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扬州,我心中的爱(散文)

编辑推荐 【军警】扬州,我心中的爱(散文)


作者:喜羊羊 秀才,111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7发表时间:2015-08-03 08:51:02

一、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唯有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别于诸湖,占得一个绝妙的“瘦”字。凡下过扬州的游客,无不为瘦西湖的妩媚多姿所倾倒。
   烟花三月,正是瘦西湖一年中最柔美动人的时节。当人们游罢西园曲水,站在虹桥之上,放眼北望,碧波荡漾的瘦西湖西岸,在依依春柳掩映下,一条长堤,逶迤北去。此景即是“长堤春柳”,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漫步在长堤之上,你可以尽情享受春风拂面的惬意,见柳丝随风起舞,赏琼花满树盛开。堤旁有一四柱方亭,上悬“长堤春柳”题匾,两侧挂有一联:“佳气溢芳甸,宿云檐野川”。登亭小歇,只见湖中,画舫游船来往穿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俊俏的船娘边摇橹,边嗲声嗲气地用乡音唱着扬州小曲,听得游客们恍若梦中,如痴如醉。此情此景,正如一位诗人所吟:”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游之日,孩子们都如小鸟一般,一群群飞进瘦西湖。那时,长堤西侧的林子里,有孩子最爱的小动物园,还有一幢别致的红色建筑,名为跳舞厅。如今,舞厅还在,动物园却早已迁走,只有几座动物雕像还静静地立于绿树丛中。
   故地重游之后,沿堤缓缓北行,待到长堤尽头,便见一白色月门,上书”徐园“二字。此园乃是为纪念清末民初扬州地方军阀徐宝山而建的园中园。园子不大,与何园、个园这些私家园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占四周水域宽广之优。园中央有用黄石叠砌的荷池,池边有一建筑名为听鹤馆,取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
   过了徐园,跨过一道朱红色木桥,就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小金山了。小金山周边碧水环绕,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不高的山顶上,有风亭一座,乃瘦西湖之最高点,也是瘦西湖登高赏景的绝佳之处。幼时,生于一马平川的我,从没见过山,这小金山便是我眼中最高的山了。快步登上山顶,极目四望,波光粼粼的瘦西湖尽收眼底。小金山脚下有一堤伸入湖心,堤端有一方形小亭,名为“吹台”,相传乾隆帝当年曾在此垂钓取乐,因此又名“钓鱼台”!“吹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当你置身于“吹台”右侧,只见五亭桥与白塔,正巧出现在吹台正中与左侧的圆门之中。其借景手法之巧妙,不由令人啧啧称赞,击掌叫绝。
   由“吹台”向西,便是瘦西湖的魂魄所在——五亭桥与白塔。但,在你进入赏景的最佳状态之前,走一下长堤春柳,登临一下秀美的小金山,你定会有不虚此行,渐入佳境之感。
   二、
  
   漫步于瘦西湖畔,犹如在观赏一幅风光旖旎的青绿山水画卷,而位于这画卷中心的白塔与莲花桥(又名五亭桥),则是这长卷中最精彩的神来之笔。
   过了小金山,置身于钓鱼台,便可欣赏到白塔与五亭桥的倩影。五亭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二百多年历史。其不仅是瘦西湖的标志,如今更成了古城扬州的象征。在空中鸟瞰,五亭桥上极富江南风格俏丽婀娜的五座风亭仿佛五朵出水莲花,盛开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桥的外形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精美,富丽堂皇。尤为引人嘱目的是,桥身乃由十五个拱顶桥洞组成,这些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据说,每当满月之夜,每洞各衔一月。天上明月与洞中之月,竞相争辉,难怪古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不过,我虽在扬州长大,且在五亭桥上流连忘返多次,皆无此机缘,得赏这十五月圆之时的迷幻夜景。《望江南百调》诗云:“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桥无愧于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一座桥,
   此次返乡,又一次登上五亭桥,桥上,清风习习,风铃叮当,顿觉心旷神怡,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放眼眺望,桥东的小金山,钓鱼台端庄秀丽,湖光山色,充满诗情画意,桥西不远处的二十四桥,在夕阳映照下,更显得妖娆多姿,风情万种。
   那日,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与五亭桥翘首相望的白塔,正好构成了“白塔晴云”的一幅极美画面,这也正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小时候,就常听人说起过关于白塔的种种传说,说得最多的一个版本,便是扬州大盐商“一夜造塔”的传奇故事。传说乾隆第六次下江南,乘船游览瘦西湖,见到造型独特,俏丽无比的莲花桥时,随口一句:“可惜少了一座白塔啊,不然,就与北海的琼岛春荫景色十分相似了”。陪同游览的扬州大盐商江春,闻听此言,当即重金向随行太监购来北海白塔的图样,连夜运来大量盐包,堆砌成塔。次日,乾隆在淡淡晨雾中,远远见此白塔,龙心大悦,连声夸赞扬州盐商的富有与能干。尽管这只是个传说,但瘦西湖的白塔,确实与北海公园琼岛上的白塔极为相似,只是此塔建在南方,塔的造型少了些北海白塔的粗犷与厚重,多了些江南园林所特有的精巧与娟秀。
   此刻,再细细品味这身躯修长、亭亭玉立的白塔,还有与之顾盼有情的妩媚俏丽的莲花桥,再远赏幽雅别致小金山、钓鱼台,你不得不赞叹古代造园者的匠心独具,给后人留下了这美轮美奂的一幅山水风情图!
   三、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千古绝唱:“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让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成了中外游客争相一睹的胜景所在。
   二十四桥是一座并不长的单孔石拱桥,但对其的来历,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当年乾隆下江南,率众嫔妃巡游瘦西湖,见此桥无名,便兴之所至,联想到巡游一行二十三人,不如此桥就唤作“二十三桥\'吧。而一旁的爱妃,则娇嗔地对皇上说:臣妾腹中还有一个哩。乾隆闻言,朗声大笑:好,就依爱妃,此桥就叫\'二十四桥”!而另一说,则称,此桥原名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相传是古代文人骚客聚会寻欢之地,桥边常有二十四位歌女在此吹箫吟唱,故得此名;但据专家考证,唐代的扬州城,城池繁华,桥梁众多。我曾拜读过我的一位老校友撰写的“二十四桥考”,文中详细画出了唐代扬州城二十四座桥的具体方位。依此说,“二十四桥”并非单指这座桥。而游客们来到桥上,导游们都众口一词地解说:因此桥长二十四米,有二十四级台阶,二十四根白玉栏杆,故得此名。其实,依我看来,不必再为二十四桥的来历,纠缠不休,倒是得拜托杜牧的一首诗,使之名声大噪,给后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思与想象的空间。
   走下二十四桥,便见九曲桥,桥旁有精巧别致的吹箫亭。让人仿佛又听到了唐代扬州美女们优雅婉转的笙箫之声。
   二十四桥景区最宏伟的建筑当属熙春台,此台亦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名为:"春台明月“,是观景赏月的最佳之处。"熙春"一词取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相传是当年扬州盐商为给乾隆祝寿所建。以熙春台、望春台为主体的二十四桥周边建筑,皆以绿色琉璃瓦作顶,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的不凡气派。而熙春台前,一方由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的杜牧诗碑刻,总会引来游人们关注的目光,“二十四桥”为伟人所钟爱,又大大提升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四桥”早已因战乱而颓圮于荒烟蓑草。小时候,凡游瘦西湖,走到五亭桥、白塔,小歇片刻,便打道回府了。直到上世纪末,对杜牧诗情有独钟的扬州人,终于大兴土木,依《扬州画舫录》图样,重建了“二十四桥”,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
   如今的二十四桥,总体构造抑扬错落,两岸长廊依云墙伸展,陆路与水路并行,营造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迷人意境。
   此次返扬,适逢瘦西湖推出了一台“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的国内首台江南园林实景演出。入夜,二十四桥上空,明月空悬,华灯闪烁,笙箫齐奏,琴瑟和鸣,百余名扬州美女,翩翩起舞,一幕幕至臻至美的场景,让人们叹为观止,带来极大的听觉和视觉震撼。唐代大诗人杜牧与一位吹箫歌女,在演出中同登舞台,含情脉脉,卿卿我我,再现了诗人当年的浪漫和激情。我突发奇想:若杜牧老先生此刻重返人间,见此一幕,会不会朗声吟诵:“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此处喜吹箫”!
  
   四、
   当你置身于瘦西湖小金山顶,近观,绿水迢迢;北望,青山隐隐,那便是蜿蜒绵亘于古城北郊的蜀岗,千年古刹大明寺就坐落于蜀岗中峰的青松翠柏之中。
   蜀岗,相传是峨眉山的余脉。依我看来,这实在是平日见不着山的家乡人,在揣摸杜牧老先生“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时,幻化出的一种奇思妙想。说是“岗”,其实高不过二十余米,在山里人的眼中,只能是个小土坡而已,但在扬州人的心目中,这林木葱茏的蜀岗,却是古城最美的地方,因为,这里雄踞着一座一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古刹大明寺。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迭经兴废,饱经沧桑。至清代,因忌讳“大明”二字,一度改称“栖灵寺”、“法净寺”,直到三十多年前,方恢复“大明寺”一名。
   此次返乡,我又来到蜀岗,沿着绿树掩映下幽静的石阶缓缓登上大明寺前广场,眼前是一高高的牌坊,上书四个篆字:“栖灵遗址”,寺墙一侧,“淮东第一观”五个朱红大字格外醒目,那是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留下的名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此“第一观”乃是“第一美景”之意。
   穿过山门,弥勒殿便是大雄宝殿,那日,殿前众僧正忙于搭建黄布复盖的高台,身披袈裟的僧人行色匆匆,看来,寺内正在筹办一场大型佛事活动。大殿东侧,一座方形九层高塔耸入云天,此即一九九五年重建的栖宁塔。相传,唐代诗人李白、高适、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临此塔,并留下千古绝唱。那日,清风徐徐,风铃叮当,梵音悠悠,更显出千年古刹的幽静。
   眼前的大明寺与古运河边的高旻寺风格迥异,高旻寺因曾为康熙、乾隆的驻跸之地而颇有皇家气派,而大明寺则是青砖黛瓦,古木苍翠,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寺庙。不过,大明寺因史上曾出过大德高僧鉴真,而奠定了其在中国佛教界的极高地位。唐鉴真大和尚曾在大明寺讲律传戒,为僧俗所敬仰,为了兴隆佛教,接受日本僧人邀请,率众六次东渡扶桑,前五次皆告失败,直至唐天宝十二年,以双目失明、六十六岁高龄之躯,成功抵日。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兴造寺庙,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他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一九七三年,在大雄宝殿后,兴建了仿唐建筑鉴真纪念堂,供奉着鉴真塑像,此后,以鉴真命名的鉴真佛学院和鉴真图书馆相继落成,形成了一片以大明寺为中心气势恢弘的佛教建筑群,外观皆与鉴真纪念堂相仿,尤其是落成于二零零七年的鉴真图书馆,乃是由台湾佛光山的扬州籍高僧星云大师捐资五千万建成,让鉴真与星云这两位同出生于扬州,皆为双目失明的大师,穿越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隧道,遥遥呼应,露出了会心的一笑。一座寺庙拥有如此规模宏伟的图书馆,不由让人为之惊叹!若大诗人李白如今再次登临栖灵塔,我想,他定然不会再像当年那样感叹:“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他会兴奋不已地吟诗盛赞今日大明寺的鹤发童颜,香火炽胜,楼塔巍巍,盛世景象。
  

共 43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镜花水月的扬州宛如一杯幽幽的梅子酒,闭上眼,也能看到一朵琼花的妩媚。走在那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上,轻抚饱含沧桑的灰白高墙,在狭长幽深的小巷中探寻历史的痕迹,暂时逃离了现实的喧嚣,一点点将自己融入到唯美的古典里。扬州不仅具有古典美的婉约,而且具有浓郁文化历史厚重。喜羊羊老师在返乡的旅途中,整个身心都倾注在对故乡的回味和挖掘。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扬州的深爱。扬州就像他久别的亲人,越谈灵感越活,越写情致越浓。本文又以“春柳依依西湖瘦” 、“白塔巍峨莲花俏” 、“二十四桥明月夜”、“古寺恢弘蜀岗秀 ”四个方面,抒发了对扬州的爱。扬州是一厢柔柔的情怀,是诗词歌赋的袅袅余音,是历史深处五彩的记忆,是一个说不尽的美丽的梦。作者的文字给予读者一幅幅诗情画意扬州之美,扬州之亲,扬州之情。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喜羊羊老师!创作愉快!【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5-08-03 08:52:15
  扬州是一厢柔柔的情怀,是诗词歌赋的袅袅余音,是历史深处五彩的记忆,是一个说不尽的美丽的梦。作者的文字给予读者一幅幅诗情画意扬州之美,扬州之亲,扬州之情。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喜羊羊老师!创作愉快!
林雨荷
2 楼        文友:喜羊羊        2015-08-04 12:30:20
  谢谢雨荷老师的热情点评和推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