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扇子的故事与流变(散文)

精品 【荷塘】扇子的故事与流变(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2发表时间:2015-08-06 17:12:23
摘要:扇子一则则的故事,演绎出了不同的时代、世态、风俗和人情;扇子在革新,在发展,也在变化。真实、善良与美好始终是人们对生活的最本质的追求,而扇子也在多角度、全方位、分层次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一个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不仅仅是扇子,我相信,扇子以及与扇子相关的美好的故事还将继续!

【荷塘】扇子的故事与流变(散文)
   在我家客厅的茶几上,放着几把小扇子,都是些招生人员随意送的。扇面是用光滑的花花绿绿的硬纸板做成的,大致呈梨形或葫芦状,上面圆圆的,下部略微瘦长。它的正反两面都有图画和文字,扇把则是硬塑料做的,深蓝色或青绿色,靠前一段留有开口,正好夹着扇面的下部。扇把的顶端,是用一个明晃晃的铆钉扣压住了扇面。这些扇子做得很精致也很讲究,让我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独特想象力。
   扇子,最早叫做“翣”,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最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装饰品。后来,却成了皇帝或高官出行的仪仗。但具体情况说法不一。有人说“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扇子最初是用苇子做成的权力的象征物;也有人说它是用雉尾制作的长柄的礼仪工具。要说用来纳凉,人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一种形状如桃形的“蒲扇”。“蒲扇”又称葵扇,它是用蒲葵的叶和柄加工做成的,轻便风大,价格低廉,朴实美观,是我国使用最为普及的一种扇子。
   记得小时候,我家就有一柄蒲扇。每逢大热天,父母都下地干活去了,奶奶就放一张软床于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下,上面铺张烂了边的芦席,让我坐在上面玩。她则坐在床帮上,手里摇着那把蒲扇,为我驱赶蚊子和小虫。有时她边摇还边逗我说:“扇子有风,拿在手中,别人来借,不中不中。”每每说到最后的“不中不中”时,我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奶奶也笑了。有时,奶奶站起身去晾晒柴火,蒲扇就放在我的枕边或脚边。我拿起来轻轻一摇,扇子扇风,扇动风吹,扇停风止,挺好玩的。至今犹记,那把蒲扇好像一柄大树叶,上面还带有很多条放射状的梗子,环扇面一周包有一层深蓝色的粗布。扇柄光光的、扁扁的,奶奶用它帮我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夏日的酷暑。
   蒲扇,我们乡下老家又通常称它为“芭蕉扇”。一提“芭蕉扇”,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初上学和小朋友们一起看小人书的情景。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西游记》里“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一座火焰山,火焰山大火终年燃烧,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要想过山,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把山火扇灭。可铁扇公主恰好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红孩儿曾经要吃唐僧肉,曾与猴哥结了仇。真是冤家路窄,铁扇公主哪里肯借。孙大圣初次借扇,便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迷迷糊糊、无踪无影。
   要说让人忍俊不禁的则是二次借扇,猴哥这时已从灵吉菩萨那里得到了一粒“定风丹”。这“定风丹”真是个好玩意儿,任凭铁扇公主再扇,猴哥口含定风丹,玉树临风般地一动不动。猴哥虽然得到了扇子,却是一把假扇子。火不但没有扑灭,还烧掉了脸上身上好多猴毛。最后猴哥大怒,变作了牛魔王,哄骗铁扇公主交出了芭蕉扇,后来虽被识破,但最终战败了牛魔王,扇灭了山火,重新又走上了西行取经的道路。整个故事情节中,我感到最神奇的还是猴哥变作一只小虫子那段。猴哥乘铁扇公主喝茶之机,钻进了她的肚子里,让我惊讶不已。记得当时我们小伙伴一起看时,有的还学公主抱着个肚子,装作一副疼痛难忍的模样。上下学的路上,我们几个小伙伴每遇到大风,便眯上眼睛、抱定站立,摹仿那猴哥儿吃了“定风丹”那得意的神情呢。
   扇子发展到隋唐,便出现了大量的羽扇和纨扇。其实“羽扇纶巾”在汉末就已经是文人雅士的装束。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明显是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关于其中的“羽扇纶巾”,历来就有争议。有人认为是说周瑜的,也有人认为是说诸葛亮的。从词的内容本身来看,我以为指周瑜更为合适,之所以有人认为是说诸葛亮的,理由无外乎两点:一是诸葛亮也参与了赤壁之战,二是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位“羽扇纶巾”的儒雅谋士,而周瑜似乎更应该威武些。其实,周瑜也是一位弹琴而知雅意的风流倜傥之士。
   纨扇,又叫“罗扇”,一般是由丝织物做成。因其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团扇”或“合欢扇”。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调笑令》:“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不但写出了宫中女子的哀怨之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团扇”的作用。“团扇”是古代女子用来遮面用的,因而又有“并面”、“便面”、“障面”等雅称。“犹抱琵笆半遮面”,总是给人的一种古典的娇羞与美丽。由此看来,团扇或纨扇也有一种装饰或道具的作用。
   说起扇子做道具,我不由地想起了前些年上演的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济公》。济公原名李修缘,浙江天台永宁村人,先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是南宋时一位学识渊博、积德行善的高僧,被后人尊奉为“活佛”。他头戴一顶破帽子,手拿一把破扇子,脚踩一双破鞋子,身穿一身垢衲衣,貌似疯疯癫颠,却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尤其是他的那把破扇子充满神奇,在他手里几乎无所不能。至今我还能哼出““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这熟悉而幽默的曲调来。
   读书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杜牧的一首《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感觉其中的“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非常的有意思。时令已经是秋天了,在“银烛秋光”的映照下,画屏也感到冷凉了,而女主人公还身穿轻罗,手持团扇,独自扑打着飞动的萤火虫。夜深了,打累了,长期的孤独与寂寞,让她仍无一点睡意。走出宫门,独自坐在殿前的冰冷的石阶上,猛抬头看到遥远的天空,牛郎织女星在闪闪发亮,不禁悲从中来,一滴清泪就洒落在了那冰冷的青石板上。
   关于秋扇,古代还有“秋扇见捐”的说法。它出自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一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就写下了这首《怨歌行》。秋扇见捐,其中的“见”是被、“捐”是弃的意思。该词是说秋天天气变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暗喻妇女遭到丈夫的遗弃。
   在我国扇子的发展史上,“折扇”的出现比较晚。折扇又名“折叠扇”或“聚头扇”,因其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深受文人雅士的宠爱。上中学的时候,我记不清从哪弄来了一把折扇。这把扇子,扇骨是竹篾做的,两边的把头是毛竹刮的,色彩青黄,厚实而又光滑。扇面是覆合在扇骨上的胶性纸,洁白而发亮。伸展开来,一面是幅画,内容为满枝的梅花,还有两只翘着尾巴的蓝马噶;另一面则是一首诗,好像是劝人不要生气的。大致内容是:“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一把折扇,既有诗,又有画,而且还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我非常地珍视它。上学时,我把它装在书包里;下学后,我就拿在手里,唯恐丢了或弄坏了。由于玩得时间长了,扇子在我手里也能玩出个花样来。有时一拉扇框,“唰”的一下,扇子便打开了;再猛地一收,扇子瞬间又合上了。有时放在背后,轻轻地打开扇子,踮着脚跟,走到小朋友面前炫耀,扇子一摇,还想学什么古人雅士。见有大人来,马上又神色庄重,扇子往袖里一藏,昂首挺胸,迈着方步,大摇大摆地走开了。这一把折叠扇,让我感到无比神气哦。
   古代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把其视为“怀袖雅物”,而且还经常题诗作画于上。关于题扇,据说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故事。在浙江绍兴有一座桥,桥名就叫做“题扇桥”。相传,有一天,正赶江南梅雨天气,大书法家王羲之经过这里,他见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太太,把自己的扇子价格降得很低也卖不出去,正为此发愁,便决定帮帮她。王羲之走上前去说:“老婆婆,我教您个办法,保证您的竹扇能卖个好价钱。”说罢,便在老太太的竹扇上写了一些字。老太太一看急了,赶忙阻拦说:“不要乱写,弄脏了扇子就更没人要了。”王羲之不慌不忙地说:“我写了字后,包您的竹扇每把能卖上一百文钱。”老太太更是不信。王羲之题完字后,对老太太说:“你只需吆喝王羲之题扇,每扇一百钱即可。”
   后来,人们听说,竹扇上的字是王羲之所书,便争相购买,不大一会儿,老太太手中的竹扇便被一抢而光。第二天,王羲之经过那里,见老太太又背了一些竹扇坐在桥头,专等王羲之求其题字。王羲之有些不悦,心想昨日本想帮你一个小忙,今日却想用我的字来赚钱,无奈又在老太太的每把竹扇上写了几个字,老太太的竹扇又卖了个好价钱。此后,王羲之每次从桥上过时,便老远看到老太太在桥那头等他。这时王羲之便避道而行,穿过一条小巷而走掉了。这条小巷,后来被就被人们称为“躲婆弄”。
   名人与扇子故事枚不胜数。说到此,我不由地想起了孔尚任的传奇剧目《桃花扇》。该剧描写的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的却是一代王朝兴衰的历史。一部传奇剧,风流名士与江南名妓,悲欢离合,忠奸分明;一把题诗扇,既是定情物,又是爱情的全部象征。男人们可以像秋扇一样抛弃爱情,可女人,命如桃花般的女人,却能以诗扇为武器,百般抵抗凌辱,最后不惜以血溅诗扇,以死守清楼。侯李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名士风流也好,狎妓消愁也罢,但谁又能低估一个歌妓、一个弱女子所表现出对爱情的那种坚贞?桃花扇上那殷红的鲜血,始终是人们抹不去的记忆。
   不少武侠小小说、电影电视对扇子功夫的演绎,可以说达到了精妙绝伦、出神入化的境界。它不仅表明了人们对小小扇子的无尽的想象,也体现了人们对扇子的偏爱和推崇。扇子本是世间一物,由人而发明,也由人来创造。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吊扇、台扇、落地扇等各种各样的电风扇的普及,特别是大小功率不同的空调的出现,手摇扇子祛暑纳凉,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时下很多的场合,评书舞蹈的说唱,街头老大妈的锻炼身体还都在使用着各式各样的折扇。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扇子同书画、刺绣等艺术融合一起是大势所趋。扇子正像扇面一样地铺展开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以一种新的姿态融入人们生活更广阔的领域中去。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扇子一则则的故事,演绎出了不同的世态、风俗和人情;扇子在革新、在发展,也在变化。真实、善良与美好,始终是人们对生活的最本质的追求,而扇子也在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要。一个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不仅仅是扇子,我相信,扇子以及与扇子相关的美好的故事还将会继续……

共 43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研究“扇”文化的精美散文。作者因招生者赠送的精致扇子引起对“扇”研究的兴趣,以扇的历史、功用、文化、发展变化为线索展开讲述,挖掘其在诗词、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象,给人们物质与精神领域所带来的影响,紧扣题目,讲述自古至今文人雅士与扇的逸闻趣事,信手植入“我”各个时期与扇的趣味故事。扇的功用的流变:装饰——皇帝仪仗——纳凉;扇材质的变迁:蒲扇——羽扇 、纨扇——秋扇——折扇——现代的各种扇吊扇、台扇、落地扇、电风扇、空调。扇文化也反应了人们对真善美最本质的追求。一把把小小的扇,它演绎了不同时代,人们各异的精神文化追求与物质需求。作者这篇文融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展示了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融进字里行间。联想想象,叙述议论抒情综合运用,语言流畅,文学功底深厚,精彩文章,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月挂疏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07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5-08-06 17:13:29
  感谢酋黄老师赐稿,【荷塘】因您而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6 17:45:20
  问好月挂疏桐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5-08-06 17:18:33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呵呵,也学老师,想个与扇有关的美好来。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6 17:48:23
  此幅对联很妙,相传与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有关。写文也就是联想,将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串起来而已。
3 楼        文友:月挂疏桐        2015-08-06 17:19:39
  问候酋黄老师,祝愿您身体健康,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6 17:49:44
  再次问好,谢谢月挂疏桐编辑。遥祝夏安!
4 楼        文友:可美        2015-08-06 17:31:21
  好有学问的扇子老师,一则则有关扇子的优雅故事,这就是文人笔下的真,善,美。一心向扇(善)才是老师下笔的真正意义。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6 17:50:44
  先问可美好,谢谢您的鼓励与支持,遥祝夏安!
5 楼        文友:阿巧        2015-08-06 19:35:29
  一把小小的扇子演绎了不同时代的风俗人情,佩服酋黄老师的超乎常人的洞察力。问候酋黄老师!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6 20:20:32
  问好阿巧编辑,随便写写,承蒙夸奖,羞愧!
6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8-06 20:10:22
  好才学,敬佩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6 20:21:33
  向您学习,向您致敬!问好陕西派老弟!
7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08-06 21:42:15
  在这酷暑难耐的时刻,感谢老师送来了“扇子”。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过了一座火焰山,我今借老师的扇子过这个三伏天,也把清凉送给周围的人。拜读老师美文,欣赏学习。老师渊博的学识,令人敬仰!问好老师,遥祝顺康!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7 05:56:47
  问好红叶摇秋风文友,感谢您的一直地关注和支持,天热写篇扇子小文帮您祛暑。见笑了!
8 楼        文友:旷达人生        2015-08-06 22:19:45
  拜读老师的佳作,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我不希望在文字中迷失自己,我更希望在文字地堆砌中,证明自己。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7 05:58:32
  感谢旷达人生的来访,小小的扇子文不成敬意,给您敬香茶!问好!
9 楼        文友:天龙        2015-08-07 02:04:34
  循着酋黄老师穿越时空的文字,走进了扇子的“博物馆”,直可谓:“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也,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回复9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7 06:00:42
  社长真是太辛苦了,凌晨两点多还在批文,令人感动。谢谢社长的厚爱与润色!
10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8-07 09:18:57
  一把扇子,都能给老师灵感。神人啊!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0 楼        文友:酋黄        2015-08-07 09:30:26
  问好总编,您太夸张了,一篇小文,荣幸之至,谢谢,安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