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厨房咏叹调(随笔)

编辑推荐 【山水】厨房咏叹调(随笔)


作者:思绪飞扬淡墨痕 举人,312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1发表时间:2015-08-09 22:36:24
摘要: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里,有一丝的暖,有无尽的爱,导引人们一直沿着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轨迹,生生不息,直至永远!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必然是一部关于“吃”的历史。人们既然每天都要吃饭,那自然就离不开做饭的地方,而这做饭的地方,人们叫它“厨房”。古有仓颉造字之说,仓颉云,“厨,主食者也。”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又解释为“厨,庖屋也。”由此看来,这个“厨”字,自它出生之日起,恐怕就与“吃”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原始人以天然洞穴为居,以野菜、野果或生食兽肉果腹。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既无居室,自然未曾有“厨房”一说。直至人们学会钻燧取火,才使得原始人类告别蛮荒时代,正式进入了熟食的文明时期。这无疑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然而,即便如此,恐怕那时的人类也没有固定的做饭场所。所谓的“厨房”,也无非就是广袤原野的任何一块地方,抑或他们居住的那一顶山洞。
   原野杂草丛生,一望无际。幽深的山谷里,不远处,一条清澈的溪流日夜潺湲叮咚,缓缓流淌,为人类的始祖提供着宝贵的水源。一群身上裹着树叶、披着兽皮的人们环坐一周,以木钻石,擦亮了人间的第一把大火。烈烈燃烧的火焰上方,树枝支起的架子上,剥皮去脏的一只山羊,或者是一只野兔,正接受着烈火的炙烤。油脂在火光的舔舐下,发出哧啦哧啦的悦耳声响,一阵阵扑鼻的肉香,混合了升腾的青色烟雾,就像涟漪一般,一圈一圈四处扩散。此时的“厨房”,天作顶盖、地为厅堂,烟火里蕴藏的都是生存与繁衍的无限希冀与梦想。
   岁月流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人们为躲避野兽的侵袭,从穴居逐渐步入半穴居状态,直至移居地面,学会了建造房屋。在衣食住行四大需求中,吃,恐怕是永远居于第一位的。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所建造的房屋中央,始终是一方烟火蒸腾的火塘。这火塘,也许正是现代厨房的始祖吧。火塘中,火焰经年不熄,劳作一天的人们,围坐于火塘四周,或烹饪、或取暖,“厨房”也就成了人们日常活动的中心。
   火塘中的火焰亮堂堂地映照着屋顶,也映红了人们的脸庞。一位白胡子老者,安详地端坐于居室中最尊贵的位置,不时捋一捋山羊胡子。一个个久远的故事、一出出神奇的传说,通过口耳相传,走出小屋,走进人群,走向了历史深处。这样的时光,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那些挽着总角、梳着小辫的孩子,手执大人们烤好的熟肉,一边吃,一边绕着火塘嬉戏着、相互追逐打闹着,间或夹杂了男人爽朗的笑声、老人的咳嗽声,以及女人斥责孩子的叫骂声,烟火味里,满是人类幼年时期的童真与快乐。伴着轻轻袅袅的青烟,在火塘哺育下,一个民族逐渐繁荣壮大起来,成就了五千年的荣耀与辉煌。
   水与火交融,促进了人类的又一次进步。从狩猎到稼穑,从烧烤到烧煮,火塘变成灶台,其位置也挪到了靠墙的一隅。在北方,灶台与一席大炕紧紧连在了一起。在与灶台相贯通的大炕上,人们睡眠于斯,繁衍于斯,甚至死亡于斯,他们的命运与灶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此后的千百年,农耕社会中每一个普通农户,厨房是做饭、吃饭的地方,也是人们生命起始与终结的圣地。在这里,人们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小生命,也送走了无数逝去的灵魂。有灶台的家,才是完整的家;有炊烟升腾的地方,才能构成一个个古老的村落。一个家族,因灶台而兴旺发达;一个村庄,因烟火而集聚成群。在匆匆流逝的时光里,是灶台,凝聚了人们的血脉亲情;是井台,汇聚众多家族,并最终形成了人类繁华的集镇与都市。
   有厨房存在,自然也就催生了厨艺。厨艺本属女性专有,它与女红一道,都是夫家考察那些待字闺中的少女是否可以挑起家庭重担的标准。古代风俗,新媳妇刚刚嫁到婆家,三日甫出,就须下厨做饭,以便检验新妇能否在未来担当起内人的职责。唐代王建有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小诗,恰是这一风俗的形象注脚。更有一些难缠的公婆,往往以厨艺刁难新妇。在中国北方,旧有一种面食,名曰“包皮面”。据说,这种吃食,就是一位新妇在刁钻的婆婆逼迫下发明的。新媳妇过门三日,婆婆即取出白面与豆面两种面粉,命新妇做面条。其条件是,两种面粉既不能事先和匀,而且面条做好后又必须要有均匀感。这样的一道难题,一度曾让这位可怜的新嫁娘万分苦恼,所幸新妇聪明,经历一番冥思苦想,灵光乍现,以白面为皮,以豆面为馅,用白面把豆面包裹起来,擀制出了一种全新的面食——包皮面。此面一出,不仅未曾受到婆婆责骂,反倒成就了厨艺史上的一段佳话。
   到近现代,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厨房渐行从居室中剥离出来,并最终成为了一处专门用作做饭的独立存在。至于烧火做饭的灶台,由焚烧柴禾,再经烧煤,而后华丽转身,演变成了专用的煤气灶或天然气灶。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论所吃的食物,还是所用的灶具,早已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厨艺也已不再是妇女的专利,更多时候,反而是男子撸袖下厨,干起了厨师的行当。很多大型酒店与餐馆,后厨里,那刀案走龙蛇、灶台舞红火的,往往都是男性厨师。一顶尖尖的高帽子,一袭洁净的白色衣裤,那些个胖乎乎的大厨,挥舞菜刀,于叮叮当当的撞击声中,演奏的是美好生活的动听旋律;在熊熊燃烧的火光里,翻江倒海般掀转炒锅,演绎的是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他们的动作麻利娴熟,恰如行云流水。及至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出锅,大厨们就会悠然点燃一支香烟,睥睨一眼盘中的菜肴,那志得意满的神情,俨然就是一位打了大胜仗的将军。
   在这沸腾的生活洪流中,夫妻双双携手下厨,共谱甜蜜的生活滋味,应当是最美的一景了。夕阳西下,一抹残阳斜斜地穿透明亮的窗玻璃,暖暖投射到楼房的阳台上。一对恩爱的小夫妻,抑或,白发苍苍的老叟和老妪,沐浴着夕照,在厨间默契配合,分工而合作,于言笑晏晏间款款做菜,在轻声细语中,慢慢品味温暖的时光。此情此景,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艳羡的别样景致呢?
   从古到今,厨房的演变史,正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厨房千回百转,几经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水火交融的烟火味道,是柴米油盐组合而成的人生况味。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里,有一丝的暖,有无尽的爱,导引人们一直沿着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轨迹,生生不息,直至永远!

共 24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厨房咏叹调》以厨房的发展为线索,展示了人类由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厨房之于上古时代,位于旷野之间,孕育了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希望;厨房之于远古时代,凝聚着人类家族亲情,缔造着人类的辉煌历史;厨房之于农耕时代,是汇聚家族的地方,渐渐由家族形成了集镇与都市;厨房之于现代,是催生厨艺的地方,它承载着人们对烹饪艺术的诠释和亲情爱情的见证。厨房,这个普通而圣神的地方,跟随与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佳作推荐,遥祝秋安!【山水神韵编辑:米饭团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米饭团团        2015-08-09 22:37:44
  由一方厨房追溯而上,展开人类历史发展的长卷,文章构思精妙,值得细细品味!
不要问我去哪儿,永远在路上。
2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5-08-10 11:42:21
  谢谢米饭团团老师的精心编辑与评按!问好老师,祝创编愉快!
思绪飞扬淡墨痕
3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5-08-10 11:57:02
  谢谢米饭团团老师的精心编辑与评按!问好老师,祝创编愉快!
思绪飞扬淡墨痕
4 楼        文友:一木而已        2015-08-10 16:52:55
  妙思妙笔,妙趣妙文。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5-08-10 17:12:28
  老师过奖,问好老师,并谢谢老师留言雅评!愿您在江山写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