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舞风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舞】俺家有门干亲戚(散文)

编辑推荐 【墨舞】俺家有门干亲戚(散文)


作者:曹中华 布衣,25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0发表时间:2015-08-02 07:17:06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我专程骑摩托车行20公里回家,与父亲交谈,父亲为我讲述了俺家祖上有门干亲戚的故事。
   1938年3月,春风吹绿麦田,桃花点缀着原野,农民荷锄田间,陡然,这幅天然图画被荷枪实弹的日军破坏,被腥风血雨污染。侵华日军坂垣师团占领了河北大名,又南犯清丰、南乐,继而侵占濮县(现河南范县濮城镇),在李桥、董口、彭楼一带渡过黄河,直扑曹县,企图切断陇海路钳击徐州,以配合徐州会战。他们为了将黄河渡口作为其后防基地,留下一个联队近千名日军占据濮县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濮县惨案”。
   “濮县惨案”前夕,濮城东街一张姓人家,为逃避战乱,在家族长的带领下,一家20余人逃荒来到濮城北大约8公里处的一个村上,这个村就是现在的范县王楼镇皇姑庙村。在该村的西南角,住着几家王姓人家。眼看到中午了,人也乏了,肚也饥了,口也干了,举目无亲之际,他们敲响了王姓人家的门,说明来意。那王姓人家见有这么多人,别说吃饭了,喝口水也感到为难。正在尴尬之际,一背跨粪箕子捡粪的老者路过,大方地说:“没什么可为难的,跟我回家吧。”于是,那张姓家族长便领着家人来到拾粪老者的家里。这拾粪者不是别人,正是曹洪江烈士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爷爷。
   据父亲说,那时我家还算不错,40余亩土地,有2头耕牛,一辆大车,一盘石磨。家中三间堂屋,两间东屋,两间西屋。那张姓一家人虽说随身带着米、面,但我的太爷爷说:“你们出门在外,不知逃到哪里,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你们还是留着以后用吧。”于是,吃住都管了,张姓一家在我家吃住了一周。听说日本人在濮县城任意屠杀,为所欲为,为所欲为,他们不敢长时间待下去,匆匆离开了我太爷爷家继续逃难了。直到1938年5月17日,日军被我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率军打得仓皇溃退。事后,那张姓家族长蒙情不过,见我家太爷爷比他大几岁,忠厚老实,逢年过节便带着些礼物到我太爷爷家来。而我太爷爷农闲季节也经常到濮县县城去卖“热红薯”,据说,我太爷爷烤的红薯是金黄色的,捧在手里软绵绵的,吃起来又香又甜,并且,卖红薯从不缺斤短两,县城里的人大都愿意买他的烤红薯……因为经常进县城,也想在县城里有个落脚的地方,太爷爷便也时常到张家去。就这样,你来我去,两人成为兄弟,两家关系极为不错。张姓家族长膝下只有一女,和我家太爷爷的三女儿同岁,两位老人家便让他们结为干姐妹,自此两家成为干亲戚,张家的女儿就成了我的“干姑奶奶”。
   按现在说,那张家就是城里人,住濮县县城东街;我家在农村,距离县城8公里。一天,那张姓家族长和我家太爷爷说:“大兄弟,我给你几块现大洋,你在乡下帮我买一亩地,你种些庄稼,我想冬天用农作物的秸秆取暖,如何?”我家太爷爷爽快地应了,花了8块现大洋,买了一块沙地,进城时就给张家带些柴草,还有玉米、米、面、青豆等农产品。
   战乱打乱了农民平静的生活,当我的爷爷13岁时,也就是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打响了第一枪。从此,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除了“濮县惨案?”外,日军还于1942年9月27日和1943年10月12日对范县进行了两次大“扫荡”。据统计:日军对范县的两次大扫荡及8年中几次小股的骚扰,共杀死范县男女同胞5428人,打伤炸死15108人,奸杀妇女711人,抓走1000多人,抢走粮食17亿斤以上;烧毁房屋53740间,抢、杀牲畜百万头以上,砍伐树木500万棵。
   ??????1944年1月,我的爷爷在家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刘邓大军过黄河时我爷爷已升任侦察排排长,那时,太爷爷亲自赶着家里的大车去给刘邓大军送粮食,这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也给我们家的一辆四轮大车增添了革命的色彩。不幸的是1948年1月14日,我的爷爷在山东菏泽县小刘集战斗中牺牲,年仅23岁。他是曹家的独子,他的牺牲给我家带来巨大的悲痛,这种创痛一直深埋在我太爷爷的心中。
   爷爷的事迹影响着我干姑奶奶一家,干姑奶奶一直以我爷爷为榜样。
   干姑奶奶比我爷爷小6岁,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濮城东街村的姐妹团、儿童团,并任团长;1948年安乐镇师范毕业,1949年在濮县参加工作,任濮县财科科长。1956年濮县划归范县,县城在山东古城镇,范县划分为东五区和西六区,我干姑奶奶在西六区濮城做片区长,后在濮县苏郝片区、高杨董片区、濮城北街片区做片区长,同时,也做妇女工作。农村合作社时,干姑奶奶还做我太爷爷的工作,太爷爷把自家的农具、老黄牛等一并归入合作社。1963年,我干姑奶奶从西六区濮城调到东五区侯庙当社长,1969年到龙王庄公社任妇联主任,后任龙王庄公社副书记。再后调入范县气象局,离休。2011年农历8月26日去世,享年80岁。
   在上世纪60年代,干姑奶奶家的亲人和我的太爷爷相继去世,我的太奶奶是1982年6月去世的,1997年,我的太奶奶去世15周年之际,曹家后人为她立碑,我的干姑奶也出了钱,把自己的名字和曹家的人一起刻在碑上,并且带着自己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参加了那次曹家的立碑典礼。干姑奶奶那时已是68岁的老人,她走起路来有些蹒跚了……
   父亲告诉我,1963年前,干姑奶奶每年年节都来我们家,有时候还带着自己的女儿在我家小憩几天。只是到了1963年以后,干姑奶奶调到了东五区,工作紧,路途远,加上几个孩子相继出生,往来才少了些,但也没有间断过。1993年我中专毕业,在范县县城参加工作后,她已经离休。我去看望她,当她见到曹家的后人又有一位成才时,眼泪都涌了出来……干姑奶奶穿着很朴素,完全不像一位离休高薪干部,也很平易近人,并乐于助人,还经常教育我们两家后人要好好相处,一心向善。
   父亲最后说,70年前的战争,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日本鬼子夺我国土,践踏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这张姓的一家便是其中的受害者。咱家帮了一把,这点恩情张家念念不忘,就此结成了不是亲戚的亲戚。后来,两家的后人都参加了抵抗日本鬼子的斗争,你的爷爷牺牲时才23岁,大好的年华。因为战争,有多少像你爷爷那样年轻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无愧为中华好儿孙,是他们的铮铮铁骨铸就了新中国的大好河山!在这和平的年代里,不知有多少像你干姑奶奶那样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做着贡献,发着光和热。孩子,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吧,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发光!发热!
  

共 26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让人动容的文字,全篇以唠家常的形式叙述了一个久远的故事,可听起来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可恶的日本无情的发动战争,夺我国土,践踏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这张姓的一家便是其中的受害者,幸好遇到了烈士曹洪江的父亲收留,才幸免颠沛流离,也就此结成了不是亲戚的亲戚,后来都参加了抵抗日本鬼子的斗争,期间笔者的爷爷因为一次战役牺牲了,年仅23岁,多好的年华,但他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牺牲的,是光荣的!可是读到此处也难免哽咽,为他心痛。也是这些英雄的先烈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他们无愧为中华好儿孙,是他们的铮铮铁骨铸就了新中国的大好河山!好文倾情推荐共赏!期待更多佳作!感谢赐稿!【编辑:丹阳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丹阳阳        2015-08-02 07:18:18
  学习欣赏佳作,占座问好,祝创作愉快!
丹阳阳
2 楼        文友:丹阳阳        2015-08-02 07:19:11
  一篇抗日题材的散文,期待成精!
丹阳阳
3 楼        文友:渺渺若尘        2015-08-02 10:04:54
  哎呀,革命后代,红根根!欣赏美文,学习!
渺渺若尘
4 楼        文友:倚水听涛        2015-08-02 10:39:57
  一篇抗日题材的好文字!感谢作者!
倚水听涛
5 楼        文友:翰墨如烟        2015-08-03 05:14:13
  欣赏佳作,感谢为大家带来如此充满正能量的抗日题材散文。辛苦了。敬茶!
翰墨如烟
6 楼        文友:程勇        2015-08-04 16:16:23
  纪实的文字总是最美,它记载着过去,激荡起我们的激情。战斗吧,用我们的文字
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11 16:14:46
  此文是在征文期间发表,因没有参加我社团征文活动,故不能按照征文计,请谅解!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7 楼        文友:曹中华        2015-08-11 21:15:47
  没事,我抽时间再写一篇,一定参赛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