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贝湖俪影(散文)

精品 【军警】贝湖俪影(散文)


作者:麗澤嵐影 秀才,102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41发表时间:2015-07-29 23:39:56
摘要:旧称大贝湖的高雄澄清湖,在四十年的邂逅中,风华如昔,清新依旧。走过与小学生一起同游的历史记忆,目前往返屏东,总是课义经过她的身旁,希望透过“蓬岛涌金”和“三亭揽胜”两个景区的视觉意境,重温那往日湖光水色、绿意盎然的深层记忆。

【军警】贝湖俪影(散文)
   在神农路开通之后,我就一直喜欢经过她的身旁,前往屏东。虽然行走这段路,能够透过烟波林影,一探伊人芳踪的机会,其实也只有不到两千公尺的短短距离……
   她,我梦中的情人,就是有着高雄西湖美誉的澄清湖。她与原名柴山的寿山齐名,一水一山、一柔一刚,东西遥遥相望,共同建构出了高雄特殊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澄清湖原名大贝湖,系因湖面形状弯曲如贝而得名,后来也因为湖平水澈、景色宜人而更名。虽然她已经改名良久,但是高雄在地人士,依然喜欢称呼它的大贝湖旧名。人之念旧,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我也并无例外。只是因为我只能算是半个高雄人,所以在对她的称呼方面,就变成国语的澄清湖和台语的大贝湖了。
   走过四十年的岁月风霜,她妩媚温情的容颜,虽然已经和我原先的记忆有所差异,但是她那清新脱俗的俪影,依然深深地牵引着我那曾经年轻的心。过去,我曾经日日远眺追寻,时时暗恋着她的芳踪,也曾经数度利用假日时光,带领学生投入她的温柔怀抱。在那迂回小径、林影婆娑之中,映照水光粼粼的童颜欢笑。当时师生一同郊游的场景,至今仍让这群已经为人父母的当年小学生,念念不忘时时回味。
   就因为有着这份深植内心的悠悠情感,才让我每次往返屏东之际,总会刻意绕道她的身边,在曲意蜿蜒的翠绿林荫绵绵铺陈之中,细细品味过往曾经走过的记忆足迹。无论是在迎着晨曦的清晨,或是伴随彩霞的黄昏,也不论是在绿意新芽的春季,或是落叶萧萧的秋天,走在湖边水岸小径,无限的湖光水色,总会在斜坡林影的曲折回荡之中频频换景。景致迂回,心情荡漾,整个人的脚步,似乎也不知不觉轻快了起来。
   澄清湖,是高雄主要的民生水源地,原本系为水源供应而建设,目前的自来水公司,就设在我所经过的道路北侧内。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第一景的“梅陇春晓”景色,有一大部分就被这些建筑物所阻隔。澄清湖的水源,系来自于南部重要河川的高屏溪,与杭州西湖的钱塘江、扬州瘦西湖的长江之水,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由于高屏溪水源四季荣枯未定,缺乏有如长江、钱塘江的浩荡气势,因此只能兴建拦河堰,采取人工取水方式,而后再以管路连通运送至湖区。
   原本在她的南边,还有一个小贝湖,两泽互丽,湖水相益,中间有着一条小路蜿蜒凌波,犹如杭州西湖苏堤两侧的场景一般。只是由于缺乏有计划的疏浚,在长年淤积、杂草丛生的情况下,小贝湖终于逐渐失去了调节水利的沼泽功能,最后竟然在功利主义的思维下,被规划成为职业棒球场和高雄长庚纪念医院,感觉真的有些突兀。否则,类似西湖的苏堤、白堤和杨公堤的林荫景观,将可能于小贝湖出现,并且在这柳荫曲桥的殊胜氛围之中,说不定还会再度上演一出台版的“许仙与白娘娘”传奇故事。只可惜在这南台湾的高雄,比较缺乏江南那种烟雨蒙蒙的氤氲气象,因之透过那把诗意油纸伞所演绎而来的动人情节,大概也得花点心思另行编写了。
   在附近一座座高楼建筑不断鲸吞蚕食之情况下,一座原本穿越小贝湖湖心,连通对岸一所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中学的狭长水泥桥,也被无情地淹没在周遭逐渐垫高的废弃泥土之中,而成为一条有着雕花栏杆的道路小径。缺少了暴雨来临时的滞洪调节功能,附近比较低洼的地区,就曾经发生过好几次大淹水的灾情。人类的贪婪、思维的狭隘,终于在上苍轻轻地挥洒中,尝到了滥用权力的苦果,只是木已成舟,显然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在物换星移之中,以往对于澄清湖景区的鲜明记忆,也逐渐被一栋栋高耸的现代化住宅建筑,给强势的比了下去,以致于慢慢变得有些模糊了。而一条似乎不该开放人车通行的北岸环湖道路,却硬生生地将这澄清湖北侧第七景的“三亭揽胜”以及东南隅第八景的“蓬岛涌金”景致,嵌入于烟嚣尘世之中。少了一点与世隔离的场景氛围,多了大量车辆奔驰的虚华景象,现在的澄清湖景色,虽然其他六个景区的绿荫倒影依旧,但在主观的直觉感受上,似乎已经缺少了那份古朴的人文与自然和谐之美,以及在袅袅薄雾面纱下的几许闲情雅致了。
   澄清湖师法杭州西湖,将湖区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透过文人的艺术巧思,分成梅陇春晓、曲桥钓月、柳岸观莲、高丘望海、深树鸣禽、湖山佳气、三亭揽胜、蓬岛涌金等八景。每一景区,皆有当时的名人在大理石上题字和赋诗,虽然诗句长短不一,但总有着一丝心系中原故土的悠悠情怀存乎其中,如“天外鸡声春欲晓,一枝先为寄江南”、“肇锡嘉名知意远,钱塘潮溯涌金门”,与现在两岸的时空环境,着实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戚戚四方愁靡聘,悠悠万载愿无穷。湖山一角苍茫立,风雨高楼感慨同。”这是对第七景“三亭揽胜”景区的题诗。三亭,即是有如亭、淡如亭、清如亭,亭分圆形、六角、八角三种,采用我国固有的建筑艺术型式,每亭可容纳三、四十人。亭外草坪甚为平整广阔,拾级而下,在湖畔也有一片草地,沿岸的可可椰子荫影下,安置有长条石凳,堪称是晨起观赏日出以及中秋赏月的理想地点。
   “有如亭”,居三亭之中央,采北式圆形,金色亭顶,红色亭柱,绿色吊帘,乃是标准的中国古代宫庭建筑模式。“有如”二字,系取东晋祖逖渡江击楫,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右侧的“淡如亭”,为六角形的南式建筑,取自《礼记》“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清如亭”在左侧,采八角式之民式建筑,其亭名系取自宋诗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亭相辅相成,揽胜各具巧思,在那绵绵意境的娓娓铺陈中,书写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和丰采。只是,目前能够知晓其意境,体会其内涵者,似乎也愈来愈少了。
   第八景的“蓬岛涌金”景区,是在湖区东岸突出于湖面的半岛上。每届黄昏落日时分,彩霞倒映湖中,只见光芒万丈,波光粼粼,有如金波银浪,涌向岸边,颇似杭州西湖之“平湖秋月”景色。而“胜境蓬壶半岛形,崇楼碧瓦覆朱棂。明漪绝底环三面,月白风清暑不侵。汪汪千顷映朝暾,潋滟金波漾紫痕。肇锡嘉名知意远,钱塘潮溯涌金门。”这首题诗,已经将此一景区的天地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得月楼”建于半岛之中央,揉合清宫颐和园千秋亭及佛香阁之形式,并有武汉黄鹤楼之风格,但其用色均照我国清代宫廷建筑之规格,红绿相间,富丽堂皇,引发吾人思古之幽情。只是,这原本的湖区半岛,这大小贝湖相互丽泽之处,现已为一条湖外道路所切割,缺乏了前庭腹地的有效衬托,得月楼那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所涵蕴的水光天色美景,似乎也就相形逊色不少了。
   每逢黄昏时分,这个位处于湖区东南的角落,总是有着不少喜好摄影的人士,倚着人行步道栏杆,等待最佳时机,以利猎取晚霞余晖衬托下的澄清湖落日美景,而一张张绚烂绮丽的佳作,乃因之应运而生。只是,这些大地映象的画作,似乎总是少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之中,那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贡长天一色”的意境风华……
  
   附注:这张橘色黄昏下的澄清湖美景,取自于网络图片,湖面广阔,天光水色。左侧为第八景“蓬岛涌金”,上面的建筑为得月楼;右边远处高楼的前方,则为第七景“三亭揽胜”景区之所在地。
  

共 28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贝湖俪影》中,丽泽岚影用极具画面感的叙述描绘了高雄澄清湖的秀丽美景。作者的描述从早到晚、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同时有主有次。对湖区八景做了主要介绍,用墨颇丰,最可贵的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风景描述之中,避免了写景散文落入旅游说明书的窠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的功底和文学素养。作者在文章中还多次感慨现在建设对自然景观的损害,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感和警示感,十分难能可贵!推荐欣赏,感谢赐稿军警,问候夏安,期待更加精彩!【军警编辑:一笑了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3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5-07-30 12:59:15
  祝贺嵐影老师作品加精!感谢赐稿!创作愉快!安好!
林雨荷
2 楼        文友:林虎        2015-07-30 13:55:08
  一笑了之的精按提出了一个普遍间题:游记、写景一类散文如何避免落入旅游说明书之巢臼?期望军警出好游记散文。
林虎
3 楼        文友:一笑了之        2015-07-30 22:02:51
  恭贺丽泽老师作品荣获精品。一笑了之有幸赏读,得美之享受,欣欣然!感谢赐稿,祝夏安文琪!
闲暇时读书写作,诗歌散文小小说道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