大权交给了女婿,自已打打下手,当个军师什么的,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四
   一转眼,日历就翻到了九七年,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大批量往外跑,说打工比种地挣钱多了。甚至还有些老不正经的人,都四十大几了,还跟着小年轻南下,说给人看门,一个月能挣好几百呢。家里的地也不种,或是租给人,或是丢荒,看得老高心疼不已。他心里也七上八下的,看着女婿的眼神,充满了戒备,就怕有一天他也说出去打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安稳的日子没过上几年,女儿和女婿就来跟老高说,要丢下田地出去打工挣钱。眼看种田这些年,日子是好过点了,可粮食越来越贱,卖不上价,连盖个新房的钱都挣不到!你看那些出去打工的,哪个不是光鲜亮丽回来?村里的泥瓦房一座一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结实漂亮的平顶房,有的还盖起了楼,又干净又舒坦!哪像他们这个家,破房烂瓦不说,那两条大缝就像魔鬼的眼睛,日日夜夜讥讽人呀!
   老高一听,心寒得像掉入了冰窟隆,瞬间人就老了十岁,背更驼了。
   他争来的土地,当自已儿女一样对待,心肝儿一样的土地呀,难道就要丢荒了么?
   不过,老高明白,就算他再怎么阻拦,女子和女婿也不会再听他的。身为一个农民,他当然明白粮食的价钱,女婿说得没错,眼看砖瓦越来越贵,粮食越来越贱,这地再种上几十年,也许也挣不上一座房子。
   那一夜,老高失眠了,久久地思忖着,老烟竿儿在床边咯咯地敲了又敲。
   天亮的时候,老高喊来女儿女婿,同意他们出去打工,地,就由他一个人侍弄吧!虽然老了,可这精气神还是有的。
   没过几天,女儿女婿走了,老两口站在村口,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村里的青壮年都走了,尽剩下老人孩子,冷清了不少。
   唉,也不只桃木岭,据说别的村子也是一样,几乎成了空村,大白天的也难见个人,房子是做得很漂亮,可那又有什么用呢?父母想见见儿女,还得等到年底,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想找个端茶递水的都找不着。
   自从女儿女婿走后,老高对老伴儿好了许多,有时候坐在饭桌上,他才发现老伴儿老得不像话,一张小小的脸皱纹满布,头发都花白了,衣服披在身上撑不起一点菱角。老高一阵心酸,下地的时候,尽量不让老伴太累,自已把重活都担了。
  
   五
   没过两年,老高的女儿女婿一身光鲜地回来了,两人喜气洋洋,穿着时髦的衣裳,蹬着乌亮的皮鞋,给老高和老伴买了不少保健品和新衣,还张罗了建筑队,把老高这座破烂的泥瓦房扒了,盖了一座平房。屋里整齐敞亮,冬暖夏凉,再也没有“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狼狈相。
   盖好房子后,小两口又走了,说是在外面弄了个小档口卖菜,生意耽误不得,一天不去得损失好几百呢!
   人一走,屋里就冷清了下来,老两口望着崭新的屋子,既高兴又心酸。
   春种秋收的时节,老高佝偻着背,扛着锄头或耙,慢悠悠地牵着牛在前面走,老伴儿手里挎着饭盒,踉踉跄跄地跟在后面,两眼呆滞无神。
   晚上,老两口又一前一后,一高一矮地相跟回来,夕阳照在老高弓着的身体上,背着阳光的老高,就成了个大大的问号。
   没过几年,身体一直不好的老伴儿丢下老高去了,老高哭得肝肠寸断。少年夫妻老来伴,孩子们不在家,晚上也就只有老伴儿说说话,如今这空荡的房子里,只剩老高一个,连个人声都没有,大白天的,只有雀儿在门前跳来跃去寻食吃。
   后来,后来老高就没了,被堂兄马大牛发现死在自家炕上,手里抓着烟竿儿,两眼望天。据说,老高已经病了好几个月,一直没有告诉女儿。乡亲们说,自从老伴死后,老高就万念俱灰,他最心爱的地都没心去侍弄,如今全都丢了荒。
   老高的女儿女婿回来办了后事,把门锁上,就又出去了。除了每年的清明节,他们回来给老高和他老伴儿上坟外,那个房子的门再也没开过。老高的地,长满了杂草,并有越长越高的趋势,一片郁郁葱葱。
   老高坟上的草,也长得郁郁葱葱,一棵小小的苦楝树探出了头,迎着风雨越长越大,开出了白紫色的小花,花香浓郁,引得蜜蜂蝴蝶纷纷飞来,围着楝花翩翩起舞。
   两只小麻雀在枝干上跳来跃去,互相追逐嘻戏,忽儿一起飞走了,树枝晃了一下,复归平静。微风中,只有楝花纷纷扬扬落下,一地晃眼的白。
  
  

共 46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作品直面农村问题,选取了典型的农村与农民,用质朴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农村在随着社会发展而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发人深省。文中老高的形象,非常具有典型性,突出地表现了农民阶层的诸多特点、性格与现状,读来真实而生动,又给读者们带来一个深刻的问题,令人警醒。感谢赐稿,顺祝安康。【编辑:梦里无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728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里无涯        2015-07-27 16:46:37
  问好文友,感谢赐稿。作品选取了农民与农村,突出表现农村与农民面临的问题,面对时代的发展,农村与农民究竟该何去何从,这不仅仅是农民的问题,更是一个时代问题,值得深思。
   短篇栏目组建立了作者交流群,文友如有意,可加群共同交流。群号:429553432
回复1 楼        文友:随玉        2015-07-27 21:50:14
  谢谢老师的编辑和评论,辛苦了!
2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5-07-27 21:43:41
  文笔质朴而有生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题材选取单一却绝不简单,将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表达得波澜起伏。一个视土地为生命的人,最终因为妻子的去世而撂荒土地,这是一种令人心痛的醒悟。文章写出了新时代农村的现状和担忧,值得细品。问候随玉!
紫玉清凉
回复2 楼        文友:随玉        2015-07-27 21:56:39
  谢谢紫玉清凉老师的评论!一路学一路写,江山人才济济,相信自己会和江山一起成长,祝夏安!
3 楼        文友:凌泽风        2015-07-30 11:22:22
  文友的文写得越来越好了,痕迹渐无。时下农村里父母辈与子女们之间也应该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问题。小说以个体反映群里状态,农村年轻劳动力的缺失以及两代人之间代沟越来越大,老一辈靠着土地活了一辈子,愿意守着自己的土地,年轻人则想往外发展。而村邻之间本身也有竞争与计较,关系淡漠,死去之后这么多天才被发现,可怜可叹!文章取材于农村,关注现实,问好文友。
闲杂人等
回复3 楼        文友:随玉        2015-07-30 11:54:31
  谢谢凌泽风老师的评论!对于小说,随玉几乎两眼一抹黑,进了江山才学了一点皮毛。因为本身是个农民,所以对于农村与农民,有更深的体会与心疼。乡下这种现象太多了,有时候看着真可怜。
4 楼        文友:田舍郎        2015-09-20 14:59:10
  恩,这事确实不少。中国人太多是以家庭为信仰的,没有自我的追求。要老有所乐,不能吧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自己找乐趣。不然,怎么看怎么是悲剧。中国人如果不能转变这个思想,悲剧还得持续下去。
想写点什么,一落笔却不知道要写什么……这也是我写作中常碰到的问题。
5 楼        文友:宇蓝        2020-04-15 15:26:20
  写人,写地,离不开说事。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比比皆是,但地呢?不好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