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柿子情深(散文)

精品 【荷塘】柿子情深(散文)


作者:张彦青 秀才,130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1发表时间:2015-07-31 21:16:06
摘要: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最甜美的食品莫能与柿子相敌,那种甜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吃完后的那种痛快淋漓的味觉,也不是任何甜食所能替代的。

【荷塘】柿子情深(散文)
   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最甜美的食品莫能与柿子相媲美,那种甜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吃完后的那种痛快淋漓的味觉,也不是任何甜食所能替代的。
   ——题记
  
   【一】
   柿子树出芽晚,清明时节的树木都葱葱郁郁了,柿子树才吐出嫩嫩的树芽,淡绿色的花蕾在四月芳菲的时节开放。当柿子花开过后,其花蕾底部就显出了绿色的小柿子,指甲盖那么大小。绿绿的柿子隐藏于茂密的柿叶之间,若不细心去看,不知道柿树已经结了果。柿子的开花结果过程那么淡定、那么朴素,它没有梨花、杏花的烂漫,没有桃花、石榴花的妖冶,低调又深沉。
   从四月份到十月份是柿子的成长过程。“白露节”后,柿子渐渐地成熟了,人们提着篮子、带着竹竿子到自家的山坡上去钩提前成熟的软柿子。一篮子一篮子红艳艳的柿子提回了家,之后家家户户的窗户台、平房沿就摆放满了一个个火红的柿子。“软柿子摸窝窝,赛过火锅子。”人们把从地里采摘回来的柿子,抹在玉米面饼子上,或填满窝窝头儿,吃起来,欲罢不能,使人食欲大增。从此以后,农家甜甜蜜蜜的生活便开始了。
   也是从“白露节”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有了最甜美的零食了,落在地下的软柿子任您捡来吃。我们随手从柿子树底下捡起一只软柿子,剔去粘在柿子里的泥土和草毛,提溜起稀软的柿子,把头仰起,往嘴里一丢,舌头一绕,“吱溜儿”的一声就滑到了肚子里。顷刻间,从舌尖、食道到胃里凉丝丝、甜蜜蜜的感觉就串成了一串。
   比较讲究的吃法是,找一片薄薄的石板支起来,底下生火,把软柿子摊在薄石板上边,找一根树枝,上下翻动,当石板上的柿子“咕嘟咕嘟”地冒起气泡的时候,就可以开吃了。折两只小木棍当筷子,“吸溜”“吸溜”往嘴里夹,热乎乎、甜滋滋的感觉沁入心脾。这种吃法被小伙伴们美其名曰:“炒柿子”。
   深秋的太行山区一片荒凉,一切都归于了沉寂。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上紫红色的柿树叶、晶莹剔透的红柿子,在萧瑟寒冷的深秋,独能让人感觉到还有一丝丝的秋意。
   “霜降节”那天是约定成俗的柿子采摘日。大早起,各家各户的人们挑着水桶,担着箩头,扛着竹竿子,赶着毛驴,倾巢出动,奔向山上的自家柿子树下,开始紧张而忙碌的采摘柿子了。
   摘柿子实际就是摇柿子,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多的柿子树,柿子一颗一颗地摘那到什么时候能摘完啊?竹竿子顶部带着钩子,钩住柿树枝,上下左右摇动,“噼里啪啦”一片响声,柿子就从树枝上飘落了下来。红红的柿子,伴着紫红色的柿树叶满天飘零,如天女散花一般缤纷绚丽。鲜红的柿子和紫红色的柿叶铺满了一地,仿佛地上铺着深红色的地毯,地毯上绣着鲜艳明丽的柿子果,煞是好看!
   硬柿子先拾进箩筐,然后又倒入驴驮子里,软柿子从地里捡起来装入水桶中。破损的柿子和好柿子要分开装,以便于后期加工。柿子运回来后,堆在院子里,柿子堆占去了大半个院子,满院映照着火红的光芒,红红的柿子投射着农家红红火火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个礼拜,女人们就提着专门做好的柿子刀开始“旋柿子”。脚下分摆着两个不同用途的箩筐:一个箩筐用于装旋好的柿子,一个箩筐用于装从柿子上旋下的柿子皮。女人们左手捏着柿子,右手持柿子刀,从柿子头旋起,一根根的柿条转着圆圈,如一条红黄的绸子绵延不断从她们的手里一直飘进了柿皮箩筐。旋好的柿子,粉白色的肉体沁透着柿子的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柿子箩筐都闪动着滟艳的灵光。
   晾晒柿子,需要有专门的晾晒家什,那就是用芦笛子串成的“笛簿子”。“笛簿子”铺在搭起的架子上,把旋好的柿子晾晒在上边,成行地码得整整齐齐。还有一种晾晒柿子的方法是用木棒搭两个三脚架,中间担上一根横木,旋好的柿子成串成串地挂起来,像一幅幅用红翡翠串起的帘幕。不管用“笛簿子”还是用搭架晾晒旋好的柿子,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使柿子多余的水分得以充分挥发,防止柿子在后一步的加工中发霉、腐烂。晾晒柿子也要掌握“火候”,柿子在太阳光的足足照射下,水分逐渐蒸发,晾晒成了软软的柿子干,取来一只柿子干吃,齁甜绵软,这样晾晒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能否准确判断柿子晾晒的干湿度,直接影响到后期柿饼加工的口感和品质。
   晾晒好的柿子干,要进行下一道工序“晤霜”。把柿子干装进用芦苇编织的柿子圈里,蒙上棉花被套,还要适时地进行翻晾,一个月后,柿子干就浑身布满了雪白的柿子霜。把结满霜的柿子从圈里取出来,放在一个木板上,从柿子尖轻轻地摁揉下去,再把摁揉扁的柿子用双手捏一圈,保证其圆扁均匀,柿子盖还要用剪刀修剪的圆圆的,这样一个个品形俱佳的“柿饼”就做好了。“柿饼”重新回装到柿子圈里,就静候小贩子们来家里收购了。“柿饼”是要出售的,家里舍不得留来吃,馋嘴的我有时会偷偷爬上楼从柿饼圈里偷取几个“柿饼”吃,若被母亲撞见了,她就责怪我:“那是卖钱的,不能随便吃,馋猫!”
   破损的柿子用刀一切两半,做成“柿块”,晾晒好,装入柿块圈里晤霜,“柿块”晾晒、晤霜的过程和“柿饼”基本相似。柿子上旋下的柿条也要经过晾晒、晤霜。“柿块”、“柿条”作为柿子加工后的副产品,留作自家享用,在当时是农村家庭留给小孩子们最高级的美食,亲戚朋友带着孩子到了家里,母亲便从楼上取出一些柿皮、柿块给小孩子吃。
   软柿子伴糠根据一定比例和搅在一起,叫“柿糠”。把“柿糠”从桶里、盆里揪起来,一团一团均匀地摊在平房顶上晾晒干。晾晒干的柿糠团,还要在土炕上烤熟,土炕下生起火,把柿糠烤成焦糊状,当甜乎乎、香喷喷的柿糠香气溢满了整个屋子,柿糠就烤熟烤透了,这个过程叫“炒柿糠”。炒完后的柿糠,成袋成袋地背到石磨坊,母亲备上驴子在石碾子上把炒好的“柿糠”碾成粉末,用箩筛出细细的柿糠面。柿糠面是紫红色的,在我们那里叫“柿糠炒面”,攮一把放在嘴里,甜甜的,沙沙的,香香的,满口生津。“柿糠炒面”是我们这里重要的储粮,在灾荒年救过不少人的命呢!所以即使“柿糠炒面”放置的时间再长,哪怕是里面生了虫子,也不会扔掉。“柿糠炒面”放置的时间长了后就会结成块,我们上学前上楼掰几块儿装入口袋儿当零食吃,即好吃又充饥。吃饭的时候,用开水把“柿糠炒面”和开,抹到玉米面饼子上,或塞进窝窝头儿里,又甜又香,特能下饭。父亲端起一碗清汤米粥,手里托着一个大大的抹着“柿糠炒面”的玉米面饼圪蹴在大门口,先吃了干的,然后“咕咚咕咚”把稀粥一饮而尽。
   当时的人们很满足,吃着抹着“柿糠炒面”的玉米面饼子,喝着稀粥,也很高兴:“能一直这么下去,神仙的日子呀!”这是我经常听到的大人们讲的话。
  
   【二】
   柿子树,在我们这里是嫁接的,即从柿枝上取砧木枝嫁接到黑枣树上。至于黑枣树上的柿子砧木是什么时候、又是从哪里引入我们这里的,无人知晓。
   柿子品种很多,我们这里有:“满得红”、“黑柿子”、“小柿子”、“水柿子”等几个品种。
   柿子树大都种植在贫瘠干旱的山坡地上。成年的柿子树可以长到二三丈高,在我们这里属于大树种。它生命力旺盛、抗旱能力强,很少有害虫蚕食,它的寿命很长,我们这里的一些古柿子树,连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长成的。
   柿子树长在山里,汲取了大山的营养,长得格里格球的,性格中就带有了大山的基因。
   它的枝特别脆,我们小时候经常上树钩软柿子吃,有时不小心踩到了老枝,“咔嚓”一声就断了。在我脑海中摔的最重的一次,是我到我们村一个后沟的山上钩软柿子。那颗高大的柿子树立在一个断崖边,一颗红艳艳的柿子挂在枝头,它随风晃来晃去,逗引着我的馋心,不由我垂涎欲滴。我攀上了柿子树,一点一点地向那颗诱人的柿子爬了过去……快要钩着了!我的身子猛地向前一倾,顺手揪住了那个柿子,突然间,“咔嚓”一声树枝断了,我如一颗下坠的石头伴着柿树的断枝一起向崖低冲去,“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响着,我恐惧极了,可怕的想法在脑海中忽闪着。而后是“蹦”的一声巨响,我掉到了满是尖石的崖底,瞬间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黑洞洞的天空中挂着几颗眨着诡异眼睛的星星,猫头鹰咕咕的鸣叫声在山谷间回荡,阴森的山谷令我毛骨悚然。我使出浑身的劲努力往起爬,这才感觉到身体好几处钻心的疼,咬牙站起,脚失慌忙地就往家里跑去……那次的摔伤,让我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柿子树的枝是极好的柴禾,比在山里打割的野草、荆棘植物要耐烧。每到礼拜天,父母给我布置的任务就是到山里打一捆烧柴。我约好几个小伙伴,扛着竹竿子,到山里的柿树上去钩柿树枯枝。枯死的树枝非常好撅,站在树下用竹竿钩钩住枯枝条,轻轻往下一拽,“咯喯”的一声枯树枝就飘了下来,一棵柿树半天钩几捆柴没有问题。肩扛柿木柴回家后,经常得到父母的夸奖,能为家里做事情,我也觉得美滋滋的。
   虽然柿树的枝是脆的,但是干了可是硬得很,若用劲将之矫弯,使之扭曲变形,难度可大极了!它挺紧了硬实的身板,宁可折断也不弯曲。
   它的这种品性,可分类派上用场。比较细小的柿树干只能当劈柴烧,粗点的可以拉成木板,合在一起做菜板,既结实又耐用。用刀在上边剁肉馅、切菜,不管你用多大的劲,它的表面只会留下一道浅浅的刀痕,根本不会伤不到其里。会木工手艺的人家,就用它做成菜板到镇里的集会上叫卖:“柿树菜板硬朗得很啊!快来买呀!”直到目前,在我们这里用柿树木做成的菜板,仍然是菜板中的至上品。
   用柿木做成的擀面杖,紫红发亮,不弯曲,不变形。最喜欢母亲用柿木擀面杖擀面了,擀面杖有节奏地在面板上跳动着,“咕咚咕咚”地发出悦耳动听的响声。我可喜欢听这个声音了,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家里要做好饭了:不是面条就是大饼。
   ……
   近年来,不少城市开始规划建设公园,设计师们看好了柿子树的虬枝皱干,若把它移植到公园,这原生态的柿子树定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从山里挖出来运到公园,把柿树植根于沃土,定期给其浇水、施肥、打药,设专职的园艺师加以管理,可谓宠爱至极。柿子树在山上呆惯了,越是精心呵护它,它越是萎靡,渐渐的都枯死了,天生的一副薄贱的命哦。
   去年“立冬”回老家,让我吃惊的是满山遍野的柿子树上还挂着红艳艳的柿子,问大哥怎么不摘,大哥说:“柿子已经好多年没有人收购了,加工柿子的工具和晾晒、储藏的家什也毁掉了。家里又缺人手,没人摘柿子了。”大哥又说:“当下城里兴起了根雕热,柿树根做的根雕倍受人们的欢迎,好多人家把自家的柿子树锯掉刨出树根卖了不少钱呢!”
   ……

共 4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实际是一篇乡情散文,从隐约的家乡背景里看出,作者浓浓的乡情和对小时候的快乐时光的怀念,以柿子这一代表性食物,寄托着作者的乡情。散文从春天柿子树的发芽,到秋季成熟,再到怎样制作以及存储,将柿子各种吃法也详细介绍,让人想起了小时候每年吃柿子的甜美感觉。在有的地方会将这种能存储的柿子叫做柿饼,大概就是将熟柿子去皮,然后挂在外面霜冻,最后柿子变干,还有一层白色的糖粉一样的保护膜。在我们这里,那时候我们还拿小柿果玩,刚结蒂的小柿子容易掉,指头蛋般大小,我们在中间插一木签,然后让小柿果尖朝下,用手转动,小柿果就像陀螺一样转动,很好玩。柿子带着大山的基因,作者也亲身体验过摘柿子的劳动。柿子木用处多,木质好,根部还能做成根雕。其实每年鲜柿子价钱还很不错,只不过现在人们食品丰富了,对柿子不那样依赖了。柿子虽然可能被大家遗忘了,但作者的柿子情怀尤深,应该是想起柿子就想起家乡,想起家乡就想起柿子的缘故吧。散文没有抒情,但感觉句句抒情,好散文,推荐共赏【编辑﹕陕西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01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7-31 21:19:15
  柿子树的干可以做菜板,树枝可以劈柴烧,树根可以做根雕,它浑身都是宝,深受当地人喜爱。
  
   学习学习,赞赞赞
回复1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7-31 22:15:26
  陕西派老师,谢谢你精彩的点评,辛苦了!
2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7-31 21:20:33
  也是从“白露节”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有了最甜美的零食了。
  
   学习学习,赞赞赞
回复2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7-31 22:16:31
  谢谢老师鼓励,向陕西派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7-31 21:21:47
  当时的人们很满足,吃着抹着“柿糠炒面”的玉米面饼子喝着稀粥,也很高兴:“能一直这么下去,神仙的日子呀!”这是我经常听到的大人们讲的话。
  
   学习学习,赞赞赞
回复3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7-31 22:24:04
  那时的人们就是那么的淳朴和知足,心存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心地善良且宽广。但愿永存!大热的天,陕西派老师仍尽心于编辑和点评,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谢!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7-31 21:22:24
  感谢赐稿,祝写文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7-31 22:25:16
  向老师学习,向荷塘致敬!
5 楼        文友:阿巧        2015-07-31 22:36:53
  欣赏老师的精美散文!问候张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5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7-31 22:38:42
  阿巧老师辛苦了,向你学习!
6 楼        文友:天龙        2015-07-31 23:00:47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出!!遥祝夏安!!
回复6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7-31 23:09:43
  谢谢天龙老师鼓励,一定努力!
7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8-01 05:55:31
  柿子情深,字里行间流露的乡情更深。拜读老师美文,欣赏。向老师学习,问好。遥祝顺康!
回复7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8-01 16:29:41
  向红叶摇秋风老师学习,谢谢老师!
8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8-01 10:51:35
  祝贺老师!向老师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8-01 16:30:31
  谢谢老师鼓励,向老师学习!
9 楼        文友:天龙        2015-08-01 12:26:49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下一个精彩哦!!
回复9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8-01 16:28:03
  谢谢社长鼓励,一定努力,向老师学习,向老师致敬!
10 楼        文友:阿木朵朵        2015-08-01 15:50:27
  又一精彩的美文,欣赏,学习!
把阳光埋进心里,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感到温暖。
回复10 楼        文友:张彦青        2015-08-01 16:31:07
  谢谢老师鼓励,向老师学习!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