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从《七萃之士高奔戎》错为“七卒之士高奔戌”说起

  从《七萃之士高奔戎》错为“七卒之士高奔戌”说起


作者:高致贤 童生,68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8发表时间:2015-07-30 12:46:48

《七萃之士高奔戎》怎么会错为“七卒之士高奔戌”?这是一个介绍古人身份的文章标题,七个字的题目中就错了两个字,尽管我已经在这里说出了错的字数,但是,如果我不把错误标题写出来对照,谁又能看得题目之中出错的又是哪两个字呢?
   这篇文稿是从古典文本上抄录下来的,短短七个字的标题,前四个有典故,后三个是人名,没有绝对把握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我也是从正文中看到主人公另一个名字叫高奔戎,这才引起我的怀疑:怎么一个人会有两个名字?到底是高奔戌还是高奔戎?没有文字说明,其中必然有一个是错的,或者两个都是错的,没有两个都是对的可能。这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我手中只有电子稿,没有原装正版核对,只好把问题提交给责编,而后又上网征求意见。责编和四川的高利达也只确定高奔戎是对的。
   到这里,我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谁料云南高银仓在国学宝典上查到高奔戎的题目,除了证实高奔戎的名字之外,还看出“七卒之士”中的卒是萃字之误。七卒之士应该是七萃之士才对。至此,这个标题可能算搞清楚了。这里,我为什么只说可能,不说肯定?因为记述古人的古籍版本也不止一个。因此,首先要选定原装正版对校。其次必须两人以上读校,读、校的人都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其三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典故成语,光听还不够,必须比照字句。因为其中同音不同字都不行。人名地名朝代成语里同音不同字也不行,一字之差就成了别人别地别的朝代了!加上汉字的古今用法也不尽一样,所以,对于古籍文献的校对要更加细心。说到这里,再回过头看看本文题之错误就错在两个形近字上。
  

共 6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字动,百字摇,甚至简单笔画的差异,意思就大相径庭。无论是今文还是古籍,校对之责十分重大。很好的随笔,具有学习借鉴价值。【编辑:航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航帐        2015-07-30 13:28:24
  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